決定水什麼時候結冰的,除了溫度還有它們

2021-02-25 科學大觀園雜誌

根據一項研究,猶他大學的Valeria Molinero教授等人描述了細菌和昆蟲生產的關鍵蛋白質可以促進或抑制冰的形成,這一結果具有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理解雲中降水方面。


跟我們所熟知的相反,水並不總是在0℃結冰。知道或控制水在何種溫度下結冰(開始於成核)是至關重要的,回答這樣的問題將有助於我們預測雨雪天氣。

根據4月12日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美國猶他大學的Valeria Molinero教授等人描述了細菌昆蟲生產的關鍵蛋白質可以促進或抑制冰的形成,這一結果具有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理解雲中的降水方面。

冰晶體

沒有雜質的純水在零下35℃才會結冰,在這個溫度下,水分子會自發地排列成晶格,並開始吸引其他分子加入。然而,要在更高的溫度下開始結冰過程,水分子還需要一些其他的東西,比如灰塵煤煙或其他雜質,這樣水分子就可以在上面形成晶格,這就是成核的過程。

昆蟲、魚類和植物都會產生各種形式的抗凍蛋白,以幫助它們在低溫條件下生存。而植物病原體,尤其是紫丁香假單胞菌,能夠利用蛋白質促進冰的形成,誘導宿主受到傷害。

形成冰核的蛋白質,如紫丁香假單胞菌中的蛋白質,與初生的冰晶結合,從而降低額外冷凍的能量成本。它們還可以聚合在一起,進一步增強成核能力。這些蛋白質非常有效,它們可以在-2℃下形成冰核。冰核蛋白已經在滑雪場投入使用,以促進造雪機的運轉。

然而,抗凍蛋白也會與冰結合,它會迫使冰形成一個彎曲的表面,從而阻止額外的凍結,使其需要更低的溫度才能結冰。此外,抗凍蛋白不會聚集在一起。Molinero說:「它們已經進化成獨行俠,它們的工作就是找到冰核並附著在上面堅持住。」

此外,我們還知道抗凍蛋白相對較小而冰核蛋白相對較大。但是,我們還不知道這些蛋白質的大小和聚集行為如何影響冰成核的溫度,這正是Molinero的團隊著手解決的問題。

Molinero和研究生Yuqing Qiu以及Arpa Hudait對蛋白質與水分子的相互作用進行了分子模擬,以觀察它們如何影響冰成核的溫度。Molinero說,防凍劑和冰核蛋白與冰的結合強度幾乎相同。她說:「大自然用一顆子彈就解決了兩個完全不同的問題。它通過改變蛋白質的大小和它們形成更大的冰結合表面的能力解決了抗凍和成核兩個問題。」

研究人員發現,抗凍蛋白的成核溫度略高於-35℃,這與實驗數據相符。延長模擬蛋白可以提高成核溫度,但這在一定長度後會趨於穩定。模擬結果表明,在成核溫度為-2℃的條件下,進一步將約35種細菌蛋白組裝成更大的結構域,是實現聚乳酸鏈球菌成核性能的關鍵。

Molinero說:「我們現在能夠預測細菌形成冰核的溫度,這個成核溫度取決於細菌有多少冰核蛋白,同樣也能夠預測抗凍蛋白的成核溫度。在知悉蛋白質如何利用大小和聚集來調節冰成核的程度之後,我們可以設計新的蛋白質或合成材料,使冰在特定的溫度下成核。」

這一發現的意義一直延伸到地球水資源的未來。降水開始於冰,冰成核並增長,直到它重到可以沉澱下來。在較冷的高海拔地區,煤煙和灰塵會觸發成核。但在低海拔地區,引發成核的不是灰塵,而是細菌

◎編譯 | 花花

◎審稿 |西莫

◎責編 | 張夢

◎來源 | 《《美國化學學會期刊》

◎期刊編號 | 0002-7863

◎原文連結:

https://phys.org/news/2019-04-insects-bacteria-ice.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訂閱雜誌

相關焦點

  • 某種細菌的超能力:讓水在溫度更高時結冰
    新研究發現,無處不在的細菌也許通過操縱水分子之間的力量來幫助水結冰。丁香假單胞菌這種細菌會利用特殊的蛋白質輪流排斥或者吸引水分子,將水分子擠成密度高低不同的斑塊。這種斑塊會在某種程度上「迷惑」水分子,因此它們能夠在溫度更高的時候結冰。研究的共同作者、普朗克研究所的物理學家Tobias Weidner表示,這是第一個提供實驗數據來解釋這些奇怪細菌獨特能力的研究。「我們清楚地展示出這些蛋白質能夠與水相互作用,促進冰的形成。」
  • 除了撒鹽,還有哪些除冰的方法?|結冰
    圖片來源:Veer圖庫   結冰給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諸多不便,因此,除了機械破冰、加熱融化、撒鹽化冰等主動防冰手段,人們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構想:能否設計這樣一種固體材料,它的表面即使沒有人為的幹預,暴露在低溫下也不會附著冰層
  • 水結冰
    辰 星水的結冰溫度是0℃,一般室溫中水不可能結冰。但科學家說,水的凝固點不僅與溫度有關,還與壓力有關。當外界壓力增大時,水在一般室溫中也會結冰。例如在一萬個大氣壓下,水就可在一般室溫中結冰。其實,水的凝固點不僅受溫度和壓力的影響,還受到水所容納體積的影響。荷蘭一位物理學家發現,將水限制在很窄的空間中,就可讓水在室溫裡結冰!
  • 什麼桶裡的水要比水池裡的水結冰要快?
    俺是湖南徐小六,今兒個早上我起來時,發現了放在外面水池邊的一個桶裡面的水結冰了,我以為昨天晚上下了大霜把水給凍住了但是昨天晚上並沒有下霜,而是吹了一晚上的北風。這個也太奇怪了同樣是水,為什麼把水放在桶裡就結冰了,而在水池裡卻沒有結冰呢?我把桶裡的冰拿出來看看,這冰塊也有一釐米厚,然後放到水池邊冰塊卻滑到了池子裡去了,於是我用根棍子去池子裡找冰塊,這個時候卻什麼也找不到了。
  • 面試:什麼水結冰慢卻好用?一個送水工的回答讓高材生都驚嘆!
    某汽車配套生產企業為了適應未來汽車市場發展的趨勢,準備增加新業務迅速搶佔市場,於是決定面向社會招聘人才。這次招聘,專業人才是公司挑選的重要對象,聽說有知名高校的高材生過來面試,欣喜若狂的老闆決定親自主持面試。
  • 為什麼80℃的水會比10℃的水結冰更快呢?
    這個標題看起來有點反常識,為什麼高溫的水會比低溫的水結冰更快呢?這似乎不符合我們的認知,水結冰的溫度是0℃,10℃與0℃的距離可比80℃與0℃的距離近多了。這或許就是彎道超車吧。高溫的水比低溫的水結冰更快,這種效應叫做姆潘巴現象。
  • 為什麼80℃的水會比10℃的水結冰更快呢?
    這個標題看起來有點反常識,為什麼高溫的水會比低溫的水結冰更快呢?這似乎不符合我們的認知,水結冰的溫度是0℃,10℃與0℃的距離可比80℃與0℃的距離近多了。這或許就是彎道超車吧。高溫的水比低溫的水結冰更快,這種效應叫做姆潘巴現象。姆潘巴是發現這個效應的一個中學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發現故事吧。
  • 冰18是什麼?水在2000℃的高溫下可以結冰,你能想像嗎
    冰18是什麼?水在兩千多度的高溫下可以結冰嗎?我們平常見到的水形態有三種,液態流動的水、固態凝結的冰還有蒸發為氣態的水蒸氣。其實自然界中還有很多特殊形態的水。比如說將冰箱裡凍了幾個小時的礦泉水,拿出往桌子上用力一放,液態的水就會迅速結冰。
  • 0度水就能結冰,為啥冰箱冷凍還要零下18度?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冰箱也是變得越來越先進智能,不同區域針對不同的食物可以設置不同的溫度,甚至有些冰箱的溫度還可以根據需要自行調節。可能很多小夥伴都注意到了,一般家裡購買的冰箱,在出廠時冷凍室都會被設置在-18℃。但是,不是零度就可以結冰了嗎?為什麼要設置這麼低的溫度呢?
  • 本來是液態的水,輕輕一晃瞬間結冰!啥原理?
    本來是液態的水,輕輕一晃瞬間結冰!啥原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現象:冬天車裡放了一瓶礦泉水,放了一夜後,到第二天早上並沒有結冰,但是用手拿起瓶子輕輕一晃,裡面的水瞬間結冰!夏天有時候也會遇到類似的事,冰箱冷凍室裡的水放了很久都沒有結冰,但是拿出來放桌子上或者用手搖晃一下,一兩秒就結冰了,非常神奇!這是怎麼回事呢?什麼原理?這種水叫做「過冷水」,是由於水質過於純淨,缺少結冰所需的凝結核,或者其他原因,導致水低於零度仍然不結冰。
  • 第4期 水到了0度就會結冰麼?
    第一波零下7度(快樂):悽風厲雨中製作「冰塊遊泳池」和「冰塊模型」,以及樓下水池踩冰和砸冰的樂趣       第二波零下8度(悲催):家裡樓下沒封陽臺的水管凍住了,樓上洗衣服的水全都漫到了家裡後陽臺以及客廳…..        這次的寒潮的冰凍,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喜一個悲,那為什麼會結冰呢?
  • 科學家做過實驗,水在105攝氏度時能夠結冰,到底是什麼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早已經熟悉了水的性質,其中100攝氏度沸騰、0攝氏度結冰的特性也被我們所熟知。不過,在2018年的時候,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科研團隊做了這樣的實驗,將直徑僅為1.8納米的碳納米管放到裝有水的容器內,當對進入納米管的水分子進行加熱後發現,當溫度達到105攝氏度時,納米管中的水出現了凝固並將管體堵塞,而堵塞住管體的水分子所形成的結果,已經不再是液態或者氣態形式,而是類似冰的固體形態。
  • nature:10℃水也能結冰,有時零下27度卻不結冰,怎麼回事?
    來源:趣之化學公眾號我們知道水在0攝氏度開始結冰,但是在0攝氏度以上會不會結冰呢?水究竟是如何結冰的呢?最新發表在《自然》雜誌的研究成果為我們揭開謎團。冰核就像一個導火索,一旦有一個冰核,其他水分子就快速結冰。水結冰,冰核形成相當關鍵。如一瓶非常純淨的水即使在 0℃ 以下也能維持液態不會結冰,但只要輕輕晃動一下瓶子,水就會很快結冰。這是因為震動在水中引入了不規則的冰核,開啟了凍結過程。
  • 科學家做過實驗,水在105攝氏度能夠結冰,很是神奇,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早已經熟悉了水的性質,其中100攝氏度沸騰、0攝氏度結冰的特性也被我們所熟知。不過,在2018年的時候,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科研團隊做了這樣的實驗,將直徑僅為1.8納米的碳納米管放到裝有水的容器內,當對進入納米管的水分子進行加熱後發現,當溫度達到105攝氏度時,納米管中的水出現了凝固並將管體堵塞,而堵塞住管體的水分子所形成的結果,已經不再是液態或者氣態形式,而是類似冰的固體形態。
  • 見過零下幾十度的液態水嗎?這種水只要稍微動一下就會瞬間結冰!
    當水的溫度達到零攝氏度的時候,水就會結冰,完成從液體到固體的相變,這是我們的常識。然而在有些時候,水會表現出比較詭異一面:它的溫度明明已經遠遠低於零攝氏度,但是它就是不結冰,依然保持液體的狀態,但只需要稍加震動,或者其他的一些幹擾,比如說加入冰晶以及其他雜質,它就會迅速的凍結成冰。如下圖所示。像這種溫度遠低於零攝氏度卻不結冰的水,我們稱之為「過冷水」,有些「過冷水」的溫度甚至可以達到零下幾十攝氏度。那為什麼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呢?
  • 除了北極熊和企鵝,這些昆蟲也能在極地生存,它們有什麼技巧?
    我們知道,世界上絕大多數生物都需要合適的生存環境條件,這其中就包括了氧氣、液態水和適宜的溫度等。但在地球的極地地區,那裡生存著一些似乎對環境溫度沒什麼要求的生物,它們能夠常年在溫度低至零下幾十度的地方生存,就例企鵝、北極熊和北極狐等。
  • 我國研究人員證實了水結冰過程中臨界冰核的存在
    他們證實了水結冰過程中臨界冰核的存在,並給出了臨界冰核的尺寸和過冷溫度的相互關係。從「簡單」問題出發自然界的物質在特定條件下會自發從一個狀態變成另一狀態。例如,低溫下的水會結成冰,這被科學家們稱為「相變」。吉布斯等人提出相變的「經典成核理論」,預言相變需要經過「成核」過程。近年來,這一經典理論受到新實驗證據的質疑。
  • 水濺到玻璃瞬間結冰,不懂這些知識很危險!
    鐵板和玻璃表面的溫度往往可以低於-10度甚至更低,而路面的水坑卻因為被車輪碾壓而無法結冰。一旦濺起碰到低溫金屬或者玻璃,就會在瞬間凍結。於是乎車友們在微信群裡擔心起自己的愛車:有幾個車主說發現自己愛車的玻璃水噴不出來了,還有車友說自己的玻璃水可以噴出,但噴到玻璃上之後居然瞬間結冰了,嚇得不敢再噴。於是紛紛來詢問我。其實針對視頻裡的這種特殊情況,我們沒有任何好辦法。
  • 科學家證實,水在零下63攝氏度不結冰,存在兩種不同的液態
    11月20日,一項發表在《科學》雜誌的研究揭示了水的異常特性。研究人員發現,液態水對壓力和溫度的響應不僅和其它液體不同,甚至連本身都不同。也就是說,水可以以兩種不同的液態狀態存在。這一發現會影響許多科學和工程應用。
  • 水在零度會結冰,為什麼我們血液不會,而且能在零下22度遊泳?
    大家都知道水在零下會結冰,前不久有個網友私信問到我,為什麼水在零下幾度會結冰,而我們遊泳時候,零下20多度,那我們血液為什麼不會結冰。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這個話題,為什麼零下20度遊泳,水會結冰,血液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