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18日,尼泊爾總理奧利在總理府獅子宮啟動了發電按鈕。至此,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以下簡稱「葛洲壩集團」)承建的上崔樹裡3A水電站圓滿竣工,正式進入商業化發電期。
一側是高山 一側是深谷
「等了十年,終於等來了。」上崔樹裡3A水電站項目負責人王紫陽激動地說,這期間的心路歷程,不由自主的湧上心頭。
尼泊爾是坐落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高山之國」,國土面積68%是山區,境內擁有8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和一望無盡的山巒,內外交通只有狹窄的盤山公路。
2011年6月,葛洲壩集團來到崔樹裡鎮,開展上崔樹裡3A水電站項目建設工作。「尼泊爾當地沒有工業,工程建設需要的鋼筋、水泥、機械設備,甚至速凝劑都需要從印度或者中國進口。」項目經理助理桂紹棟無奈說起:「項目部往南離加德滿都約100公裡,往北離中國吉隆口岸約80公裡,這個距離看著不長,國內一般1個多小時即可到達,在尼泊爾卻需要花4-5小時。」
「這裡的地形是早上站在山頂看到大壩,然後開著車子下山,晚上才能開到壩區。」項目部試驗室主任張東東開玩笑說道,「地勢險要的山路九曲十八彎,一邊是幾百米高的山坡,雨季來臨隨時會出現滾石和滑坡,另一邊則是幽深峽谷,往下一看都會嚇哆嗦。」
除了險峻的地勢和艱難的交通,在「高山之國」建水電站最擔心的還是自然災害。因為自然災害一但發生,所有的不便利因素都會將困難程度無限放大。工程建設十年間,發生過山體滑坡,遇到泥石流,趕上超大洪水,最嚴重的還遭遇了8.1級地震,致使工程進度斷斷續續。
一邊是困難 一邊是方案
上崔樹裡3A水電站裝機容量為60兆瓦,王紫陽告訴記者,這種規模的水電站建設對於以水利水電起家的葛洲壩而言,技術和施工難度並不大,但當地頻繁的自然災害和極其有限的交通條件,著實讓項目部費了不少力。
山體滑坡,道路中斷,為項目部送柴油的車輛進不來,怎麼辦?桂邵棟拿著幾百米的水管,環繞滑坡的山體,將管道一頭接油車,另一頭連項目部車輛,用了整整2天,將汽油全部運回施工現場。
洪水大漲,大壩一期工程受損,怎麼辦?項目部堅持兩班倒,24小時不間斷施工。王紫陽帶領幾個青年骨幹,輪流24小時守在施工現場,設備一到立即施工,在2個旱季完成大壩修復工作。
鋼筋運輸,道路太彎,大車卡住,怎麼辦?項目部購置了一批鋼筋,大車根本無法在盤山道直接通過。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項目部找到當地裝載機,將鋼筋一批一批拖到現場。
坐在尼泊爾的大車中,從營地開往大壩的山路上,沒走多久就看見一輛大車側翻在路上。項目部安全總監鄧江華多措並舉,用科學的管理和制度保障安全生產,保證了員工的人身安全。
一帶生友誼 一路謀發展
2015年4月25日,一場8.1級的大地震襲擊了尼泊爾博克拉,而項目部正處於震區,項目部首部營地被損壞,周邊多數老百姓的民房更是被夷為平地。災民無家可歸,項目部在後方營地上架起大鍋,為當地災民提供物資解決溫飽,並騰出宿舍、辦公室和會議室,為一千多名尼泊爾災民解決住宿問題,和當地村民一起渡過難關。
這場地震讓已完成近90%的工程驟停,但地震並沒有嚇退葛洲壩人。2016年11月,上崔樹裡3A水電站的壩區又重現葛洲壩人身影。
「我們的電站建設質量一流,經得起考驗。」質檢工程師羅尚告訴記者。目前尼泊爾整體電力缺口在750兆瓦,尼泊爾上崔樹裡3A水電站項目建成後,填補了尼泊爾近8%電力缺口,王紫陽說,「比較顯著的變化是,加德滿都過去每天平均要停電12至16個小時,而現在這一數字銳減到3小時。」
項目部負責翻譯的Reena談到葛洲壩和中國,她總是笑呵呵地豎起大拇指:「這裡的同事都很友好,在這既能學習還能掙錢。」原來Reena家是在瑞蘇瓦地區的高山上,雖然離項目部只有5公裡的距離,但是車輛只能到達半山坡,到她家還得再往山上爬1個多小時。「我在這工作攢錢,攢到錢在山下買塊地,讓家人生活好點。」
承建一項工程,帶動一方經濟,惠及一方民眾。上崔樹裡3A水電站的投產,不僅能有效解決尼泊爾用電困境,還為當地增加就業機會,促進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為尼泊爾經濟的持續增長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