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古街下街後山頭,那個「七星墜地」的傳說,你聽說過嗎?
這則傳說簡略概述是這樣的:天上北鬥七星化作巨石,墜落於洛陽古鎮這塊小坡上,布列如鬥星狀,為當時的萬安渡口標出航向。清乾隆年間,一支張氏祖先集體在四周建房,繁衍生息。
海都記者從洛陽古鎮復興促進會獲悉,目前挖掘和保護「七星墜地」已列入洛陽街整體改造工程中,將以傳承保護為主,引進業態,留形、留人、留文。
從洛陽橋頭出發,七星石中最靠江的那一石,落在張氏大夫第內,被人喚作「靈應石」,刻在府邸後書樓下的一塊石上,因其地理優勢,很多遊客都能看到。其他6石則較為隱蔽,落於小巷內。走出張氏大夫第,沿普光巷一路向北,發現前一塊巨石所處位置總比後一塊來得高。
普光巷50號旁分布了兩石,一塊位於破舊木房下,另一塊則與木房緊挨,當地人稱它「觀海石」。早時,觀海石前就是海,站在石上,洛陽江上的美景可盡收眼底。
在普光巷拐了幾個角,在普明巷18號旁又驚喜地發現兩石,靠近18號房的這塊叫「風動石」,房主張詩東聽老人說,這塊風動石是蔡襄建橋時的指揮臺,何時開工、收工等訊息,都是站在風動石上傳達的。沿著風動石北側石面,鑿出了攀爬的步梯。「因為是指揮臺,石面都被蹭得比其他石頭光滑很多。」
隨後來到洛陽街441號,這戶老宅後院也靜躺著一塊不規則巨石,中間裂出一道夾縫。最後一塊巨石就在不遠處的洛陽街455號後的一棟舊房內,舊房已坍塌,巨石裸露在外,石面上有主人雕刻的灰雕,大家都稱它為「玉盞」,「與洛陽街上的石井『金杯』相搭,寓意寶地。」
因為傳說裡七星墜地有祥瑞之兆,大家都對巨石倍加愛護,捨不得毀石築宅、採石取料,建房時要麼避開石頭緊挨,要麼將其建於宅內,這才使得七塊巨石,完好無損地佇立在古鎮後山頭。
探尋中發現,個別巨石因無人管理,底下有暗洞,被居民用於飼養家禽,衛生差;一些巨石上長滿雜草、爬藤,整體感觀較差。
洛陽古鎮復興促進會目前已聘請日本名古屋的設計團隊制訂設計方案,功能定位為民宿,除了梳理保護「七星墜地」,還將利用周邊閒置民房打造民宿群,計劃今年年底前完工。(海都記者 柳小玲 田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