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冠病毒獲取的經驗教訓:讓IT基礎架構面向未來

2020-12-06 企業網D1Net

IT領導者正在利用新冠疫情的真實壓力測試來重新思考IT戰略,為未來的不確定性建立韌性。

2020年,IT高管們正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許多人仍不確定這次全球健康危機之後的IT工作會怎樣。

除了為「居家辦公」方案提供支持,推出數位化方案以及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子商務需求外,首席信息官還必須處理過去幾個月的工作,以確定應該開展哪些項目來保證其IT基礎架構能夠滿足未來快速變化的需求。

這意味著要利用從各類突發事件的真實壓力測試所吸取的經驗教訓,以應對IT工作未來可能遭遇的類似事件,並具備應對這類事件的韌性和靈活性。

在此,IT領導者們分享了他們如何努力讓自己企業的基礎架構面向未來,以準備應對後疫情時代。

長期支持遠程辦公,並接受自動化

航運和物流公司H&M Bay正在為未來業務做準備,在未來的工作模式下,可能需要員工接到通知後立即進行遠程工作。

該公司IT主管約翰沃克(John Walker)表示,公司是通過從2019年開始對IT工作進行投入而發展起來的。去年,H&M Bay公司開始向Citrix Gateway平臺遷移,該平臺整合了遠程訪問基礎架構,以在所有應用程式上提供單點登錄,使用戶可以從任何設備上訪問任何應用程式。

由於新冠疫情,H&M公司在向Citrix Gateway平臺遷移的工作中投入了更多的資金和資源,以使員工能夠像在辦公室使用臺式機那樣進行遠程辦公,並可通過其家庭網際網路接口使用瘦客戶端進行連接。

沃克說,再加上使用網絡電話,「在沒有任何預兆而被迫居家辦公時,我們就不必擔心了」。

他表示,許多公司的IT和業務管理人員都認為所有人進行遠程訪問不會存在問題,但他們不了解為少數人而設計的虛擬專用網(VPN)的局限性。

H&M Bay公司目前正在擴大其遠程辦公計劃,以為員工在家中列印和掃描文檔找到方法。為此,公司使用了一個定製的運輸管理系統(TMS)。

「我們現在關注的領域是那些需要人與人接觸的領域;打開郵件,掃描加入到工作隊列中。」沃克說。「如果最後一個環節的工作能夠部署到位,那麼如果馬裡蘭州秋天下達下一個居家隔離禁令時,我們將有更充分的準備。」

自動化是該公司在疫情後業務中的另一個重點領域。例如,H&M Bay公司已在其三個交叉轉運設施中部署了碼頭自動化平臺。

儘管調度操作已經高度自動化,但H&M公司仍在使用紙質文件來裝卸運貨卡車,以記錄庫存。現在,當卡車在碼頭上卸貨後,產品託盤上會貼上由網絡應用程式列印的條形碼。

沃克說:「然後,裝貨卡車只需在裝載產品託盤時對其進行掃描即可。」「這確保我們不會將託盤錯誤地裝在其他卡車上,或將託盤遺留在碼頭上。這已經加快了這三個碼頭的對接配送流程,並減少了工人在碼頭的滯留時間。」

這項技術還使該公司最大程度地減少了碼頭員工為了面對面詢問或協作而彼此近距離工作的需要。這樣,該技術有助於防止新冠病毒的傳播,同時提高了流程效率。

轉向超融合,加強安全性

阿蒂西亞綜合醫院(Artesia General Hospital)正在啟動多個IT項目,旨在為應對未來的挑戰做好準備。

一個項目是採用新的超融合基礎架構,該架構可使醫院能夠快速響應在存儲和計算能力上的需求變化。該醫院的首席信息官埃裡克·吉梅內斯(Eric Jimenez)表示,現在我們的IT團隊可以啟動新的虛擬桌面,並在幾分鐘內對資源的需求作出響應。

吉梅內斯說:「當我聽到其他鄉村醫院的IT部門在疫情中艱難掙扎時,我們已經能夠為未來做規劃。」

另一項舉措是採用新的登記系統,以提升患者體驗,提高效率和增加收入。吉梅內斯表示,舊的登記流程已維持了多年。即在患者預約的當天,他需要提前15至30分鐘到醫院填寫相關信息。

吉梅內斯說:「從患者到前臺工作人員,這個流程讓所有人都感到痛苦。」「如果填寫的信息不正確,則可能導致計費錯誤和患者整體體驗較差等問題。」

通過部署Interlace Health公司的技術,IT部門可將該登記流程虛擬化,這樣患者就可以在就診之前填寫並提交相關資料和文件,例如駕駛執照和醫保卡照片。

新的在線系統預計在11月中旬啟用,將以電子方式生成和管理表格,並且表格可與電子健康病歷(EHR)完全整合。電子健康病歷中的患者信息會自動填充到登記表格中,因此再次就診的患者只需要檢查和更改其信息即可。

吉梅內斯表示,這項新技術推進了患者零接觸登記工作,並有望幫助醫院提高收入。他說:「該新流程會在患者到達醫院之前提醒他們支付費用和/或未付餘額。」 「虛擬登記流程將是一個重大改進,在未來對我們的員工和患者都有益處。」

網絡安全是阿蒂西亞綜合醫院的另一個重點工作。吉梅內斯說:「保護患者信息對於患者治療非常重要。」「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是醫療服務機構的信息安全計劃的指導原則。

阿蒂西亞綜合醫院已對安全技術進行了大量投資,以保護自身和患者的信息。例如,醫院部署了Darktrace公司的一款產品,該產品使用人工智慧技術來幫助打擊網絡犯罪。該公司表示,這一平臺「以人體免疫系統為模型」,是一種自我學習技術,可在早期檢測到新型的攻擊行為和來自內部的威脅。

阿蒂西亞綜合醫院還通過對思科公司數字網絡架構(DNA)的投入來改造自身的網絡安全平臺。吉梅內斯說:「IT部門花費數小時甚至數天來配置和進行我們的網絡管理工作。」「思科公司的數字網絡架構可使我們能夠自動完成重複性任務,控制用戶訪問,加快事件響應速度,並阻斷威脅。」

該平臺通過讓IT部門能夠對網絡進行分割,而使未經授權的用戶無法訪問敏感數據和使用關鍵應用程式,從而有助於防止發生安全性事件。藉助該系統,終端用戶不再需要聯繫IT部門獲取遠程(例如,在家中)網絡訪問權限,因為IT部門可以根據用戶身份來為其創建精確的訪問策略。

吉梅內斯說:「當醫生通過網絡上的計算機查看患者信息時,將被授予訪問權限。」 「當同一位醫生想要在家中使用個人計算機查看該信息時,該系統會檢查計算機以確保其符合公司的安全標準。如果該個人計算機不符合標準,則醫生可以選擇讓自己的計算機符合公司的安全標準,或放棄訪問該信息。」

通過使該流程自動化,阿蒂西亞綜合醫院節省了醫生和其他員工與IT部門電話溝通的時間。

將關鍵業務流程遷移到雲端

金融和零售技術提供商迪堡多富(Diebold Nixdorf)於2019年開始著手通過雲端來改變其業務流程,其主要目標是使業務應用程式現代化,以提高效率,並為客戶和員工提供更好的服務。

該公司今年正在顯著加快推進這一工作,為後疫情時代做準備。該計劃「將有助於我們公司合理使用多年來所積累的大量遺留應用程式,將工作負載遷移到雲端,並最大程度地提高協作能力,」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數字官朱利安·斯帕克斯(Julian Sparkes)說。

迪堡多富公司通過與埃森哲(IT服務和諮詢)公司合作,在其將業務應用程式遷移到甲骨文雲平臺的過程中,側重於四個關聯領域:企業資源計劃(ERP);企業績效管理(EPM);配置、價格、報價(CPQ);和人力資本管理(HCM)。

藉助ERP,該公司將把來自多個重疊系統的應用程式整合到一個雲平臺中,包括會計、財務管理、項目管理、訂單管理、供應鏈運營和採購。

同時,EPM也遷移到雲端,這有助於進行計劃、預算、預測和匯報業務績效,以及合併和最終確定財務業績。CPQ會簡化產品選擇、配置、定價、報價、利潤分析以及訂單的批准和提交等流程;HCM會將每個人力資源流程(包括人才管理、勞動力管理和薪資)與ERP/EPM連接起來。

EPM計劃於9月初啟動,迪堡多富公司的2021年預算流程將使用基於雲的EPM應用程式來完成。「這將為我們帶來更多的自動化和系統生成的報告,這將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並使我們能夠進行更多的分析,以獲得更快的業務見解,」斯帕克斯說。

總體而言,從其業務遷移到雲端起至2023年,該公司預計將節省約5,000萬美元。

相關焦點

  • 從新冠疫情中吸取教訓,我國將建30個P3生物實驗室,完全公開透明
    據塔斯社近日報導,未來我國將在南部城市建立25-30個全新的生物防禦病毒研究實驗室,這些實驗室將擁有P3等級的水平,以展開對例如伊波拉等病毒的診斷和研究。與美國不同,這些實驗室的成立以及相關工作都將完全公開透明。而這也是我們在此次新冠疫情中汲取總結的經驗教訓之一,那便是加大對傳染病的跟蹤和研究,確保人類在可能的下一次傳染病暴發之前掌握更多資料以提升預防能力。
  • ...清華團隊從新冠患者血漿中分離到高效抗新冠病毒抗體,可將S蛋白...
    因為,從理論上講,這些從新冠肺炎中康復過來的患者,體內有對抗新冠病毒(SARS-CoV-2)的「特效藥」——抗體。因此,在我國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中,從第二版開始就提到:「康復者血漿治療:適用於病情進展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
  • 基於CRISPR的新冠病毒快速診斷技術出現
    之前的疾病大流行告訴人們,快速且易獲取的檢測方法對於實現有效的公共衛生響應很重要。然而,目前的新冠病毒檢測方法往往需要幾小時甚至幾天才能出結果。  此次,美國加州大學研究人員邱華彥及其同事報導了一種基於CRISPR–Cas12的測試方法,可以從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呼吸道拭子提取的RNA中鑑定出新冠病毒。這個測試名為「新冠病毒的DNA內切酶靶向CRISPR反式報告系統」。
  • 專家:對新冠病毒整體特點認知仍需積累經驗
    專家:對新冠病毒整體特點認知仍需積累經驗 2020-03-24 17:39:00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 從新冠疫苗研發看應急科研管理:如何做到「召之即戰」
    從新冠疫苗研發看應急科研管理:如何做到「召之即戰」追問新冠疫苗本報記者 張佳星截至10月20日,全球44個在研新冠疫苗進入臨床試驗,我國自主研發或合作研發的疫苗數量達到15個(含四川三葉草在澳大利亞開展臨床試驗的重組蛋白疫苗),是全球獲批開展臨床試驗最多的國家,接近總數的四成。
  • 從新冠病毒到火星樣品:我們該注意什麼?
    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各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等公共衛生組織,以及眾多大學和研究機構都在研究這種病毒,監測其引發的疾病並研究可能的防治方法。但是,讓我們放鬆一下,暫時把目光投向我們的星球以外。在科幻小說中,一個常見的場景是探險者將太空任務中採集的樣品帶回地球,而這些樣品中攜帶的生物可能對地球脆弱的生物圈構成危險。這種危險可能是偶然的意外,也可能是蓄意為之。
  • 病毒來源浮出水面?與穿山甲無關,與蝙蝠病毒祖先相同
    編輯:虎威軍校對:查爾斯自從新冠疫情爆發後,世界人民對病毒的來源以及發展歷史都表現出了十分的關心。此前,有廣大民眾表示「這一切都要從一隻蝙蝠說起」。針對新冠病的的演化歷史,世界上各大高校的專業人員在乙型冠狀病毒支系B的基因組數據的基礎上取其進行研究。在研究上,一共採取了3種方法。這3種方法都指向RaTG13與新冠病毒擁有相同的祖先譜系。
  • 新冠病毒溯源是一個科學問題
    新冠疫情暴發後,研究人員對這些留存的血液樣本進行了檢測。研究發現,有111人(11.6%)在今年2月以前就出現了新冠病毒抗體。報導因此認為,2019年9月新冠病毒可能就開始在義大利傳播。不僅如此,據外媒報導,西班牙、巴西也都從去年的下水道汙水樣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
  • 新冠病毒中間宿主有新發現!穿山甲被冤枉了?宿主或是這兩種動物
    從新冠肺炎疫情開始至今,關於病毒的來源問題一直是大家關注的一個重點,了解新冠病毒來源,對於防止疫情死灰復燃意義重大。從最開始的蛇、水貂、烏龜到近期的穿山甲,科研人員尋找中間宿主的腳步從未停止,但找尋過程並非大家想像中那麼簡單,可能需要不斷推倒重來。
  • WAIC2020企業AI架構專場成功舉辦,行業專家共話AI落地挑戰與未來
    2017年,知乎成立了專門的AI團隊,基於海量內容和用戶行為數據,通過數據挖掘、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將基礎算法能力以標準統一的形式輸出給各個業務,為業務賦能。在《內容社區的AI架構搭建和應用》主題分享中,知乎合伙人、CTO李大海展示了知乎基礎AI架構的體系。
  • 西湖大學團隊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
    據悉,bioRxiv最近一段時間收到大量有關新冠病毒的研究論文投稿,為避免誤導讀者,相關論文都要經過二次審核,所以從投稿到上線所需時間比其他論文要延遲一到數日。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發的肺炎疫情暴發後,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和2003年的SARS病毒一樣,也是通過識別ACE2蛋白進入人體細胞的,ACE2是「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的關鍵。
  • 從新冠病毒的尺寸看中學物理中的單位換算
    人類頭髮絲的直徑約為0.04mm~0.4mm,也就是說新冠病毒還不到最纖細的頭髮絲的千分之一那麼大!如果我們能製造出這樣一種口罩,它的濾膜孔徑比新冠病毒還要小,那就可以實現物理阻隔了,2020年5月9日,廣州東泓氟塑料股份有限公司就發布了新型納米級濾材口罩PTFE,能有效地實現對病毒的物理隔離,安全可靠,可多次重複使用。
  • 西湖大學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發的肺炎疫情爆發後,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和2003年的SARS病毒一樣,也是通過識別ACE2蛋白進入人體細胞的,ACE2是「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的關鍵。研究發現,在SARS病毒和「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的過程中,ACE2就像是「門把手」,病毒抓住它,從而打開了進入細胞的大門。
  • 病毒來勢洶洶!大連、瀋陽接連出現超級傳播者,三大教訓必須謹記
    自2020年12月英國與南非發現不同變體的新冠病毒以來,目前全球多個國家與地區已經陸續發現變異病毒感染病例。1月1日,上海市疾控中心發布消息,國內出現了第一例變異病毒感染病例。與此同時,遼寧、河北、北京和黑龍江等地也出現「零星病例」。
  • Nature|新冠病毒水解酶結構!多種病毒抑制作用小分子!
    依賴RNA聚合酶)被認為是新冠病毒的兩大重要靶點。饒子和院士團隊在疫情發生以來通過與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蔣華良院士團隊、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楊海濤等組成的新冠病毒應急公關團隊就利用前期抗SARS藥物研究積累的經驗,開展抗2019-nCoV藥物研究。
  • 北大團隊新發現:某些抗體結合可抑制新冠病毒突變體
    在前期篩選的可抑制新冠病毒的高活性抗體BD-368-2基礎上,團隊進一步發現BD-368-2與新冠病毒Spike三聚體的相互作用機制,並成功解析了二者形成複合體的高分辨冷凍電鏡結構,另外,該抗體與其他抗體形成的抗體「組合」還可應對新冠病毒突變體。
  • 揭秘馬斯克「瞄準」的mRNA技術:從新冠疫苗出發或將顛覆行業
    關於mRNA技術的理想藍圖就此展開,雖然那時已有科學家預測mRNA療法將在未來佔據重要地位,但所有人並不知道,在幾十年後的今天,mRNA在這場新冠疫情中掀起如此巨大的風浪。在輝瑞/BioNTech的新冠疫苗獲批緊急使用前,這項技術尚未誕生過一款疫苗或者療法被廣泛使用。
  • 張文宏:宏基因組使感染科飛速發展,從新冠開始進入新的時代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認為,改變或者未改變事實上需要一次考驗,「當考驗來了以後,我們就知道是不是改變,我認為至少在這次新冠來臨中改變了。」8月22日下午,在上海舉行的華大基因感染分子診斷高峰論壇上,張文宏分享了宏基因組檢測技術在整個大感染科中的應用。
  • 謝曉亮:希望中和抗體療法能成為應對新冠病毒的良方
    2015年阿爾伯尼獎得主謝曉亮教授演講環節中表示,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有很多年輕人參與了抗疫工作,甚至在新冠疫情發生初期,都冒著生命危險去面對未知的病毒,衷心地為他們感到驕傲。謝曉亮說,今年對於中國甚至全球都壓力重重,科學家們都希望能做出改變,盡力研發出可以應對新冠病毒的藥物。全球源源不斷產生的新的新冠病例都亟需一項有效的療法或藥物,但目前並沒有這樣的藥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