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知道,量子力學,是一門還在發展中的不完善的科學,它有很多優勢,也有無數解決不了的問題,例如薛丁格的貓至今無法準確判定其生死,又例如量子糾纏至今無法解釋。等等,所以,經典理論不是萬能的,有它的適用範圍。量子力學也不是萬能的,也有其適用範圍。相對論也一樣,有適用範圍的問題。如果抱著「完事不決,量子力學」的態度,牽強解釋我們的宇宙,就跟當年的地心說一樣,會被我們的後輩譏笑。
我們都知道,光的靜止質量為零,因為光無法靜止存在,靜止時當然不會有質量。但是有些人為了自圓其說,非的說有,它的靜止質量是「0的無窮大次方」,那還不是0嗎?。就跟非要說「妻子不是老婆,是孩子他娘」一個道理。
根據廣義相對論,光是有相對論質量的,E=mc2,如果光子沒有質量,那能量就為0,這不是扯淡嗎?能量為0你怎麼發生光電效應?首先廣大光伏產業的從業者就不答應,你這等於說他們的太陽能電池是騙人的。
為了避免被光伏產業從業者打出屎來,物理學家將愛因斯坦的方程平方了一下:E^2=p^2·c^2+m0^2·c^4,這樣就好看了吧?公式中出現有個m0,用這個來代表靜止質量。你靜止質量為0,能量也不為0了,光電效應可以發生了,這下就皆大歡喜了吧?
科學家們把E^2=p^2·c^2這一部分產生的能量,再代入回E=mc2,你看,有能量,又有光速,光子的相對論質量不就有了嗎?你看,科學家多聰明。
如何解釋「相對論質量」,並使之在各種方程中應用自如呢?他們就規定了,這個相對論質量啊,是光子在飛行中的質量,不是靜止的質量。這個好理解吧?光在飛行時,是有質量的,所以黑洞能用萬有引力吸引住光,光在黑洞的引力下逃不掉。因為飛行中的光有質量,大質量的恆星也能吸引光,所以靠近太陽的光會被彎曲,還有試驗證明了。
但這裡面有個大忽悠,他們規定了一個假設前提:「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不變」,這個不變的速度,大約是30萬公裡每秒。
科學家還告訴我們:在同一介質內,光是沿直線傳播的。這個是中學生都知道的常識。
常識告訴我們,速度不變的運動,就是就是勻速運動或者靜止的。光又是沿直線傳播的,連接起來就成了:「光是在做勻速直線運動」,物理老師告訴我們,沒有阻力也沒有動力,也就是沒有加速度的物體,才會做「勻速直線運動」。相對性原理還告訴我們,這種「勻速直線運動」內在屬性跟「靜止」沒什麼區別。甚至有很多教科書直接跟我們說「勻速直線運動」,相當於靜止的。
那麼更大的麻煩來了,光子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成了相當於「靜止」的。也就是說,光相當於是靜止的!麻煩來了,不是說光不能靜止存在嗎?是誰讓光靜止了呢?那樣太陽光就到不了地球,宇宙將一片混沌,地球上暗無天日。這樣一來,還不如被光伏從業者打出屎來算了。
還有更難解釋的:實驗一:當光線照射到玻璃上,由於光在玻璃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光線發生了折射。教科書告訴我們,光在玻璃中的傳播速度為2.0*10^8m/s。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2.99*10^8m/s,光在通過它們時的速度不同,所以發生了折射。這時候,還算正常,麻煩的在後面。
光透過玻璃,再次進入空氣時,速度又變回2.99*10^8m/s,也就是說,光在通過玻璃後,瞬間變回了原先的速度,幾乎不需要時間就增加了每秒近10萬公裡的速度,那麼,誰給光加速了?產生這個加速度的能量從哪裡來的?
哪怕將這個速度減慢一萬倍,也有每秒10公裡,這個速度,足以擺脫地球引力,遨遊太空了。人類為了這個每秒10公裡,在火箭上不知加了多少燃料。那麼光在飛出玻璃的瞬間,誰給光子添加能量了呢?誰給光子「燃料」了呢?是玻璃嗎?我們可以精確地測量出來,玻璃的質量沒有改變,根據質能方程,它沒有損失能量。相反,陽光的照射使得玻璃發熱了,根據能量守很定律,是光子損失了能量。
也就是說,光子在通過玻璃時,不但沒有獲得能量,還損失了能量,但是在通過玻璃後,光子瞬間滿血復活!
教科書說,要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就要給它一個加速度,請問,誰給了光子加速度?上帝嗎?
這時候,經典理論就跑出來說:「光是電磁波!光自然以電磁波的速度傳播了,30萬公裡每秒不是正解嗎?」
好吧,電磁波,電磁波在玻璃裡面也減速了好不好?它飛出玻璃時也加速了好不好?誰給它加速度的?玻璃嗎?要是玻璃給光加速了,就會損失能量,你家的窗戶玻璃會越曬越冷,而不是越曬越熱,你摸過嗎?
不對?光波在不同的介質裡傳播,它的波長和頻率不一樣。所以才造成光波「變速」。好吧,根據質能方程,E^2=p^2·c^2+m0^2·c^4,光的靜止質量為零,速度和能量成正比,光波在飛出玻璃的瞬間,由于波長和頻率的關係增大了速度,但是,速度增大能量就增大了,誰給的光波這個能量?
還是不對?光波在通過玻璃時,只是頻率和波長發生了變化,能量並沒有發生變化。書上是這樣說的:在沒有外力作用下,物體的運動狀態不會改變。波長和頻率的改變,算不算運動狀態的改變?算的話,誰給它外力?玻璃的阻力嗎?要克服阻力,需不需要能量?這樣說來,光波在通過玻璃時,只會損失能量,不會增加能量。無法解釋的是,光波在穿過玻璃過程中,兩次改變頻率和波長,然後它恢復原樣,沒有能量損失。連續兩次改變運動狀態,不需要外力,除了萬能的量子力學,誰還能解釋?
教科書告訴我們,波的傳播,是有速度的。它的傳播過程,就是一個能量更新的過程,這個更新,也是有速度的。愛因斯坦告訴我們,速度最快,也不會超越光速。哪個實驗能證明,光在飛出玻璃的「瞬間」,這個「瞬間」就是以光速在更新光的傳播速度?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光速不變」不靠譜,它在通過不同介質時,訊息萬變。並且不需要誰給它能量,它能隨意地加速或減速。解釋不了了吧?那隻好吧它推給「量子力學」,這就再次證實了「萬事不決,量子力學」。
然後有人說,你錯了,「光速只是在真空中不變」,問題是,我們宇宙有「真空」嗎?整個宇宙,充滿了微波背景輻射,還又看不見的暗物質,暗能量,哪裡有絕對的真空?
既然沒有絕對真空,光就必然在一些介質中傳播。宇宙在膨脹,所有介質都在運動中,光能獨善其身,不受介質運動的改變嗎?超音速客機上的乘客,還能聽到發動機的聲音,說明聲波的傳播,是隨著介質一起超音速了,自己超越了自己的速度,是不是很神奇?
所以,宇宙中的光,也一起隨著介質在做超光速或亞光速運動,並不是不變的。
需要說,光速不變原理是不能夠被證明的,因為誰也不能保證以後的實驗是否會發現與相對論矛盾的事實,也就是說每當一次實驗結果與相對論符合,狹義相對論的兩條基本假設的可信度就進一步提升,但是只要有一次實驗結果與相對論不符合,那麼狹義相對論的兩條基本假設就有問題。
扯了半天,終於扯回「相對論質量了」。
相對論聽起來高大上,不太好理解,但是可以簡化成一個類似的比喻:一個打算坐電梯上三樓的人,他坐電梯上到三樓,跟他坐在電梯裡面,但是電梯不動,三樓卻跑下來接他是一樣的。
在相對論看來,光子或說光波本身並沒有質量的,為什麼能夠被黑洞的引力吸引逃不掉呢?因為黑洞的引力巨大,造成了「時空彎曲」,也就是黑洞附近的時空「凹」下去了一塊,相當於一個沒蓋蓋子的沙井,(也可類比下坡)。光子路過時沒細看,「掉到沙井裡」了,並不是沙井在吸引你。這個現象,跟光子被萬有引力吸進黑洞裡是一樣的,就是說光子本身沒質量,你萬有引力吸引不了我。被吸引進黑洞的效果是由於光子挨了「時空扭曲」一悶棍,這一悶棍就相當於萬有引力了,這時候給你個名分,叫做「相對論質量」。
但是,牛頓說:沒有地球引力,你會飄到空中,不會掉到沙井裡去的。是不是也得問問愛因斯坦,黑洞沒有引力的話,光子會不會「掉到沙井蓋裡」?所以,用「時空扭曲」的「相對論質量」來替代光子質量的說法,就是「這個美女不是我老婆,但是她必須給我生孩子!」一個道理。明明是引力造成的,非得說是「時空扭曲」,因為他們不敢承認萬有引力吸引住了光子,那樣的話,光子必須有質量才行。想不明白嗎?是相對論耍流氓呢?還是它娶了個二奶?老婆的義務你要承擔,名分是不給你的,可憐的光子!
總結:光子的「相對論質量」其實就是光子在即時空間的內稟質量。由於現在的理論體系不支持光子質量,被硬生生說成「沒有質量」,有些時候萬不得已要用到,就給個「相對論質量」的名分,僅此而已。
更多的觀點,作者發表在科幻小說《無人突擊隊》光電反應相關章節中,歡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