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琴專欄|從《古拉格群島》到「悲哀牆」

2020-12-06 財新網

  文 | 米琴

  財新文化專欄作家

  【名著的啟示】在俄羅斯進行「深度文化之旅」期間,我們最常見的是墓地墓碑。除了一些歷史、文化名人墓外,我們所到的每個小鎮都有無名烈士墓。墓的規模頗大,墓碑的造型也很有藝術性,碑前還點著常年不熄的火炬。俄國年輕人舉行婚禮前都必要到墓前給反法西斯英雄獻花,久已形成傳統。

  在莫斯科我們參觀了著名的「新處女公墓」(據專家稱「新聖女」的翻譯不確切)。墓園內各界名流薈萃。蘇俄領導人中卻只有赫魯雪夫和葉利欣二人的墓在此處。赫魯雪夫曾於1956年在「秘密報告」中對史達林展開批評,披露了史達林的「肅反運動」罪行,並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索忍尼辛那部描寫勞改營生活的中篇小說《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1962),也是經由赫魯雪夫親自批准才得以發表。索忍尼辛後來寫出了痛批蘇聯體制的《古拉格群島》,但他對造成蘇聯解體的葉利欣則做了負面評價,認為葉爾欽時代的結果是使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道德生活等都被摧毀或洗劫。[1]

相關焦點

  • 從《古拉格群島》到《古拉格:一部歷史》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到《古拉格:一部歷史》跨越了30年時間,《紐約客》的書評認為,《古拉格:一部歷史》與《古拉格群島》的關係,就如同記敘特洛伊戰爭的史書與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一樣。但願他們原諒我,沒有看到一切,沒有想起一切,沒有猜到一切。」  這是索忍尼辛《古拉格群島》的獻辭。本書1973年在西方出版,很快引發了轟動。在此之後的30年裡,一直沒有任何一部可以與之相比的同類著作出現。但是,在2003年,一部完全可以與之相媲美甚至超過索忍尼辛這部三卷本紀實的作品出現了,這就是安妮·阿普爾鮑姆的《古拉格:一部歷史》。
  • 《古拉格群島》簡介
    但願他們原諒我,沒有看到一切,沒有想起一切,沒有猜到一切。」  197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亞歷山大・索忍尼辛的史詩般巨著《古拉格群島》就是以這樣沉痛的題辭開篇。1973年,索忍尼辛決定將這本書秘密送往西方發表,這成了蘇聯政治史研究的一個重要事件。可以說,蘇聯當局決定剝奪索忍尼辛的國籍,並將其強行驅逐到歐洲,與這本書的出版關係極大。
  • 《古拉格群島》到《紅輪》:索忍尼辛筆下的歷史
    而索翁則屬於剩下的極少數:導致他1970年獲獎的文學作品乃至他因而獲得的頭銜(「著名作家」)相對於他此後的著述(如1973年起問世的《古拉格群島》)和扮演的角色而言簡直算不了什麼。儘管這些著述被一些從「純文學」角度出發的評論家認為「文學性」不強,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著述的震撼力遠遠超過其獲獎前的作品。你可以不承認這是偉大的「文學作品」,卻不能不承認這是偉大的思想史文獻。
  • 索忍尼辛:《古拉格群島》與俄羅斯的良心
    甚至可以這樣講,俄羅斯可以沒有《戰爭與和平》,但是不能沒有索忍尼辛的《古拉格群島》。怎樣形容著作《古拉格群島》,對於這本書,用太多的形容詞來描述它會顯得很累贅。讀者第一次見到這本書並讀了它,會覺得它很驚豔。讀過一大半之後,即便是讀過一個章篇,就會覺得這本書過於沉澱,用兩個字來形容——太硬。是的,索忍尼辛寫的《古拉格群島》是一本硬書。
  • 蘇聯禁書《古拉格群島》成了中學教科書
    1980年暑假前幾天,外語系一位老先生神秘地告訴我有一本書,可以借給我看,晚上到她那兒去取,但只能看一天半。取回來一看,500多頁的俄文版著作,書名是《古拉格群島》,作者是索忍尼辛。我聽說過這是一本極端反動的書,蘇聯的禁書,看這本書的人要去坐牢。出於對禁書的好奇,我當然想看看。但以我的水平,一天半內看完500多頁的原版書根本做不到。
  • 蘇聯政治犯的地獄:真實的「古拉格群島」
    蘇聯政治犯的地獄:真實的「古拉格群島」 下一組:抗美援朝:艱苦忙碌的後勤戰線(21
  • 爭議作品《古拉格群島》入選俄教材 傳獲普京支持
    圖:普京與索忍尼辛的妻子交談環球時報特約記者梁小逸報導    9月9日,俄科教部舉行新聞發布會稱,蘇聯著名作家索忍尼辛的《古拉格群島》被補充到俄高年級學生20世紀俄羅斯文化基本教學大綱。俄科教部在新聞發布會說,現在《古拉格群島》成為俄高年級學生必讀小說。俄媒體之前報導,索忍尼辛的妻子曾建議普京將索忍尼辛的幾個作品列入課本,但她認為《古拉格群島》入選是不現實的。她還告訴普京,準備在俄發行該作品單行冊。俄媒體稱,科教部「似乎是聽到了這樣的話,並在教育部的指示中明確指出要學習《古拉格群島》。」
  • 在這座小鎮,索忍尼辛可以放心寫《古拉格群島》
    洛特曼不是塔爾圖人,他到塔爾圖大學任教也並非因為傾慕這裡的咖啡館。1950年從列寧格勒大學畢業後,身為猶太人的洛特曼正遇上前蘇聯的民粹主義浪潮,因為在俄羅斯無處容身才不得不移居波羅的海。塔爾圖人包容了洛特曼。市中心為在納粹集中營殉難的記者建立的紀念花園體現了這裡的人們對極端思潮的態度。
  • 古拉格:蘇聯大清洗及其後果
    儘管這種轉變並未持續多久,儘管到一九三九年時勞改營故意致死的情況確實再次有所緩解——其後,死亡率將隨著戰爭和意識形態的發展趨勢時起時落——然而,在勞改營看守和囚犯的心理上,大清洗同樣留下了印記。[4]  像這個國家其餘的人一樣,古拉格的居民可以看到清洗即將來臨的早期徵兆。
  • 高爾基:從高傲的海燕到溫順的夜鶯
    古拉格(俄語讀音),是前蘇聯政府的一個機構,即勞改營管理總局,負責管理全國的勞改營。1973年,「古拉格」一詞通過作家亞歷山大·索忍尼辛的《古拉格群島》傳到西方,並成為蘇聯勞改營和政治迫害的代名詞。(《古拉格群島》第53頁)高爾基要來索洛維茨島的消息,讓犯人們喜出望外。「人未到,消息已到,索洛維茨的囚徒們的心急劇地跳動起來。」「要熟悉犯人的心情才能想像出他們的期待,在這暗無天日、橫行肆虐、沉寂無聲的淵藪中,突然衝進一隻雄鷹!海燕!頭一名俄國作家!」 「人們簡直像期待全國大赦一樣期待著高爾基。」
  • 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古拉格,熱寂
    到那時,不再有任何的差別,每一個點都具有相同的能量。我希望我們的左派朋友們,在鼓吹「終點平等」的時候請理解那就是「熱寂」的另一個表達。始於烏託邦終於古拉格——極化是人類之癌,極左乃文明的掘墓者。所有的左革,它們的結局並無二致。左派不管初衷多麼高尚和美好,其結局都只能是古拉格,進而達到最終的熱寂。
  • 「全面回憶」專欄:運用邏輯力量,構建更精密的知識牆
    在「全面回憶」學習方法的知識總結過程中,我們往往會根據課程教學的順序來總結和鞏固知識,這種方法也是很有效的,但是也有個不足,就是方式比較單一,無法高效建造知識之牆。今天介紹如何通過邏輯推理出更多的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
  • 《古拉格群島》(一)-(一)
    ——克雷連科在審理「工業黨」案件時的發言第一章 逮捕到那裡去的,如你我之輩,唯一必經之路,就是逮捕。當一個沙啞的聲音對你說「你被捕了。」周圍的一切都是那麼混亂,我聽見了刺耳的柜子挪動在地上擦出的刺耳的聲音,聽見了桌子上放著的花瓶和果盤掉落在地上的清脆,聽到了那些人因為不小心傷到了自己之後的憤怒謾罵,聽到了當他們找到一瓶我珍藏多年的酒之後的瘋狂大笑……哈,撕吧,破壞吧,你對我的侵犯愈甚,則我與深淵愈近。
  • 揭秘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上的全球種子庫
    全球種子庫位於挪威和北極之間的一座挪威群島——斯瓦爾巴特群島上,這裡儲存著幾乎所有的種子。 這座種子庫位於斯瓦爾巴特群島上,這是屬於挪威管轄的一座群島。 在進入種子庫之後是一座隧道,一直從入口延伸到種子庫內的儲藏室,深入旁邊的山脈426英尺(約130米)。
  • 中國的馬爾地夫——西沙群島
    其中有一個回憶牆的片段,牆上貼滿了「鐵三角」吳邪、悶油瓶、王胖子一起冒險的故事,讓我這個老書迷也想起了當年追盜墓的時候。對西沙海底墓描寫,讓我對西沙群島更多了一層神秘色彩。 而現實生活中,西沙群島也同樣神秘。 大部分人對西沙群島的初印象應該來自於小學的那篇課文《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西沙群島是南海上的一群島嶼,是我國的海防前哨。那裡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
  • 悲哀的沙丁魚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語文>親子話題>正文悲哀的沙丁魚 2011-03-31 16:51 來源:網際網路
  • 納土納群島屬於印尼?潮州人在此建立了一個王國,將來能否收回?
    納土納群島位於南中國海南部,緊靠著九段線,處於海運航線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是非常優越。要是能得到這個群島,就能封鎖整個馬六甲海峽的出入。1950年印尼和荷蘭發生多次戰爭後,宣布獨立,納土納群島歸屬於印尼。1993年中國在參加東協會議時展示了一幅地圖,將納土納群島畫在九段線以內,試探印尼的反應。印尼當即提出反對,要求澄清事實。
  • 我國南沙群島美濟礁從無人礁到南海第一大島的華麗蛻變
    即使在離我國大陸最為遙遠的南沙群島島嶼,如太平島、中業島、南威島等島嶼上,均有我國古代漁民建造的土地廟 ,個別島嶼上還有我國古代漁民為埋葬死去同伴建立的墳墓。近代以來,南沙群島一些島嶼先後被法國、日本佔領,1946年12月,中國政府指派高級官員赴南沙群島接收,在島上舉行接收儀式,派兵駐守。南海屬於我國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沒有引起任何爭議。
  • 薩摩亞人 蓋座房屋沒有牆
    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在澳大利亞向東約4000公裡的太平洋海面上,散落著一些「綠色的珍珠」——薩摩亞群島。早在3000多年前,一小群不知從何而來的人,開始在這些島上繁衍生息,他們就是薩摩亞人。時光流淌3000餘年後,那群古人有了17萬個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