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琴
財新文化專欄作家
【名著的啟示】在俄羅斯進行「深度文化之旅」期間,我們最常見的是墓地墓碑。除了一些歷史、文化名人墓外,我們所到的每個小鎮都有無名烈士墓。墓的規模頗大,墓碑的造型也很有藝術性,碑前還點著常年不熄的火炬。俄國年輕人舉行婚禮前都必要到墓前給反法西斯英雄獻花,久已形成傳統。
在莫斯科我們參觀了著名的「新處女公墓」(據專家稱「新聖女」的翻譯不確切)。墓園內各界名流薈萃。蘇俄領導人中卻只有赫魯雪夫和葉利欣二人的墓在此處。赫魯雪夫曾於1956年在「秘密報告」中對史達林展開批評,披露了史達林的「肅反運動」罪行,並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索忍尼辛那部描寫勞改營生活的中篇小說《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1962),也是經由赫魯雪夫親自批准才得以發表。索忍尼辛後來寫出了痛批蘇聯體制的《古拉格群島》,但他對造成蘇聯解體的葉利欣則做了負面評價,認為葉爾欽時代的結果是使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道德生活等都被摧毀或洗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