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布考斯基

2020-12-04 手機鳳凰網

查爾斯·布考斯基(Charles Bukowski,1920-1994)是一位多產的地下作家,他用他的詩歌和散文,描繪城市生活的墮落,以及美國社會的被壓迫者。一個倍受崇拜的英雄,布考斯基在他的寫作中,依靠經驗、情感和想像,使用直接的語言、暴力和性意象。雖然一些評論家發現他風格的進攻性,其他人卻聲稱,布考斯基諷刺大男子主義態度,通過他慣常使用的性、酗酒和暴力。「沒有試圖讓自己看起來不錯,更不用說勇敢,布考斯基的寫作,沒有失去真實性,這使得他與絕大多數『自傳體』小說家和詩人有別」,史蒂芬·凱斯勒(Stephen Kessler)在《舊金山書評》(San Francisco Review of Books)中補充道:「牢牢紮根於美國標新立異的傳統,身處緊張的社會邊緣,布考斯基的寫作無怨無悔。」麥可·拉利(Michael Lally)在《鄉村之聲》(Village Voice)中堅持:「布考斯基是一個奇蹟。他以始終如一、引人注目的風格確立自己的作家地位,這是努力的結果,更因為劇烈的生活。」

布考斯基生於德國,兩歲時隨家人遷往美國。他的父親相信嚴明的教條,常常為了極小的過錯毆打布考斯基,這種虐待,布考斯基在他的自傳體成長小說《黑麥火腿》(Ham on Rye,1982年)中有詳細描述。一個輕賤的孩子,布考斯基經常被他同齡的孩子欺負,並經常被女孩拒絕,因為他不好的膚色。「布考斯基13歲時」,喬蒂(Ciotti)寫道,「他的一個朋友邀請他去他父親的酒窖第一次喝酒:『真是魔術,』正如布考斯基後來寫的,『為什麼沒人告訴過我?』」

1939年,布??考斯基入讀洛杉磯城市學院(Los Angeles City College),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輟學,並搬到紐約成為一名作家。好幾年時間,他都用來寫作和旅行,並且收到了很多退稿通知單。到1946年,布考斯基決定放棄他的寫作抱負,並開始他長達10年的週遊全國的放縱。結果,在洛杉磯他幾乎喪命。作為一個艱難活著的詩人,布考斯基又開始寫作,雖然他繼續喝酒,培養他的聲譽。直到35歲,他都沒有開始他的職業寫作生涯。和他的同時代人一樣,他已經在地下刊物發表作品,尤其是當地的報紙,如《開放城市》(Open City)和《洛杉磯自由報》(L.A. Free Press)。「小眾出版,地下出版社和短命的油印小雜誌」,傑伊·多爾蒂(Jay Dougherty)在《當代小說家》(Contemporary Novelists)中形容,「布考斯基已經流行,在一定意義上,通過口口相傳。」「他的詩和短篇小說中的主要角色,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傳性的,通常是一個落魄作家『亨利·柴納斯基』(Henry Chinaski),這人從事邊緣性的工作(種種的炒魷魚),酗酒,和妓女、蕩婦們做愛」,喬蒂(Ciotti)寫道,「要麼,他會閒逛,和同樣的失意者,妓女,皮條客,酗酒者,流浪漢。」

布考斯基寫了40多本詩歌、散文和小說。《花朵,拳頭,和野獸的哀號》(Flower, Fist, and Bestial Wail,1959年)是布考斯基的第一本詩集,涵蓋了他的主要興趣和主題,他的許多作品都有體現,特別是「一個荒涼的,被遺棄的世界」,R.R.卡斯加頓(R. R. Cuscaden)在《局外人》(Outsider)中指出。除了荒涼,布考斯基的自由詩對抗生活的荒謬,尤其是死亡。「布考斯基的世界,是文明的工業社會客觀儀器上的傷痕和溝壑,它來自20世紀的知識和經驗,亦即很小一部分仍然存在的冥想和分析」,約翰·威廉·柯林頓(John William Corrington)在《西北評論》(Northwest Review)中斷言。這個世界的主題事件,是喝酒、性、賭博和音樂;布考斯基的風格,無論如何,是「一個清晰的、強硬的聲音;一對傑出的耳朵和眼睛為了測出詩行的長度;一種逃避的象徵,生動的軼事能夠演繹出同樣激動人心的作品」,肯恩·塔克(Ken Tucker)在《鄉村之聲》(Village Voice)中說道。《它捕獲了我的心》(It Catches My Heart in Its Hands,1963年),收集了布考斯基1955年和1963年寫的詩。「富有個性的詩歌因作品的整體性而融為一體,無與倫比的形式和幾近無與倫比的品質,布考斯基的同代人說」,柯林頓寫道。三十多年中,布考斯基發表了數量驚人的詩歌、散文,以及同樣多的小說集。克雷斯·羅斯(Kenneth Rexroth)在《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中肯定,布考斯基「是小公司的真正的詩人,不是學究式的、異化的詩人。」

雖然布考斯基於1994年死於白血病,但他死後出版的大量作品足以證明他的多產。這部分是由於特殊的關係,因了他的出版商,約翰·馬丁(John Martin),黑雀出版社(Black Sparrow Books)的編輯,布考斯基的作品得以每隔一年左右,便源源不斷地出版。他死後的作品,例如《在紫丹中懸蕩》(Dangling in the Tournefortia,2002年),說話的方式和他的第一部集子相似。彼得·施傑達(Peter Schjeldahl)在《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中說,「由於洛杉磯巴德卑微的生活,布考斯基先生沒有為我們帶來什麼新鮮東西」,「更多的樸素和更多的敘述在自由詩中,他的失敗在於酒精和女人,同樣的失敗者,以及某種程度上發現的,以新的方式繼續墜落。」然而,施傑達發現他自己很享受《在紫丹中懸蕩》中的詩。「布考斯基寫得很好」,他繼續寫道,「悅耳的節奏,富有的智慧和完美的清晰度,閱讀的所有陶醉都來自於街頭流浪漢這一角色。他美妙的語言像漫畫的閃現,給人最粗鄙的啟示。」威廉·洛根(William Logan),在《泰晤士報文學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撰稿,他總結道:「生活在這裡,幾乎完全掌握了藝術。」

回顧為《紐約客》(New Yorker)而作的《懶散向涅槃》(Slouching Toward Nirvana,2005年),評論家亞當·柯什(Adam Kirsch)在接受採訪時談到,布考斯基形容他的讀者是「失敗者,瘋狂者和該死的傢伙」,並補充說,「混淆的吹噓、確切的抱怨反應了布考斯基詩歌的羞怯,這是即刻的憤世嫉俗,攻擊性的粗俗和隱秘的敏感。」柯什繼續說:「布考斯基的詩能被最好地欣賞不是作為個人的口頭文物,而是作為他的真實冒險故事的不斷進行,像一本漫畫或者連續的電影,它們有強烈的敘述,畫面來自源源不斷的故事,這常常涉及一間酒吧,一個防滑酒店,一次賽馬,一個女朋友,或者任何這些花樣的變換。布考斯基的自由詩是真正拆解在一個長句中的系列的陳述句,狹窄的句列,帶來迅速和簡練的印象,甚至當語言充滿了傷害或陳詞濫調。」在布考斯基死後出版的第九卷文集中,柯什說,「這些『新詩』就像老詩,也許是一片樹蔭的不斷反覆,但不會被立即認出,作為二流的工作或剩飯剩菜」,也許,敘述為布考斯基在文學市場帶來了持續的成功。

布考斯基其它題材的寫作與詩歌相似,他的短篇小說也涉及性、暴力和生活的荒謬。在他第一部短篇小說《勃起,射精,暴露,普通的瘋狂一般的故事》(Erections, Ejaculations, Exhibitions, and General Tales of Ordinary Madness,1972年)中,布考斯基「作為一個我們所要求的頑冥不靈、教養淺薄、冷嘲熱諷的高傲者而寫作」,託馬斯·R·愛德華茲(Thomas R. Edwards)在《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中寫道。「熱水音樂故事的主角」(The protagonists in the stories in Hot Water Music,1983年),住在廉價酒店,總是在地下掙扎的作家,很像布考斯基自己。在這些故事中,有布考斯基根本的自傳性的影子,就像在他的許多小說中,是亨利·柴納斯基,一個很少隱藏、改變的自我(布考斯基的全名是亨利·查爾斯·布考斯基,晚輩和他的朋友都知道他叫漢克)。「生活的寧靜的絕望爆炸在顯而易見的偶然和動機不明的怪誕暴力中」,麥可·F·哈珀(Michael F. Harper)在《洛杉磯時報書評》(Los Angeles Times Book Review)中形容。布考斯基繼續他的「破碎人」的考察,《郵政局》(Post Office, 1971年)和《黑麥火腿》 (Ham on Rye,1982年)這類小說,給出同樣激烈的自傳性描寫。在《郵政局》中,亨利·柴納斯基是一個冷酷無情的醉鬼和追逐女色的人,他將大把的時間花在賽馬上。柴納斯基也被迫應付他單調而緊張的工作,就像很多次擾亂監管員。《黑麥火腿》(1982年),也是亨利·柴納斯基做主角。布考斯基在這部小說中旅行到新的地方,描述他亦即柴納斯基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就像開始了他「真正的」生命的廉價酒店、骯髒的酒吧和鐵道。本·魯文(Ben Reuven)在《洛杉磯時報書評》(Los Angeles Times Book Review)撰稿描述,「『第一人稱的回憶』在《黑麥火腿》中顯得緊張、生動、熱烈、時而悽美,常常熱鬧。」繼續探查他的年輕歲月,布考斯基為電影《酒鬼》(the movie Barfly)寫過劇本,該片在1987年上映,由米奇·洛克(Mickey Rourke)主演。影片著重敘述布考斯基24歲時,他生命中的3天時間。麥可·威明頓(Michael Wilmington)在《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總結道:「不管缺陷如何,(酒鬼)做更多的電影這就對了:它開闢了新領域,揭示了一個人的存在。最糟糕的,它是社會邊緣勉強說出的異想天開和酒後胡言。但最好的,是真實的苛刻和嚴酷的甜蜜親吻夢想。」布考斯基的酒吧經歷成為他的小說《好萊塢》(Hollywood,1989年)的基礎,它筆法幽默,從腳本到畫面線索複雜,電影《酒鬼》的作者即是這部小說中的主角,亨利·柴納斯基,現在已是一位老人。

布考斯基的作品已經被收入和重新收入不同的讀本、文集和選集。《奔跑捕獵》(Run with the Hunted,1993年)是布考斯基的故事和詩歌選集,按時間順序排列,是沒有發表過的選集。它提供了可靠的布考斯基寫作的概述,並被賦予自傳的性質——他的生活。班傑明·賽格丁(Benjamin Segedin)在《圖書榜單》(Booklist)撰稿,他這樣評價布考斯基的作品:「少有頌揚的自我毀滅勝過誠實的自畫像,它們暴露了他處在自身所有的醜惡中,一個局外人的邊緣地位。」賽格丁同樣寫道,「這是一個鈍器的集合,單刀直入的狂暴像你永遠希望得到的那樣毫不妥協。」布考斯基未發表的作品,《以繆斯做賭:詩和故事》(Betting on the Muse: Poems & Stories,1996年),在他死後由黑雀出版社出版,給出了他詩句的更廣泛的概述,根據《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的貢獻,說他是「獨創性的、積極進取的詩人。」雷·奧爾森(Ray Olso)為《圖書榜單》(Booklist)撰稿,他發現布考斯基的故事和詩歌「毫不費力,美妙易讀,特別是如果你很容易被廉價的存在主義的魅力所打動。」

布考斯基的生活通過他的信件記載下來,無論是《陽臺上的尖叫:1960-1970書信選》(Screams from the Balcony: Selected Letters,1994年),還是《伸手向太陽:1978-1994書信選》(Reach for the Sun :Selected Letters,2002年),其中涉及詩人生命的最後幾年。在給出版商、編輯、朋友和同道詩人的信中,布考斯基抱怨批評家,稱讚最初啟發他的作家們,並寫了大量的文字,關乎他最喜歡的三個主題:喝酒,女人,和賽馬。「首先,不管怎樣,它們顯示了一個人致力於自身的技藝」,威廉·加根(William Gargan)在《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中指出。但是,要更深入地了解布考斯基的生活,可以看看《船長出去吃午飯,水手們接管船》(The Captain Is out to Lunch and the Sailors Have Taken over the Ship,2002年),這是一本詞條選集,關於詩人最後幾年的日記。開始,是一貫的頌揚,沉迷於賭博,女人,酒,但是誰都要承擔「悲劇色彩」,當作家談到他的已診斷出的白血病期限,傑拉德·洛克林(Gerald Locklin)將這消息刊發在《當代小說評論》(Review of Contemporary Fiction)上。「這些沉思接近尾聲,揭示了複雜人性的過於頻繁的漫畫形象,他擊敗了看似高昂的賠率以達成命運,他擁抱命運,作為一個世界級的作家,用他毫不妥協的小說、故事和詩歌。」

職業

 

作為一個無技能的勞動者,布考斯基自1941年做過各種工作,包括洗碗工,卡車司機和裝卸工,郵遞員,門衛,加油站服務員,庫房跟班,倉庫管理員,船務文員,郵局辦事員,停車場服務員,紅十字會勤務員和電梯操作員;他還在狗餅乾廠、屠宰場、蛋糕和曲奇餅工廠工作,並在紐約地鐵裡張貼過海報。《滑稽角色》(Harlequin)、《歡笑文學和弓槍的人》(Laugh Literary and Man the Humping Guns)的前編輯;專欄作家(《一個老淫棍的手記》,Notes of a Dirty Old Man), 在《開放城市》(Open City)和洛杉磯自由報(L.A. Free Press)。

相關焦點

  • 偉大的失敗者:查爾斯·布考斯基
    》中文版譯序徐淳剛1920年8月16日,查爾斯·布考斯基出生於德國西部萊茵蘭-普法爾茨州(Rheinland-Pfalz)的小城安德納赫(Andernach)。1965年,辦公用品經銷商約翰·馬丁(John Martin,1930— )因酷愛先鋒文學而發現了布考斯基,他從加利福尼亞州聖羅莎給布考斯基寫信,第二年1966年他們終於首次見面。作為粉絲以及後來的摯友,這一年約翰·馬丁因布考斯基而專門成立了黑雀出版社(Black Sparrow Press),並供布考斯基全職寫作,從最初的月收入300美元到布考斯基1994年去世前的7000美元。
  • 查爾斯·布考斯基:「我是孤獨的個體」(2)
    查爾斯·布考斯基:「我是孤獨的個體」(2) 2013-08-26 13:03 來源:深圳特區報
  • 寫詩的硬漢——查爾斯·布考斯基訪談錄(中英文版)
    西恩·潘(Sean Penn,1960-),布考斯基的忘年交,麥當娜的前夫,奧斯卡影帝。]訪談人:西恩·潘訪談對象:查爾斯·布考斯基翻譯:徐淳剛鳳凰網讀書頻道《讀藥》周刊獨家翻譯專稿,如無授權,請勿轉載。
  • 「平民窟最酷的桂冠詩人」——查爾斯·布考斯基
    深夜陪你買醉的銀髮,也許曾是站在鈴蘭頂點的男人而號稱「平民窟最酷的桂冠詩人」的查爾斯·布考斯基(Charles Bukowski 1920-1994)完全聽不進世道bullshit。他用五十年光陰證明,證明「吊兒郎當」的生活要多精彩有多精彩。
  • 「酒鬼詩人」布考斯基:生活的失敗者 失敗者的發聲人
    查爾斯·布考斯基記者:說到真實,很多人會把他跟另一位美國作家雷蒙德·卡佛對比,也有人說他的風格很像「垮掉的一代」或者說他是「新海明威」,可你在《郵差》的譯後記裡卻很強調,布考斯基就是布考斯基,你認為布考斯基是獨一無二的?楊敬:說布考斯基像其他作家,我覺得就是一種誤讀。說像,不如說是一種傳承。
  • ——布考斯基小說《郵差》節選
    按語:查爾斯·布考斯基(Charles Bukowski,1920~1994),20世紀美國最有影響力的詩人、小說家之一。阿爾貝·加繆稱他為美國當代最偉大的作家,《時代周刊》評論他是美國底層社會的桂冠詩人。
  • 《你吻了莉莉》—(美)查爾斯·布考斯基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啃書團,ID:banhushiy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你吻了莉莉(選自短篇小說集《苦水音樂》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查爾斯·布考斯基 著 巫土 / 楊敬 譯 星期三晚上。
  • 最美英文詩:布考斯基 Roll the dice(孤注一擲)
    布考斯基And you』ll do it你會一往無前布考斯基There is no other feeling like that.布考斯基布考斯基,德裔美國作家,詩人。
  • 布考斯基詩歌《冰獻給鷹》賞析
    布考斯基一般指亨利·查爾斯·布可夫斯基,德裔美國詩人、小說家、短篇故事作家。布可夫斯基的作品受家鄉洛杉磯的地理和氣候的影響很大。他喜歡描寫處於美國社會邊緣的的窮苦白人的生活,他熱愛寫作,嗜酒如命,離不開女人,幹過苦差,喜歡跑馬。
  • 一口酒下肚 查爾斯就胡說
    據英國《太陽報》和《每日電訊》11日報導,10日,英國王儲查爾斯到達斐濟進行官方訪問,被邀請喝下令人恐懼的麻醉藥酒卡瓦酒。小飲一口後,查爾斯王儲頓感頭暈目眩,似乎失去部分記憶,導致他在演講中出錯。  小飲一口頭暈目眩  這種有爭議的卡瓦藥酒又名醉椒,它是一種從胡椒樹根中提煉出來的麻醉藥物。
  • 查爾斯王子和脾氣暴躁的禿鷹對視(圖)
    氣氛有點緊張……查爾斯王子和這隻名叫西風的禿鷹    新華網8月2日電 據英國《太陽報》報導,英國王儲、康沃爾公爵查爾斯7月31日前往諾福克「拜會了」一隻禿鷹,這隻老禿鷹似乎脾氣挺暴躁,在查爾斯手臂上停留時一度想飛走,還差點傷了王儲殿下。
  • 查爾斯王子結束隔離,自稱味覺嗅覺尚未恢復
    6月16日,英國查爾斯王子攜夫人卡米拉看望醫院工作人員。視頻截圖自3月王室宣布感染其新冠肺炎消息,查爾斯已結束隔離恢復健康,當日他談及康復經歷,稱自己的味覺和嗅覺尚未完全恢復。2020年3月25日,據英國天空臺報導,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核酸檢測呈陽性。王室表示,查爾斯王儲有輕微症狀,但身體狀況大致良好。3月30日,英國查爾斯王子已結束自我隔離,健康狀況良好。查爾斯王子生病後,發布視頻告訴英國人民:「我們誰也不知道疫情什麼時候會結束,但總會結束的。」
  • 卡米拉:查爾斯深愛的女人,婚內偷情老公支持,對不起黛安娜
    卡米拉還有查爾斯最缺乏的性格,個性強,不妥協,有主見。對查爾斯來說像父親一樣的蒙巴頓勳爵,也贊同這段關係。跟卡米拉在一起,查爾斯覺得很自在放鬆,她總能讓他笑起來,卡米拉成為查爾斯最信任、最貼心的女友。(這三觀碎一地)1973年2月,查爾斯要執行6個月的航行任務,分別的時候,兩人都非常傷心,查爾斯更是依依不捨。但是,令查爾斯沒想到的是,他才走一個月,卡米拉就跟安德魯訂了婚。
  • 蔣雯麗心想事成:反串男主角查爾斯·龐茲
    蔣雯麗在排練中蔣雯麗心想事成:反串男主角查爾斯上圖:蔣雯麗(右)反串男主角這部音樂劇涵蓋了幾十年的歷史和跨越了歐美兩個大陸,敘述了查爾斯·龐茲的一生,從生到死。20世紀初的美國,一個名叫查爾斯·龐茲的義大利移民在經歷了15年的一事無成之後,來到波士頓開始策劃一個金融騙局……只因前期投資的人回報豐厚,在半年時間裡,龐茲便吸引了3萬名投資者。
  • 查爾斯王子康復後談「後遺症」:味覺嗅覺仍未恢復
    當地時間6月16日,查爾斯王子和夫人卡米拉現身英國一家醫院,一同看望了當地的醫護人員,他們也成為疫情封鎖期間首先重返公職的王室成員。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查爾斯王子和卡米拉於當天下午抵達格洛斯特郡皇家醫院,看望了那裡的醫護人員。
  • 查爾斯王子:氣候問題是引發敘利亞危機的原因
    日前,英國查爾斯王子的言論引人注意:引發敘利亞危機的原因是氣候問題。據悉,查爾斯王子是在巴黎恐襲前接受英國天空電視臺採訪時發表此番言論。他認為由人類活動引起導致的稀缺資源競爭和乾旱問題是敘利亞危機的誘因之一。在採訪中,王子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普遍情況是這一問題並未得到妥善解決。人們二十多年前就曾強調,如果不著手解決環境問題,人類將面臨更嚴峻的稀缺資源競爭和乾旱問題。」
  • 72歲查爾斯王子紅光滿面,和卡米拉白頭到老,可惜了黛安娜王妃
    婚姻的失敗,黛安娜開始投身公益,她在英國的受歡迎程度甚至一度超過了王室成員,更是把丈夫查爾斯甩了不知道多少條街。查爾斯仿佛成了黛安娜背後的男人。1997年,已離婚的黛安娜在一起車禍中意外喪生。民眾都認為,這是一起政治陰謀,與查爾斯有關。於是,查爾斯不僅是負心漢,還成了陰謀家。
  • 寧波最專業健身房TPH開業 健身教父查爾斯助力
    健身教父查爾斯助力品牌開業  受創始人Ting的邀請,這是查爾斯第一次來到大陸,作為世界健身健美歷史上帶過最多頂尖IFBB PRO職業選手的名教,大伽之父查爾斯.格拉斯擁有40多年的訓練經驗,在健美領域享受勝譽,帶過一批又一批頂尖職業選手和奧賽冠軍,對於營養,訓練,包括科技等都有自己獨到的研究和看法。
  • 黛安娜姐姐約會查爾斯!自己沒相中卻把妹妹推「火坑」
    英國王儲查爾斯真是是個多情的男人,先後與姐妹倆個談戀愛,內心無比強大,在與黛安娜談戀愛前,和她的姐姐有過一段戀情,黛安娜親姐和查爾斯約會照,美豔不輸戴妃,自己沒相中把妹妹推入"火坑"。查爾斯與沙拉的約會十分浪漫,查爾斯帶著她去了馬場,沙拉和黛安娜長得很像,但是臉型微圓,比黛安娜還甜美,留著中分的齊家發,穿件深色毛衣,沙拉出身高貴長相好,穿衣御姐範,從笑容中就能判斷出,她絕對能降得住查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