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布考斯基:「我是孤獨的個體」(2)

2020-12-04 三聯生活周刊

查爾斯·布考斯基:「我是孤獨的個體」(2)

2013-08-26 13:03 來源:深圳特區報

或許從來沒有任何一位作家有這麼多兩極化的評價:一方面,他會被讀者稱為酒鬼詩人、地下作家、骯髒的老男人;另一方面,他會被評論家冠以繼福克納、海明威、諾曼·米勒之後美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

他讓你沉淪到人間最底層

布考斯基的叛逆不是源於精神世界,也非來自病態的心理環境,而是一種跟血肉和疼痛有關的自身。在《苦水音樂》這部短篇小說集中,有兩篇小說《父親之死Ⅰ》、《父親之死Ⅱ》,將一種近似弒父的情結宣洩得淋漓盡致。但與文學史上或者文藝電影中的傳統形象不一致的是,布考斯基筆下的人物並非沉默、憂鬱。布考斯基常是一副髒兮兮老男人的樣子,可他在處理自己小說人物形象時,卻乾淨利索,從來沒有拖泥帶水。在布考斯基一次次營造的充滿卑賤底層生活方式的圖譜中,作為讀者,我們會發覺如此荒誕和冒犯竟是那麼順其自然。布考斯基從不給叛逆以矯情的理由,他直來直去,剝開事物真相,即便鮮血淋淋,也試圖讓讀者了解徒有其表的世界之外的那個世界。

「我唯一的野心就是根本不成為任何什麼人,這似乎是最合理的一件事。」這種調子並不陌生,可是他並非要針對誰或者發洩什麼不滿,只是覺得這樣過舒服。1942年加繆在《局外人》中,在存在主義的光暈下解構了母子關係,用顛覆性的小說敘事手法完成了驚世駭俗的創作。41年後布考斯基隨隨便便、不驚心動魄,也沒有顛覆什麼要命的倫理和哲學,就寫成了《苦水音樂》這樣的可以跳出是非的叛逆之作。

布考斯基的小說都不長,而且十分好讀,不一定每一個讀者都能酣暢淋漓,但無障礙是一定的。《勤雜工》(《樣樣幹》)裡的主人公是一個幹過無數行業的邊緣人,並非不上進,也不是幹那些不體面的工作他才舒服,而是能力、性情促使他只選擇臨時性的簡單工作,以此打發喝喝酒泡泡妞的日子足夠了。布考斯基的小說樣式正如他筆下人物的生活方式,簡單、短促、直接、有效、猛烈、急劇,以及充滿仿佛與生俱來的厭倦和詆毀。如果說布考斯基的世界觀屬於這個世界的小眾,令其只能遊走於邊緣作家之列的話,那麼他的長篇小說《郵差》、《勤雜工》夠得上是填補文學世界某種空白的極致作品了。

跟庫爾特·馮內古特的絕望和荒誕比起來,布考斯基更殘酷地對待自身;跟雷蒙德·卡佛的溫情和抱怨比起來,布考斯基有著一種從底層揚起風沙暴虐的快感;跟理察·福特的人性幽暗比起來,布考斯基能讓你一下子沉淪到人間的最底層。

《郵差》和《苦水音樂》的中文版

「我是孤獨的個體」

1920年,查爾斯·布考斯基生於德國的安德納赫,他的同名德裔父親是一戰的美國士兵,在德國與他母親結婚。布考斯基3歲時,全家遷居美國。洛杉磯是他長大、生活半個多世紀的地方,就像勞倫斯·布洛克之於紐約,洛杉磯的各個陰暗角落與落魄人群是布考斯基的寫作密碼。
差不多13歲時,布考斯基接觸到了平生兩大嗜好:寫作、喝酒。從那時起,或許他的生命就註定了。在傳記電影《生來如此》中,布考斯基說他無意間拿起了鉛筆,用文字填滿了一整個筆記本。他說那種坐在椅子邊、用鉛筆填滿筆記本的感覺真好,如此簡單,如此快樂,你只需要不停地寫下去。直到11年之後,另一個重要元素才進入他的生命——女人。

布考斯基的相貌,如同他的文字,看過一眼就無法忘記。滄桑、艱辛、掙扎,所有歲月的痕跡,都刻到這張臉上。但有時,又讓人覺得那是一張王者之容。這個手不離酒、煙不離口的邋遢老男人,在他的文字國度裡,是一個國王。

從24歲開始零星在三流雜誌發表詩作及黃色小故事,到49歲完成第一部小說《郵差》,之後逐漸為人所知,到了晚年徹底擺脫了底層生活,成為好萊塢眾多影星如西恩·潘、馬特·狄龍,搖滾巨人波諾、萊昂納德·科恩、湯姆·維茨等人的超級偶像,可謂苦盡甘來。相對於思想偏保守的美國,布考斯基在歐洲更受歡迎,特別是在德國,幾乎家喻戶曉。算上即將出版的中文版,

《郵差》至今已被翻譯成16種語言。

青年布考斯基雖然學過幾天新聞,但從未找到過體面的工作,洗碗工、卡車司機、門衛、倉庫管理員、電梯操作員、酒保,幾乎所有底層工作,他都做過。西恩·潘說,布考斯基寫的是平凡的靈魂在迷失的世界中的坎坷。所有工作中,郵差是他幹了最久的,陸陸續續十幾年。除了最後一本小說《紙漿》,布考斯基幾乎所有作品,寫的都是他的生活。正因如此,很多文學評論家把他與海明威相比,並列在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行列,稱之為「骯髒現實主義」;另外一些人則把他與幾乎同時代的「垮掉的一代」相提並論,稱他在惠特曼、梅爾維爾及「垮掉的一代」的基礎上,將美國詩歌又往前推了一步。

但布考斯基就是布考斯基,他生來如此,與其他作家截然不同。或許布考斯基早就煩死了這種比較,他在被採訪中說:「人們總是想用袋子把我包上。我想說不,不要給我貼標籤,我是孤獨的個體,我做自己的事情。」

《苦水音樂》是布考斯基成熟期的作品,相比於《郵差》,布式風格更為顯著——精準、全面的寫實,帶著殘忍的幽默與硬漢的悲傷。運用文字,布考斯基絕對有潔癖。想要模仿布考斯基很容易,他的英文比海明威更簡單,中學英文水平就能讀懂,國內讀者甚至總結出了布式寫作的模仿要領。但想成為布考斯基,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常年用酒精清醒自己,用卑微下賤的工作鍛鍊自己,並且還有個大前提,你是個可以洞察生活的寫作天才。

唯有生活的真實,最讓人留戀,扯掉布考斯基身上的種種標籤,呈現給我們的,是一顆忠誠於自我的靈魂。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寫詩的硬漢——查爾斯·布考斯基訪談錄(中英文版)
    訪談人:西恩·潘訪談對象:查爾斯·布考斯基翻譯:徐淳剛鳳凰網讀書頻道《讀藥》周刊獨家翻譯專稿,如無授權,請勿轉載。 編者按:《時代》雜誌稱作家查爾斯·布考斯基是「美國下層社會的桂冠詩人」。而在歐洲,筆者發現他的崇拜者多不勝數。今天,他是美國在世界上被翻譯、閱讀最為廣泛的作家。僅在德國他的作品銷量就超過220萬冊。現年66歲的布考斯基已寫了32本詩集,5部短篇小說和4部長篇小說。
  • 偉大的失敗者:查爾斯·布考斯基
    [摘要]布考斯基的人生是一首詩,他的生存態度是最引人矚目的詩。「我始終一手拿著酒瓶,一面注視著人生的曲折、打擊與黑暗……對我而言,生存,就是一無所有地活著。」》中文版譯序徐淳剛1920年8月16日,查爾斯·布考斯基出生於德國西部萊茵蘭-普法爾茨州(Rheinland-Pfalz)的小城安德納赫(Andernach)。
  • 「平民窟最酷的桂冠詩人」——查爾斯·布考斯基
    而查爾斯·布考斯基生來就是這麼一頭特立獨行的豬。查爾斯出生在一個嚴格而暴力的家庭,童年充滿了父親的訓斥和抽打。但身為一匹野馬,常年的控制也沒有讓他「規矩」起來。布考斯基不但不考四級,大學未畢業就因寫黃色小故事被嚴厲的父親逐出家門。
  • 查爾斯·布考斯基
    查爾斯·布考斯基(Charles Bukowski,1920-1994)是一位多產的地下作家,他用他的詩歌和散文,描繪城市生活的墮落,以及美國社會的被壓迫者。一個倍受崇拜的英雄,布考斯基在他的寫作中,依靠經驗、情感和想像,使用直接的語言、暴力和性意象。
  • ——布考斯基小說《郵差》節選
    按語:查爾斯·布考斯基(Charles Bukowski,1920~1994),20世紀美國最有影響力的詩人、小說家之一。阿爾貝·加繆稱他為美國當代最偉大的作家,《時代周刊》評論他是美國底層社會的桂冠詩人。
  • 「酒鬼詩人」布考斯基:生活的失敗者 失敗者的發聲人
    那時我的英語並不算特別好,可他的語言直接沒有任何障礙就到我的心裡來,如果說我深藏在內心的文學夢是一個酵母,那布考斯基就提供了某種溫度,激活了我的酵母。他的聲音讓我的內心膨脹起來,我就像中毒上癮一樣,開始不斷收集和他相關的東西。從來沒有一個這樣的東西,給我這樣的共鳴。
  • 《你吻了莉莉》—(美)查爾斯·布考斯基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啃書團,ID:banhushiy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你吻了莉莉(選自短篇小說集《苦水音樂》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查爾斯·布考斯基 著 巫土 / 楊敬 譯 星期三晚上。
  • 布考斯基詩歌《冰獻給鷹》賞析
    布考斯基一般指亨利·查爾斯·布可夫斯基,德裔美國詩人、小說家、短篇故事作家。布可夫斯基的作品受家鄉洛杉磯的地理和氣候的影響很大。他喜歡描寫處於美國社會邊緣的的窮苦白人的生活,他熱愛寫作,嗜酒如命,離不開女人,幹過苦差,喜歡跑馬。
  • 《美麗心靈》我在人群之中更孤獨
    在很多影片中,天才都是孤獨的,都是不能正常生活的,《A Beautiful Mind》的設置大抵如此,但這部影片的獨到之處在於,既有對天才的仰慕之情,又把其孤獨的內心展現得淋漓盡致。事實上,約翰·納什精神分裂,幻想出的人物和事件,或多或少都跟孤獨有關,而最終治癒如此孤獨的,又恰恰是美麗妻子生死相依的陪伴。
  • 最美英文詩:布考斯基 Roll the dice(孤注一擲)
    布考斯基And you』ll do it你會一往無前布考斯基There is no other feeling like that.布考斯基布考斯基,德裔美國作家,詩人。
  • 「我唯一的野心就是根本不成為任何什麼人」
    1、「世界全都在我們之中,而我則完全在我自身之外 2、「我唯一的野心就是根本不成為任何什麼人,這似乎是最合理的一件事。
  • 誰也不能槍斃孤獨——評《質數的孤獨》
    孤獨是附麗於浩茫宇宙而存在的永恆命題,從人類誕生伊始,織成一張細密的羅網,覆蓋在萬物之上,直至世界終點。千人千面,而一千種人便有一千種孤獨。對於布考斯基來說「一天不獨處,我就會變得虛弱。我不以孤獨為榮,但以此為生。」而茨威格在《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寫到「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置身於人群之中,卻又得孤獨生活更可怕的事了。」
  • 世界最「孤獨」動物,即將走向滅絕,我國僅剩一隻雄性個體
    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動物比較冷門,卻被稱為世界最「孤獨」的動物。目前這個物種在全世界僅剩3頭,即將走向滅絕,而我國僅剩一隻雄性個體,可是說是真的配得上「孤獨」二字,這種動物就是斑鱉。其實曾經斑鱉的數量還是挺多的,不過以前人們迷信龜殼和龜肉能夠大補,於是許多人都會去食用烏龜。而斑鱉在幼年時期和烏龜長的比較類似,所以也遭到了人們的捕殺。
  • 孤獨的喬治
    它走紅,因為它標榜自己是上個月死掉的巨星象龜——「孤獨喬治」的後繼者。但是,這確實只是噱頭:「孤獨喬治」於2012年6月24日去世,享年約100歲,無子嗣,無妻,無同類。「孤獨喬治」死了,意味著加拉帕戈斯群島平塔島亞種陸龜或已絕跡。
  • 世人多喧譁,我寧願孤獨
    塵世多煩惱,我獨愛孤寂,世人多喧譁,我寧願孤獨每個人都是世間獨立的個體,世間的種種只能自己去品味,道路只能自己去跋涉,沒有誰能陪到你永遠,沒有人可成為你一輩子的依靠。經歷得多了,越發懂得所有的榮華富貴都是浮雲,一切身外之物終是虛無,只有自己是真實的。
  • 卡米拉:查爾斯深愛的女人,婚內偷情老公支持,對不起黛安娜
    查爾斯從小就被送到了管理嚴苛的寄宿學校,他性格內向,生性靦腆,經常被同學捉弄,還被嘲笑長著一對扇風耳。兩人相遇的時候,簡單來說,22歲的查爾斯過得不快樂,他對自己未來要承擔的責任充滿困惑,加上童年缺愛和寄宿學校的經歷,他很是孤獨寂寞。
  • 一口酒下肚 查爾斯就胡說
    據英國《太陽報》和《每日電訊》11日報導,10日,英國王儲查爾斯到達斐濟進行官方訪問,被邀請喝下令人恐懼的麻醉藥酒卡瓦酒。小飲一口後,查爾斯王儲頓感頭暈目眩,似乎失去部分記憶,導致他在演講中出錯。  小飲一口頭暈目眩  這種有爭議的卡瓦藥酒又名醉椒,它是一種從胡椒樹根中提煉出來的麻醉藥物。
  • 抖音我以為孤獨的人只有我是什麼歌 馬良事關孤獨歌詞
    最近在抖音上聽到一首歌曲感覺還不錯,歌詞大意是「我以為孤獨的人只有我」,據悉這首歌歌名叫《事關孤獨》,是歌手馬良唱的。下面來看一下。2019年1月20日,其演唱的歌曲《往後餘生》獲得「硬地圍爐夜·2018年度網易雲音樂原創盛典」年度十大歌曲獎;2月5日,參加江蘇衛視春節聯歡晚會。
  • 蔣雯麗心想事成:反串男主角查爾斯·龐茲
    蔣雯麗在排練中蔣雯麗心想事成:反串男主角查爾斯上圖:蔣雯麗(右)反串男主角這部音樂劇涵蓋了幾十年的歷史和跨越了歐美兩個大陸,敘述了查爾斯·龐茲的一生,從生到死。20世紀初的美國,一個名叫查爾斯·龐茲的義大利移民在經歷了15年的一事無成之後,來到波士頓開始策劃一個金融騙局……只因前期投資的人回報豐厚,在半年時間裡,龐茲便吸引了3萬名投資者。
  • 《孤獨六講》:缺乏思維孤獨讓我們喪失自我,陷入內心荒涼的黑洞
    我們一方面害怕孤獨,一方面無可避免的在變得越來越孤獨,如果我們不能學會從孤獨中獲取力量,我們可能會被內心那個荒涼的黑洞吞噬。《孤獨六講》是美學大師蔣勳的經典代表作,其中談到了生命個體的孤獨與完整。這本書不是要教你如何消除孤獨,而是如何完成孤獨,如何給予孤獨,如何尊重孤獨,並且從孤獨中獲得獨立的自我和生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