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青島記憶】大染坊原型開染料廠抗衡日本人

2020-11-23 青島新聞網

    新聞核心

    2003年,一部名為《大染坊》的電視連續劇曾經風靡全國,主人公陳壽亭胸懷大志,從一個討飯少年成長為青島印染界數一數二的大人物。時值日本侵略島城,日本人軟硬兼施,希望與陳壽亭的印染廠合作,以達到壟斷青島印染行業,實施經濟掠奪的目的。然而陳壽亭堅決不肯與日本人合作,寧肯放火燒掉自己一手創建的工廠。紡織、印染是青島工業文明史的一個符號,《大染坊》正是根據中國民族企業家的真實經歷改編而成,其中名噪一時的中國染料廠老闆陳介夫身上就曾發生過許多與陳壽亭經歷極為相似的故事。

    建染料廠抵制日商盤剝

    「我的爺爺陳家軒是清末秀才,在家鄉黃縣教過私塾,辦過義學,家教嚴格,遵循忠孝。父親陳介夫生於1897年,從小在家讀私塾,13歲時跟教書的爺爺到了大連,隨之入學堂……」在位於青島文化街的一處畫室裡,陳宏太回憶著父親對他講過的那些創業經歷,其中開辦印染廠,與日本人競爭的那段故事成為了家族的一個驕傲,也夾雜著些許無奈。

    17歲時,陳介夫經老鄉介紹來到青島,進了商號,學做生意。由於他聰明睿智,加之勤奮好學,很快就吃上了份子,成了「小掌柜」,兼做營銷。「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的化學染料工廠大部分轉產軍火,染料產量日漸減少。又因戰爭影響,海運受阻,致使中國市場上的染料短缺,價格漲至驚人地步。」經過多年研究,陳宏太對當時的歷史背景也了解了很多。那時,日本的染料公司乘機而入,取代德國,獨霸中國染料市場,開始肆意盤剝。例如,煮青染料由日本運到青島,每箱(50公斤)成本20元,售價則為40多元,各代理店銷往農村賣價高達120多元,日商見利眼紅,便大量傾銷,高價出售,牟取暴利。

    1919年,陳介夫與他人合作,創辦了中國近代第一個民族染料工廠——維新化學工藝社,並於1921年任生產營銷經理。染料工廠在老青島的臺西鎮租了數間民房,「廠內大約安了10口大鍋,由人工負責攪拌,日產煮青4箱,每箱50公斤。」陳宏太說,他曾聽父親講,因為資金有限,當時廠子裡的設備極為簡陋。

    直到1922年,陳介夫自立門戶,籌集資金3萬元,引進了當時較為先進的生產設備,高薪聘請日本技師前原,選址青島四方湖島,成立了以中國為名的工廠,即中國染料廠。

    原料自給自足產品暢銷

    建廠初期,用於建設廠房、安裝鍋爐、購置設備等方面的資金就達到了2.8萬元,陳介夫不得不向銀行貸款作為流動資金。他既擅管理,又懂技術,吃住在廠,銳意經營,和全廠職工一起努力鑽研業務,改進技術,使產品質量逐步提高,成本卻一再下降,增強了競爭力,很快就打開了銷路,產品不僅在膠濟鐵路沿線暢銷不衰,還遠銷到河南、江蘇、河北,繼而又順隴海線運至西安、陝西等地。

    陳介夫為了創立品牌,減少原料進口,開動腦筋,經多方考察,發現青島附近的城陽鹽場出產的土芒硝可以用來製造硫化鹼,於是在膠縣、城陽,遠至濱州一帶收購土芒硝,自製硫化鹼,不再從日本進口,產品成本顯著下降。此外,製造硫化鹼的廢液中含有可再利用的硝酸,以往都任其隨廢水流掉,汙染嚴重而且浪費資源,陳介夫親自與技術人員反覆實驗,開創了從廢液中回收硝酸的技術。

    在不懈的努力下,陳介夫帶領廠子裡的職工當年就掙回了基本投資,股東每年所分紅利在當時的青島算是比較高的。

    學藝成功打破日本壟斷

    為打破日本人的壟斷,與其比肩競爭,陳介夫認為中國染料廠在解決了資金、設備、原料等問題的基礎上,在技術方面應有更為重大的突破。由於要壟斷市場,日本人在技術方面極為保密。「當時我父親給自己定的薪酬不過每個月25元,日本技師可拿到400元的薪酬。」陳宏太說,為了多向日本技師學習技術,叔叔時常出面請對方喝酒,才獲取了隻字片語的信息,父親則與技術員不分晝夜研製。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在丟棄的試驗液中偶然發現了所需的樣品結晶。

    日本人的技術壟斷就這樣被一個一個地打破了。當然,對手不會就此善罷甘休,與陳介夫打起了商標官司。日本人打誑語說「中國染料廠的商標設計與其相同」。陳介夫直言駁斥:「相同的都叫染料,不同的是牌子,中國染料廠的品牌有口皆碑,銷路這麼好,為什麼要在商標設計上曲意效仿?真是無稽之談!」陳宏太記得父親在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在日本沒打進青島前,染料廠與日本人的官司糾紛就一直沒斷,而且雙方之間的博弈始終沒有中斷。在營銷方面,日本人曾一度不顧血本,低價銷售,為的是賠錢賺吆喝,但事實證明,中國人用誠信建立起來的市場,靠「吆喝」是奪不走的。

    印染廠成為日本人的眼中釘

    1928年,日軍製造了「濟南慘案」。陳介夫出於民族大義,憤然辭去日本人辦的《大青島報》特約記者職務,聯合愛國職工在上海《新聞報》上聲討日軍罪行,同時辭掉日本技師,成立了興華印刷局,出版愛國刊物,與日本人抗衡。

    1931年,中國染料廠又增加了品紫、孔雀藍兩個新品種,極為暢銷,風靡一時。那段時間工廠生意紅火,蒸蒸日上。與此同時,維新化學工藝社因墨守成規,銷路萎縮,營業不振,後由日本人兒島熊吉與日本帝國染料公司合夥接管,繼續營業,日產煮青140箱,但仍無起色,已無法與中國染料廠相抗衡。此時陳介夫和他經營的中國染料廠已引起了日本人的高度注意,並漸漸被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七七事變」前夕,陳介夫主張把廠址遷到內地,遭大股東們反對,因而遷廠未果。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本圖謀首先攻陷青島,將其變為生產儲備侵華戰略物資的重鎮。陳介夫清楚地認識到國家危難,廠也保不住了,他常常整夜整夜難以入睡。陳宏太說,當年秋天,父親返回老家黃縣,與爺爺、大伯、叔叔們商量後做出決定:一、堅決不能為日本人做事。二、決不能讓日本人毀掉這個家,一定要把根留下。於是,家族成員鄭重囑託時任大學教授的陳梓北(陳介夫的四弟),帶家中每一支的一個長子共四人,於1937年深秋從家鄉黃縣和青島分兩路出發,隨逃難人群到濟南,經洛陽南下至四川。陳梓北帶著這幫孩子流離他鄉,靠教書生存。

    堅決不與日本人合作開廠

    1938年,日軍佔領青島,興華印刷局已停業。日本人找到了精通日語,又擁有工廠的陳介夫,提出要和他合作。「說客中就有中國染料廠過去的技師前原和競爭對手兒島熊吉。」陳宏太說,當時父親果斷地答覆:「要合作可以,但要我說了算,說了不算我是不能幹的。」看到陳介夫態度強硬,日本人又說,只要陳介夫合作,可以給他安排個諸如局長、縣長這樣的職務。陳介夫仍然不肯答應,找出了各種推脫的理由。

    多次交涉無果後,日本人露出了真面目。 「有一天,十四五名憲兵突然闖進廠子,先是查封了生產原料,說是戰略物資,後來又不讓在市場上銷售中國染料廠出產的產品,並放言若要銷售必須換由三洋商行代銷。」中國染料廠最終還是被日本人一步步強行奪走。陳介夫意識到,此時已無法在青島繼續經營,於是帶領廠裡的幾名技術骨幹南下到上海,開了一家前店後廠的「鳴康藥廠」,出產清涼油、磺胺藥等維持生計。

    「父親晚年回想起當年的情形時說,『難啊,難啊!要是留下來合作就是漢奸,要不合作只有出走,我老陳家決不能出個漢奸。』」陳宏太說,青島淪陷後,日寇曾多次找到陳介夫的家人搗亂滋事。為了把陳介夫引回青島,日本人還找到了陳介夫的父親,陳老先生甚至還差點被不明身份的人綁架。但陳介夫始終堅持沒有回青島。

    日本投降老廠終於回歸

    淪陷後的上海物資短缺,百姓飽受壓迫和殘害。陳介夫曾回憶說,有一次漢奸的攤上發售敵偽刊物,藥房的一個小夥計不知說了什麼話,漢奸立馬叫來一小隊日本憲兵,上來就打了夥計一個耳光,並揚言要把人帶走。「如果到了憲兵隊輕則挨揍,重則沒命。眼看事情鬧大,父親馬上出面用日語解釋,總算把事壓下,他自己也早出了一身冷汗。」陳宏太聽父親講,當時日本人會隨時隨地無端打罵中國人。他懂日語,聽到後無比氣憤,但常常敢怒不敢言。

    陳宏太記得,父親陳介夫回憶起當年的遭遇時常常重複這樣的幾句話:「國破了,家也破了,大到國家小到個人,大到民族小到家族,如果沒有大的,小的也就沒了。」陳介夫曾經暗自下定決心,大不了不活了,決不能和日本人為伍。他一直深信日本鬼子的日子長不了。

    果然,1945年日本人投降了。在日本人撤離前夕,前原等人把大量的原料倒入膠州灣,海水汙染成一片黑色,持續數月也沒有散去,陳介夫心疼了好長一段時間。同年,當局將中國染料廠返還給了陳介夫,他親手創辦的廠子又回來了。

    連結

    日寇強買霸佔青島民族企業

    為了侵華和掠奪的需要,日本壟斷資產階級採取卑鄙狠毒的手段,排斥、打擊和摧殘青島的中國民族工商業。他們或蠻橫霸佔、「軍管」據為己有,或以「合作」為名蠶食侵吞,或低價收買中國民族工商企業。

    1938年青島淪陷後,日本侵略者首先以196萬元的低價收買了唯一的一家民族紡織廠——華新紗廠,接著又以14萬元將利生鐵工廠買去;將中國海軍工廠、港灣局工場、中國瓦斯工廠、四方機廠、華資冀魯針廠等佔領軍管;在麵粉業方面,將中興麵粉廠買去;在榨油業,將義利油廠強買;在菸草業,將山東草煙公司買去。1939年3月,日本將華資中國染料廠、陽本印染工廠強買;將益豐火柴廠軍管;將茂昌蛋粉公司軍管,後又改為「中日合辦」。此外,橡膠等行業工廠也先後被日本強買。當時,未被日本侵略者「軍管」、強買或「合辦」的民族資本工廠僅有雙蚨麵粉公司、華北酒精廠、振業火柴廠等寥寥幾家。

    日本侵略者還採取增設或擴建新公司和同類工廠的辦法,大力興建了許多新的公司和工廠,在棉紡織業、機器製造業、鹽業以及工商貿易中,日資企業在青島經濟中都居於壟斷地位,從而完全操縱了青島的經濟命脈。1943年以後,隨著抗日戰爭節節勝利,日本受到越來越沉重的打擊,軍事上、經濟上面臨重重困難,危機四伏,於是加緊了對青島人民的統治和對民族工商業的管制,迫使民族企業紛紛減產倒閉。在當時,青島約1100個工廠企業中,完全停產的有200多個,產量大減的近500個。

    收集抗戰資料

    小火花見證日本人掠奪

    講述人:趙汝永

    74歲的趙汝永是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全國火花收藏家協會顧問,在南京舉辦的一次全國花火交換節上,他偶然發現了一枚「中華全國火柴產銷聯營社制」的火花,因為上面標有「青島」的字樣,引起了他的注意。「這枚火花上有許多日文,我研究青島火花歷史時,缺乏很多日偽統治時期的火花樣本,為此曾做過一些研究,這枚火花尤為珍貴。」趙汝永說,和一些火花愛好者研究後,他認為,這枚火花應該是日寇佔領青島期間盜用「中華全國火柴產銷聯營社」名義生產的。「中華全國火柴產銷聯營社」原為1936年2月成立的,以「火柴大王」劉鴻生為理事長,以打擊走私、加強稅收、便於管理為目的的全國性火柴行業民間組織,該組織在日寇發動侵華戰爭不久後的1937年10月,受戰爭影響自行解體,因此不可能在日佔青島後繼續生產。

    結合對這枚火花的研究,趙汝永發現了很多日本侵華期間,進行經濟掠奪的證據。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和在各條戰線上的連連失利,日寇軍需品日漸供不應求,為了戰爭需求,他們對火柴生產必需的原材料氯酸鉀、硫化磷等進行了嚴格管控。火柴引梗用的石臘,平時都由日本進口,因日寇忙於軍備運輸,也斷絕了供應,只得用棉子油代替,很快連此類植物油也難以保證,無奈只得以硫磺代替,被稱之為「硫磺火柴」。這種火柴發火後很長時間才能引燃火柴杆,在燃燒過程中會發出一種極為難聞的怪味,故百姓稱其為「陰火」。

    「目前我收藏的這枚火花為單黑色印製,正標、背標分別以中、日兩種文字標註使用說明和產地『青島』。」趙汝永說,在中國火柴商標中同時出現中日兩種文字是從未有過的現象,日本人強行盜用己解體的「中華全國火柴產銷聯營社」名義自欺欺人,濃厚的殖民色彩暴露無遺,這也是日本人侵華和殖民掠奪的有力佐證。

    【特別提示】

    請市民參與抗戰史料徵集

    為迎接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青島早報與青島市政協文史委、青島市檔案局、青島新聞網聯合推出「青島記憶——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系列報導」,同時向市民徵集有關抗日戰爭故事,尤其是與青島當地的抗戰有關的史料,包括青島地區走出來的知名抗日英雄的事跡、照片、遺物、手稿等;反映日軍在青島地區進行殖民統治、經濟掠奪、暴行罪行的有關文字、實物、圖片等;反映抗戰勝利後日軍投降、慶祝活動等相關歷史。如果你有相關故事,可聯繫青島早報政教部或青島新聞網,也可以直接投稿(聯繫電話:82933215;電子郵箱:qdzbzjb@126.com;官方微博:新浪微博@青島早報;青島新聞網徵集郵箱:qdxww@qingdaonews.com)。(記者 於順 實習生 隋傑雨 照片除署名外均由青島市檔案館提供,記者王建亮翻拍整理。)

相關焦點

  • 發現青島:陳孟元曾自製原子彈抗美援朝時
    「家鄉無電、無自來水尚能染布,在青島建個印染廠又有何難?」於是陳孟元從太陽菸草公司抽調了20萬元資金,馬上在青島著手選址建廠。因為印染廠的資本來源於太陽菸草公司,所以起名為「陽本」。  印染離不開水,陳孟元把廠址選在地勢平坦的海泊河旁,請人設計好廠房,又請來土建營造商估價,但價格卻超出了他的預算。
  • 趙延年的抗戰記憶:日本戰俘用漢字在畫上寫下名字
    浙江美術館正在舉行「血肉長城——浙江省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美術作品展」,這個展期至8月21日的展覽,展出了浙江畫家創作的上百幅抗戰題材作品。這些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取材於真實的抗戰故事。今天,我們講述的是著名版畫大師趙延年1942年赴長沙戰地的速寫稿的故事。
  • 老國棉五廠「涅槃重生」,為青島人留住「鄉愁」
    時來運轉國棉「九子」中的「獨苗」紡織被譽為青島的母親工業。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到六七十年代,中國紡織業一直有「上青天」的說法。第一次世紀大戰後,日本的紡紗業紛紛搶灘青島,相繼在青島開辦了一座座紗廠,使青島逐步形成了由日商壟斷的「九大紗廠」。
  • 抗戰末期,日本人已經餓得受不了!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日本憑藉遠勝中國的工業力量,在短時間內取得了極大的軍事勝利,差點就實現全面侵佔中國,或至少侵佔其精華部分的企圖。不過今天小兵兵不是要講抗戰史,而是顛覆我們傳統印象的奇景——日本兵用武器彈藥跟中國人換糧食。
  • 抗戰勝利後中國海軍接收日本賠償艦艇史
    但由於前二批日艦後期檢驗修理頗費時日,加之上海港錨地有限,故第三批改送青島。8月27日,第三批8艦駛抵青島。30日即在「宵月」號艦上舉行接收升旗典禮,由海軍第二基地司令董沐曾代表政府籤字接收。此議雖獲蔣介石同意,但後並未實現,而仍由青島接收。第四批10艘艦艇由美國海軍上尉柯卡第和中國海軍上校姚嶼乘護送艦「T19」監送,9月30日駛抵青島。由於柯卡第和姚嶼均急需返日本,故於接收典禮前一天,即10月3日在青島海軍接待所由海軍第二基地司令董沐曾替在接收書上簽字。10月4日,在「波風」號上舉行接收升旗典禮,仍由董沐曾代表政府接收。
  • 抗戰前的中意軍火貿易:合作非常密切,曾引起日本的抗議
    由於義大利在二戰中拙略的表現,因此義大利飽受人們的詬病,很多人甚至諷刺義大利在拖軸心國的後腿,義大利是打入軸心國內部的間諜。事實上,二戰中的義大利可不是辣雞,也並非打醬油的角色,作為世界第六大工業強國,義大利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尤其是在軍工方面,義大利的水平很高,而且非常有特色,很多武器比日本都先進。
  • 《新亮劍》郭勳魁原型:川軍抗戰王牌軍長,曾擔任省人大代表
    因為當年圍剿紅軍有功,很多人將郭勳魁的第一印象當成了當年四川王劉湘的手下愛將郭勳祺,但實際上以新《亮劍》的故事背景發生在晉西北來說並不恰當,當時郭勳祺並沒有去過山西作戰,因此可以排除。那麼這個在戰場上喝著咖啡和抽著雪茄的郭勳魁的原型是誰呢?
  • 昔日四大家族孔祥熙的寓所,現在神秘的譯製廠,老上海的記憶
    比如說,較為出名的就是胡歌開的餐廳FOUNT 。而對於老上海來說,這裡不僅是一條充滿著海派風情人文馬路,還留存著他們無法磨滅的記憶。上海永嘉路,跨黃浦、徐匯兩區。東起瑞金二路,西至衡山路。曾以以法國人西愛鹹斯的名字命名為「西愛鹹斯路」,1943年改稱為「永嘉路」。所以當你站在衡山路或高安路的時候,可以很輕易的就找到永嘉路,直接穿過去。
  • 《亮劍3》來襲,不一樣的偶像劇,平行宇宙中的抗戰劇
    8年抗戰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段難以輕易忘懷的記憶,但這段殘酷的歷史,需要的是客觀記憶,而不是過度弱化。甚至表演絕技手撕鬼子,鬼子的血肉之軀,豈能與抗日英雄的神靈之軀相抗衡,用一句非常經典的臺詞來說,我還沒用力,你就已經倒下了。
  • 《抗戰2》軍隊襲擊日本腹地_抗戰2襲擊日本腹地...
    首款反攻日本愛國網遊《抗戰2》反攻不停,在陸續取得戰役勝利的情況下,反攻武裝軍隊乘勝追擊,全線玩家不僅有機會加入武裝軍隊,更能與大部隊一起進入日本腹地,橫掃日軍作戰指揮處,搶盡敵軍軍資軍械庫,以必勝的姿態全面消滅駐守的倭寇!
  • 兩男穿日本軍服在南京一抗戰遺址前照片引多方譴責,警方調查
    兩青年身著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的日本軍服,手持帶刺刀的步槍、旗子等,在疑似南京紫金山一處抗戰碉堡舊址前,擺出各種pose拍照。近日,有網友「@上帝之鷹_5zn」在微博曝光了上述一組照片,引發公眾熱議。不過該照片的來源和拍攝時間尚無權威認定。2月22日,澎湃新聞記者從南京玄武警方獲悉,當地警方已介入調查此事。
  • 歷史不容忘,鼓浪嶼的抗戰記憶,到底有多可歌可泣
    此事卻遭到了日本人的抗議,但由於學校出於時局需要,交由英國人管理,日寇才無可奈何。02.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人對英美等西洋各國宣戰了。他們大搖大擺地登上了小島,鼓浪嶼的寧靜就此被打破。島上的西方人都被關進集中營,一些被認為有反日傾向的中國人也身陷囹圄,遭到殘酷迫害。日本人的治理非常恐怖,有時中國人稍微犯了點錯,就會遭到暴打。
  • 永利川廠舊址民族工業留下「樂山記憶」
    「七七事變」爆發後,著名愛國實業家範旭東在天津塘沽(現天津市濱海新區)創辦的永利鹼廠被日寇搶佔,他與總工程師侯德榜拒絕與敵合作,帶領員工輾轉多地,於1938年在五通橋老龍壩(現五通橋區橋溝鎮)重建化工基地,稱作永利川廠。在這裡的7年時間,永利川廠為抗戰時期的軍工業及大後方工業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侯德榜更成功發明了舉世聞名的侯氏制鹼法,書寫了復興民族工業的奇蹟。
  • 那些年在青島拍過的大影片
    想起青島我們腦中常常會浮現出許多美麗的景象,青島最早的軍事專用人工碼頭建築「棧橋」、形如古琴的「小青島」、坐於碧波之中的「石老人」、水清沙細的「金沙灘」,當我們走進那些景象感受這片土地的熱情與活力,電影為我們保留了珍貴的記憶。
  • 聚焦抗戰記憶:中俄混血女孩勸降日軍遭不幸
    本報記者 袁 泉攝  倒在黎明前的和平天使(人民眼·本期聚焦·抗戰記憶)  1945年8月10日傍晚,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漸漸傳開。  8月11日,她走進黑龍江綏芬河日軍要塞勸降。  她是嘎麗婭·瓦西裡耶夫娜·杜別耶娃,身上流淌著中俄兩國的血液,人們習慣叫她張嘠麗婭,大人疼愛地叫她嘎拉。
  • 抗戰時,穿黃軍裝、藍軍裝和灰軍裝的中國軍隊有何區別
    東北軍由於效仿日本軍隊,所以其軍裝是和日軍差不多的土黃色。此外,川軍的軍裝也為土黃色,不過由於川軍派系林立、物資緊缺,所以很多軍裝都是小作坊製作的,各派系的軍裝顏色差異很大,有土黃色、有黃綠色、有藍黑色還有灰色,可以說五花八門。而藍色軍裝主要為地方部隊。其中,滇軍為藍色(藍綠色),晉綏軍為灰藍色。滇軍是地方軍隊中服裝最具特色的部隊。
  • 【海之戀原創地帶510】青島記憶(12)
    青島記憶(12)觀象山【悅讀】青島觀象山是青島市「十大山頭公園」之一,也是中國現代天文事業的發祥地之一
  • 《鐵血川軍》首發熱血抗戰劇照 雖千萬人吾往矣
    《鐵血川軍》首發熱血抗戰劇照 雖千萬人吾往矣 北出劍門,東越巫峽,三百餘萬川軍的抗戰足跡遍及大江南北,抗戰軍士凡五人中便有一人是川人,其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位居全國之首。 「七七事變」後,時任四川省主席的劉湘同志向中央和全國請纓抗戰,「失地不復,誓不回川」。正是報著這樣的決心,川軍拼殺至第一線,用身軀築起了華夏民族的脊梁,用血與淚書寫了英勇悲壯,光輝燦爛的歷史篇章,也留下了「無川不成軍」的美名。
  • 青島大學:海藻酸鈉為原料製備碳氣凝膠染料的吸附特性
    成果簡介 開發多功能、廣譜的吸附劑來去除汙染的水和油中的各種染料是非常可取的。本文,青島大學Xiuxiu Tian等研究人員在《ACS Sustainable Chem.在1000℃下炭化的CCA(CCA-1000)對亞甲基藍作為陽離子染料、甲基橙為陰離子染料、油紅O為溶劑染料以及其他9種染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 研究了吸附動力學、溫度、溶液pH等參數對吸附的影響、再生性能和吸附機理。
  • 青島大學:海藻酸鈉為原料製備碳氣凝膠染料的吸附特性
    成果簡介 開發多功能、廣譜的吸附劑來去除汙染的水和油中的各種染料是非常可取的。本文,青島大學Xiuxiu Tian等研究人員在《ACS Sustainable Chem.在1000℃下炭化的CCA(CCA-1000)對亞甲基藍作為陽離子染料、甲基橙為陰離子染料、油紅O為溶劑染料以及其他9種染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研究了吸附動力學、溫度、溶液pH等參數對吸附的影響、再生性能和吸附機理。CCA-1000對孔雀石綠、結晶紫和酸性品紅的超高吸附容量分別為7059、2390和6964mg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