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少「愛情多巴胺「理論引熱議:多巴胺到底是福還是禍?

2020-11-25 驅動之家

愛情電影《如影隨心》最近在影院放映,雖然因為各種原因,電影口碑和票房雙「撲街」,但片中華少飾演的醫生鄭可在面對想要離婚的伴侶時,發表的一番關於愛情與多巴胺的理論,卻讓很多人影響深刻,在網上引起熱議。


影片相關片段截圖(騰訊視頻)


相關報導截圖(新晚報數字版)

那麼,多巴胺到底是什麼?它對人體的情感和行為真有這麼大影響嗎?

在平時生活中留意一下不難發現,有這樣一些人:喜歡購物的人不斷地購物,很多是根本用不到的東西;愛看書的人不斷收集資料,遠超過他一生的閱讀量;喜歡吃零食的人不停的吃零食,明明知道對身體沒有好處;愛看電視的人在夜裡遲遲不願離開電視機,可能並沒有真正想看的節目;迷戀網遊和社交網站的人,其實未必真的喜歡那些「練級」和「偷菜」的重複操作。

這些人遇到的問題是什麼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種對人體的情感和行為都有著巨大影響的神經遞質——多巴胺。

多巴胺是由大腦前額皮質分泌的一種化學物質,也許它的名字你並不熟悉,對它的分子式更加陌生,但你對它的感覺必然是非常熟悉。

它能給人帶來渴望、興奮和期待這類美好的感受。所謂愛情,也正是由腦內大量多巴胺分泌而產生的感覺。不誇張地說,人生的大量行為都受多巴胺的指揮,都是為了獲得更多更持久的多巴胺的刺激而做出。

在實驗室中,小白鼠為了獲得持續的多巴胺刺激,可以忍受各種痛苦,廢寢忘食,甚至直到把自己被活活餓死。

在小說《呼嘯山莊》中描述的反派希斯克利夫最後的情形,實際也是為了滿足多巴胺的持續刺激而無暇吃飯,把自己活活餓死的。

多巴胺對人體具有如此強大的控制能力,它到底是怎麼發揮作用的呢?

多巴胺是如何為我們工作的?

當大腦預見到某種行為會帶來利益的時候,它就會分泌多巴胺,讓人體感到渴望和期待。一旦人體產生這種感受,就會去積極地執行這種行動。

在長期的進化中,大腦通過這種方式來控制整個機體去以爭取利益,在自然界殘酷的生存環境中競爭獲勝。

大腦非常理性,它相信即使暫時出現行為的結果不令人滿意,但是若能持續遵照長期進化所獲得的見解行事,終究會獲得利益。這一套機制非常成功,至少在人類步入現代文明世界以前是這樣的。


多巴胺是大腦的「回報和愉悅」感知中心

在原始社會,營養豐富的食物是非常罕見的,一旦得到就應當儘量多吃,這顯然是非常有益的策略。因為下次再獲得食物的時間難以預料,如果僅僅因為感到飽了就停止進食,就太不明智了。

而在原始社會的生存條件下,對於男性來說,與異性交配的機會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女性的身體對男性來說,有很大吸引力。哪怕僅僅是看到,都會帶來大量多巴胺的刺激,因為如果有更多的機會看到女性的裸體,一般來說也就意味著有更多的交配機會。

除了食物和性之外,物資、書籍和信息,在人類進化歷史的大部分時間中都是非常短缺的。所以即使暫時用不到,一旦得到就先收集起來,一般來說都會是明智的決定。

被多巴胺激勵的行為會在將來得到獎勵,人體對此堅定地信奉並根據情況全力執行。這就是多巴胺的作用——對獎勵的承諾,所以多巴胺也被稱為人體的獎勵中心。不過,多巴胺的能力還遠不止於此。

智能也可以被重新編碼?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一旦你認識了多巴胺,你就能明白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了。

好德,那只是人們在後天的社會生活中產生的行為傾向,多半是假好;而好色,那可是有著強大的多巴胺獎勵系統支持的本能傾向,那才是真好。

不過,孔子這句話同時也告訴我們,人們是可以把「好德」培養成「好色」那樣的真好的,其中的秘訣就在於對多巴胺分泌機制的重新編碼。

由於大腦前額皮質具有高度智能,它可以在生活過程中學習到新的事物,認識和了解以前從未接觸過的新事物,記住它們可能帶來的獎勵,並對多巴胺的分泌機制重新編碼。能夠獲得這些事物的行為就會得到多巴胺的激勵。

我們注意到,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學習起來往往更有動力,學習過程對他們來說也更加愉快而少有壓力。

這是因為大腦注意到取得好成績會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表揚,這種表揚會令自己感覺良好,於是大腦認為這是一種獲得獎勵的機會,它可以把「努力學習」與「多巴胺的分泌」聯繫起來,讓人在學習過程中真心地感到興奮而有樂趣。

對於成績好的學生來說,這種聯繫可以自發形成。其實每個人都可以自覺地做這件事,那就是所謂「培養學習興趣」。而其中的機制就是找到把「學習過程」與「多巴胺的分泌」聯繫起來的方法,人與人也許不同,但總是有辦法的。

多巴胺會僵化地指揮我們攪亂生活?

多巴胺作為的大腦的一種分泌物質,本是為了人類的利益服務,增加人類在生存競爭中的的優勢。

不過,現代人類生活在一個與以往大不相同的世界,我們所處的生活環境與人類大腦長期進化時所處的環境有著一些明顯的差別。

這些差別導致很多對於原始人的生存非常有效的生理設計,放在複雜的現代社會卻不能給我們繼續帶來利益,甚至帶來危害。

在進入現代信息社會後,人類在百萬年的進化史中第一次面臨著營養過剩、物資過剩、信息過剩的問題。大腦的原始經驗大都難以直接應用到這個社會。

身處現代社會的人類如果還是簡單地依賴原始多巴胺的指揮來行動,就會造成類似貪食、購物狂、信息強迫症等這樣的行為偏差。

除了物資等的極大豐富之外,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也並非我們的大腦所熟悉的環境。即使是大腦那種自發地把行為獎勵和多巴胺關聯的重新編碼能力,也難以直接幫助我們在複雜而多變的現代社會中找到正確的方向。

所有這些新的情況,都對現代人類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驗。

如何做到心智的成熟?

如果我們能夠面對複雜現代社會的考驗,我們就可以發展出判斷力、意志力等新的技能,讓我們從心智上成熟起來,幫助我們在更加複雜的社會環境中立足。

心智成熟的人,應當能夠做到孔子所說的成人的基本標準——見利思義。其中的「利」就是多巴胺對我們的激勵方向,而所謂「義」就是去思考它背後的聯繫。

首先,我們應當在感到多巴胺對我們施加影響的同時,了解其背後形成的原因,了解那種渴望、興奮、期待的背後究竟是什麼,用智慧去分析那些原因是否真的值得我們那麼興奮地去努力爭取。

其次,我們還可以學會主動利用多巴胺的這種可重新編碼的激勵性質,來幫助我們修正自身的不良愛好,培養好習慣。能做到這一點,就能逐步達到孔子所說的成人的高標準了——臧武仲之智,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

多巴胺能為我們帶來渴望、興奮和期待這類美好的感受,但你不要被它變成購物狂、收藏癖、吃貨、電視迷或網蟲哦!

相關焦點

  • 《如影隨心》正片片段 揭秘愛情真相引各界共鳴
    電影《如影隨心》正在全國熱映中,這部題材大膽現實的愛情電影,將鏡頭聚焦在「婚後遇真愛」的出軌話題,一經上映就引起了觀眾熱議,片方也於今日發布了華少「愛情多巴胺理論」的正片片段,犀利的言論將愛情的殘忍真相直接全盤託出。被稱讚「真實又殘酷」。
  • 多巴胺與愛情
    中腦的神經原物質多巴胺(Dopamine),則直接影響人們的情緒。從理論上來看,增加這種物質,就能讓人興奮,但是它會令人上癮。多巴胺在前腦和基底神經節(Basal Ganglia)出現,基底神經節負責處理恐懼的情緒,但由於多巴胺的緣故,取代了恐懼的感覺,因此有很多人的上癮行為,都是因多巴胺而起的。
  • 電影《如影隨心》發正片片段 揭秘愛情真相
    陳曉杜鵑爭吵陳曉杜鵑恩愛電影《如影隨心》正在全國熱映中,這部題材大膽現實的愛情電影,將鏡頭聚焦在「婚後遇真愛」的出軌話題,一經上映就引起了觀眾熱議,片方也於今日發布了華少「愛情多巴胺理論」的正片片段,犀利的言論將愛情的殘忍真相直接全盤託出
  • 《掮客》蘇州開機 宋茜羅雲熙解開多巴胺愛情謎題
    《掮客》蘇州開機 宋茜羅雲熙解開多巴胺愛情謎題《掮客》蘇州開機 宋茜羅雲熙解開多巴胺愛情謎題《掮客》蘇州開機 宋茜羅雲熙解開多巴胺愛情謎題《掮客》蘇州開機 宋茜羅雲熙解開多巴胺愛情謎題《掮客》蘇州開機 宋茜羅雲熙解開多巴胺愛情謎題《掮客》蘇州開機 宋茜羅雲熙解開多巴胺愛情謎題
  • 運動中的多巴胺到底是何方神聖?
    有人說運動可以產生多巴胺,多巴胺可以使人快樂,多巴胺可以使大腦變得更聰明,多巴胺到底是什麼東西呢?它又是什麼靈丹妙藥呢?布蘭登·阿拉戈納將這種多巴胺戲稱為「愛情的毒藥」。當他們把這種化學物質注射到從來沒有交配過的雄田鼠的大腦裡時,發現這些小傢伙馬上放棄了對其他雌田鼠的追求。
  • 愛上癮,都是多巴胺惹的禍?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種對人體的情感和行為都有著巨大影響的神經遞質—多巴胺。  多巴胺是人體的獎勵中心  多巴胺是由大腦前額皮質分泌的一種化學物質,也許它的名字你並不熟悉,對它的分子式更加陌生,但你對它的感覺必然是非常熟悉。它能給人帶來渴望、興奮和期待這類美好的感受。所謂愛情,也正是由腦內大量多巴胺分泌而產生的感覺。
  • 「你們能在一起,多虧了多巴胺,愛情是怎麼發生的?」
    很多人都以為愛情的存在是虛擬的,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都變得不再相信愛情。但是,只要有了多巴胺,你們就能走在一起。多巴胺的激發還有影響,於是,愛情就這樣發生了。如果多巴胺分泌的滿分是一百分,那麼當你聽一首喜歡的音樂,多巴胺的分泌能夠拿到三十分,能夠吃上自己夢寐以求的美食,多巴胺能夠分泌拿到七十分,而當你們遇到自己喜歡的人的時候,多巴胺分泌將能拿到一百分的滿分……
  • 你以為多巴胺只和愛情快感有關?它卻還關乎成癮和精神分裂症
    你以為多巴胺只和愛情快感有關?這一「多巴胺愛情理論」在網上熱傳,「當兩人相互吸引時,丘腦就開始下令分泌『愛的使者』——多巴胺。」事實上,多巴胺並沒有人們想像中這麼浪漫,除了愛情和快感,成癮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也和多巴胺有關。多巴胺是存在於中樞神經系統中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是一種能直接影響人的情緒、激發人對異性好感的神經傳導遞質。
  • 多巴胺為什麼讓人有舒服的感覺
    人們總是希望有美好的時光,而美好的時光就是在享受親情、愛情、友情時,在遇到開心刺激的事情時
  • 從生物學上分析:愛情的本質,是「多巴胺」所產生的情緒
    愛情的本質,從生物學分析,有兩個方面,一是荷爾蒙分泌所產生的波動,二是人腦中分泌出的多巴胺分子式:C6H3(OH)2-CH2-CH2-NH2物質,我們把它歸納為「情緒」。荷爾蒙和多巴胺的區別荷爾蒙是一種性激素,多巴胺是神經傳導物質,能給人帶來快樂,兩者相輔相成,荷爾蒙越是大量分泌,越是容易促進多巴胺的大量分泌,分泌的同時,對異性的渴望度,也會變得狂熱,迷戀,由此產生愛情的甜蜜和幸福感。
  • 問題戀愛中的多巴胺是什麼東東?
    愛情是人們一直追求和嚮往的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是人與人之間的強烈的依戀、親近、嚮往,以及無私專一併且無所不盡其心的情感;是男女雙方之間基於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的相互傾慕,並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終身伴侶的一種純真的感情。
  • 如何增加多巴胺的分泌?
    其實,我們的大腦中有一個愛情中心,就是下丘腦,下丘腦分泌的多種神經遞質,比如多巴胺,腎上腺素,就像丘比特之箭,當一對男女一見鍾情時,這些戀愛興奮劑就會源源不斷的分泌出來,於是我們有了愛的感覺,享受愛的幸福,甜蜜甚至眩暈,陷入其中無法自拔,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也是「多巴胺們」在發揮作用。
  • 相比一見鍾情,「日久生情」的愛情更長久?心理學家解析多巴胺
    那些一見鍾情的人,對於另一半更是基於自我的想像,他們把對方的優點無限擴大,把愛情理想化,所以他們其實愛的不過是自己虛構的個體。正是因為理想與現實化的差異,所以那些一見鍾情的人,很容易在後期出現各種的矛盾。如此看來,相比較於一見鍾情來說,日久生情往往更加長久?
  • 愛情促使多巴胺分泌以緩解疼痛
    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愛情有助緩解疼痛,可能有助科學家研究出新的止痛方法。
  • 做營銷,關鍵是讓受眾產生多巴胺
    一,多巴胺的常見場景現在來說說多巴胺經常出現的三個場景:吸菸,吸毒和愛情。什麼?這是在逗我麼?多麼神聖,純粹,高潔的愛情居然和吸菸吸毒這兩項出現在一起,而且還是並列的關係。但是,愛情確實能產生這樣的威力,這樣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深陷在愛情中不能自拔的原因。首先說說吸菸,香菸中的尼古丁會令人上癮,是由於尼古丁刺激神經元分泌多巴胺,使人感到快感。因此,近年的一些戒菸研究,都以針對多巴胺來進行。而吸毒的道理差不多,當吸毒者注入、吸入或吞下毒品時,大腦中的快樂神經圈被劃出一道直線,大大縮短了多巴胺的傳遞距離,加強了大腦中的快樂感受。
  • 運動產生多巴胺——讓你緩解壓力,愉悅心情
    >  多巴胺是人自產的,可以使人快樂,可以使大腦變得更聰明多巴胺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著名學者布蘭登·阿拉戈納將這種多巴胺戲稱為「愛情的毒藥」。人類總是舊情難忘,實際上是多巴胺作用的結果。  多巴胺有助於運動員進入最佳競技狀態。運動員出色的運動除了身體素質相關的基因,例如肌肉功能和血氧代謝能力等方面外,堅強的意志力也非常重要,多巴胺就與此有關。
  • 大S&蔣勤勤:沒有「多巴胺」的愛情,才是婚姻的高配!
    而引發觀眾思考和熱議更多的自然是蔣勤勤和陳建斌、大S和汪小菲這兩對夫婦,他們在婚姻裡都已度過了「七年之癢」。當愛情裡的多巴胺不再,是什麼讓他們的愛情,繼續保鮮?時光荏苒,柔情依舊,如鐵的郎心裡,裝著的玉人還是勤勤。
  • 苦澀誘人的多巴胺
    很喜歡演員劉燁說的一句話,「快點變老吧,又開始有大把時間,又是我們兩個人,孩子長大了,我們兩個人又可以在一起去旅行,或者在海邊拉著手走一走,或者一起去吃個特別好吃的飯,或者一起看個電影」,沒有提及一個愛字,卻讓我感受到了他對他愛人滿滿的愛意,也許這就是真正的愛情。
  • 什麼是多巴胺?抑鬱症與多巴胺有什麼聯繫?
    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出現了抑鬱症的症狀,此病是目前來盾多發的,而且帶來了嚴重的傷害,那麼,抑鬱症與多巴胺有什麼聯繫?
  • 哺乳時情緒低落,是多巴胺惹的禍,3個方法教讓你心情變好
    哺乳時情緒低落,是多巴胺惹的禍,3個方法教讓你心情變好在正常情況下,對於新手媽媽來說, 給寶寶餵奶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雖然說餵奶這件事本身非常痛苦,但是由於在哺乳期間新媽媽身體內就會產生大量的催產素,這種激素就能夠使人獲得片刻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