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在之前我們已經介紹過了獨角獸、天馬、半人馬,從天上飛的到地上跑的馬兒都介紹過了,這一次我們就要來介紹一下水裡面的。我們這裡要說的海馬不是國家地理雜誌裡的那種海馬,而是一種神話中的小動物,也被稱作馬頭魚尾怪。
就像天馬是一種能夠在空中飛翔的馬兒一樣,海馬顧名思義是一種生活在海洋中的馬兒。在中世紀的動物寓言集中有一句名言如是說到:水面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水下世界正是水上世界扭曲後的鏡像。人們相信,所有陸生動物在海中都有與之對應的存在,通常它們都會用魚鰭來代替腿腳。神話中的海馬通常被描述為長著馬兒的腦袋和前肢,但前腿上長的不是馬蹄,而是魚鰭,身體和尾巴則是魚的樣子。
它們被稱作Hippocampus,這個名稱來自希臘語hippos和kampos,也就是馬和海怪的意思,在英語中也俗稱sea-horse,魔獸世界裡有一種海馬坐騎叫做sea pony,但它只是放大版的現實海馬。實際上現實中真實存在的海馬其拉丁學名正是來自馬頭魚尾怪Hippocampus這一稱呼,因此這也導致神話中的海馬和現實中的海馬以及遊戲王中的海馬,很容易被混淆,它不像獨角獸和天馬以及陸馬的名字那樣具有獨佔性,也可能大家覺得魚鰭不如翅膀那麼帥氣,也或許因為深海恐懼症等原因,總之海馬的受歡迎程度不及我們之前介紹過的那些小馬。
但是海馬這種生物在希臘化時期和羅馬帝國時期卻似乎是個很受歡迎的藝術主題,尤其是在羅馬的公共浴室,海馬的形象常以鑲嵌畫的形式被描繪在瓷磚上。在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描述波塞冬的戰車是由一隊馬兒拉著在海面上奔馳。到了希臘化和羅馬時期,拉車的馬兒就變成了馬頭魚尾怪。在羅馬傳說裡,馬頭魚尾怪據說是涅普頓最喜歡的坐騎,他們是海洋裡速度最快的生物。
在文藝復興之後,馬頭魚尾怪就經常出現在一些藝術作品和紋章中,但是現在紋章中一般使用sea horse指代馬頭魚尾怪,而hippocampus是指真海馬。與海馬相關的藝術品中最為經典的還是18世紀建造於義大利羅馬的特萊維噴泉,這座噴泉中的雕塑展現的是羅馬神話中海神涅普頓戰勝歸來的題材,整座噴泉採用了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外形美觀、氣勢磅礴。噴泉以公爵府的牆面為背景,海神涅普頓就站在噴泉中心的貝殼上。
在海神的腳下,有兩匹長著魚鰭狀翅膀的海馬,被兩個一身肌肉的健壯童子牽引著,這兩匹海馬左邊的狂暴不已,右邊的則顯得溫順馴服,它們分別象徵平靜的大海和狂風中的波濤洶湧。另外這座噴泉也被稱作少女噴泉或許願泉,傳說將要遠行的人只要背對著噴泉將一枚硬幣拋入水池,就必能再次回到這座永恆之城。許願池後來逐漸演變成了見證愛情的象徵,據說只要情侶一起向池中投入硬幣他們愛情就能永恆。
一些傳說也稱,海馬會拯救落水的人,能幫助船隻通過危險的水域,還會與深海中那些恐怖的怪獸作戰。這些美麗的海馬也許正是來自水手們對海浪的想像。在愛爾蘭地區的凱爾特神話中,大海的主人馬南南的坐騎就是海浪的化身,它的名字叫恩巴,也被稱作馬南南的馬。它能以比風還快的速度在海面和陸地上奔跑,還能帶領靈魂通過西方之門,到達幸福島,騎上它的人能夠獲得隱身的能力。馬南南後來將這匹海馬送給了他的養子太陽神盧格。
在中國,海馬也稱做落龍子,當然這裡說的不是那種用來做中藥的海洋生物。中國神話中海馬的形象經常出現在古代傳統建築物上,屋脊獸是中國古代建築中放置在房屋和宮殿屋脊上的雕塑。由下至上的順序依次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鬥牛、行什。天馬和海馬在民間信仰中都是吉祥的化身,也象徵忠勇、智慧與威德可以通天入海,暢達四方。在北京太廟的丹陛上也能看到一種長著鱗片的海馬在波濤中奔騰,波濤和山形巖石的組合圖案是一種古代典型的吉祥紋飾,稱為海水江崖紋。它寓意福山壽海,也帶有著一統江山的含意,通常是裝飾於龍袍和官服下擺的吉祥紋飾。除此之外在盛行於明代瓷器上的海獸紋中,也常見海馬在波濤中的圖案。
我們通過這些線索可以看到,海馬曾經在東西方的藝術中,都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造型,而且這兩種海馬在神話學上具有高度緊密的相似性。海馬與希臘神話中的海神波塞冬密切相關,也象徵海神的使者。在中國神話中海神這一概念最為廣泛的則是龍王,這個大家應該沒意見吧?而在中國神話裡,龍和馬又是具有共性的,經常會有龍馬並稱,而在某些語境中,馬本身就是龍。總之在古人心目中,馬是具有龍性的,這也反映在一些古籍中,例如:
《周禮》:「馬八尺以上為龍。」
《山海經·圖贊》:「馬實龍精,爰出水類。」
《吳承恩詩文集》:「馬有三分龍性。」
《全唐文·上龍馬奏》:「有馬生龍駒……身有鱗而不生毛。」
《龍馬圖贊》:「始吾聞明皇帝在位,靈昌郡得異馬於河西,其狀龍鱗、虺huī尾……帝西幸,馬至鹹陽西入渭水,化為龍,泳去,不知所終。」
從這些古籍中我們可以看出,馬和龍的概念是可以互換的,而海馬也被認為是海龍的幼崽,所以海馬和龍王的確是存在密切的關聯性。前面我們介紹說天馬海馬具有通天入海的能力,那麼結合這裡說的這種關係,我們認為海馬類似於人類和海神之間的信使。這樣一來我們也許能通過類比,理解羅馬澡堂子和許願池為何都有海馬的壁畫和雕塑。而且我個人認為,海神涅普頓(波塞冬)戰勝歸來的噴泉雕塑和北京太廟丹陛上的海馬奔騰浮雕,在氣勢上有著異曲同工的微妙象徵。只是西方藝術重在寫實、東方藝術重在寫意。
可是這種原本漂亮又帥氣的神獸,卻在現代奇幻作品存在感極低,我認為這可能也與人類文明整體的變遷有關,對於大多數現代人而言,比起海洋中善良可愛的生物,更加吸引人類獵奇欲望的則是關於海怪的恐怖傳說,而且海馬的許多美好的品質逐漸由美人魚替代了。因此海馬既不能像恐怖的海怪那樣滿足現代人的獵奇欲望,也無法向獅鷲那樣帶給人關於英勇氣概的追求,所以這種原本很牛啤的神獸如今在奇幻作品中幾乎被遺忘,即便偶有出現,一般也只是野獸的設定,和許多海洋生物一樣成為了襯託龍宮的背景。龍與地下城第五版中的巨海馬(Giant Sea Horse)其設定就是一種靦腆的大型野獸,和普通小海馬一樣是一種魚類,水生精靈們會馴養這種野獸作為自己的坐騎。具體的騎乘效果我們可以參考魔獸世界裡的sea pony。
說起pony就不得不提,在彩虹小馬這部動漫中海馬百年難遇的刷了一波存在感,但他們的設定卻是由駿鷹變成的。但這個駿鷹海馬兩開花的設定其實也不能說是完全亂編,因為在古代伊特魯裡亞就有出現過長著翅膀的海馬,希臘神話裡的飛馬帕加索斯也是誕生自海中,中國瓷器上的海獸紋中也能看到長著翅膀的海馬,所以海馬這種神獸在離開海面之後是可以飛行的,因此能切換成駿鷹形態也是勉強說得過去。
好了,海馬我們先介紹到這裡,既然說到了海洋裡的神話動物,那麼下次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人魚吧,另外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告訴堅果君你們想要了解的神話生物,那麼我們下期節目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