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乾貨:六千字說清怎麼減肥,學會如何做到能量平衡!

2021-01-19 肥兔愛吃肉

營養學不是一門需要背公式的科學,但是對於控制體重而言,還是有一些必須遵循的基本物理定律,熱力學基本定律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凡是減過肥或者正在減肥的人,都應該聽過「能量逆差」「熱量缺口」等概念。

要想管理體重,就需要對每天的能量帳本心裡有數。雖然這些聽起來有些難以理解的概念會讓大家對能量平衡望而卻步,看完以下內容之後你就會發現這些概念其實很好理解,和出門買菜算帳差不多。

能量平衡是什麼

熱量,是所有控制體重相關討論的中心。

在討論熱量的時候不能繞過的是能量的基本定律——熱力學第一定律,也稱為能量守恆定律。「熱量可以從一個物體傳遞到另一個物體,也可以互相轉換,但是傳遞和轉換過程中,能量的總值保持不變」「能量不能憑空產生也無法被消滅」「對於一個封閉的系統,這個系統獲得的熱量和產出的熱量相等」,這些都是熱力學第一定律的表述形式。

19世紀的物理學家們通過熱力學第一定律,證實了用來做功的熱量必須有來源,人類無法創造熱量。對於控制體重的現代人來說,熱力學第一定律意味著吃進嘴裡的食物的熱量不會憑空消失,人類也不能消滅熱量。

所以,熱力學第一定律告訴我們,完全不控制飲食也不加強運動的神奇減肥方式以現在的科技還是無法達到的。如果看到這樣的宣傳,要麼這是來自於超越人類的科技,要麼就是在騙人。當然,把熱力學第一定律應用在人體上並不完全合適。熱力學第一定律的應用對象是封閉的系統,是一種理想的情況,在現實中並不存在。

人體雖然不是完全封閉的系統,但與外界交換流失的熱量相對於我們攝入和消耗的熱量所佔比例並不大,所以可以粗略地在人身上應用熱力學第一定律,人體能量的變化等於進入人體的能量和人體做功產生能量的差值。即:

進入人體的熱量=人體儲存的能量+人體消耗的能量

換句話說就是:人體儲存的能量=進入人體的能量-人體消耗的能量

「人體儲存的能量」是我們身體生理活動和生長發育所需的能量,用來實現肌肉、骨骼、臟器的生長,這也包括脂肪的增長。對於從事一般工作而不是參加健美比賽的成年人,肌肉、骨骼、臟器基本已經維持穩定了,大部分儲存能量都是在增長脂肪。

講了這麼多物理定律,簡單地說:

「熱量順差」或者「過多卡路裡」:指的就是攝入的熱量>消耗的熱量,長期存在熱量順差,這些多餘的熱量就會逐漸儲藏在身體裡,變成脂肪,導致肥胖。

「熱量逆差」或「卡路裡缺口」:指的就是消耗的熱量>攝入的熱量,如果每天都能有熱量逆差,那麼人體就要動用存儲的能量,消耗脂肪,達到減重的目的。

所以減重並不困難,秘訣就是消耗的熱量>攝入的熱量,接下來就會詳細講解攝入的熱量和消耗的熱量。

攝入的能量從哪裡來

熱量從哪裡來呢?大家可以想一想,在能量平衡的天平上,熱量攝入有三個砝碼,這三個砝碼指的是什麼呢?有的人會回答「早餐、午餐和晚餐」,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答案。因為這個回答抓住了熱量攝入的關鍵,那就是「吃」。「攝入的能量」就是每天所吃的東西中的熱量,除了白開水、黑咖啡等很少的幾種飲料,凡是吃進嘴裡的都有熱量。

在前面關於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部分介紹過,這三大宏量營養素是食物中熱量的來源。所以熱量攝入這三個砝碼指的其實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通過消化和吸收, 1g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提供4kcal熱量,1g脂肪提供9kcal熱量。給大家一個大概的數量概念,根據我國衛計委2015年《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中的統計,中國成人每日平均攝入能量是2172kcal。

消耗的能量到哪裡去

消耗的熱量是什麼呢?這部分比攝入的熱量稍稍複雜一點。概括來說,每天的熱量消耗主要來源於三部分——吃、動和維持生命。「吃」指的是消化吃進來的營養素所消耗的熱量,又稱為「食物的熱力作用」;「動」指的就是每日的運動消耗;「維持生命」指的是我們身體基礎所需的熱量,又稱為基礎代謝率。

對於兒童、孕婦、恢復期的病人,還需要有額外的熱量用來合成新的組織和修復器官,所以這些人群每日所需要的熱量會更高。對於普通成年人,除了這三部分熱量消耗,如果攝入的熱量過多,那麼就會作為能量的後備形式——脂肪,儲存起來。

基礎代謝率是什麼

在熱量消耗的三部分中,吃、動和維持生命所需要的熱量比例不同,其中維持生命也就是基礎代謝,所佔的熱量比例最高,約為每日熱量總消耗的60%~70%。那麼基礎代謝率是什麼呢?簡單的說就是不動也會消耗的能量。大家都有過這樣的體會,放假在家躺在床上大睡一天,既不出門也不運動,但是也會餓也需要吃飯。這時所吃的飯主要都用在基礎代謝上了。

基礎代謝率(BMR),又稱基礎能量消耗(BEE),是我們身體基礎生理活動所需的熱量,也就維持生命所需的最低熱量。

在一些健身相關的書籍和網站上我們還會看到一個概念——靜息代謝率(RMR),是指日常生活中平靜不動時所需的熱量,它的測定不需要像測定基礎代謝率那麼苛刻的條件,如不需要提前禁食和平靜休息12小時,所以靜息代謝率比基礎代謝率要稍高一些,大約多10%,但是在大部分情況下二者基本可以等同。

為什麼不動也需要熱量呢?在我們安靜不動的時候,很多重要臟器,如大腦、心臟、肝臟、腎臟還在高速運轉,這些臟器雖然只佔體重的5%,但是代謝所消耗的能量卻佔BMR的60%。基礎代謝熱量消耗的另一個大戶就是肌肉,身體裡的蛋白質處在持續更新中,肌肉作為蛋白質大戶,即便在不運動的時候也在活躍的代謝,會消耗熱量。

所以擁有更多肌肉意味著即便不動也可以消耗更多熱量。反之,脂肪組織基礎代謝很低,所以如果脂肪多而肌肉少,那麼基礎代謝就會較低。男性比女性擁有更多的肌肉,所以男性的基礎代謝率比女性高10%左右。

如何測量基礎代謝率

基礎代謝率關鍵在於「基礎」二字,它指的是完全不受外界幹擾,完全沒有運動的情況。測定基礎代謝率的條件比較苛刻,需要讓人處於恆溫的環境中、空腹、平臥,維持清醒但安靜,此時,維持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動所必需的最低能量代謝就是基礎代謝率。測量BMR需要有專業測試設備的實驗室,因為要被測試者在完全安靜的覺醒狀態下測定消耗的氧氣和呼出的二氧化碳,所以需要一個恆溫的封閉環境,同時要在測定前至少12小時禁食,至少12小時內沒有健身或劇烈運動,並且需要在一個光線昏暗、溫度與體溫接近的空間中安靜平躺30~60分鐘後測定。

計算基礎代謝率的公式:食物+吸入的氧氣=呼出的二氧化碳+水+熱量,在不進食的情況下就是:吸入的氧氣=呼出的二氧化碳+水+熱量,這裡的熱量就是基礎代謝率。

具體的方法有直接測定和間接測定法兩種,現在間接測定方法比較常用,讓受試者平靜禁食12小時,在恆溫恆溼的環境中測定時用氣袋或機器收集一定時間內全部呼出氣體,分析其中氧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並與吸入的空氣對比,即可算出此段時間內身體所消耗的氧量和二氧化碳生成量。這種方法測得的基礎代謝率與真實值的誤差約為5%~6%。

如何估算自己的基礎代謝率

每個人的高矮胖瘦、性別年齡不同,基礎代謝率也不同。基礎代謝率在每日能量消耗中佔了很大比重,所以了解自己的基礎代謝率對於維持熱量平衡或者創造熱量逆差也就是減肥很重要。但基礎代謝率的測定需要專業的儀器,在日常生活中很難做到。所以生理學家們通過大量的數據總結出了一些基礎代謝率的測量公式,這樣即使在無法使用特定儀器測定的情況下,也可以估算自己的基礎代謝率。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哪些因素會影響基礎代謝率,這些因素包括身體的內因(身高、體重、年齡、性別、身體成分、激素水平和特殊狀態)和外因(如天氣)。

身高、體重:身高、體重越大,瘦體重也相對較多,所以基礎代謝率會較高。

年齡:年齡越大,基礎代謝率越低,在成年以後基礎代謝率以每年2%的速率下降。這和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瘦體重減少相關。規律的有氧和力量訓練可以阻止這種隨年齡增長而出現的基礎代謝率下降,所以健身對於中老年人更重要。

性別:女性的體脂含量高於男性,而肌肉含量低於男性,所以女性的基礎代謝率比男性低10%左右。

身體成分:代謝旺盛的器官組織越多,消耗熱量越多,瘦體重包括肌肉、臟器,比脂肪消耗的熱量多得多。

激素水平:兒茶酚胺、甲狀腺激素等激素會增加代謝速率,所以在應激(兒茶酚胺分泌增加)、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的時候基礎代謝率會升高,不過這些是病態的。

特殊狀態:女性妊娠期和哺乳期,因為身體要忙於合成新的物質,基礎代謝率會升高。

溫度:氣溫越高,能量消耗越大,體溫升高1℃,基礎代謝率升高13%,而生活在熱帶的人會比生活在溫帶的人基礎代謝率高5%~20%。

基礎代謝率的計算公式會考慮到上面提到的一些影響因素,如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等。常用的公式包括Mifflin-St.Jeor公式,身高的單位是釐米(cm),體重的單位是千克(kg)。

男性:BMR=10×體重+6.25×身高-5×年齡+5

女性:BMR=10×體重+6.25×身高-5×年齡-161

如體重70kg的30歲女性,身高175cm,BMR=10×70+6.25×175-5×30-161=1482kcal

這只是計算基礎代謝率的其中一個常用公式,還有一些其他的公式。不同公式計算出的基礎代謝率差別在100~200kcal之間。但這些公式都是估算,所得的BMR與實際測定可能有15%的出入。

雖然估算與實測有偏差,但可以讓我們了解自己基礎代謝率的數量級,對於估算每日的熱量消耗還是很有意義的。基礎代謝率在一段時間內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除非你的體重發生巨大的變化,如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肌肉增加,體重升高了;

或者經過一段時間極端節食,體重下降明顯,就需要重新計算基礎代謝率。網際網路上有很多計算基礎代謝率的軟體和網頁,但同一個人在不同網站上所測得的基礎代謝率會有所不同,這可能與該網站所使用的計算公式不同有關,可以嘗試在不同網站多測幾次,取平均值。

吃東西也要消耗能量嗎

大家在生活中可能都會有這樣的體會,餓的時候特別容易冷,而吃完飯身體會不自主地發熱,甚至有的時候吃飯會吃得滿頭大汗。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從生理學的角度,吃飯真的會消耗熱量。簡單地說就是吃東西之後身體的熱量消耗會增加,這一現象稱為食物的熱力作用,又叫做食物的熱效應。

吃東西也會消耗熱量嗎?依據我們的常識,食物是為人體增加能量,是長胖的,怎麼反而會消耗熱量呢?從把食物吃進嘴裡進行咀嚼,到胃腸蠕動分泌消化酶進行消化,再到通過各種方式吸收營養成分,這是一系列不可逆的生理化學反應,這個過程一定會消耗熱量。

所以,吃飯也要消耗熱量!但是所消耗的熱量絕不會超過攝入食物所提供的熱量。為了科學地研究食物對於代謝的影響,有研究者讓人住在與外界隔絕的代謝倉中,通過檢測消耗的氧氣和呼出的二氧化碳,從早到晚多次測定人的代謝率,發現在三餐後人的代謝率會明顯上升,而且這種上升會從吃飯之後開始並持續幾個小時。

進食後為什麼會代謝增快呢?進食導致的能量消耗主要用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謝儲存。那麼既然吃東西能消耗熱量,會不會存在某種食物,消化它所需要的能量特別高,甚至高於它提供給身體的熱量呢?

如果有這樣神奇的食物,我們豈不是能夠只憑吃東西就瘦下來?確實有很多減肥方法會宣傳「負熱量」食物,如西柚、蘋果等就是著名的負熱量食物,這些食物的熱量確實不高也比較健康,但是從科學的角度講「負熱量」食物真的不存在。

食物熱效應的計算方法是:食物熱效應=(進食後能量消耗-基礎代謝)/食物所提供的能量

由此可見,食物熱效應是一個百分比,不可能超過100%,也就是說吃飯導致的熱量消耗不可能超過吃進去的食物所提供的熱量,換句話說就是所謂的「負熱量」食物是不存在的。一般正常飲食的食物熱效應佔每日總熱量消耗的10%左右。

當然,不同飲食的熱效應是不同的。大家肯定會非常關心怎麼吃才能消耗更多的熱量?食物熱效應主要受兩個因素的影響,即吃什麼和吃多少。

吃多少:吃的越多,用來消化吸收的絕對熱量就越多,但是這是成比例地增多,一般不會超過攝入的10%,例如吃30kcal的西柚,需要3kcal來消化,儲存了27kcal,而吃300kcal的三明治需要30kcal來消化,但是儲存了270kcal,所以吃的多還是會多長肉。

吃什麼:蛋白質含量越高,食物熱效應越高。在三大宏量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中,脂肪是食物熱效應最低的(食物熱效應為4%~5%),碳水化合物次之(食物熱效應為5%~6%);因為在消化吸收的過程中需要經過的化學反應最複雜、步驟最多,所以蛋白質的食物熱效應最大,相當於其本身能量的25%~30%。

平時的飲食中三種宏量營養素都有,所以綜合的食物熱效應約為10%。很多減肥食譜都會適當地增加蛋白質的含量,以此來增加食物熱效應,研究表明,食物中每增加1%蛋白質,食物熱效應會增加約0.6%。雖然增加蛋白質只能增加少量的熱量消耗,但是適當增加飲食中的蛋白質含量還有維持飽感和維持瘦體重的好處,所以被廣泛採用。

為什麼減肥離不開運動

控制體重一定要節食嗎?其實大多數研究都表明,限制熱量攝入只是控制體重的一方面,增加熱量消耗與限制熱量攝入同樣重要。熱量消耗中的基礎代謝率和食物熱效應是我們很難主動增加的。所以熱量消耗中的第三部分,也就是運動熱消耗就成了我們主動控制能量平衡的重要砝碼。

在日常生活中,體力活動的熱量消耗大約佔總熱量消耗的15%~30%。體力活動的能量消耗又分兩部分,一部分是非運動熱消耗,另一部分是運動熱消耗。簡單地說,體力活動所消耗的熱量有一部分是我們主動去健身房鍛鍊或去跑步時消耗的,還有一部分是在日常活動中不知不覺消耗的。

非運動熱消耗(NEAT):指的是除了主動鍛鍊以外日常生活所消耗的熱量,如上下班、逛街買菜、做飯、洗衣服、嚼口香糖,甚至緊張的時候轉筆、抖腿所消耗的熱量。

不同的人群,非運動熱消耗可以相差很多,如農民或者工人,他們每天在工作的時候就會不知不覺消耗很多熱量,而上班族或者久坐的人群,每天的熱量消耗就相對很少。有的人怎麼吃都不胖,有的人吃一點就胖,其實容不容易胖除了和基因有關外,還很有可能和非運動熱消耗相關。仔細觀察一下,身邊喜歡抖腿的人是不是一般都不胖?

平時生活中健康成人的非運動熱消耗大約為300kcal,相當於慢跑半小時。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沒有過「今天去健身了,就不要走路上班啦」或者「爬樓梯好累還是坐電梯吧」這類的想法和舉動?如果健身之後,在生活中反而更懶了,降低了非運動熱消耗,那麼健身消耗的熱量就被抵消了。

另外,在一段時間內能量消耗大於攝入時,身體會主動減少非運動熱消耗,也就是說隨著減肥的進行,我們會「變懶」,會更喜歡坐著躺著,這也是造成減重平臺期的一個重要原因。

所以主動增加非運動熱消耗是控制體重的重要方法,如每坐一小時就站起來活動一下,採用站立式的工作檯,不乘電梯走樓梯,走路或者騎車上下班,主動做家務等都是很好的方式。這樣每天不經意間就可以消耗很多熱量。

運動熱消耗:運動熱消耗很好理解,就是我們去跑步、健身、遊泳、瑜伽所消耗的熱量,運動熱消耗是每日能量消耗中可變性最大的。對於一天到晚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的人可能只有50~100kcal,而對於專業運動員可以高達3000kcal。所以加強運動是控制體重的重要方式。

運動熱消耗主要取決於運動的強度和從事運動人的體重。大部分運動不論是走路、跑步還是瑜伽,都需要對抗自己的體重,而搬起100kg的物體所消耗的熱量肯定會多於搬起60kg物體的熱量。

有研究顯示,能夠減重成功並且長期維持較低體重的人,平均體力活動更多,同時肌肉力量更強。體力活動不足的人更容易在初期減重成功後反彈。

美國醫學研究所、美國心臟病學會等權威健康機構都推薦每日進行30~60分鐘中等強度的鍛鍊。對於中國人,根據中國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體力活動水平越高的人群罹患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代謝症候群的風險越低。

根據自己每日體力活動的量和基礎代謝率可以估測每天我們實際消耗的熱量。公式就是在基礎代謝率公式的基礎上乘以體力活動水平(PAL),這一係數根據不同體力活動水平而不同。

男性:BMR=(10×體重+6.25×身高-5×年齡+5)×體力活動水平

女性:BMR=(10×體重+6.25×身高-5×年齡-161)×體力活動水平一般人群即便是經常健身的,體力活動水平都只是在1.5~1.7左右,這樣我們就可以基本計算出自己每日的熱量消耗了。

本書節選自《邊吃邊瘦的營養書》

作者鄭西希,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相關焦點

  • 既然都逃不過能量的守恆定律,那麼就學會平衡自己的舍與得吧
    ,也不會憑空消失,只能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而且能量的形式也可以互相轉換,這就是人們對能量的總結,稱為能量守恆定律。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生活很苦,自己總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計較,跟自己過不去,很大程度上是自己忽略了舍與得,是自己不懂得如何去平衡,總覺得捨棄了,自己一定會吃虧,卻不知道捨棄了,自己也會得到,我想萬事萬物都有一個平衡點吧,只要找到那個點,心便能平靜不做過多掙扎了,就好比悲傷和喜悅是共同存在的,就看我們是如何平衡和轉換了。
  • 從「意念減肥」,談「如何尊重身體」
    ——劉鵬想要減肥並不難,自律自強是關鍵!天天飲食要健康,時時運動莫偷懶!營養能量需均衡,綠色出行多鍛鍊!心胸開闊少生氣,接人待物有笑臉!謙卑有禮不攀比,勤奮好學品酸甜!遊山玩水可長壽,神清氣爽勝神仙!這是我幾天前寫的《成功之星減肥正氣歌》,希望能對想要減肥的朋友,有所啟發!「意念減肥」,是我在2019年5月就提出的一個概念,當時,我用2個月的時間,讓自己減重25斤。身邊很多人問我是不是吃了什麼東西,實際上,我根本沒有吃那些所謂的藥品或者保健品。但是,我是怎麼做到的呢?後來我總結出來,那是我的意念在起作用,於是,我告訴她們,這叫「成功之星意念減肥」。
  • 奇亞籽能減肥嗎 奇亞籽怎麼吃減肥
    奇亞籽怎麼吃減肥當食物中加入奇亞籽後,會變成糊狀或膨脹而引起飽足感,這能使人每天攝取更少的卡路裡,控制體重,但仍能保持能量和耐久力。  100g奇亞籽,膳食纖維約37.7g,其中可溶性膳食纖維是全麥麩含量的12倍,可有效增強飽腹感。奇亞籽還有豐富的蛋白質,含量比大豆、牛奶還要高。100g奇亞籽中含蛋白質6.31g是純牛奶的6倍。奇亞籽內含有豐富的天然抗氧化劑,是抗衰老必需。
  • 如何做好工作與家庭的「平衡」
    所以,今天我們就通過這次直播和大家一起了解蔡老師的一些生活、工作,看看她是怎麼做到平衡。思遠:非常高興今天來到果媽閱讀,分享關於平衡這個話題,我是袁思遠,也是蔡老師很多書的責任編輯,和蔡老師有一些直接的郵件溝通。今年我剛成為一個上班媽媽,有一個9個月的寶寶,我在做《上班媽媽的生活管理術》這本書的時候還是一個未結婚的女生,現在已經是寶媽了。
  • 搞清3 件事,「輕斷食減肥」嗖嗖的!|節食|節食減肥|卡路裡|減肥...
    今天,我們就對常見誤區進行澄清,希望能幫大家了解什麼是真正的輕斷食,以及如何正確地操作,輕鬆減肥。  誤區 01  輕斷食是變相節食  0000000  關於輕斷食減肥,最常見的誤區就是:輕斷食僅僅只是換個方式節食。  實際上,輕斷食 ≠ 節食。
  • 減肥要學會管理,遵循這四個步驟,更容易成功
    我們說減肥,其實就是在說管理體重。既然是管理體重,就涉及到管理了。很多人之所以減肥失敗,就在於不會管理,只是心裡想著我要瘦下來,於是找各種方法,嘗試各種產品,最後往往失敗告終。既然是要管理,那我們可以學習學習管理學裡面的一個概念,那就是PDCA循環。
  • 減肥 一個複雜難解的能量方程
    假如新潮減肥餐、減肥真人秀或者意志力真有用的話,現在我們應該已經看到趨勢有所改變了。然而,肥胖(定義為體脂超標,且體重為理想體重的120%或更高)是一個太過複雜的問題,沒有解決的捷徑。我們為何會吃那些東西?身體如何控制體重?如何能最有效地促使人們改變不健康的習慣?要回答這些問題並不容易。
  • 愛潛水的烏賊新書《長夜餘火》發布,六千字登上起點暢銷榜第二名
    他可以說是起點當下最具人氣的白金大神,其五月初完結的《詭秘之主》歷時半年至今依舊在起點暢銷榜前十名內。可以說是非常厲害。如今新書《長夜餘火》上線,更是受到了諸多讀者的熱捧。開書第一天,1.6萬人投資,起點收藏直追三十萬,第一章章說留言1.6萬條,讀者打賞過十萬,如今已有盟主五十一人,其中三個白銀大盟(起點普通盟:主打賞一千元,白銀大盟:打賞一萬元)。憑藉著眾多讀者的支持,《長夜餘火》發布僅六千多字,就登上了起點暢銷榜的第二名,壓過了風頭正勁的《大奉打更人》。
  • 生吃檸檬可以減肥嗎 新鮮檸檬怎麼吃減肥最快
    核心提示:大家都知道檸檬是一種非常酸的水果,所以一般不會直接食用,但是因為檸檬具有很好的減肥效果,所以還是有些人嘗試生吃檸檬,下面就來看看檸檬究竟怎麼吃可以減肥。   大家都知道檸檬是一種非常酸的水果,所以一般不會直接食用,但是因為檸檬具有很好的減肥效果,所以還是有些人嘗試生吃檸檬,下面就來看看檸檬究竟怎麼吃可以減肥。
  • 學會5個減肥的知識,讓你一個月輕鬆瘦10斤!
    減肥!減肥!很多人都覺得越減還越胖了,真的苦笑不得呀,還拼命去運動也沒有瘦,這是因為很多人運動了後,不注意飲食,比不運動前吃得更多了,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減肥,不僅要運動,還要學會怎麼吃,其實減肥不難,學會了這5個減肥知識,讓你輕鬆享瘦!
  • 湖南省疾控中心:疫情期間,該如何飲食運動平衡?
    對此提醒大家:一定要記得吃動平衡,做到食不過量,減少外出而非減少運動。&nbsp&nbsp&nbsp&nbsp如何做到食不過量?&nbsp&nbsp&nbsp&nbsp1. 定時定量進餐:吃飯宜細嚼慢咽,避免進食過快,無意中過量進食。尤其避免吃一頓,餓一頓。
  • 中國人應該怎麼吃? 每天至少吃12種食物
    一日三餐究竟該怎麼吃?中國營養學會近日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或許能為我們的食譜提供最科學的建議。  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吃各種各樣的奶製品,經常吃豆製品,適量吃堅果。魚、禽、蛋和瘦肉攝入要適量。少吃肥肉、煙燻和醃製肉食品。
  • 荷葉怎么喝減肥
    核心提示:荷葉茶想要喝的時候減肥效果更好,可以和冬瓜皮一起泡水,冬瓜的皮晾曬成幹後和荷葉一起泡水喝是清腸排毒清宿便的最佳拍檔,因為荷葉和冬瓜都是具有清理腸道功效的,而冬瓜同時還具有利尿祛溼得的作用,兩者相互搭配不僅具有通便排毒的功效,還具有促進排尿的作用,雖然排尿清除的大部分都是身體中的水分,但是每次水分的代謝都會帶走少量的脂肪,所以多排尿對減肥還是會有一定作用的。
  • 自製健康減肥思維導圖,字很多,相信我,看完會對減肥有全新認識
    這套減肥方法的核心,在於讓大家將科學的運動和飲食方法相結合,提升運動和飲食的效率,做到吃得飽還能不長肉,不用太大的運動量還能高效燃脂。運用科學的方法,也能讓我們更容易堅持下去,最終輕鬆地減肥成功,看到更好的自己。自製的健康減肥思維導圖減肥要靠運動和飲食,「少吃多動」的道理沒有人不明白。但是究竟如何吃,如何運動?
  • 山楂怎麼吃減肥 山楂吃對了減肥效果好
    核心提示:事實上證明山楂對減肥有非常好的效果。只是,我們沒有選對正確的山楂而已。真正能起到減肥作用的是山楂的水果,卻不是市面上的山楂片和山楂膏。那麼山楂怎麼吃減肥呢?,於是便去超市買了很多種關於山楂的食物回來吃,結果卻發現自己越來越胖,因此她們認為山楂是不能減肥的。
  • 既然你無法逃脫能量守恆定律,就要學會平衡你的舍與得
    能量守恆定律的概念:能量既不是從稀薄的空氣中產生也不是消失,而是只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能量的形式也可以相互轉換,這是能量的總結,叫做能量守恆定律。能量守恆是一個物理術語,我在中學時對物理一無所知,所以用物理思維很難解決他,我是一個小女人只能過一種生活,不知道如何平衡自己的舍與得,我們能在物理學中應用能量守恆定律嗎?
  • 如何運動減肥效果更好?
    2、限制飲食除了選擇性飲食,節食減肥也是多數減肥人群的選擇,節食減肥的人有時候會選擇克制自己每餐的量,比如平時午餐吃兩碗的減到一碗,也有的會選擇減掉某一餐,比如認為早餐不太重要而選擇不吃早餐,很顯然,這些通過限制攝入的方式,雖然它確實能起到不錯的減肥效果,但由於每天攝入能量的不足或飲食習慣的不合理,而導致白天學習或工作時精神不佳,甚至出現胃痛、胃炎等消化道問題。
  • 減肥 一個複雜難解的能量方程-光明日報-光明網
    假如新潮減肥餐、減肥真人秀或者意志力真有用的話,現在我們應該已經看到趨勢有所改變了。然而,肥胖(定義為體脂超標,且體重為理想體重的120%或更高)是一個太過複雜的問題,沒有解決的捷徑。我們為何會吃那些東西?身體如何控制體重?如何能最有效地促使人們改變不健康的習慣?要回答這些問題並不容易。
  • 他發明了一個字,被女性痛罵了3年,如今這個字被收錄進新華字典
    從中華文明誕生之初起,漢字便已經誕生了,迄今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更是迄今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而在漫長的歷史中,漢字也經歷過很多次的改革,其中最大的一次當屬近代的新文化文運動了。
  • 減肥期間,做到六個喝水細節,能幫你把脂肪「衝走」!
    飲水的確快可以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適度的飯前飲水也的確可以起到減少能量攝入的作用,但是前提您更應該學會如何健康飲水。春末夏初與您共聊飲水,願潔白純潔的水分給您的身體增分添彩。靠譜飲水對於身體有哪些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