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酒傳媒
文 | 邱夢思 編 | 吳弩
近日,有知情人士向微酒記者透露:自疫情以來,名酒開發產品的日子很不好過,銷量下滑普遍在30%左右。
「往年的這個時候,差不多都訂了兩輪貨了,而現在,大部分的開發商還在清庫存,基本都沒有推新品」,該人士如此說道。
據了解,近三年來,已有過半的白酒開發商慘遭所淘汰,開發產品的市場空間正呈現出「升維」的趨勢。
01
「塑料兄弟」——開發商&經銷商
「大部分的開發產品是很難與經銷商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的。因此,一旦經銷商的現金流出現緊張,開發商是最容易受到影響的。疫情以來,庫存佔用了經銷商的大量資金,極大的壓縮了開發商的操作空間。這是開發產品如今下滑嚴重的根本原因。」某行業觀察者說道。
儘管銷量在直線下滑,但幾家主要的開發商並未採用低價甩貨的方式來清庫存,一位從業十餘年的經銷商告訴記者,開發產品以前打價格戰就很厲害,這幾年利潤已經很微薄,主要是依靠走量來賺錢的,而且現在賣不動不是價格的問題,即使是低價也不一定賣得動。
「準確的說,並不是不推新品了,而是延遲發布。」某白酒開發商高志文(化名)表示,他每年推開發產品的節奏是依據春糖、秋糖的時間來定的,而今年,兩季糖酒會的時間均未確定,所以他也只好「鎮之以靜」。
高志文告訴微酒記者,「左手開新品,右手清庫存」是許多開發商的現狀,經銷商靠不住,大家就搞新渠道。「以往大多是通過KA賣場做買贈、打折,或者電視購物來清庫存,但今年,銷售渠道有所拓展,開闢了諸如直播、社群以及微商帶貨等一些新的通路。這些新興渠道,的確起到了一定的補充作用,觸及到了更多的消費者。」
「生意不好做啊」,高志文感嘆道。據他透露,如今,找名酒廠做開發產品的門檻是越來越高了——很多超低價的名酒開發產品要麼被砍,要麼退市,但凡帶大廠名字的,價格甚至到了七、八百一件。鑑於此,不少開發商轉而和地方酒廠合作,開發一些中低端價位的產品。
「比如最近就出現了不少超低價位的醬酒產品,一般都是打的茅臺鎮的旗號,10元錢一瓶的都有。」高志文說。
02
式微源於名酒漲價,多個利空因素致整體萎縮
事實上,開發產品的式微並非突如其來,2016年前後,自名酒漲價以來,開發產品就走進了一條螺旋式下降的通道。
2012年初,中國酒業進入深度調整,名酒價格大幅下滑,隨即開始了長達5年的庫存消化期。而這5年,也是開發商群體的「野蠻生長期」。據知情人士透露,在這段時間裡,開發商們的銷售大幅增長,到2017年時,幾家大開發商的營收基本都超過了10億元,其銷量總和堪比一家百億規模的酒企。」
2016年下半年,社會上的渠道庫存被消化至合理水平,以茅臺為首的高端白酒批價開始應市上漲,其他名白酒乃至於次高端產品的價格也水漲船高。
高端酒的價格起來以後,開發產品就顯得很不合群了。這些產品大多打著名酒品牌的擦邊球,包裝華麗而價格便宜,酒質也上不了臺面極為損害名酒的品牌價值和品牌形象。
2017年至今,一線名酒屢次強調精簡產品線、主做大單品的市場策略。大力度的清理之下,開發產品們紛紛落馬。
福無雙降,禍不單行——除名酒漲價的強力一擊之外,多個利空因素也在將開發產品拉向水底。
首先,名酒廠在對開發產品進行精簡的同時,對開發商和開發產品的管控也越來越嚴格。
有知情人士告訴微酒記者,廠家的嚴格管控體現在多個方面:
1、換包裝的時間延長。以前半年換一次,現在至少一年半才能換,導致開發產品的速度變慢;
2、一路縮減條碼,開發商攤到每一個條碼上的固定成本、市場投入與風險都越來越高,市場被迫向頭部集中,大批量的小開發商被淘汰;
3、提價,供原酒的價格上漲。
其次是包材和各環節成本的上漲。
近年來,國家對環保的核查越來越嚴格,許多小規模的包材廠被迫關門。生產和加工的門檻提升了,包材的成本也隨之上漲。此外,稅務合規以及環保稅的徵收,也拉高了包材的成本。
三是傳統大賣場渠道的衰退。
對於名酒開發產品來說,KA賣場能夠為其提供信任背書和人流量,一直是較為核心的銷售渠道。而近幾年,國內以沃爾瑪為代表的知名賣場都在走下坡路,家樂福甚至於2018年退出了中國市場,一損俱損,開發產品的銷量也隨之走低。
03
開發商該如何轉型?
面對如此嚴峻的市場環境,開發商們是否有解決之道呢?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微酒記者,現在,白酒開發商大多在往兩個方向轉型:
一是不再打擦邊球或做低價酒,轉向高端定製,半品牌化運作產品。由於目前一線品牌的門檻越來越高,因此很多開發商都轉而與二線酒廠合作;
二是放棄名酒背書,直接和地方酒廠合作小品牌,純做產品定製和超低價。
此外,行業內也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現象。
近兩年來,主打年輕化的白酒品牌越來越多的進入了消費者的視野。其中的部分品牌,沒有自己的生產廠區,而是一些業外資本或者創業團隊有做白酒品牌的想法之後,去找廠家、包材廠定製產品,然後通過網際網路造出聲量,做大品牌的。從某種程度來說,和開發產品類似。
某行業分析人士認為,這其實就是新型開發商的入局。老一波開發商的優勢在於研究產品本身和把控市場,往往缺乏切入新興渠道與打造品牌的能力,而這些新入局者不僅玩產品、玩渠道,同時也是玩品牌的高手。這對行業來說是件好事,消費者可以用更低的價格買到高性價比的個性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