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社會水循環 應對嚴峻水危機

2021-01-08 中國水利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工王浩近日在首屆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現場,做了題為《中國水資源面臨的挑戰與應對》主旨報告,針對我國的水資源現狀、問題與挑戰給出了應對策略,做出深入淺出的闡述。本期「專家觀點」欄目,整合部分精彩觀點,供廣大讀者學習借鑑。

  □王浩 中國工程院院士

  人、水、生態的關係

  水控制著生態的基本格局,對自然和社會具有極端重要性。

  王浩:水對自然、對社會有極端的重要性。水是生態系統的控制性要素。在地球表面,大陸面積佔29%,陸地上的生態多樣性歸根結底只有四類,而這四類的基本格局都受水分的控制:水最多的時候是溼地;溼地的水少了演化為森林;森林的水少了,退化為草原;草原的水少了,演變為荒漠。反之,不斷給沙漠灌水又會進化為草原。

  比如世界第四大淡水湖鹹海,原有6.6萬平方公裡的水面,可是由於大規模的引水灌溉,短短38年消耗了9/10的水面,原來50米的水深,現在只有很淺的水,鹽度增加20倍。專家預測再有15年,鹹海就會消失。

  這說明,水控制了生態的基本格局,人類活動幹擾了水的時空分布,時空分布的改變導致水分減少,脅迫生態系統退化,退化到了荒漠,沒有了生態承載力,反過來影響人類的生存。這就是人、水、生態之間的互動關係。

  我國水資源本底條件

  總量大、人均少,時空分布嚴重不均,水資源與社會經濟要素分布不匹配。

  王浩:雖然我國水資源總量位於世界第6位,但由於人口眾多,所以人均量特別少,在世界192個有水統計的國家裡,我國水資源人均量排121位。總量大、人均少,是我國水資源的第一大特點。

  第二大特點是時空分布嚴重不均。從時間分布來說,由於大陸季風氣候,6月至9月降水量佔全年降水總量的70%,剩下8個月是漫長的枯水期。從空間分布來說,我國南方國土面積只佔全國的36%,水資源量佔到全國總量的81%;北方為糧食主產區,水資源量只佔全國19%。修建南水北調工程,就是要把時空分布不均的情況做適應性調整。

  第三大特點,水資源與社會經濟要素分布不匹配。能源豐富、人口多的地區缺水現象嚴重。比如,中國14個大的煤炭基地,煤炭產量佔全國九成以上,卻都分布在水資源短缺的北方地區,而每開採1噸煤要消耗2.5立方米左右的水資源。

  隨著中國人口總量不斷攀升,經濟的高速增長更需要向高質量發展,因此,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非常重要。我國採取了「節水優先」的原則,用水量從快速增長到緩慢增長,雖然生活用水量還在持續增加,但工業用水從總體增加轉為漸趨穩定,農業用水受乾旱和洪澇災害等影響,會有一定幅度波動。

  我國水資源危機

  面臨洪水災害和城市內澇、缺水、水汙染以及水生態退化多重挑戰。

  王浩:一是洪水災害和城市內澇的挑戰。在有文獻記載的2200多年裡,我國發生大型水災1600多次。1998年大水以後,我國開始加大力度治理江河,洪水基本得到控制。但山洪災害死亡人數佔洪澇死亡總數的74%。由於全球氣候變化,城市內澇嚴重,我國62%的城市都發生過內澇,一年超過3次內澇的城市有137個。

  二是缺水的挑戰。北方地區旱災高發,南方多雨地區季節性乾旱日趨嚴重。比如長江流域的伏旱問題凸顯。從分布情況看,中國東北地區、西南地區、華北地區、淮河流域,都是乾旱缺水發生頻率較高的地方,從城市來看,我國660個城市,2/3的城市缺水,嚴重缺水的城市110個。

  三是水環境汙染的挑戰。全國把河流劃分了8000個水功能區,2016年水功能區的達標率59%,汙染具有複合型、流域性和長期性的特點,已經成為最嚴重和最突出的水資源問題。我國工業化、城市化在40年裡走過了發達國家一兩百年走過的道路。所以國外不同時期的環境問題,在我國同時出現。

  四是水生態退化的挑戰。由於人類的生產生活空間擠佔了生態空間,在水土兩方面造成了水生態系統退化。水生態退化主要體現在江河斷流和湖泊萎縮上,溼地在大面積地減少,水生生物物種在消失,淡水生態系統功能整體在退化。從地下水的情況看,嚴重並且普遍的超採,引發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環境地質問題。北方水資源短缺也是造成水生態退化的原因,社會經濟用水嚴重擠佔了基本的生態用水。

  水資源管理的核心

  調控社會水循環過程,維持自然與社會水循環平衡。

  王浩:只要有人類活動的地方,水循環都呈現出自然、社會二元水循環的特徵。過去傳統的水問題都是針對自然水循環採取各種措施進行調控,今後的水問題主要針對社會水循環進行調控。解決水問題的核心,首先要從科學入手,要調控社會水循環過程,人類要少從自然水循環取水,少向自然水循環排汙水,以維持自然與社會水循環的平衡。

  如何構建健康的社會水循環系統呢?第一,社會水循環利用不要影響河湖水域的水體功能。第二,水的社會循環不要影響自然水循環的客觀規律。第三,社會的物質循環不要切斷,不要損害植物營養素的循環,不產生營養素物質的流失,也不積累與自然水系富營養化而損害水生態。第四,要從流域尺度維繫和恢復良好的水環境。主要有五類措施:一是構築合理的土地利用空間格局。二是開展水土保持建設,增加溼地面積優化耕地面積。三是在城市以及整個流域推進生態流域建設,增加自然的調蓄能力。四是優化已建水利工程系統調度,保障生態流量。五是降低水循環的極值性,加強社會水循環以及人類需求的匹配性,降低洪澇乾旱的風險。

  水危機的應對策略

  流域水資源綜合配置,建設節水型社會,建設海綿城市,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保護和修復水生態環境保護。

  王浩:主要從五個方面應對水危機。

  一是加強流域內的水資源綜合配置。基本思路是五維均衡調控,即資源維、生態維、環境維、社會維、經濟維。我國在黃淮海等流域提出了國家水資源統一調配方案,黃淮海流域的外調水量佔了全國調水總量的90%。目前,全國17個省已完成省級的水網配置,調水總規模每年接近600億立方米。

  二是建設節水型社會。我國的節水工作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主要在微觀、用水末端促節水,都是行業的工程技術節水。第二個階段是「微觀+中觀」節水,建設節水型社會、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灌區節水改造、建設節水型城市以及節水型企業。現在,發展為宏觀、微觀、中觀三個方面,不僅節實體水,對商品裡、物流裡包含的虛擬水也在考慮,非常規的水資源、海水淡化、再生水的循環、多次利用等研究也在突飛猛進。

  三是建設海綿城市。海綿城市的建設包括了水量、水質、雨水利用三個方面。我們提出三大內涵:水量要削峰,水裡要減汙,雨水資源要利用。根據這三大內涵,用先進的城市水文模型做三大問題的診斷,洪澇積水的診斷,汙染物來源和累積的診斷,雨水利用與控制的診斷。最後,實行頂層設計,形成海綿城市的三大平衡,雨水水量的下瀉和分散治流、蓄流相平衡,汙染的產生和削減在片區尺度和流域尺度平衡,雨水的控制量和回用量平衡。

  四是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我國從2011年起到2030年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發布「三條紅線」,從社會水循環的取水環節、用水環節、排水環節設置了「三條紅線」,對應著相應的工程和科學技術,取水環節主要聚焦水資源配置,用水環節主要聚焦水資源節約,排水環節主要聚焦水資源保護。

  五是水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修復。水汙染的問題都在水裡,但是汙染原因產生在岸上。因此,要建立水環境目標倒逼機制,一水一測,一河一測,制定更為嚴格的汙染物排放標準,才能起到保護的作用。

  來源:中國水利報 2018年11月1日

 

相關焦點

  • 全球變化水文學:陸地水循環與全球變化
    全球變化水文學關注的重大科學前沿問題包括:釐清陸地水循環變化的自然和人為因素、發展考慮自然和人為因素影響與反饋的水文模型、未來不確定性下的水風險預估及應對策略、探索全球水治理方案等。在地球系統科學的框架下,自然和人為因素共同影響水循環,而水循環變化反過來影響地球環境。全球變化水文學重點突破人為因素對水循環的影響,及其反饋於氣候系統和人類社會由此給人類文明帶來的風險。從全球變化水文學的角度,乾旱和洪水並不完全是「自然災害」,人類社會在改變水災害特徵的同時也在承受災害的影響以及改變應對災害的方式。
  • 「自然—社會」二元水循環耦合規律研究啟動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自然—社會」二元水循環耦合規律研究日前在京啟動。
  • 水水循環在光合作用中很重要也很複雜—新聞—科學網
    記者20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了解到,該所研究團隊對被子植物適應不同光照強度的調控機制進行深入研究時,有了新的重要發現。 昆明植物研究所黃偉副研究員介紹,自然條件下,植物葉片接受到的光照強度隨時在波動,時而光照不足,時而光能過剩。當光強突然增加時,植物葉片吸收的過剩光能容易造成光系統活性損傷並影響植物生長。
  • 應對新挑戰宏觀調控要有新作為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謀劃「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搞好宏觀調控工作尤為重要。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新挑戰,我們加大宏觀政策應對力度,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經濟向好態勢明顯。
  • 大氣所揭示全球陸地季風區水循環對全球增暖響應的整體圖像
    在全球增暖背景下,大氣持水能力增加,水分和能量平衡過程發生改變,全球以及區域尺度的水循環將隨之改變,並進一步影響到全球水資源分布和旱澇災害的發生,對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季風降水和水循環過程對於全球水循環具有重要影響。因此,預估和理解未來全球季風區的水循環變化,對於理解全球水循環的變化,進一步對於未來水資源規劃、旱澇災害風險管理、減緩與適應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義。
  • 水循環
    全球性的水循環稱為大循環,由海洋、陸地和一系列大小區域的水循環所組成。水循環按其發生的空間又可以分為海洋水循環、陸地水循環(包括內陸水循環)。因此,水循環的尺度大至全球,小至局部地區。根據所發生的空間不同,我們將水循環分為海上內循環、陸地內循環和海陸間循環。
  • 歐萊雅亞太地區首個水循環工廠在宜昌啟動試運營
    2020年9月30日,全球最大的美妝集團歐萊雅中國今日在宜昌宣布,歐萊雅宜昌天美工廠將正式試運營水循環項目,成為歐萊雅亞太地區首個水循環工廠。歐萊雅中國總裁兼CEO費博瑞攜歐萊雅中國管理委員會成員出席了本次水循環工廠試運營發布會,歐萊雅亞太地區營運部北亞及東南亞區技術總監睿韓和歐萊雅亞太地區營運部質量及環境健康安全總監戴偉賀也一同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
  • 昆明植物所在光合作用調控機制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根據光合作用理論模型,環式電子傳遞和水水循環這兩種替代電子傳遞途徑都可以保護被子植物的光系統I活性免受波動光強的損傷。然而一直以來,環式電子傳遞介導的跨類囊體膜質子梯度的形成被認為是被子植物適應波動光強的主要調控機制。關於水水循環在被子植物適應波動光強中的調控作用鮮有報導。
  • 研究發現水水循環對被子植物的調控作用—新聞—科學網
    近期,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員張石寶團隊對被子植物適應波動光強的光合調控策略開展了深入的研究,國際上首次揭示了水水循環在波動光強下的重要調控作用
  • 《自然界的水循環》說課稿
    「相互聯繫的水體」對水圈的構成、自然界中的各種水體之間的關係做了簡要介紹,為後一部分內容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水循環的過程和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教材中首先給出水循環的概念,然後圍繞水循環示意圖,以海陸間循環為主,具體介紹了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並在此基礎上,分析了水循環的地理意義。本節課的內容,為學生學習後面的水的運動做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 我國科學家提出了溫周期和光周期協同調控春季物候新理論
    在「全球變化及應對」重點專項的支持下,「全球變化驅動下陸表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區域表現」項目團隊提出了溫周期和光周期協同調控春季物候新理論。春季升溫和光周期被普遍認為是物候變化的最主要決定因素,但光周期與溫度如何調控植被物候一直存在較大爭議,主要原因是缺乏大數據統計分析和實驗驗證分析。
  • 水循環制冷機價格預防故障發生的方法
    水循環制冷機價格預防故障發生的方法 ,「12vugqb」 水循環制冷機價格,無錫冠亞。水循環制冷機價格用於工業冷處理,採用自動復疊過冷製冷技術,冷凍軸承,金屬等精密儀器,復疊型溫度控制器,多重安全保護,運行可靠,可按需定製非標尺寸。歡迎來電諮詢。
  • 最新研究:全球海洋鹹淡差異加劇 水循環加速
    地球系統水循環平均態示意圖(圖自NASA),紅色箭頭示意水循環在加速。中科院大氣所研究團隊 供圖地球系統水循環平均態示意圖(圖自NASA),紅色箭頭示意水循環在加速。由中國科學家聯合瑞士、美國同行最新合作完成的海洋鹽度數據結果顯示,海洋鹹、淡差異加劇,全球水循環加速。這一氣候變化和海洋生態領域重要科研進展的研究論文,近日已在國際專業學術期刊《氣候雜誌》(Journal of Climate)發表。
  • 最新研究:全球海洋鹹淡差異加劇水循環加速
    最新研究:全球海洋鹹淡差異加劇水循環加速地球系統水循環平均態示意圖(圖自NASA),紅色箭頭示意水循環在加速。中科院大氣所研究團隊供圖  海洋鹽度可估算水循環變化  論文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成裡京副研究員介紹說,水循環是聯繫地球各圈層和各種水體的「紐帶」,是地球各圈層之間能量轉移的重要通道和氣候系統的核心過程之一,水循環的變化對人類社會經濟生活有關鍵影響。
  • 地理考點 | 水循環專題圖解
    地球表面各種形式的水體是不斷地相互轉化的,水以氣態,液態和固態的形式在陸地、海洋和大氣間不斷循環的過程就是水循環。
  • 「亞洲水塔」一年蒸發3570個西湖,水循環在加快,科學家感到擔憂
    青藏高原湖區的總面積將近3.7萬公裡佔到全國湖泊總量的45.2%,而通過測算,研究員們更是發現,青藏高原竟然一年蒸發掉3570個西湖,而且在全球變暖的大環境影響下,水循環也越來越快。此外,研究員也表示,因為近年來氣溫升高,導致青藏高原地區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所以,「亞洲水塔」的儲水量其實也是增加的,不過,這並不是好事,因為從長遠角度來看,如今它的年蒸發量逐年增加,也與氣溫升高導致的水循環加快有關
  • 昆明植物所植物適應波動光強的光合調控機制研究獲進展
    揭示植物葉片在波動光強下的光合調控策略,對理解植物適應自然光照具有重要意義,在農作物增產方面也具有潛力。傳統理論認為,環式電子傳遞這一替代電子傳遞途徑是被子植物在波動光強下保護光系統I活性的主要調控機制。根據光合電子傳遞模型,水-水循環的上調和光系統II活性的下調可減少光系統II到光系統I的電子傳遞,避免光系統I活性受到波動光強的損傷。
  • 2019中考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環複習指導
    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環複習指導 一、課標的要求 課標中對本節的要求是「運用示意圖,說出水循環的主要過程和主要環節,說明水循環的地理意義。」分析這條標準,與舊教材的教學要求有些不同,要注意把握如下幾點: 1.舊教材一般將水循環按其發生的空間範圍分為海陸間循環(又稱大循環)、陸上內循環和海上內循環三種。
  • 水循環制冷機操作與安裝注意事項
    水循環制冷機操作與安裝注意事項 ,「k1udj」   無錫冠亞恆溫製冷技術有限公司致力於致力於製冷加熱控溫系統、超低溫冷凍機、VOCs冷凝回收裝置等生產和銷售,水循環制冷機,操作簡單方便,價格合理,如有需要,歡迎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