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滴落實驗:消耗兩位教授86年未取得成功,只換來搞笑諾貝爾獎

2020-12-03 小晴看世界

瀝青滴落實驗顧名思義就是等待著瀝青滴落下來,非常枯燥無聊,耗費兩位科學家86年光陰,換來搞笑諾貝爾獎,卻未換來成功。

瀝青應用廣泛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不僅可用作防水材料和防腐材料,還可以用作柏油路面結構膠結材料。

最經典帶節奏做瀝青實驗的是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託馬斯·帕內爾教授。

帕內爾最初實驗動機很簡單,只是想向學生證明物質的性質並非看上去那樣簡單,有些物質表面看似固體,卻是粘性極高的液體。比如瀝青就不是固體而是液體,不過現代科學證明瀝青也不能被稱作液體,而應是一種相態複雜的混合物。

1924年,帕內爾將瀝青加熱後,放入沙漏中封閉靜置。這一靜置就是三年,帕內爾才將沙漏口下端封口打開,靜待瀝青滴落。

年復一年,瀝青經歷了二戰,耗盡了帕內爾的生命,27年間只滴落了三次。可這除了證明瀝青不是固體外,似乎也沒啥實際用途。

於是實驗室管理人員,將瀝青滴落實驗器材,放進櫥櫃棄之不用,如果不是被約翰·梅因斯通意外發現,估計瀝青滴落實驗器材早已蒙塵成棄子了。

就在瀝青實驗第4滴將要降落前一年,當時只有27歲的梅因斯通來到昆士蘭大學任教,無意中發現了這套不知做什麼的實驗儀器。

當梅因斯通了解了瀝青滴落實驗前因後果,不但沒覺得無聊,反而認為這是頗有潛力的實驗。畢竟這個光靠時長就可以耗死科學家的實驗,還沒有科學結論,如果繼續下去,說不定也能與已耗時二百多年仍未結束的牛津電鈴實驗一樣成名。

沒有人能理解梅因斯通的想法,只是這個實驗無需額外的人員物資,由此昆士蘭校方並未過多幹涉梅因斯通的實驗熱情,任由梅因斯通熱火朝天的投入到瀝青滴落實驗中去。

梅因斯通每天起早貪黑觀察瀝青的變化,不過這並未影響他正常戀愛結婚。就在第4滴瀝青將要降落前,梅因斯通與新婚妻子外出度了一個短暫溫馨的蜜月,只是他未料到第4滴瀝青就在其蜜月時滴落。

梅因斯通為錯過瀝青滴落瞬間懊惱不已,只得一切重頭再來。他根據瀝青滴落前與瀝青滴落後的形態變化,估算著瀝青滴落時的狀態,以便能時刻跟進瀝青滴落實驗過程。

這一等,8年時光倏忽而逝,終於有一滴已成水珠狀的瀝青凝結在沙漏底端。梅因斯通估計也許一天,甚至一個月後瀝青就會滴落,偏偏沒有估計到瀝青會在其回家休息時滴落。

梅因斯通感覺燒杯底部的那滴瀝青,在靜靜的嘲笑他,人生能有幾個八年,卻不得不經歷功虧一簣做無用功的苦楚。

可這對於梅因斯通只是個開始。當梅因斯通又苦等9年,終於看到一滴瀝青與沙漏底端之間,已拉成一條細細長絲搖搖欲墜時,梅因斯通興奮得想回家好好休息一下,以便第二天見證苦等多年的瀝青滴落瞬間。

可當梅因斯通第二天打開實驗室門時,靜靜躺在燒杯底部的那滴瀝青令其抓狂。瀝青上還未捲曲的長絲,嘲弄似的告訴梅因斯通只是晚來了5分鐘而已。

近在咫尺卻是世界最遙遠的距離,梅因斯通雖有遺憾,可其最完美錯過的歷史卻成為公眾關注瀝青滴落實驗的最佳切入點。

梅因斯通在昆士蘭大學開放日,向來訪觀眾展出了漫長無果的瀝青滴落實驗。許多好奇的觀眾對瀝青滴落實驗看不出所以然,可仍在瀝青滴落實驗面前駐足,以便能比梅因斯通幸運能成為歷史見證者。

只是公眾片刻耐心又怎能出現奇蹟呢?公眾接踵而至,使瀝青滴落實驗成為昆士蘭大學最熱景點,卻又紛紛失望而去。

梅因斯通吊足了公眾胃口,卻又神奇的錯過了第7滴瀝青墜落,聽說只因出去喝了一杯咖啡。令人抓狂的失誤,迫使梅因斯通在瀝青沙漏前安置了全方位攝像設備。

梅因斯通自認為這次一定萬無一失了,不但可以安心回家睡覺,甚至在預計第8滴瀝青滴落前,還淡定赴倫敦出差。

當梅因斯通接到實驗助手信息,看到來信一句「第8滴瀝青滴落了,攝像頭已拍下整個過程」時,心中激動萬分。可來信隨後一句「由於攝像頭儲存設備出現故障,拍攝的照片沒有保存下來。」直接擊潰了梅因斯通內心。

梅因斯通開始執著瀝青滴落實驗時,只有27歲,如今已經65歲了,還沒有丁點成果可以炫耀,可還有多少個十年可以等待?

氣急敗壞的梅因斯通在瀝青滴落實驗器材前,加裝了各種先進的動態攝像頭。自此網絡上出現了一個叫「THE NINTH WATCH」的網站,公眾點擊即可觀賞瀝青滴落實驗。

也許梅因斯通是想借全世界公眾力量,為自己的瀝青滴落實驗助力吧。

38年鬥轉星移,梅因斯通老了,唯有瀝青滴落實驗沒有變。梅因斯通始終未見證自己渴望的時刻,卻於2005年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並由2004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親自頒獎。與梅因斯通同時獲獎的還有瀝青滴落實驗始作俑者帕內爾。

其實搞笑諾貝爾獎是由科學幽默雜誌主辦,是對諾貝爾獎有趣模仿,旨在挑選一些看似好笑卻思來頗有深意的科學研究,而評委中有許多是真正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2013年,梅因斯通預測第9滴瀝青將會滴落,他等待著,也許這會是他最後一次機會了。

2013年7月,世界第一份瀝青滴落實驗攝影記錄產生,不過記錄的產生者不是梅因斯通,而是都柏林聖三一大學的尚恩·波爾金成為第一個見證者。

原來都柏林三一大學在帕內爾實施瀝青滴落實驗17年後,也開始了瀝青滴落實驗。他們從滴落實驗中,了解到瀝青滴落的時間是1/10秒,粘稠度高達水的2300億倍,是蜂蜜的200萬倍。

遠在澳大利亞的梅因斯通聽聞都柏林三一大學的研究成果,非常的興奮,他也等著他的第9滴瀝青滴落。第9滴瀝青也確如梅因斯通所料,於2014年初滴落,只可惜梅因斯通於2013年8月去世,他徹底錯過了瀝青滴落。

其實阿伯雷斯維斯大學,早於帕內爾13年啟動瀝青滴落實驗,也許是其使用瀝青粘度更大,阿伯雷斯維斯的瀝青滴落實驗,至今未有一滴滴落。

歷史上曾有許多延續多年的科學實驗,甚至還有預計延續到2514年的500年微生物試驗。也許瀝青滴落實驗,與這些科學實驗相比沒有什麼大的研究成果,只是證實了瀝青不是固體,並測出其粘稠度而已,終使瀝青滴落實驗看起來有些荒唐。

曾有許多人問梅因斯通瀝青何時滴落,梅因斯通總是耐心解釋他也不知道何時滴落,他只知道瀝青滴落完才是實驗終結,估計還要再等100年。

也許就像梅因斯通所說,瀝青滴落實驗科學意義並不高,只是讓人在大自然不可預測中體驗到調味的樂趣吧。

相關焦點

  •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位教授,實驗究竟想證明什麼?
    但卻有這麼一項科學實驗被譽為是世界上最長的實驗,其內容也十分簡單,便是依靠一塊瀝青在器皿中滴落,從而記錄滴落的次數和時間,正是這麼一項平平無奇的實驗卻熬死了兩位教授,那麼這項實驗究竟想證明些什麼呢?,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直到實驗的發起人帕內爾教授去世整個實驗還未結束或者說是才只是剛剛開始,因為在他觀察過程當中也只見證了兩次瀝青滴落。
  •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位教授,該實驗想要證明什麼?
    親眼看到瀝青滴落有多難?這個實驗熬死了兩代科學家,至今已經進行了93年,尚未有人親眼見證瀝青滴落過程。在2005年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是目前金氏世界紀錄,實驗時間持續最長的「保持者」。瀝青是液體,還是固體?液體,比如水具有流動性是柔和的。固體,比如石頭表面堅硬,使勁扔地上會碎成兩半。常溫下的瀝青,外表是堅硬的,且易碎,那麼瀝青是固體嗎?
  • 熬死了兩位教授,歷經90多年的瀝青滴漏實驗,到底想證明什麼?
    之後,這塊瀝青就開始以極其緩慢的速度滴落,成為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實驗,打破金氏世界紀錄,獲得搞笑諾貝爾獎。在這裡要說明的是,搞笑諾貝爾獎並不是諷刺意味的獎項,而是尊重那些科學家的想像力,在這一點上瀝青滴落實驗絕對值得這樣的認可。
  •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位教授,該實驗想要證明什麼?
    第一滴瀝青滴落的時間是1938年12月,整整用了8年11個月才滴落來。第二滴瀝青又花費了8年零3個月才滴落下來,在1947年2月滴落。然而湯瑪士.帕奈爾教授在1948年去世,接替他繼續試驗的是約翰·梅史東教授。在2005年時他還因該實驗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值得注意的是,搞笑諾貝爾獎的含金量其實非常高,有許多獲得過搞笑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後來也獲得了諾貝爾獎。搞笑諾貝爾獎是為了慶祝那些最微不足道的科學研究以及微不足道的科學成就,他們的目不是為了搞笑,而是尊重每一個科學家的努力,每一個科學家的成果。
  •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位教授,實驗到底想證明什麼?
    第一滴瀝青滴落的時間是1938年12月,整整用了8年11個月才滴落下來。第二滴瀝青又花費了8年零3個月才滴落下來,在1947年2月滴落。然而湯瑪士.帕奈爾教授在1948年去世,接替他繼續試驗的是約翰·梅史東教授。在2005年時他還因該實驗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值得注意的是,搞笑諾貝爾獎的含金量其實非常高,有許多獲得過搞笑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後來也獲得了諾貝爾獎。搞笑諾貝爾獎是為了慶祝那些最微不足道的科學研究以及微不足道的科學成就,他們的目不是為了搞笑,而是尊重每一個科學家的努力,每一個科學家的成果。
  •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位教授,實驗到底想證明什麼?
    1927年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物理學教授託馬斯·帕內爾認為瀝青堅硬易碎的外觀具有欺騙性,為了給它的學生證明常溫下固態的瀝青其實是一種黏度非常高的流體,於是他做了一個實驗來測量瀝青樣品的流動和粘度。開啟了一項長達百年,牽動全人類的超長實驗。
  • 為了等待瀝青滴落,「熬死」兩位科學家,這個實驗想要證明什麼?
    有這樣一項實驗,已經開始將近,熬死了兩位教授,未來還將繼續下去,它就是因為漫長而出名的「瀝青滴落實驗」。  搭設實驗臺,正式的實驗開始於1930年,由於當時無法確定瀝青滴落的時間間隔,因此在實驗正式開始後的第八年也就是1938年,第一滴瀝青成功滴落,但是託馬斯·帕內爾教授並沒有看到。
  •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名教授,實驗究竟想要證明什麼?
    ,一直到帕內爾教授去世,他只見過兩次瀝青的滴落。讓人覺得非常有意思的是,帕貝爾的瀝青滴落實驗,還因此被授予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頭銜。所謂搞笑諾貝爾獎,就是學術界對諾貝爾獎的一個惡搞獎,給予他們這個獎項並不是為了嘲笑他們,而是對他們的想像力予以讚賞。
  •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名教授,實驗究竟想要證明什麼?
    為了能使實驗順利進行,他將漏鬥的底部用小刀切開一個豁口,到這裡的時候帕內爾的實驗操作過程已經基本結束,這個實驗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讓容器裡的瀝青緩慢的向下流動。從這個實驗開始,一直到帕內爾教授去世,他只見過兩次瀝青的滴落。第一次見到瀝青的滴落是在1938年的時候,而第二次則是在1947年。
  • 科學家首次拍攝到瀝青滴落 實驗長達69年(圖)
    在帕內爾的實驗中,瀝青需要經過三年的時間進行沉澱和穩定,然後漏鬥才解封。解封後的瀝青從成形到滴落一般需要花費7-13年時間。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梅因斯通為見證瀝青滴落過程,做了「世界上最長實驗室實驗」,從創始人到他,實驗至今已有86年。  你知道嗎?柏油馬路上的瀝青材料本質上是液體。你知道嗎?
  • 一個科學實驗耗時93年,科學家都換了3個,還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
    這句話也是每個科學家心中的鐵律,想證明一個科學理論的正確性,你就得用實驗來證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諾獎級別的理論成果,為何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因為相對論中有部分內容沒辦法用科學實驗來證明,帶有明顯的預言性質。愛因斯坦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靠它獲得了諾貝爾獎,可見實驗的重要性。在中國接受教育的孩子,初中時學習了物理和化學,都會做些簡單的實驗。
  • 你根本想不到,一個瀝青滴落實驗能攤上多少倒黴事!
    其實在歷史上,瀝青滴落實驗一直都進行得不怎麼順利,頭一個版本就出師不利,最經典的版本從1930年盯到現在都沒有留下一個完美的滴落畫面……今天就來集中八卦一下瀝青滴落實驗背後的故事。 基礎知識: 瀝青滴落實驗 是幹啥的? 簡單說,這個實驗就是看著瀝青滴落(廢話)。
  • 瀝青滴落一滴需多久?持續了93年的實驗,至今無人觀察到結果!
    沒想帕內爾教授等第一滴瀝青落下就足足等了8年,可謂是等到花都謝了,8年等一滴呀。而帕奈爾在去世前(1948年9月)經歷了2滴瀝青滴落,分別是1938年12月和1947年2月,但他並沒有真正目睹到瀝青的滴落。
  • 熬死了兩位教授、歷經100年的瀝青滴漏實驗,到底證明了什麼?
    世上最無聊的瀝青滴落實驗瀝青滴漏實驗可能是史上成本最低的實驗了,它的設備非常簡單,只需要一塊瀝青,一隻漏鬥杯、一隻燒杯,外加一個支架和防止外界影響的玻璃罩就完成實驗準備了!1947年2月,第二滴瀝青滴落,比較可惜的是主導實驗的帕內爾教授並未親眼看到瀝青落下就在1948年9月1日去世了!
  • 歷史上最無聊的實驗,前後持續100年,只為不到一秒的滴落
    1927年,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託馬斯.帕內爾教授決定進行一項實驗,只為了證明一個理論:一些物質看上去是固體,但是實際上是黏性極高的液體。而託馬斯教授也將實驗的目標放在了瀝青上,因為瀝青在在當時人的印象中就是一種固體。
  • 西方瀝青滴漏實驗:持續86年耗去世兩名教授,目的想證明啥?
    瀝青滴落實驗帕內爾是昆士蘭大學的一名教授,1927年,他為了向學生們驗證一些表面上像是固體的物質,但本質上卻是粘性很強的液體帕內爾把加熱的瀝青放置在一個封閉的漏鬥中讓其凝固,單是這個凝固的過程就用了長達三年的時間。1930年,帕內爾在漏鬥上切了一個口,讓裡面瀝青順著切口開始往下滴,然後記清楚瀝青完全滴落的時間點。1938年,首滴瀝青滴落,但因為並沒有準確的時間確定瀝青是什麼時候滴落的,所以帕內爾並沒有看到滴落瞬間。
  • 瀝青滴落實驗持續86年 被評世界上最長的實驗室實驗
    約翰 梅因斯通  一位名叫託馬斯帕內爾的物理學家為了向學生們證明「瀝青是液體而不是固體」,持續實驗了86年,被評為「世界上最長的實驗室實驗」。在梅因斯通看來,要等到試驗完成,至少還需要100年。  86年前,一位名叫託馬斯帕內爾的物理學家為了向學生們證明「瀝青是液體而不是固體」,設計了這個實驗。他將瀝青加熱,倒入一個封口的玻璃漏鬥。等到瀝青完全凝固之後,他將漏鬥的下端切開,開始記錄每一滴瀝青滴落的時間。
  • 「滴瀝青」實驗,耗死兩代科學家,仍未停止,只為證明瀝青是液體
    在2005年的搞笑諾貝爾獎中,搞笑諾貝爾獎委員會把「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了一個著名的「滴瀝青」實驗。這個實驗從1927年開始,到頒獎時已經進行了78年,連做實驗的教授都已經去世。但這是這個實驗至今還在進行當中,那這是咋回事呢?瀝青關於這件事,我們首先要聊一聊一個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物質:瀝青。
  •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兩位教授,這樣的實驗真的有必要嗎?
    實驗結束還要100年在因「史上最長實驗」而聲名鵲起之後,梅因斯通教授不得不在很多場合回答同樣一個問題:「你覺得下一滴瀝青會在什麼時候滴落下來?」而梅因斯通教授也不厭其煩地總是給出同一個回答:「我也不知道。」真不是他傲嬌,他老人家是真的不知道。
  •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這個實驗想要證明什麼?
    該實驗是在澳大利亞布裡斯班昆士蘭大學進行的,該實驗的操作非常簡單,就是把一個高濃度瀝青放入一個封了口的漏鬥內,等到瀝青足夠凝固時,打開漏鬥的封口,讓漏鬥內的瀝青緩慢的流動。 第一位操作該實驗的教授是湯瑪士.帕奈爾教授,在他進行實驗期間,他觀測到了兩滴瀝青的滴落。第一滴瀝青滴落的時間是1938年12月,整整用了8年11個月才滴落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