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滴落實驗顧名思義就是等待著瀝青滴落下來,非常枯燥無聊,耗費兩位科學家86年光陰,換來搞笑諾貝爾獎,卻未換來成功。
瀝青應用廣泛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不僅可用作防水材料和防腐材料,還可以用作柏油路面結構膠結材料。
最經典帶節奏做瀝青實驗的是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託馬斯·帕內爾教授。
帕內爾最初實驗動機很簡單,只是想向學生證明物質的性質並非看上去那樣簡單,有些物質表面看似固體,卻是粘性極高的液體。比如瀝青就不是固體而是液體,不過現代科學證明瀝青也不能被稱作液體,而應是一種相態複雜的混合物。
1924年,帕內爾將瀝青加熱後,放入沙漏中封閉靜置。這一靜置就是三年,帕內爾才將沙漏口下端封口打開,靜待瀝青滴落。
年復一年,瀝青經歷了二戰,耗盡了帕內爾的生命,27年間只滴落了三次。可這除了證明瀝青不是固體外,似乎也沒啥實際用途。
於是實驗室管理人員,將瀝青滴落實驗器材,放進櫥櫃棄之不用,如果不是被約翰·梅因斯通意外發現,估計瀝青滴落實驗器材早已蒙塵成棄子了。
就在瀝青實驗第4滴將要降落前一年,當時只有27歲的梅因斯通來到昆士蘭大學任教,無意中發現了這套不知做什麼的實驗儀器。
當梅因斯通了解了瀝青滴落實驗前因後果,不但沒覺得無聊,反而認為這是頗有潛力的實驗。畢竟這個光靠時長就可以耗死科學家的實驗,還沒有科學結論,如果繼續下去,說不定也能與已耗時二百多年仍未結束的牛津電鈴實驗一樣成名。
沒有人能理解梅因斯通的想法,只是這個實驗無需額外的人員物資,由此昆士蘭校方並未過多幹涉梅因斯通的實驗熱情,任由梅因斯通熱火朝天的投入到瀝青滴落實驗中去。
梅因斯通每天起早貪黑觀察瀝青的變化,不過這並未影響他正常戀愛結婚。就在第4滴瀝青將要降落前,梅因斯通與新婚妻子外出度了一個短暫溫馨的蜜月,只是他未料到第4滴瀝青就在其蜜月時滴落。
梅因斯通為錯過瀝青滴落瞬間懊惱不已,只得一切重頭再來。他根據瀝青滴落前與瀝青滴落後的形態變化,估算著瀝青滴落時的狀態,以便能時刻跟進瀝青滴落實驗過程。
這一等,8年時光倏忽而逝,終於有一滴已成水珠狀的瀝青凝結在沙漏底端。梅因斯通估計也許一天,甚至一個月後瀝青就會滴落,偏偏沒有估計到瀝青會在其回家休息時滴落。
梅因斯通感覺燒杯底部的那滴瀝青,在靜靜的嘲笑他,人生能有幾個八年,卻不得不經歷功虧一簣做無用功的苦楚。
可這對於梅因斯通只是個開始。當梅因斯通又苦等9年,終於看到一滴瀝青與沙漏底端之間,已拉成一條細細長絲搖搖欲墜時,梅因斯通興奮得想回家好好休息一下,以便第二天見證苦等多年的瀝青滴落瞬間。
可當梅因斯通第二天打開實驗室門時,靜靜躺在燒杯底部的那滴瀝青令其抓狂。瀝青上還未捲曲的長絲,嘲弄似的告訴梅因斯通只是晚來了5分鐘而已。
近在咫尺卻是世界最遙遠的距離,梅因斯通雖有遺憾,可其最完美錯過的歷史卻成為公眾關注瀝青滴落實驗的最佳切入點。
梅因斯通在昆士蘭大學開放日,向來訪觀眾展出了漫長無果的瀝青滴落實驗。許多好奇的觀眾對瀝青滴落實驗看不出所以然,可仍在瀝青滴落實驗面前駐足,以便能比梅因斯通幸運能成為歷史見證者。
只是公眾片刻耐心又怎能出現奇蹟呢?公眾接踵而至,使瀝青滴落實驗成為昆士蘭大學最熱景點,卻又紛紛失望而去。
梅因斯通吊足了公眾胃口,卻又神奇的錯過了第7滴瀝青墜落,聽說只因出去喝了一杯咖啡。令人抓狂的失誤,迫使梅因斯通在瀝青沙漏前安置了全方位攝像設備。
梅因斯通自認為這次一定萬無一失了,不但可以安心回家睡覺,甚至在預計第8滴瀝青滴落前,還淡定赴倫敦出差。
當梅因斯通接到實驗助手信息,看到來信一句「第8滴瀝青滴落了,攝像頭已拍下整個過程」時,心中激動萬分。可來信隨後一句「由於攝像頭儲存設備出現故障,拍攝的照片沒有保存下來。」直接擊潰了梅因斯通內心。
梅因斯通開始執著瀝青滴落實驗時,只有27歲,如今已經65歲了,還沒有丁點成果可以炫耀,可還有多少個十年可以等待?
氣急敗壞的梅因斯通在瀝青滴落實驗器材前,加裝了各種先進的動態攝像頭。自此網絡上出現了一個叫「THE NINTH WATCH」的網站,公眾點擊即可觀賞瀝青滴落實驗。
也許梅因斯通是想借全世界公眾力量,為自己的瀝青滴落實驗助力吧。
38年鬥轉星移,梅因斯通老了,唯有瀝青滴落實驗沒有變。梅因斯通始終未見證自己渴望的時刻,卻於2005年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並由2004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親自頒獎。與梅因斯通同時獲獎的還有瀝青滴落實驗始作俑者帕內爾。
其實搞笑諾貝爾獎是由科學幽默雜誌主辦,是對諾貝爾獎有趣模仿,旨在挑選一些看似好笑卻思來頗有深意的科學研究,而評委中有許多是真正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2013年,梅因斯通預測第9滴瀝青將會滴落,他等待著,也許這會是他最後一次機會了。
2013年7月,世界第一份瀝青滴落實驗攝影記錄產生,不過記錄的產生者不是梅因斯通,而是都柏林聖三一大學的尚恩·波爾金成為第一個見證者。
原來都柏林三一大學在帕內爾實施瀝青滴落實驗17年後,也開始了瀝青滴落實驗。他們從滴落實驗中,了解到瀝青滴落的時間是1/10秒,粘稠度高達水的2300億倍,是蜂蜜的200萬倍。
遠在澳大利亞的梅因斯通聽聞都柏林三一大學的研究成果,非常的興奮,他也等著他的第9滴瀝青滴落。第9滴瀝青也確如梅因斯通所料,於2014年初滴落,只可惜梅因斯通於2013年8月去世,他徹底錯過了瀝青滴落。
其實阿伯雷斯維斯大學,早於帕內爾13年啟動瀝青滴落實驗,也許是其使用瀝青粘度更大,阿伯雷斯維斯的瀝青滴落實驗,至今未有一滴滴落。
歷史上曾有許多延續多年的科學實驗,甚至還有預計延續到2514年的500年微生物試驗。也許瀝青滴落實驗,與這些科學實驗相比沒有什麼大的研究成果,只是證實了瀝青不是固體,並測出其粘稠度而已,終使瀝青滴落實驗看起來有些荒唐。
曾有許多人問梅因斯通瀝青何時滴落,梅因斯通總是耐心解釋他也不知道何時滴落,他只知道瀝青滴落完才是實驗終結,估計還要再等100年。
也許就像梅因斯通所說,瀝青滴落實驗科學意義並不高,只是讓人在大自然不可預測中體驗到調味的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