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瀝青」實驗,耗死兩代科學家,仍未停止,只為證明瀝青是液體

2021-01-13 鍾銘聊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在2005年的搞笑諾貝爾獎中,搞笑諾貝爾獎委員會把「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了一個著名的「滴瀝青」實驗。這個實驗從1927年開始,到頒獎時已經進行了78年,連做實驗的教授都已經去世。但這是這個實驗至今還在進行當中,那這是咋回事呢?

瀝青

關於這件事,我們首先要聊一聊一個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物質:瀝青。

瀝青是一種含有不同分子量的碳氫化合物及其非金屬衍生物組合而成的黑褐色複雜混合物。它被廣泛地用於鋪築馬路當中。實際上,在一些塗料、塑料、橡膠中也能夠看到瀝青的身影。

瀝青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粘度極其大。因此,大多數人認為:瀝青是一種固體,那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實際上,「瀝青是一種固態」的看法是有點問題的,我們常常通過肉眼直接判斷一個物質到底是處於氣態,液態還是固態,大多數的物質確實可以直接用肉眼判別。

但是這並不是說所有的物質都是如此,瀝青就是個例外,實際上,瀝青其實是一種液體。但口說無憑,凡事還是要講究證據。

瀝青實驗

1927年,當時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有個教授叫做託馬斯·帕奈爾,他在給學生授課時,就和學生聊起了瀝青。為了向學生們證明:瀝青真的是一種液體。帕奈爾教授真的就做了一回實驗,它把瀝青裝到了一個漏鬥容器當中,並且把漏鬥容器的上方進行了封口,然後把漏鬥容器豎直放置。3年後,也就是1930年,帕奈爾教授把漏鬥上方的封口剪開,開始試圖讓瀝青流動,並且在漏鬥下方放置了燒杯來接瀝青。

在這之後,帕奈爾教授和其他的教職人員以及學生開始關注著實驗裝置的變化。如果瀝青是我們日常常見的液體,那理論上它會很快流下來,即便是黏稠一些的液態,也會慢慢一滴一滴地滴落下來。

不過,帕奈爾教授的這個實驗並沒有預想的那麼順利,瀝青雖然是液體,但是它的黏稠度實在太強。在接下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整個實驗裝置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一直到實驗的第11個年頭,也就是1938年的12月,第一滴瀝青才滴出來。如果是從剪開風口開始算,那這一滴也花了8年多的時間。

在帕奈爾教授的一生中,他親歷了第二滴瀝青,這第二滴發生在1947年2月份,距離第一滴也過了8年多的時間。1948年9月1日,帕奈爾教授逝世。在這之後,這個實驗由約翰·梅史東教授來負責。在約翰·梅史東任職期間,一共經歷了6滴。並且在2005年,梅史東和整個實驗的發起人帕奈爾一起被搞笑諾貝爾獎授予了「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3年8月23日,梅史東教授逝世。安德魯·懷特教授接過了接力棒,並且第二年就經歷了第九滴瀝青的滴落。

通過這個瀝青實驗,科學家已經被證明了瀝青是一種液態。可能你要問了,為什麼瀝青滴落的速度會這麼慢?

這其實好瀝青的特點也有關,它的黏度非常大,因此才不容易滴落。科學家甚至通過這個實驗已經大致計算出了瀝青的黏度,大概是水的千億倍,這個數值可以說是相當的恐怖。

最長的實驗

實際上,除了帕奈爾發起的這個瀝青實驗之外,其他高校也有教授在進行類似的實驗,而且它們的實驗做得也很早。在1944年,愛爾蘭都柏林聖三一學院也做了類似的實驗,並且在後來也拍到了瀝青的滴落瞬間。

而阿伯雷斯維斯大學在更早的1914年就做了相關的時間,但是實驗的環境溫度相對要低很多,溫度越低,瀝青的黏度越大,以至於這個實驗至今還沒有發現瀝青的滴落,所以並不為人所知。

在金氏世界紀錄中,1927年由帕奈爾教授發起的「瀝青實驗」被認為是全球持續時間最長的是實驗。

按照漏鬥裡瀝青的情況,這個實驗還可以繼續持續至少200年以上,所以它將會持續保持著金氏世界紀錄。

相關焦點

  •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位教授,該實驗想要證明什麼?
    親眼看到瀝青滴落有多難?這個實驗熬死了兩代科學家,至今已經進行了93年,尚未有人親眼見證瀝青滴落過程。在2005年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是目前金氏世界紀錄,實驗時間持續最長的「保持者」。瀝青是液體,還是固體?液體,比如水具有流動性是柔和的。固體,比如石頭表面堅硬,使勁扔地上會碎成兩半。常溫下的瀝青,外表是堅硬的,且易碎,那麼瀝青是固體嗎?
  • 熬走了兩代科學家,歷時93年未結束的瀝青滴漏實驗,有什麼意義?
    在我們生存的地球上總有有一些物質,它們看上去和本質的樣貌根本不一樣,其中瀝青就是其中的一種。瀝青,無論從觸覺還是從視覺上來看,它都是一種固體,但是,它卻是一種粘度非常強的液體。所以歷經了93年的瀝青滴漏實驗,就是為了證明,瀝青雖然滴落速度非常緩慢,但它也是一種液體。
  • 為了等待瀝青滴落,「熬死」兩位科學家,這個實驗想要證明什麼?
    有這樣一項實驗,已經開始將近,熬死了兩位教授,未來還將繼續下去,它就是因為漫長而出名的「瀝青滴落實驗」。  瀝青在常溫下看上去是堅硬的固體,可以用錘子敲碎,但實際上瀝青是一種高粘度的有機液體。    1927年一位來自昆士蘭大學的教授-託馬斯·帕內爾(Thomas Parnell),就想要向學生們證明瀝青雖然看起來是固體,但實際上它們屬於液體是可以流動的,在這一年瀝青滴落實驗開始了,前三年主要是用來準備實驗,
  • 瀝青和玻璃在常溫下是「固態」嗎?瀝青滴漏實驗證明瀝青是液體?
    瀝青滴漏實驗說到這裡我就想起了著名的瀝青滴漏實驗。這個實驗是從1927開始的,當時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帕內爾教授就想要證明瀝青在常溫下看似是固體,其實是流速慢到驚人的液體。所以他就設計了這麼一個實驗:先將加熱後的瀝青置於漏鬥內。三年以後,瀝青才冷卻成我們所看到的「固態」。於是他剪下漏鬥底部的封口,開始等待瀝青自行從漏鬥下低落。這個過程是極其緩慢的,沒有耐心根本就等不下去。因為瀝青液滴的形成實在是太磨嘰了,它才不像水滴那樣一瞬間就形成落下了。
  •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送走了兩名教授,實驗到底想證明什麼?
    好在現代社會不用那麼麻煩,瀝青的發明極大地促進了交通建設。瀝青不僅持久性好,可修復性也強。不知大家可否知道,科學家們曾做過一個實驗,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已經送走了兩名教授,到現在仍在持續,這是個什麼實驗?
  •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這個實驗想要證明什麼?
    提到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實驗,瀝青滴漏實驗可以名列前茅,自從1927年實驗進行之後,一直持續至今還沒有完成,據估計,漏鬥內的瀝青還可以繼續實驗上百年,所以該實驗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
  •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位教授,實驗究竟想證明什麼?
    但卻有這麼一項科學實驗被譽為是世界上最長的實驗,其內容也十分簡單,便是依靠一塊瀝青在器皿中滴落,從而記錄滴落的次數和時間,正是這麼一項平平無奇的實驗卻熬死了兩位教授,那麼這項實驗究竟想證明些什麼呢?,來證明瀝青雖然在平常呈現的狀態為固體,但經過高溫或特殊處理便會化為流動狀態。
  • 為了證明瀝青是固體還是液體?進行了漫長的實驗,送走了兩位教授
    瀝青究竟是固體還是液體呢?這個問題困擾了科學家將近一個世紀,總算是得到了最終的答案。為了觀察瀝青的流動速率,這期間送走了兩位教授,這足以說明了科學實驗真的會做完一生。託馬斯·帕內爾便是在世人眼中的科學怪人,因為他為了向世人證明瀝青其實是液體,便將瀝青放進了一個漏鬥中,讓其正常滴落
  • 為了證明瀝青是固體還是液體?進行了漫長的實驗,送走了兩位教授
    瀝青究竟是固體還是液體呢?這個問題困擾了科學家將近一個世紀,總算是得到了最終的答案。為了觀察瀝青的流動速率,這期間送走了兩位教授,這足以說明了科學實驗真的會做完一生。託馬斯·帕內爾便是在世人眼中的科學怪人,因為他為了向世人證明瀝青其實是液體,便將瀝青放進了一個漏鬥中,讓其正常滴落,幸運的是實驗最終成功,但不幸的是,託馬斯·帕內爾去世了。實際上,瀝青的滴落實驗直到現在依舊還沒有結束。實驗是從1972年開始的,但是託馬斯·帕內爾為了向自己的學生證明瀝青是一種高粘度的液體,瀝青實驗由此開始。
  •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位教授,實驗到底想證明什麼?
    提到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實驗,瀝青滴漏實驗可以名列前茅,自從1927年實驗進行之後,一直持續至今還沒有完成,據估計,漏鬥內的瀝青還可以繼續實驗上百年,所以該實驗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全球持續時間最長的實驗。
  •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位教授,該實驗想要證明什麼?
    提到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實驗,瀝青滴漏實驗可以名列前茅,自從1927年實驗進行之後,一直持續至今還沒有完成,據估計,漏鬥內的瀝青還可以繼續實驗上百年,所以該實驗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全球持續時間最長的實驗。
  •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位教授,實驗到底想證明什麼?
    1927年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物理學教授託馬斯·帕內爾認為瀝青堅硬易碎的外觀具有欺騙性,為了給它的學生證明常溫下固態的瀝青其實是一種黏度非常高的流體,於是他做了一個實驗來測量瀝青樣品的流動和粘度。開啟了一項長達百年,牽動全人類的超長實驗。
  • 瀝青滴落實驗:消耗兩位教授86年未取得成功,只換來搞笑諾貝爾獎
    帕內爾最初實驗動機很簡單,只是想向學生證明物質的性質並非看上去那樣簡單,有些物質表面看似固體,卻是粘性極高的液體。比如瀝青就不是固體而是液體,不過現代科學證明瀝青也不能被稱作液體,而應是一種相態複雜的混合物。1924年,帕內爾將瀝青加熱後,放入沙漏中封閉靜置。
  • 持續93年的「瀝青滴漏實驗」,熬死兩位科學家,到底想證明什麼?
    著名的「瀝青滴漏實驗」就是一個久的讓人有些難以置信的物理實驗,直到今天這個實驗已經進行了整整93年,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已經過去,這個實驗仍然沒有結束,甚至一開始主持這個實驗的科學家已經去世,現在主持這個實驗的科學家已經是「第三代傳人」,為什麼這個實驗進行了如此久的時間呢?
  •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名教授,實驗究竟想要證明什麼?
    相信大家應該猜到了,這個黑黑的東西就是瀝青。因為瀝青的特性,在生活中,人們會常常用瀝青修補各種東西,在科學研究上,瀝青也有它的研究價值。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名教授,實驗究竟想要證明什麼?他想向自己的學生證明瀝青在常溫之下呈固態,但經過處理會變成粘度非常高的流體。為了證明自己的假說,他做了一個實驗,通過這個實驗測量瀝青樣品的流動和粘度的變化。而帕內爾的實驗也就開啟了一項時間跨度超過百年,影響全世界的超長實驗。
  • 時間過去近百年,經歷三代人,漏鬥瀝青才滴下9滴,實驗為了什麼
    ,科學家要反覆進行科學實驗,直到這項科學技術完完全全投入到實際應用中來,科學實驗才宣告結束,科學實驗可以說是人類發展基礎。科學實驗時間有長有短,短的可能只有幾分鐘,比如爆炸實驗,只需準備好實驗材料,瞬間就結束了,但長的已經持續了近百年,未來還將持續下去,可能還需要幾百年,「瀝青滴漏」實驗就是這樣一種實驗,從1927年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近百年,負責科學家已經更換了兩代,但是這項實驗還沒有結束。
  •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名教授,實驗究竟想要證明什麼?
    有些人會在自己家的桶破了之後,把這個東西燒熱,然後讓這個東西非常緩慢地滴在破損的地方,等凝固之後桶就可以像往常一樣被使用了。相信大家應該猜到了,這個黑黑的東西就是瀝青。因為瀝青的特性,在生活中,人們會常常用瀝青修補各種東西,在科學研究上,瀝青也有它的研究價值。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名教授,實驗究竟想要證明什麼?
  • 熬死了兩位教授,歷經90多年的瀝青滴漏實驗,到底想證明什麼?
    物質的性質可能和我們想的不太一樣,為了給學生們更直觀的證明這一事實,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物理學教授託馬斯·帕內爾設計了一個實驗——瀝青滴落實驗自1930年開始運行,瀝青滴落實驗成為歷史上運行時間最長的實驗室實驗。甚至到現在人們都沒有觀察到瀝青滴落。
  • 持續93年的「瀝青滴漏實驗」,熬死兩位科學家,到底想證明什麼?
    ,在1927年由託馬斯·帕內爾教授實施,這個持續時間最長的時間在眾多學生的見證下拉開了帷幕,這個實驗的目的十分簡單,託馬斯·帕內爾教授想向學生證明,在自然界中存在一些看似是固體,實際上可能是一種粘度極高的液體的物質。
  • 持續了快100年的瀝青滴漏實驗,熬死2位教授,到底有何意義?
    伽利略等500多位科學家,前後花費400餘年時間,才成功運算出太陽黑子運動周期;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自1742年提出以來,近300年間多位數學家致力證明,然而自1966年陳景潤證明「1+2」後,近40年來再無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