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歷史車輪不停運轉,人類科技又達到一個新高度,在航天領域中,我國最新先進人造物「天問一號」飛向了火星,載著珍貴礦物日本隼鳥2號在返回地球途中,除此之外,我們生活也因科技而變得越來越精緻,現代高樓大廈替代古代茅草屋,現代飛機汽車替代古老馬車,在古代,日行千裡被看是奇蹟,在21世紀今天,日行萬裡也不是什麼怪事。
人類科技快速進步,離不開一個接一個科學實驗,有時候為了了解一項科學技術的真實效果和作用,科學家要反覆進行科學實驗,直到這項科學技術完完全全投入到實際應用中來,科學實驗才宣告結束,科學實驗可以說是人類發展基礎。
科學實驗時間有長有短,短的可能只有幾分鐘,比如爆炸實驗,只需準備好實驗材料,瞬間就結束了,但長的已經持續了近百年,未來還將持續下去,可能還需要幾百年,「瀝青滴漏」實驗就是這樣一種實驗,從1927年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近百年,負責科學家已經更換了兩代,但是這項實驗還沒有結束。
瀝青應用非常普遍,最大用途就是和石子一起鋪馬路,在很多人看來,能鋪馬路的材料一定屬於固體,所以瀝青應該屬於固體,但實際上它卻是粘性極高的液體,為了證明作為液體的瀝青並非看上去的那樣簡單,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物理學家託馬斯帕內爾在1927年首次將加熱後的瀝青倒進一個下端封口的漏鬥內,著名的「瀝青滴漏」實驗就這樣開始了。
在等待沉降3年後才,託馬斯帕內爾切開下方封口,並在漏鬥下方放置了一個燒杯,等待瀝青滴落從開口滴落到燒杯。
瀝青開始流動,雖流速很慢,但在逐步形成液滴,在經過8年時間等待後,第一滴終於在1938年12月落下,第二滴在1947年2月滴下,第三滴在1954年4月滴下,第四滴在1962年5月滴下,第五滴在1970年8月滴下,第六滴在1979年4月滴下,第七滴在1988年7月滴下,第八滴在2000年11月滴下,第九滴在2014年4月滴下。
也就是說在過去93年裡,瀝青一共滴了9滴,平均每10年才滴落一次。雖然這項實驗非常簡單,人人都可以做到,但是卻非常磨練人的耐力和意志。「瀝青滴漏」實驗的研究人員換了一批又一批,當瀝青第一滴落時,託馬斯帕內爾的學生已經換了三批,也就是說研究人員換了三批。
在看到第2滴瀝青落下之後,科學家帕內爾就於1948年撒手離世了,於是這項實驗被作為帕內爾的遺物封存進一個柜子裡面,再也沒有人去關注這項科學實驗了,估計只有倉庫管理員才記得「瀝青滴漏」實驗還在黑暗環境中進行,第3滴在無任何人關注的情況下進行著。
直到1961年,物理學家約翰·梅史東終於發現了帕內爾當年留下的這項科學實驗,他對此很感興趣,於是「瀝青滴漏」實驗再次被搬到世人面前,約翰·梅斯通成為了「瀝青滴漏」實驗第二任負責人,他經歷了5次瀝青滴落,但讓他感到遺憾的是,5次都沒有親眼看到,也沒有拍到,不是遲到錯過,就是吃飯錯過和結婚錯過。
約翰·梅斯通於2013年8月23日因中風去世,享年78歲,「瀝青滴漏」實驗被科學家安德魯·懷特接管,他成第三任負責人。約翰·梅斯通生前估計,第9滴將於2014年滴下,2014年,正當無數個攝像機對準裝有瀝青的漏鬥時,出現了意外情況,導致第9滴瀝青滴落失敗。
由於漏鬥下面燒杯中盛放了8滴瀝青,幾乎裝滿,可能會影響瀝青滴落實驗的正常進行,於是研究員打算將燒杯內瀝青倒掉,在移走的一瞬間,將研究人員苦苦等待了14年的液滴給扯斷了,所以只能等待第10滴落下。
可能有人認為,「瀝青滴漏」實驗沒有多大科學價值,到底是為了什麼?它證實了瀝青粘性是水的230億倍,是蜂蜜的200萬倍。「瀝青滴漏」實驗共經歷了三代負責人,現在這項科學實驗還要繼續下去,直到所有瀝青全部滴完才宣告結束,估計還需要上百年時間。有趣的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