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名人談跨國併購:企業成長的必由之路

2020-11-30 搜狐網

  來源:CCTV-經濟半小時

  2003年,好萊塢大片《蜘蛛俠》上映,這個能夠憑藉蜘蛛絲在高樓大廈中穿行的銀幕形象,迅速得到了觀眾的喜愛,隨著電影《蜘蛛俠》風靡全球,影片背後的蜘蛛俠也躍然而出,它就是日本的著名電子企業——索尼。

  併購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讓索尼成功登陸美國,它的產品也開始全面搶佔美國市場,在美國最大的電器連鎖商場百思買,索尼產品獨領風騷。但從2011年開始,這裡增加了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LENOVO。它的背後是另一場轟動全球的跨國併購——中國的聯想併購美國IT行業巨頭IBM的個人電腦業務。

  從日本經濟鼎盛時期的領軍者索尼,到中國跨國企業的先行者--聯想,30多年來,跨國併購改寫著全球企業競爭的版圖。跨國併購,為什麼具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又如何把世界經濟推進到全球化時代呢?

  索尼歷史資料館是記錄輝煌的地方,這裡保存著世界上第一臺電晶體收音機、第一臺電子顯像管彩電、第一臺隨身聽、第一部小型家用攝像機,正是索尼創造了這一個個世界第一。

  即使在強手如林的日本企業中,索尼的技術實力也一直難以超越。然而,在1989年9月27日,這家公司的命運陡然發生了轉變。索尼對外宣布了一個驚人消息:斥資46億美元,收購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做出這個重大決定的,正是索尼公司創始人盛田昭夫。

  索尼是全球知名電子產品製造商,哥倫比亞是好萊塢八大製片商之一。兩家看似毫不相干的企業,走到一起,無論是在外界,還是索尼公司內部,都引起了軒然大波。

  立石泰則 日本財經作家

  立石泰則:畢竟是生產硬體的公司嘛,染指音樂領域的話還是可以理解的,但連好萊塢的公司都買了,這是要幹嘛。

  在日本,盛田昭夫被稱為經營之聖。他用40多年時間,把一家做錄音帶的小工廠,打造成一張日本最閃亮的經濟名片。這樣一位經營大師為什麼在他68歲那年做出一生中最受爭議的選擇呢?這也是索尼公司一次至關重要的生死抉擇。

  這是1975生產的BETAMAX SL6300家用錄像機的一號機,這臺錄像機把全世界帶進了一個家用錄像機時代,可這個市場卻並不屬於索尼。就在它誕生一年之後,松下公司陣營的JVC緊接著推出了VHS錄像系統。

  財部誠一 日本著名財經作家

  財部誠一:從產品競爭力本身來講,絕對是Beta要質優。像你這個攝像機就是索尼的吧,用的是Beta的錄像帶吧。很明顯地,專業人士、像電視臺什麼的都是在用Beta嘛。Beta很明顯品質上要佔優。

  但是,由於大量影視製作公司加入到松下陣營中去,VHS錄像機以三倍於Beta的速度迅速擴張市場。1988年,BETA錄像機退出了民用市場。一場持續了十四年的商業大戰以索尼全面失利而告終。

  索尼的這場慘敗讓盛田昭夫深受震動,他清醒地認識到,未來競爭中如果不被打倒,就絕不能只做技術的領導者。

  76歲的郡山史郎,曾經是索尼決策層的重要成員。他第一次面對鏡頭,揭開了盛田昭夫做出併購決定背後的真實設想。

  郡山史郎 原索尼公司戰略本部部長

  郡山史郎:盛田昭夫一直想做這樣的嘗試,從美國生產(電影),然後銷往全世界。進入美國之後,在美國做事就會變得比較簡單,連帶著其他的像電視機或收音機也就更好賣了。

  盛田昭夫希望通過跨國併購推動一場轉型,讓索尼完成從電子產品製造商向影視內容生產商的跨越。但在國際經濟界,對他這種舉動也有不同的聲音。

  吉姆•羅傑斯 國際著名投資家

  吉姆•羅傑斯:縱觀歷史,併購起碼在短時期內會給公司造成非常多的問題。但最初它引發問題,最終有些公司能夠挺過去。我自己的哲學是不要買其他公司,若想開創新業務,則建立屬於你的公司並讓它有機生長。)

  儘管一直存在著另一種觀點,可是回溯世界經濟史,企業併購卻仍在不斷上演。

  第一個讓全世界認識到併購價值的,是一位叫摩根的美國人。

  1901年2月,這位金融大亨以4億美元收購鋼鐵大王卡耐基的資產,組建了世界上第一家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股份公司,一舉控制美國鋼產量的65%。美國商界有這樣一句俗語:「雖然上帝創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又被摩根重組了一回。」

  摩根的故事告訴人們,企業成長原來還有另一條道路。

  上世紀初的橫向併購推動了現代大工業形成,從上世紀二十年代起,大規模的縱向併購造就了寡頭壟斷,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多元化併購又孕育了一批超大型企業。

  從此,併購成為一種越來越頻繁的經濟活動。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企業併購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人力在國際間大規模流動,市場跨越了國境線,通訊技術和金融體系,把世界聯成了一個整體,企業越來越需要掌握全球資源,贏得主動。這時候跨國併購開始突破地理邊界,與世界貿易、國際資本一道,把人類送入到一個經濟全球化時代。

  羅伯特•霍馬茨 美國副國務卿

  羅伯特•霍馬茨 :我覺得總體來說,這是一種健康的現象,因為這使經濟更加綜合化。外資可以帶來工作崗位,新的技術可以在世界範圍內得到分享,商業標準也會更加統一。

  2004年春節前,聯想集團的一場內部會議,氣氛凝重。此時,聯想已經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成長為中國第一大電腦商,年銷售額跨上百億人民幣的門檻。但讓柳傳志擔憂的是,聯想電腦的國內市場佔有率已經整整徘徊了三年。一道無形的市場天花板橫在聯想頭上。

  柳傳志 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

  柳傳志:當時在中國市場我們已經佔到了30%的市場份額了,在這種情況下,繼續每增大份額投入和產出相比來說就不是說是最合適的了。

  楊元慶 聯想集團CEO

  楊元慶:所以我們覺得必須走出去,必須到海外的市場上面發展去。

  走出去,也許能闖出一片天空。但在柳傳志和聯想管理層眼前,走出去的路,並不清晰。

  楊元慶:我們也試圖自主走出去,從零開始發展,但是碰到不少壁,到每個市場的話我們沒有任何影響力。

  馬雪徵 原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

  馬雪徵:我們這就有點像在人家的國家一間一間開,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做,有點像包子鋪,什麼時候,這個連鎖包子鋪能開到一百多個國家呢?

  聯想集團在國內市場受阻,國際市場又進不去。此時,全球排名第三的IBM傳出消息,有意將連年虧損的個人電腦業務出手。但這時候的聯想創始人柳傳志卻猶豫了。

  馬雪徵:我們其實高管心裡都是有點痒痒的,因為真是討論了這麼多年的關於如何拓展?如何國際化?這確實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柳傳志:在這種情況下我對這事情就格外的慎重。

  馬雪徵:當我跟柳總那一次談話我記得很深刻,他說雪徵,這件事上我跟你的利益不完全一致,這話我一直記到今天,因為我是覺得,我跟柳總這麼多年,他從來沒有覺得我跟,就是他跟我利益不一致)

  高爾夫球場上一桿進洞的機率,只有十幾萬分之一。年銷售額30多億美元的聯想收購年銷售額上百億美元的IBM電腦業務,難度之大,等於必須把球一桿打進洞去。

  柳傳志:這個收購的風險實在是大於了,遠大於50%,如果這塊要是完了的話,就會受到根本性的,顛覆性的問題。

  收購IBM電腦業務對柳傳志也是一個必然的選擇嗎?如果是,該怎麼走?

  柳傳志:我確實有的東西得要看明,就主要看明白是不是咱們真的有這個實力。

  尤西姆 美國沃頓商學院教授

  尤西姆:他們花了數年時間調查製造一臺電腦的成本,通過全球資源能否讓IBM個人電腦生產成本降低,這是要花費時間的。在這點上,柳先生確實從外界為聯想引入了很多人才,為這次的收購提供諮詢。

  2004年12月8日,經過十個月反覆權衡和談判,聯想對外宣布以12.5億美元收購IBM的PC業務。謹慎邁出的併購一步,將給聯想帶來怎樣的轉變?

  柳傳志和盛田昭夫,雖然他們身處不同時代,雖然他們一個是中國企業家的領軍者一個是日本的經營之聖,雖然面對併購決定,他們一個行動審慎一個態度堅決,但看似巨大的差異當中,卻隱含了一樣的商業邏輯,而這正是推動跨國併購不斷上演的真實力量。

  胡祖六 春華資本集團主席

  胡祖六:一個企業要成長、價值要增加、無非就是兩個方式。一個方式靠有機地成長,就是靠自己的現有的企業的架構,那麼一步一步地發展,那麼把未來做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強。但是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要,通過這個併購,來進行跨越式的發展。

  新的時代帶來了新的競爭規則。要想成為世界級公司,要想在全球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藉助跨國併購這根槓桿。在金融危機前的2007年,全球跨國併購交易額攀上16000億美元的歷史最高峰,相當於每天發生300億元人民幣。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越來越多的企業走上併購之路。

  塔倫•赫納 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

  赫納:(跨國併購)在過去20、30年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幾乎發生了革命性的改。 我認為,如果一家公司永遠不進行併購,就是一個錯誤,要時刻關注,什麼時候是併購的最佳時期。

  當聯想在2004年買下IBM的個人電腦業務時,也遵循了這樣的併購規律。但此時的聯想,還只是一家在本土市場領先的中國公司,它能否駕馭一個世界級計算機巨頭呢?

  馬雪徵:這塊肉,實在是吃起來是非常有困難,搞不好就會卡在嗓子眼裡。

  楊元慶:其實最大的風險是這個業務(在IBM)不賺錢 我們買它前一年時間裡,他們虧損了兩億多美元。這兩三億美元虧損我們背不起。

  背不起的虧損,在2008年出現了。這一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聯想電腦的市場銷售額直線下降15億美元,聯想集團遭遇十年來第一次虧損,虧損額是2.26億美元。而中外企業在管理、文化和發展理念上的差異在新聯想內部也逐漸顯現出來,這場併購會不會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錯誤?

  楊元慶: 金融危機的話就是暴露了我們(併購)的不足,這個不足的話就是,沒有清晰的戰略方向去拓展新的業務增長的機會,對於一些方向的話不能夠堅決果斷去投入,去把它戰略落實到位。

  同樣的危機,也曾經出現在索尼身上。併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之後,由於用人不當,管理失控,索尼一度造成帳面損失27億美元,創下日本企業虧損的歷史記錄。即使索尼公司內部,也不禁對併購再次打上了問號。

  財部誠一:這時候索尼本部的人就提出質疑,努力是好的,但那幫人的方向是不是跑偏了啊。

  1997年,電視公司CEO出身的斯金格加盟索尼,給索尼帶來了希望。在他的努力下,索尼的技術優勢終於在電影製作上顯現出來。

  好萊塢,星光大道,2003年第三季度,電影《蜘蛛俠》從這裡走向全球,索尼電影公司一舉創造純利1254億日元,超過整個索尼公司一年的利潤總額。盛田昭夫的併購決策結出了第一顆豐厚的果實。蜘蛛俠不僅成為美國文化的符號,也成為索尼最受歡迎的產品。

  2005年,索尼再度出擊好萊塢,買下米高梅電影公司,同時收購了數千部電影版權。

  這次併購三年後,索尼主推的藍光光碟在又一場標準大戰中全面勝出。

  郡山史郎 原索尼公司戰略本部部長

  郡山史郎:這些戰略都是在(盛田昭夫)大腦中清晰地考慮過的,現在不但是日本,中國和其他國家也能生產(電子產品),在這個轉移過程中,索尼現在還能有內容製作這一塊,可以增強它的實力.

  幫助聯想擺脫困境的也同樣是併購所帶來的資源。聯想的併購遭遇了危機,而併購所帶來的改變,又讓聯想迅速走出了金融危機的陰影,一年後2009年,聯想實現了166億美元銷售額,是併購前的5倍。

  這座大型配送中心向整個北美市場供應聯想產品。在IBM工作了三十多年的湯姆.布魯斯,是這裡的經理。今年這個配送中心的發貨量已經增長了30%。

  湯姆.布魯斯 聯想美國配送中心總經理

  湯姆.布魯斯:我覺得這種增長是因為我們的服務質量。我們的服務符合了美國當地的市場需求。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聯想利用併購所獲得的THINKPAD品牌和IBM積累的技術力量、客戶渠道,穩固原有市場,同時出擊俄羅斯、巴西等新興市場,聯想電腦真正成為了一個國際化產品。

  柳傳志:深入到世界去,變成世界級公司,市場就會突然開闊)

  百思買,美國最大的電器連鎖銷售商。不久前,聯想筆記本電腦剛剛登上了這裡的櫃檯,在聯想集團副總裁喬健看來,這是聯想成功踏入美國主流市場的一個重要標誌。

  銷售員:是的,女士。顧客們喜歡這個品牌,我很幸運,每天值班的時候都能賣出去3臺。

  喬健:聯想的品牌聲譽如何呢?是好的還是?

  銷售員:哦,非常的好。

  喬健:我覺得要是沒有併購的話,聯想恐怕很難走出來.不要說是走到美國百思買這樣的大商場裡,恐怕都很難走出中國的小市場。

  進入二十一世紀,越來越多像聯想這樣的身影出現在跨國併購中。2004年到2010年,中國企業累計跨國併購金額達到877億美元,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五大對外投資國。跨國併購,悄然改變著中國企業的成長方式和中國經濟的結構。

  胡祖六:整個宏觀經濟來說,併購也是很重要的。就是說我們比如說十二五發展規劃,我們說要更多地自主創新,清潔能源啊等等新的產業,那麼即使呢,我們有些技術品牌、專利、是通過這個併購的方式,到海外併購的方式,能夠取得。所以併購也對我們的這個促進產業結構轉型,這個調整,也都是非常重要的。

  馬丁•沃爾夫 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 首席經濟評論員

  馬丁•沃爾夫:你今天可以看到,從印度到巴西,公司都在進行海外拓展購買其他公司。這樣的趨勢是無法避免的,特別是現今中國正在融入全球經濟。

  這一天,一條關於聯想的消息,引起了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財經媒體--華爾街日報的關注。

  這一次聯想集團併購的是一家德國公司,這已經是中國聯想今年第二次出手。而經過幾次跨國併購的聯想,今年出現在了最新的財富全球500強名單上。

  跨國併購實現著企業的商業夢想,跨國併購也實現著企業家的職業理想。建立一個自由、豁達的世界級企業,這是索尼創始人在1946年寫下的成立宣言。沒有盛田昭夫,就沒有22年前那場跨國併購,也就沒有索尼的今天。1999年10月3日,盛田昭夫離開了人世。在他身後留下了一個全球化的企業。

  2011年6月,新的《蜘蛛俠》正在紐約拍攝外景。神奇的蜘蛛俠,依然在藉助蜘蛛絲的力量,在高樓大廈間穿行。而在現實的商業世界裡,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藉助併購的力量,超越發展之路上的一道道障礙,飛奔在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地球上。

(責任編輯:UN100)

相關焦點

  • 全球企業併購乍暖還寒
    「對一些公司來說,如果從戰略上來看,成為規模更大、更可擴展的企業是明智的,這將是它們追求的策略。」西利說,另一方面,苦苦籌集新資金的零售或石油天然氣行業的企業可能是「行業整合的機會主義目標」。下半年併購業務迅速回升也令市場人士感到意外。
  • 「北鬥星」指引中國企業跨境併購方向
    根據企業的這種需求,自2013年開始,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全新推出「北鬥星」跨境併購綜合金融服務產品,服務於企業「走出去」的項目,助力企業更好地實現國際化經營和發展。「北鬥星」全球併購綜合金融服務是工行為支持中國企業實現跨境併購而提供的專屬金融產品。
  • 跨國藥企怎麼了?
    另一方面,藥品集中帶量採購的進一步推廣,也將直接影響未來跨國藥企在華企業推廣的根本模式。其根本原因在於,以價換量的模式使得產品在「量」上有了保證,因此產品推廣對於醫藥代表的依賴就直接降低,這一點無論對於本土企業還是跨國藥企來說都是關鍵因素,當企業不再需要那麼多銷售人員的時候,裁撤醫藥代表、降低銷售費用,也就成為了一個自然而然的事情。
  • 全球併購交易復甦乍暖還寒
    今年上半年全球併購交易規模較去年同期下降50%。英國《金融時報》的數據顯示,二季度以來,全球併購收購交易量僅4850億美元,其中,美國市場二季度併購交易量創次貸危機以來新低。大宗交易下滑尤為顯著。數據供應商路孚特公司統計,今年以來全球市場100億以上的併購收購案例同比下滑60%。最近一段時間,在更有效管理疫情、較快重啟經濟的國家中,企業併購開始反彈。
  • 搜狗許靜芳入選《財富》202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商界女性榜
    近日,《財富》雜誌公布了202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商界女性(未來榜)榜單,北京搜狗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許靜芳上榜,位列第14位。《財富》202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商界女性未來榜 完整榜單在25位登上未來榜榜單的商界女性中,既有來自微軟公司、施耐德電氣等跨國企業的高層管理者,也有如新希望六和股份董事長劉暢在內的傳統企業二代接班人
  • 中國最傑出商界女性排行榜來了
    來源:中國基金報作者: 張雪 中國商界女精英們同樣值得關注! 昨日(2月12日),《2020最傑出商界女性排行榜》新鮮出爐,這是福布斯中國連續第六次發布「中國最傑出商界女性排行榜」。當前中國商界,無論是傳統行業亦或是新興行業,女性都做出了巨大貢獻。該榜單在關注候選人所在企業的財富數值的同時,注重女性高管在企業中所扮演的管理角色,對企業成長所產生的實際控制力和影響力。
  • 二氧化碳五大應用領域及重點跨國企業
    二氧化碳五大應用領域及重點跨國企業(附報告目錄) 1、行業概況 地球上大氣和水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石油、煤炭、碳酸鹽中也含有大量的碳元素。
  • 中企併購英國航空零部件製造商
    中國證券網訊 中國上市公司陝西鍊石有色資源股份有限公司(鍊石有色)近日在倫敦宣布,以3.26億英鎊完成對英國航空零部件製造商加德納航空控股有限公司(加德納)的併購。併購完成後,依託雙方產業發展優勢,將為中國自主研發的航空發動機和無人機提供一流的國際供應鏈服務。  加德納公司是歐洲領先的航空航天零部件生產及系統集成大型跨國企業,業務包括航空航天零部件製造、裝配、維修等。公司是空客等企業一級供應商,其產品廣泛應用於空客主力機型。公司財報顯示,最新年度銷售額為1.3億英鎊,利潤額為1500萬英鎊。
  • 推動企業成長的管理關鍵詞
    在這樣的關口,我們審視和篩選了讓企業在這種糟糕的不同尋常的環境裡維持發展成長的重要管理要素及機會,形成了正在影響和推動企業成長的20個核心關鍵詞,推薦給企業家們。活著「活著」是2020年最能產生共鳴的一個詞。
  • 半導體設備龍頭的併購史
    但回望其成長,可以說,收購起到了莫大的作用。事實上,不僅僅是應用材料公司,設備領域外資巨頭們的發展史基本就是併購史。如今的半導體設備行業已經是高度集中的市場格局,應用材料、阿斯麥(ASML.US)、東京電子、泛林半導體、科磊半導體2019年牢牢佔據了全球前五的位置。而這些廠商正是在前一輪的積極併購後慢慢定型,成為了業內的標杆企業。
  • 孟山都首席技術官談基因編輯、RNA幹擾與行業併購影響
    (原標題:孟山都首席技術官談基因編輯、RNA幹擾與行業併購影響)
  • 海信等國產家電企業通過併購進軍海外市場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市場,逐漸成長起了眾多知名的品牌,如今這些品牌企業開始將目光放向國際市場,海信無疑是其中之一,它正通過連續併購的方式進軍海外市場,這值得其他中國企業借鑑。據了解Gorenje是歐洲一家較為知名的家電企業,其成立於1950年,旗下擁有Gorenje、Mora、Atag等七個品牌,產品銷售至全球70多個國家,而在歐洲市場擁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 「菲律賓李嘉誠」吳奕輝逝世,享年93歲,生於鼓浪嶼的商界巨擎
    JG頂峰控股在聲明中說:「JG頂峰控股公司和Robinsons Retail Holdings共有7.5萬名員工,我們和全國人民一起向菲律賓第一家跨國企業集團的創始人致敬,他是一位熱愛教育的慈善家。」我們的人民認為他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實業家、受人尊敬的商界領袖和慷慨的慈善家。一個充滿感激之情的國家尊重他,因為他在商業、創業和慈善領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成就。」總統府的聲明還說:「雖然他出生在富貴人家,但在他15歲的時候,其父親的去世使這個家庭失去了奢華和財富。他不得不工作養家。他賣肥皂、蠟燭和衣服賺錢。
  • 英媒:中國千禧一代的喜好影響海外併購模式的轉變
    英國《金融時報》7月22日文章,原題:千禧一代的喜好影響中國對外併購  現如今,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許多決定,與大約4.15億「千禧時代」年輕人的特有需求已密不可分。生於上世紀最後20年的那一代的品味喜好與眾不同,中國的眾多新興跨國企業為滿足他們的需求正滿世界搜尋。
  • PVC手套巨頭再啟海外併購 藍帆醫療籌資31億擴張 約64億商譽壓頂引...
    此次收購NVT,是藍帆醫療繼去年收購心臟支架研發、生產和銷售企業柏盛國際後,在心臟支架、人工心臟高端介入醫療器械領域再下一城,目標直指 TAVR(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百億黃金賽道,藍帆醫療表示,希望實現對該領域國產市場的重新洗牌。
  • 美的併購小天鵝的優勢與風險
    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單純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難在短期內進行技術創新和發展壯大,要想戰勝競爭對手,擴大市場佔有率,只有走產業整合這條路,因此,併購成為白電企業的必然選擇。   通過內部調整和外部併購,美的可以同時推動各板塊業務協同和產品線的豐富。早在2008年,美的並沒有涉及到洗衣機業務。
  • 商界領袖年會嘉賓 | 數之聯科技CEO周濤的二進位人生
    2018商界領袖新年論壇與會嘉賓系列報導數之聯科技CEO周濤已經確定參加出席由商界傳媒集團主辦的「大變革與新起點——2018商界領袖新年論壇」。2018年1月24日-25日,他會在「網際網路帶來的產業效率提升」主題圓桌論壇中有什麼樣的「驚人妙語」,我們拭目以待。
  • 行業併購勢頭仍然兇猛 泉州服裝品牌併購的得與失
    2017年,行業併購勢頭仍然兇猛,但併購的對象已發生變化:跨界收購變少,服裝企業收購新品牌的案例多了起來;同時,「品牌成熟度高」、「預計盈利能力強」、「高端或輕奢」,正在成為泉州鞋服企業新的併購標籤。  2017年被業界稱為「童裝市場爆發元年」,服裝企業對嬰幼兒服飾的關注,達到了空前的高度,泉企也不例外。  吸收優質資產,盤活品牌資源,也是泉企收購瀕危企業的重要訴求。
  • 世紀遊輪併購Playtika取得《企業境外投資證書》
    世紀遊輪併購Playtika取得《企業境外投資證書》 世紀遊輪日前發布公告,併購以色列休閒社交棋牌類網路遊戲公司Playtika取得《企業境外投資證書》。
  • 新老「十八羅漢」 見證新中國工具機工業成長壯大
    但從無到有,從「依葫蘆畫瓢」到自主研發,60年來,作為裝備製造業乃至整個工業發展的「母機」,新中國的工具機工業就這樣「默默」支持和見證了共和國的成長與壯大。因此也才有了吳柏林的後半句話:「也沒有誰可以輕視工具機對國家發展所產生的重要作用。」  方家胡同坐落於北京東城區國子監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