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 (記者 宋雅娟 張夢凡)什麼是好品牌?好品牌既要有核心技術,更要有社會責任擔當。
2020年5月10日,第四個中國品牌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特別策劃「我的復工大單」大型活動,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穆彥魁也在第一時間開展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曬單行動,通過對於復工大單的展示,呈現出中國品牌企業對於中國經濟與產業鏈的強拉動。
保供穩價 疫情期間凸顯中國品牌擔當
益海嘉裡(武漢)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疫情期間復工生產、及時配送,確保武漢市場糧油充足、價格穩定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益海嘉裡積極參與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共向社會捐贈款項和物資超過3300萬元,並充分發揮了集團供應鏈優勢支持全國市場供給,對於防疫所需的緊急物資,益海嘉裡及旗下企業也積極向各地提供支持。
但是,相比於捐贈額來說,益海嘉裡在穩價保供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犧牲要大的多。
受疫情影響,全國許多超市的麵粉、掛麵被搶購一空,市場亟需供應保障。作為全國重要的糧油供應商之一,益海嘉裡知道,不斷貨、不缺貨、保障供應就是當前最重要的使命,其復工生產對保障糧油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發揮著重要作用。
然而特殊時期,作為一個在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擁有70多個生產基地、生產型實體企業100多家的大型糧油生產集團,益海嘉裡同樣面臨挑戰。益海嘉裡總裁穆彥魁坦言,疫情下益海嘉裡也受到一些幹擾,比如員工流動受到限制、工廠勞動力不足、原輔材料漲價等等。
益海嘉裡(武漢)糧油工業有限公司克服重重困難,2月3日提前復工復產
儘管情況嚴峻,但益海嘉裡金龍魚董事長郭孔豐在疫情初期就下達指令,產品堅決不漲價。在1月27日(大年初三)益海嘉裡就向廣大經銷商合作夥伴提出穩價保供倡議,並承諾以身作則、帶頭執行,確保產品在市場終端銷售不漲價,以實際行動履行社會責任。
4月3日當天,共銷售6萬噸大米,相當於平時半個月的銷量,市場上同類產品的價格每噸已經漲了三四百元,面對如此大的壓力,即便每天犧牲兩三千萬的收益,益海嘉裡也堅決不漲價。穆彥魁表示,「大品牌大廠家不漲,那麼小廠家也很難漲起來。」
正如央視評論員所言,「因為有了像益海嘉裡金龍魚這樣大型企業的表態、這樣一種擔當,才能讓老百姓內心很踏實很放心。」
曬復工大單 堅定不移深耕中國市場
秦皇島市、中儲糧集團、河北港口集團以及益海嘉裡舉行視頻籤約會議,共同籤署了中儲糧集團海港糧食儲備基地項目合作協議
據了解,截至3月6日,集團分布全國26個省市100多家工廠已全面復工。除了全面復工,穩價保供,前不久,益海嘉裡還啟動了好幾個項目的籤約。因當時不太方便見面,他們就利用網絡雲平臺來進行項目的籤約。
其中,益海嘉裡跟中儲糧集團、秦皇島市政府和秦皇島港口集團籤約,在當地建設一個食品工業園區。根據規劃這是個千億級別的食品工業園項目,秦皇島市政府希望益海嘉裡在這個工業園裡面能起到龍頭作用。
益海嘉裡在上世紀90年代初進入中國內地,創始人郭鶴年及郭孔豐是著名愛國華僑,懷著愛國情懷,從改革開放之初就不顧風險投資中國,與祖國共同發展。
自1988年,益海嘉裡在中國投資第一家生產企業開始,紮根中國,服務國人的理念便深植於心。30餘年,益海嘉裡一次又一次用創新顛覆國人的餐桌文化,為中國高質量產品走向世界不懈努力,也為中國農業和糧油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為中國老百姓餐桌上「吃得好、穩得住」提供可靠保障。
對於益海嘉裡來說,以民為先,不僅僅體現在益產品創新與推動行業發展,品牌升級中,更是體現在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信心和投資熱情中。
根據規劃,未來三五年益海嘉裡在中國的投資,會超過之前三十年在中國投資的總和,而且力度將不斷加大。穆彥魁表示,疫情絲毫沒有影響到益海嘉裡在中國投資發展的決心和信心。受疫情影響,尤其是多數國家的疫情形勢還非常嚴峻,全球實體經濟都受到非常大的衝擊。但中國在疫情期間的表現展現了中國政府強有力的國家治理能力。同時,中國市場的消費力和消費需求也依然強勁,且在不斷增長,疫情對我國經濟短期有一定影響,但中國經濟有足夠韌性,堅定看好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