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人才大量外流:國內怎麼就留不住人才?

2020-12-05 逅笙先森

清北人才大量外流:國內怎麼就留不住人才?

近日,國家司法部就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公開徵求意見,瞬間在國內引起一場輿論風波。儘管司法部的初衷是吸引大量優秀外國人才在華發展,但是過低的通行門檻和模糊不清的條例細則才是引起民眾爭論最大的地方。

有人說:與其花費如此大的代價從國外吸納人才,何不將同樣的金錢和精力放在留住國內高精尖人才的身上,效果可能也差不到哪去!

高精尖人才大量外流

儘管學歷代替不了能力,但是不容否認的是,出身清北、985、211的學生專業素質大多要強於普通本、專科學生,可謂是學子精英,高精尖領域發展的中流砥柱。被譽為「科技英才的搖籃的中科大有這樣一句話:我們離北京很遠,但是離紐約很近。

據統計,中國科技大學本科生出國深造率高達30%,其中很大一部分選擇前往美國求學深造。而我國著名的高校,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每年也都有超過20%以上的本科畢業生出國留學。但這些高端的留學人才,在學成之後,大部分還是選擇留在國外發展。如此以來就造成了國內高端人才的嚴重流失。而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在一次演講中說到:「我這一屆的清華本科畢業生有2251人,大概有一千六七百人選擇到美國留學。大部分人現在都還待在美國,具體數字有沒有統計。這批學生留在美國,我感到非常的遺憾。我從普林斯頓,到清華,再到現在的西湖大學,這樣的例子並不多。」

我們沒有權利去評價高精尖人才的就業觀,也不能因為他們選擇在國外工作就諷刺他們「沒有愛國情懷」,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道德綁架行為,因為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力,我們無權幹涉。但是,不容否認的是,人才外流確實是一件令人痛惜的事情,國家辛苦培育的高精尖人才,到頭來卻無法留在國內發光發熱,不能不說這是一種遺憾。

為何國內留不住人才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曾於1943年提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系統地闡述了人類的五層需求,它們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這五層需求呈遞進關係,人在不同時期會由不同的需求來佔據主導地位,並在實現低層次需求後逐漸向高層次需求過度。對於能夠前往美國頂尖學府深造的中國學子而言,他們已經處在了精英階層的環境中,最低級的生理、安全需求早已能夠得到滿足,他們需要追求的是更高級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乃至自我實現需求。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是一個不擅交際,一心專研的赴美留學生,在同等薪資水平下,不考慮社會其他因素,你會選擇在美國就業還是回國工作?在中國,我們不得不承認功利化人際關係的錯綜複雜,遠沒有美國的人際關係來的單純,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們不好,只不過對於真心鑽研科學的人來說,一個簡單、清淨的工作環境可以免去人際交往中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再加上國內仍然存在一些不合規的暗箱操作,更容易讓人寒心,而這些弊端這就可能引起他們打消回國就業的念頭。

結語

從全球角度來看,其實世界各國的人才都存在外流的現象,只不過因為我國人口基數大,人才流失現象才顯得比較明顯。每個人都有追求精進、深造的權力,我們要思考的不是用道德綁架強行將回國與愛國捆綁起來,而是應該反思該如何改善國內吸納人才的相關政策以及待遇條件。

人力資源是現代社會發展中強有勁的動力來源,其在推動科技進步,創造社會財富的過程中無時無刻不在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號召以人為本,就是要重視人才,重視人民,不斷提升優秀人才的生活待遇和社會地位,進一步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

相信在良好的大環境下,會有越來越多的高精尖人才選擇返回祖國,到那時,我們可能就無須放低門檻招納外國人才,我們自家的華夏同胞的就足以填補人才漏洞。

相關焦點

  • 大量外國科學家湧入中國,日美首當其衝,為何優秀人才願意來中國
    近些年來,關於中國科學家前往外國的報導越來越多,很多人都在感慨中國留不住人才,大量人才外流。但是,其實人才外流不僅僅只是中國的問題,外國也面臨著人才流失的問題,而且有很大一部分人才「流失」到了中國。尤其是近些年來,大量的外國科學家湧入中國,其中日本和美國的科學家數量眾多。
  • 為何中國留不住人才?真正的原因在這裡!
    2、人才公寓無法兌現,從一期拖到二期,二期拖到三期,最後不了了之!3、學校利用豐厚的薪水來吸引人才,結果又不履行承諾,反而以提高違約金來限制人才的流失,本身就存在過失!賠償138萬,既不合情也不合理!個人認為:1、這個例子具有很大的典型性,很多海歸博士回到中國,但是相關企業卻留不住。在入職前許以豐厚的薪水,入職以後卻以各種藉口推脫不兌現承諾。遇到各種好事都要用論資排輩,任人唯親唯熟,讓人才得到排擠!
  • 從光谷人才外流到鄭州,武漢能看到什麼
    從光谷人才外流到鄭州,武漢能看到什麼?一種觀點認為,武漢在湖北一家獨大,光谷在武漢一家獨強,這導致武漢房價高企,市內各區發展不均,光谷集中太多資源,對武漢整體發展弊大於利……武漢光谷對此觀點不敢苟同,光谷和其它區不同,如青山完全靠政策,而光谷至少是半市場化,並且光谷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還不是武漢的,只是省託管給武漢市管理的;武漢市想往北發展,湖北省想向東發展,為了降低交易成本,產業集群集中化是大趨勢
  • 數學天才許晨陽坦言,中國留不住人才的原因!有一點比不上美國
    事實上,我們也很明白,國內的科技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要的就是更多的科技人才。可似乎,我們國內好像留不住人才。頂尖科學家相繼離開雖說,我們國內近年來有很多的科學家回國。但在曾經也有一些科學家在回國待了幾年之後,最後相繼離開了中國。
  •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清華北大始終甩不掉「歐美人才基地」的帽子呢
    我為何要為清北大學叫屈?因為我從網友今天指責清北,看到了前幾年網友指責中興公司的影子,不要把大環境的錯,都壓在一個點上,就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不是清北大學改正就可以,那需要社會整個教育機構一起進步努力才能整體改觀。
  • 科學家待遇不如戲子,難怪留不住人才!
    科學家待遇不如戲子,難怪留不住人才!當時,國內的科研環境並不好,但鄧稼先等人還是突破萬難為我國科學進步做出了貢獻。然而,隨著我國的進步和發展,環境是越來越好,但大多數青年人才卻開始往外流失,這是為什麼?
  • 科學家待遇不如戲子,留不住人才
    當時,國內的科研環境並不好,但鄧稼先等人還是突破萬難為我國科學進步做出了貢獻。然而,隨著我國的進步和發展,環境是越來越好,但大多數青年人才卻開始往外流失,這是為什麼?有著「物理天才」稱號的尹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科學家待遇不如戲子,難怪留不住人才
    當時,國內的科研環境並不好,但鄧稼先等人還是突破萬難為我國科學進步做出了貢獻。然而,隨著我國的進步和發展,環境是越來越好,但大多數青年人才卻開始往外流失,這是為什麼?在接受國內媒體訪問的時候,尹希坦言:「國內的科研環境無法與國外相比,而且頂尖教授也不多,沒辦法進行討論」。在被問及以後是否會考慮回國時,尹希說:「等到條件合適的時候,我會帶一個團隊回去」。
  • 讓人才在嘉興留得住幹得好 訪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
    郝文芳:我想這是一個大學服務於地方的基地,這個基地同時會推動相關產業的興起,帶動地方就業,特別是高端人才的集聚。此外,該研究中心也是北京師範大學人才培養的實驗基地,這是一種高等學府和地方科技高效融合的方式。
  • 科學家待遇不如明星,留不住人才也正常。
    我們都知道鄧稼先,也知道劉燁,同時赴美留學,一個回歸祖國的懷抱發展國內的科學研究,一個留在美國給別人製造民兵飛彈。當時,國內的科研環境並不好,部分學者為了抱負沒有歸來也能算個理由。但是,我國隨著進步和發展,環境是越來越好了,但是人才為什麼還往外流失呢?
  • 中國為何留不住人才?
    中國的人口非常多,在我國近代史的發展過程中,國家也格外重視國民的教育問題,在人才的培訓和發展上,也不遺餘力地給予許多優質的教學設備和師資力量,許多人才和英才源源不斷地湧現,因此中國的教育綜合水平並不低,而人均的學習能力也不差。
  • 清北畢業生「孔雀四處飛」應樂見
    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易豔剛最近,一篇在朋友圈刷屏的媒體報導稱,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為代表的名校畢業生,留京率近幾年持續下跌。數據顯示,2013年到2019年,北大本科生留京率從71.79%跌至16.07%,清華則從30.7%跌至18.20%——清北畢業生留京率已不足兩成。
  • 人才流失到底該怎麼解決?
    那麼怎麼解決人才流失的問題呢?個人認為,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國人崇洋媚外思想太嚴重,需要改變。 我們為什麼那麼多學子選擇出國?因為只要出國,回來比清北的學生還受人歡迎。 一直以來,我們把出國留學叫深造,回國的海歸稱為高端人才。
  • 清華留學生81%都不回國,中國為何留不住人才?施一公有話說
    清華留學生81%都留在了美國,中國為何留不住人才?施一公這樣說。相信所有人都曾有過一個夢想,那就是考入清華大學,從小家長和老師也教育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考入名校,而清華北大則是我們的目標,從小老師也向我們灌輸這樣的思想,考入清華將來報效祖國,但是當我們長大以後才發現,原來清華大學的學生有很多都會選擇出國留學,而且出國的學生有81%將會留在發達國家繼續工作,而不會選擇回國,那麼每年有這麼多的人才選擇留在了國外,我國人才流失為何會如此嚴重呢
  • 物理天才放棄國籍:科學家待遇不如唱戲的,難怪留不住人才
    然而,隨著我國的進步和發展,環境是越來越好,但大多數青年人才卻開始往外流失,這是為什麼?在獲得博士學位以後,從不開「後門」的哈佛為尹希破了例,讓他留在學校繼續念博士後的職稱。然而,在尹希成為哈佛助理教授以後,他回歸祖國的諾言卻成了一句空談。獲得哈佛的青睞以後,尹希加入了美籍,並成為哈佛大學最年輕的物理學教授。
  • 任澤平: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
    榜單概覽:上海連續3年成為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中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強:滬深京居前三。為衡量不同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定義人才吸引力指數為人才流入佔比、人才淨流入佔比、應屆生人才流入佔比、海歸人才流入佔比的加權結果。其中,人才流入佔比和人才淨流入佔比分別反映該城市引得來和留得住的能力,應屆生人才流入佔比和海歸人才流入佔比反映城市對年輕高學歷人才和海歸高學歷人才的吸引力。
  • 清華留學生81%都留在了美國?中國為何留不住人才,施一公這樣說
    清華大學是所有中學生最嚮往的學術殿堂之一,這裡齊聚我國最優秀的學術人才,擁有我國最雄厚的師資力量和最先進的教學設備。除此之外,清華大學的校園環境裝扮得十分漂亮,走在校園的林蔭小道上,整個人都神清氣爽。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清華大學都是我們學生最理想的校園選擇。
  • 科學家待遇不如戲子,難怪留不住人才
    當時,國內的科研環境並不好,但鄧稼先等人還是突破萬難為我國科學進步做出了貢獻。然而,隨著我國的進步和發展,環境是越來越好,但大多數青年人才卻開始往外流失,這是為什麼?在獲得博士學位以後,從不開「後門」的哈佛為尹希破了例,讓他留在學校繼續念博士後的職稱。然而,在尹希成為哈佛助理教授以後,他回歸祖國的諾言卻成了一句空談。獲得哈佛的青睞以後,尹希加入了美籍,並成為哈佛大學最年輕的物理學教授。在接受國內媒體訪問的時候,尹希坦言:「國內的科研環境無法與國外相比,而且頂尖教授也不多,沒辦法進行討論」。
  • 中國的人才流失有多嚴重
    印度:我們有三分之二的人才去了美國!清華:我們有20萬學生去了美國,只有3000回來!美國:清華是我們出錢建的,不信你去看看歷史!美國校長:如果我們能吸引中國留學生,我們就能控制住他們的發展。 以上是網上的一個段子。
  • 顏寧透露自己「棄華留美」真實原因
    提起清華大學,不少人第一反應是既高貴又神秘,作為國內數一數二的知名學府,每年為國家輸送了大量的精幹人才。不僅入學的學生個個都是人中龍鳳,他們的教學老師也是鳳毛麟角的存在。那麼作為清華大學教學教授,可以享受什麼樣的待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