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時間響應模擬實驗

2020-11-27 電子發燒友

系統時間響應模擬實驗

本站 發表於 2008-10-15 23:55:52

系統時間響應模擬實驗

 

一、概述
   通過機械、液壓系統的電子模擬,了解系統的模擬研究方法。研究一階慣性環節的運動規律,改變其時間常數,觀察在階躍作用下的過度變化。研究二階系統的運動規律,觀察兩個重要的參數ξ和T對系統動態的影響。熟悉模擬實驗裝置的組成及原理,學會使用實驗中所用到的儀器和設備。
二、模擬的對像
  1、某油缸——彈簧——阻尼系統,其物理模型如圖1所示。

  系統輸入:進入油缸的油壓P(T)

  系統輸出:活塞杆在油壓推動下產生的位移Y(T)

  圖示:A活塞面積,k彈簧常數,B阻尼係數。

  系統微分方程:  

  傳遞函數   

  式中: K = A / k1 ,叫做增益係數。 T = B / k1 , 叫做時間常數。

  顯然,上述系統與典型慣性環節傳遞函數形式完全一致,可用電子線路來模擬,以測定在不同的增益K及時間常數T的情況下,系統的時域特性。在給定活塞有效面積A的情況下,可以推算出最佳狀態下系統的參數k和B。  

2 、質量——彈簧——阻尼系統

   其物理模型如圖2 所示


圖2

  系統輸入:施加於質量M上的外力F(T)。

  系統輸出:質量M在外力作用下的位移 Y(T)

  系統的運動方程:

  其傳遞函數為:

  式中: ωn == K / m 稱為自然諧振頻率,K為彈簧係數。

  k 為彈簧係數。  

稱為阻尼比。  

稱為臨界阻尼係數。

  B 為系統阻尼係數。

  K = 1 / k 為系統增益。

  顯然,上述系統與典型的二階振蕩環節的傳遞函數完全一致。通過電子線路模擬測定在不同ξ和ωN 下的瞬態響應。在給定質量M的情況下,可以推算下系統在最佳工作狀態下的參數K和B。

三、實驗原理及線路
  根據電子模擬原理(參閱附錄),採用運算放大器和其它電阻,電容元件組成各種基本運算部件。可以構成本實驗所要研究的一階系統和二階系統的模擬線路。如圖3所示


  1、一階慣性環節
  上圖所示的模擬環節為如圖4所示 


  圖中:
  K == R2 / R1 ,R1 == 100 KΩ , R2 == 100 KΩ ~ 1.1 M Ω
  T == R2 ?C ,故T由0.1秒~1.1秒變化。
  2、二階環節
  有一個二階系統,其方框圖如圖5所示下:


  其特徵方程為:
  式中 T 為時間常數,K == 2 ?ξ, ξ為阻尼係數
  傳遞函數為:
  模擬線路圖為圖6所示:



  第一組: C1 == C2 == 1 μF 。放大器 ,F1,F2,F3,F4 或為 A1,A2,A3,A4
  T == 100 KΩ×1 μF == 0.1 秒,改變W和R0即可改變阻尼比ξ。
  第二組:C1 == C2 == 0.1 μF 。放大器 ,F1,F2,F3,F4 或為 A2,A5,A1,A3
  T == 100 KΩ×0.1 μF == 0.01 秒,改變W和R0即可改變阻尼比ξ。
四、實驗儀器和設備
  1、自動控制系統教學模擬機 一臺
  2、雙蹤示波器 一臺
  3、萬用表 一隻
五、實驗內容
  1、改變一階慣性環節的時間常數,使T= 0.1 秒、0.5 秒、1秒左右,分別加適合幅度的階躍信號(或方波信號),觀察並描出過度過程曲線。
  2、調節二階環節模擬電路中的反饋電位計(既改變K值)。使ξ== 0,0.2,0.5,0.7,1。分別加同樣幅度的階躍信號(或方波信號)並由示波器的「時標」定時間,求出Mρ和時間TP。
  3、在某一ξ值下,改變時間常數T,觀察Mρ和時間TP,並記錄。
六、實驗步驟
  1、檢查電源線路,地線是否接好,注意將模擬裝置,電源,示波器,信號源的線接好。
  2、將運算放大器接成比例狀態,將波段開關撥到「調零」後,開通電源後調零。
  3、關電源後,按預先準備好的電路聯線,不用的運算放大器必須接成比例狀態。
  4、用示波器觀察階躍波形、方波信號或由電位計給出的E端電壓信號大小(1 — 2V)。
  5、合上模擬裝置電源,按實驗內容1、2進行,對每一組參數都要將曲線描繪下來,由示波器的「時標」 軸定時間。
七、實驗報告要求
  1、寫明實驗線路及一切原始數據。
  2、要有準確的實驗記錄,包括測量參數及曲線,儀表編號。
  3、對實驗中出現的現象要能準確描述與分析。
  4、與理論值進行比較。
八、實驗注意事項
  1、實驗前認真複習與實驗有關的教材內容,並閱讀實驗指導書(包括附錄部分)。
  2、運算放大器「輸出端」嚴禁對地短路,不要帶電接線,接好後仔細複查,經指導教師查看後方可通電。
  3、愛護儀器,正確使用。
  4、實驗完成後,認真整理數據,寫出實驗報告。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新疆生地所發現蘚類植物是荒漠生態系統對氮素增加響應最敏感的...
    通過氮沉降進入生態系統的氮素成為影響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重要驅動因子。荒漠生態系統土壤氮素缺乏,氮素是繼水分之後的第二大限制因子。因此,氮沉降的增加預計將會顯著影響荒漠生態系統。  研究發現,經過三年的模擬增氮實驗,藻類結皮、地衣結皮和蘚類結皮的總葉綠素、實際光化學效率YII、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蘚類個體生物量隨著氮素增加先增加後減少,但各指標最大值的氮濃度基本呈現地衣>藻類>蘚類。高氮對三種類型結皮的最大光化學效率均具有抑制作用。氮素增加對藻類結皮和地衣結皮的可溶性蛋白影響較小,但對蘚類結皮可溶性蛋白的影響表現為先增加後降低的趨勢。
  • 設計開關電源之前,必做的分析模擬和實驗(之二)
    II獲取功率級動態響應如文章《開關電源設計原型的分析模擬和實驗之一》所述,對指定開關轉換器進行補償研究的關鍵是功率級波特圖。有幾種方式可以獲得波特圖,其中第一種方式是採用SPICE模擬中的一個平均模型。
  • 基於虛擬實驗平臺的模擬電子技術課程設計開發與仿真
    學生通過這樣的實驗只能初步了解電路實驗的步驟和基本方法,熟悉常用實驗設備的使用方法,卻很難有條件訓練學生動手解決電路問題的能力。而模擬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正是為學生創造一個動手又動腦,獨立開展模擬電子系統設計的機會。
  • 模擬集成電路之頻率響應分析零極點
    零極點的理解是模擬電路最關鍵的基礎之一,信號與系統都會講自然響應,自然響應就是偏微分方程的通解部分,而受迫響應則是偏微分方程的特解。本文將詳解零極點與頻率響應之間的關係。 我們從頻率域來分析零極點的影響。從頻率域上,零點和極點會決定系統的頻率響應。
  • TL431脈衝響應時間測試
    (4)用一個成品開關電源板,一個4.5Ω的電阻負載(4Ω/50W串聯0.5Ω/50W電阻)進行試驗,先用TL431良品做實驗,焊接上TL431,插上4.5Ω負載(輸出標準電壓為16.0V,負載電流為3。
  • 如何利用電路的「時間常數」預判響應?
    「電路」/「信號與系統」/「自動控制原理」,多次揭示一階系統的運行規律,其中τ(tao)就是時間常數time constant。電路中,RC串聯的零狀態響應是典型的一階電路,τ=RC。簡言之,「時間常數」只針對一階系統,廣義上的時間常數或可針對主導極點為一階形式的,類一階的高階系統。直觀地說,它代表了系統對抗外界變化,保持原狀的抵抗能力(慣性)。
  • 基於車輛動力學模型的AMT在環仿真實驗系統
    傳統的AMT系統開發需要在實車上進行大量調試,造成了時間和資金的浪費。構建AMT在環仿真實驗系統,不僅可以模擬車輛在正常工作條件下的性能,而且可以通過修改仿真條件,獲得在實驗中難以得到的車輛在極限工況、緊急工況條件下車輛響應及評價相應控制策略的優劣,為AMT電控單元的開發提供方便,可顯著地提高AMT系統的開發效率和開發質量。
  • 基於Small RTOS51的光電效應實驗系統
    所以,進行光電效應實驗並通過實驗求取普朗克常數有助於人們理解量子理論和更好地認識這個普適常數。然而傳統手動測量和數據處理方法採集的數據量非常有限,不但引入很大人為誤差,而且限制了各種數位訊號處理方法的使用,從而引入系統誤差。
  • 阿貝成像原理和空間濾波實驗及計算機模擬實驗
    阿貝-波特(Abbe-Porter)實驗作為近代物理實驗中的重要實驗之一,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頻譜分解、空間頻率、空間濾波、頻譜綜合等概念,更有助於對《數字圖像處理》等專業課程的學習.在實驗中,了解阿貝成像原理後,利用阿貝-波特實驗裝置和濾波系統,從改變頻譜入手來改造一幅光學圖像,進行光學信息處理.在此基礎上,在MATLAB環境中完成阿貝-波特實驗的計算機模擬,從而實現數字圖像的處理
  • 新能源電驅系統標準解讀與拓展:轉矩響應時間
    這就是我們本次的話題:轉矩響應時間。它同樣直接影響了整車的駕駛性,以及遇到緊急情況時的反應速度。究竟怎麼定義轉矩響應時間?如何測試?轉矩響應時間和系統哪些參數相關?控制方式對轉矩響應時間的影響?這些問題是我們這次討論的重點。我們結合相關標準按以下邏輯進行解讀:1.
  • 一種砂箱物理模擬實驗裝置及其模擬實驗方法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砂箱物理模擬實驗裝置,這種砂箱物理模擬實驗裝置的走滑底板驅動裝置的步進電機通過減速箱連接梯牙螺杆,無牙螺杆與梯牙螺杆同方向平行設置; 傾滑底板驅動裝置是由液壓缸設置在傾滑底板與實驗臺底座之間構成,液壓缸上端與傾滑底板鉸接,液壓缸下端與實驗臺底座通過直線導軌滑動連接;
  • 系統微分方程的解―系統的全響應
    二、 系統微分方程的解——系統的全響應  求系統微分方程的解,實際上就是求系統的全響應y(t)。系統微分方程的解就是系統的全響應y(t)。線性系統的全響應y(t),可分解為零輸入響應yx(t)與零狀態響應yf(t)的疊加,即 。下面證明此結論。 在圖2-2中,若激勵f(t)=0,但系統的初始條件不等於零,此時系統的響應即為零輸入響應yx(t),如圖2-4(a)所示。
  • 低通模擬濾波器的設計方案
    幾乎所有電子電路中都能看到有源模擬濾波器的身影。音頻系統使用濾波器進行頻帶限制和平衡。通信系統設計師使用濾波器調諧特定頻率並消除其它頻率。為了使高頻信號衰減,所有數據採集系統都在模數轉換器(ADC)前面有一個抗鋸齒(低通)濾波器,或者在數模轉換器(DAC)後面有一個抗鏡像(低通)濾波器。
  • 時間倒轉的實驗成功了!
    這種種殘酷而不可改變的性質在宇宙中被稱為時間之箭。難道人真的不能追溯時間嗎?也許能!因為最近有一項驚人的研究發現,時間似乎是可以倒轉的?這項突破性的研究在科學家圈子裡掀起了驚濤駭浪,讓所有的科學家為之歡呼,完全顛覆了人類對時間的認知:美國和俄羅斯的研究人員,將時間的箭頭彎曲了一下!
  • 頻率響應介紹_頻率響應概念
    也是指在振幅允許的範圍內音響系統能夠重放的頻率範圍,以及在此範圍內信號的變化量稱為頻率響應,也叫頻率特性。在額定的頻率範圍內,輸出電壓幅度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以分貝數(dB)來表示其不均勻度。頻率響應在電能質量概念中通常是指系統或計量傳感器的阻抗隨頻率的變化。
  • 韓國研究員研發力反饋VR控制器ElaStick,用彈性筋模擬柔性運動響應
    業界和學界已經出現了眾多既利用觸覺反饋又利用力反饋的系統。過去的大多數努力都是由商業可行性和經濟可行性驅動,而這往往會導致人們更傾向於使用振動電機來產生觸覺反饋,而不是更複雜的機械裝置。然而,第二種方法特別有趣,不僅因為它正在不斷成熟,變得越來越被接受和可行,而且還因為它能夠產生非常真實的動態特性感覺,可以模擬重量、質量運動、衝擊,和阻尼振蕩。
  • 頻率響應法--頻率特性
    頻率特性又稱頻率響應,它是指系統或元件對不同頻率的正弦輸入信號的響應特性。系統的頻率特性可由兩個方法直接得到:(1) 機理模型—傳遞函數法;(2) 實驗方法。系統的頻率特性也可用實驗方法得到。圖5-3給出了一種求取系統頻率特性的實驗接線方法,它由一臺正弦信號發生器、系統或元件裝置和雙蹤示波器組成。信號發生器的頻率範圍由被測試的實驗裝置決定,雙蹤示波器的一路用於測量輸出、輸入信號的比值,即系統的幅頻特性: ,另一路用於測量輸出信號與輸入信號的相位差,即系統的相頻特性: 。通過不斷改變輸入信號的頻率 值,應可以得到系統的頻率特性。
  • 超導量子計算實驗進展:動力學相變的超導量子模擬
    利用一個可操控的量子系統去模擬複雜的量子現象或者解決經典計算機難以解決的量子問題是量子計算的重要應用。近年來,隨著可集成量子比特數的增多,相干時間的延長,以及操控和讀出精度的提升,超導量子計算成為量子模擬的重要平臺之一。運用經典計算機準確模擬量子多體系統的非平衡性質是人們長期關注的課題,而運用超導量子計算平臺模擬非平衡性質為研究這一類問題提供了新途徑。
  • 開關電源設計原型的分析模擬和實驗之一
    通過簡單的試驗和錯誤分析,我們有時候會覺得,如果設計能夠在示波器上實現可接受的瞬態響應,那麼該設計便已準備好用於生產,但這種想法非常不明智,而且可能導致高昂代價。這是因為,轉換器中使用的大多數元件都會受到雜散元件的影響,而雜散元件的廣泛影響在原型製作階段是隱藏的。如果未在模擬和環路測量的基礎上進行徹底分析,您就不會知道相位和增益裕度是什麼樣的,以及它們有多可靠。
  • 科學網—揭示植物功能性狀與生產力模擬新機制
    華東師範大學夏建陽團隊揭示了植物葉片功能性狀的權衡關係對全球環境變化的響應規律,以及對生態系統生產力預測的重要意義。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 夏建陽團隊系統分析了全球210個生態學實驗中515個植物物種的葉片功能性狀觀測數據,發現物種間成對性狀對增溫、乾旱、二氧化碳富集和氮素添加的響應方向存在較大差異,但葉片功能性狀權衡關係在環境變化下維持較高的穩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