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時間響應模擬實驗
本站 發表於 2008-10-15 23:55:52
系統時間響應模擬實驗
一、概述
通過機械、液壓系統的電子模擬,了解系統的模擬研究方法。研究一階慣性環節的運動規律,改變其時間常數,觀察在階躍作用下的過度變化。研究二階系統的運動規律,觀察兩個重要的參數ξ和T對系統動態的影響。熟悉模擬實驗裝置的組成及原理,學會使用實驗中所用到的儀器和設備。
二、模擬的對像
1、某油缸——彈簧——阻尼系統,其物理模型如圖1所示。
系統輸入:進入油缸的油壓P(T)
系統輸出:活塞杆在油壓推動下產生的位移Y(T)
圖示:A活塞面積,k彈簧常數,B阻尼係數。
系統微分方程:
傳遞函數
式中: K = A / k1 ,叫做增益係數。 T = B / k1 , 叫做時間常數。
顯然,上述系統與典型慣性環節傳遞函數形式完全一致,可用電子線路來模擬,以測定在不同的增益K及時間常數T的情況下,系統的時域特性。在給定活塞有效面積A的情況下,可以推算出最佳狀態下系統的參數k和B。
2 、質量——彈簧——阻尼系統 其物理模型如圖2 所示
![]() 圖2
|
系統輸入:施加於質量M上的外力F(T)。
系統輸出:質量M在外力作用下的位移 Y(T)
系統的運動方程:
其傳遞函數為:
式中: ωn == K / m 稱為自然諧振頻率,K為彈簧係數。
k 為彈簧係數。
稱為阻尼比。
稱為臨界阻尼係數。
B 為系統阻尼係數。
K = 1 / k 為系統增益。
顯然,上述系統與典型的二階振蕩環節的傳遞函數完全一致。通過電子線路模擬測定在不同ξ和ωN 下的瞬態響應。在給定質量M的情況下,可以推算下系統在最佳工作狀態下的參數K和B。
三、實驗原理及線路
根據電子模擬原理(參閱附錄),採用運算放大器和其它電阻,電容元件組成各種基本運算部件。可以構成本實驗所要研究的一階系統和二階系統的模擬線路。如圖3所示
1、一階慣性環節
上圖所示的模擬環節為如圖4所示
圖中:
K == R2 / R1 ,R1 == 100 KΩ , R2 == 100 KΩ ~ 1.1 M Ω
T == R2 ?C ,故T由0.1秒~1.1秒變化。
2、二階環節
有一個二階系統,其方框圖如圖5所示下:
其特徵方程為:
式中 T 為時間常數,K == 2 ?ξ, ξ為阻尼係數
傳遞函數為:
模擬線路圖為圖6所示:
第一組: C1 == C2 == 1 μF 。放大器 ,F1,F2,F3,F4 或為 A1,A2,A3,A4
T == 100 KΩ×1 μF == 0.1 秒,改變W和R0即可改變阻尼比ξ。
第二組:C1 == C2 == 0.1 μF 。放大器 ,F1,F2,F3,F4 或為 A2,A5,A1,A3
T == 100 KΩ×0.1 μF == 0.01 秒,改變W和R0即可改變阻尼比ξ。
四、實驗儀器和設備
1、自動控制系統教學模擬機 一臺
2、雙蹤示波器 一臺
3、萬用表 一隻
五、實驗內容
1、改變一階慣性環節的時間常數,使T= 0.1 秒、0.5 秒、1秒左右,分別加適合幅度的階躍信號(或方波信號),觀察並描出過度過程曲線。
2、調節二階環節模擬電路中的反饋電位計(既改變K值)。使ξ== 0,0.2,0.5,0.7,1。分別加同樣幅度的階躍信號(或方波信號)並由示波器的「時標」定時間,求出Mρ和時間TP。
3、在某一ξ值下,改變時間常數T,觀察Mρ和時間TP,並記錄。
六、實驗步驟
1、檢查電源線路,地線是否接好,注意將模擬裝置,電源,示波器,信號源的線接好。
2、將運算放大器接成比例狀態,將波段開關撥到「調零」後,開通電源後調零。
3、關電源後,按預先準備好的電路聯線,不用的運算放大器必須接成比例狀態。
4、用示波器觀察階躍波形、方波信號或由電位計給出的E端電壓信號大小(1 — 2V)。
5、合上模擬裝置電源,按實驗內容1、2進行,對每一組參數都要將曲線描繪下來,由示波器的「時標」 軸定時間。
七、實驗報告要求
1、寫明實驗線路及一切原始數據。
2、要有準確的實驗記錄,包括測量參數及曲線,儀表編號。
3、對實驗中出現的現象要能準確描述與分析。
4、與理論值進行比較。
八、實驗注意事項
1、實驗前認真複習與實驗有關的教材內容,並閱讀實驗指導書(包括附錄部分)。
2、運算放大器「輸出端」嚴禁對地短路,不要帶電接線,接好後仔細複查,經指導教師查看後方可通電。
3、愛護儀器,正確使用。
4、實驗完成後,認真整理數據,寫出實驗報告。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