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內容、請勿抄襲。
中國光刻機比ASML要早
現在華為的事情鬧得風風火火,很多人都知道了光刻機是怎麼一回事!我們的光刻機落後,製造不出來高端的光刻機,這一點是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我們的光刻機起步很早,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晚!
早在1965年的時候,中科院就研究出了65式接觸式光刻機;1980年,清華大學已經成功研製出了3微米工藝的光刻機!與此同時,荷蘭ASML這時候還有沒成立,到了1984年,ASML才成立!
成立之後的ASML也不過是個玩泥巴的,並沒有馬上就開始製造光刻機等設備,而是一直在抱大腿,最終抱到了飛利浦的大腿,這家公司沒有什麼技術,到現在為止,在技術上的佔比一直不高,不過搞銷售是有一手!
荷蘭ASML很年輕
由此可見,國內的半導體設備的發展上,我們比荷蘭ASML要早很多!荷蘭ASML是一家很年輕的公司,它真正起步的時間是2000年,不過發展了20年而已。那麼荷蘭ASML究竟是如何走到現在的呢?
只能說是運氣好吧!此事無關技術,而是格局的問題!荷蘭ASML沒有技術,但是銷售做得好!跟歐洲很多企業保持了良好的關係,同時這家公司也在關注這世界的格局,它在2000發現臺積電這家公司很厲害,有個工程師叫做林本堅,提出了浸潤式的光刻技術!
張忠謀、蔣尚義、林本堅這三個人全世界地跑,希望有大佬支持他們的工作,不要再去研發乾式光刻技術了,趕不上摩爾定律的,只有浸潤式光刻技術有前途,荷蘭ASML抓住機會,斡旋歐洲各大工業強國,連米國都給他說得心動了!
所以才有荷蘭ASML的今天,這家公司的口才好到哪個地步呢?它之所以能夠賣光刻機給中芯等國內企業,都是依靠口才收購了米國的公司,獲得了經營的自由度!荷蘭ASML是抓住了機會!但是國內起步早的又怎麼樣呢?
為什麼會這樣呢?
1980年,清華大學研究出光刻機以後,這時候很不巧,日本的尼康和東芝是當時的霸主,1980年到1990年是日本最輝煌的10年,雖然是虛的,因為是資金密集型的企業,技術不如米國,技術是集中在DRAM內存晶片,可是這樣對付我們是綽綽有餘。
於是那時候,就有很多的外來設備進入我們的市場,但是我們的半導體企業有不少,於是乎買了很多國外的半導體設備,我們自己研製的光刻機沒有人買,結果連研發的資金都回不了本!後面自然就沒有人去研究,跟世界的差距越來越大!
到了2000年的時候,臺積電的變革開始了,然而我們錯過了,所幸有張汝京先生帶領團隊來到上海,外加14億美元的資金,但是有很多的半導體企業破產,他收攏了不少設備,然後創立了中芯國際!兩年的時間內就開始生產晶片!
相比大家都明白了背後的原因,就是因為「造不如買」,很多企業貪小便宜,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原因!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下方留言
想了解更多,那就關注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