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重大突破!揭示單個鳥苷酸決定著HIV RNA基因組的命運

2020-12-05 生物谷

2020年5月4日訊/

生物谷

BIOON/---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也稱為愛滋病病毒)感染了100多萬美國人和全球4000萬人。一項針對HIV病毒結構的新研究揭示出一個有前景的新藥物靶標可用於靶向HIV感染。它發現HIV感染的細胞可以通過兩種不同的方式讀取這種病毒的

遺傳

密碼。結果就是被感染的細胞製造出這種病毒RNA的兩種不同形式。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4月24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tructural basis for transcriptional start site control of HIV-1 RNA fate」。

HIV-1 RNA基因組的轉錄本既可以經剪接後翻譯成病毒蛋白,也可以作為子代基因組被包裝成新的病毒顆粒。所選擇的路逕取決於這種轉錄本是否在5′末端含有一個鳥苷酸(1G)還是兩個或三個鳥苷酸(2G或3G)。這項新的研究利用核磁共振光譜學研究發現1G轉錄本(即5′末端僅含有一個鳥苷酸的HIV-1 RNA基因組轉錄本)採用二聚體結構,該結構封存了翻譯和剪接所需的末端帽,但暴露了與HIV-1 Gag蛋白結合的位點,其中Gag蛋白在病毒組裝過程中招募HIV-1 RNA基因組。反之,2G或3G轉錄本可以接觸到這個末端帽,但Gag結合位點被封存。因此,單個鳥苷酸作為一個構象開關,決定了HIV-1轉錄本的命運。

圖片來自CC0 Public Domain。

論文第一作者Joshua Brown說,「這種功能的多樣性對於這種病毒在體內複製是必不可少的。這種病毒必須在兩種形式的RNA之間保持適當的平衡。幾十年來,科學界已經知道HIV RNA存在兩種不同的結構形式,只是不知道是什麼控制了這種平衡。我們發現單個核苷酸產生巨大的影響,這是理解HIV如何發揮作用的一個觀念轉變。」

Brown說,最關鍵的是,「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想要開發一種靶向HIV

遺傳

密碼這個特定位點並使得它僅處於一種結構形式的藥物,那麼理論上,這可以阻止這種病毒的進一步感染。」

新的軌跡

論文共同作者、美國馬裡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的Issac Chaudry說,「我們如今正在研究的事情之一是測試不同的可以改變這兩種結構形式之間平衡的分子,從而有可能開發出治療HIV感染的療法。」

這項激動人心的研究工作來自於馬裡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傑出大學教授Michael Summers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數十年來,Summers一直在開展關於HIV的突破性研究。通常情況下,Summers團隊的研究重點是基礎科學。

Brown說,「藥物發現並不是Summers實驗室通常的研究方向,但這是在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領域裡有如此有影響力的發現,我們主動開始研究它。但我們仍然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

為更多患者提供更有效的療法

得益於過去幾十年來對HIV的大量研究,如今愛滋病(AIDS)已經成為一種可以控制的疾病。然而,治療方法可能會帶來副作用,藥物治療方案較為複雜,而且對於有其他疾病(如肝臟或腎臟問題)的患者來說,治療選擇可能會受到限制。

許多療法,即使是以單一藥丸的形式出現,也包含幾種針對HIV病毒複製周期的不同階段的藥物。這是必要的,這是因為HIV的

遺傳

密碼由RNA構成,會快速地發生突變。這使得這種病毒能夠適應並對目前的HIV療法產生抗藥性。如果一種藥物靶向的HIV位點在特定患者中發生了突變,那麼它可能不再對這些患者有效。通過同時使用幾種藥物,治療方案更有可能持續作用更長時間。

但是這項新研究所關注的HIV RNA基因組區域是「高度保守的」。論文共同作者Ghazal Becker解釋道,這意味著這個區域發生的突變率要比其他地方低。結果就是「靶向這個區域的藥物有更多的機會在更長時間內有效。」

這也可能意味著,一種藥物就足夠了,患者無需使用幾種藥物來治療疾病。論文共同作者Aishwarya Iyer 說,「如果你靶向一個保守區域,那麼你有可能開發出一種只使用一種藥物的治療方案。它可能會有更少的副作用,並且可能為不同健康狀況的人提供更多的治療選擇。」

拓展研究視野

這項新的研究為Brown團隊和其他研究人員帶來了一系列的機會。Brown 說,「我們很想看看其他實驗室會如何解釋我們的結果,在此基礎上進行擴展,並有可能發現這種類型的RNA功能的其他應用。」

這些未來的結果和它們所導致的任何新療法都可能產生重大影響。論文共同作者Hannah Carter說,「每當我們得到一種針對HIV的新藥物,我們就會成倍地提高個人找到一種對他們有效的藥物的機率,而且對這種藥物產生抗藥性的可能性就會降低一點。每一種新藥問世都是對HIV患者生活的重大改善。」

這項研究可能產生的影響可能並不局限於HIV。Carter補充道,「一些HIV研究為我們如何理解冠狀病毒奠定了基礎。針對HIV的所有基礎科學研究最終都會對整個病毒學產生漣漪效應。」

這種漣漪效應可能帶來更深遠的影響。Chaudry說,「單個核苷酸差異改變了長數千個核苷酸的HIV RNA的結構和功能的想法可能會開啟

細胞生物學

的一個全新的方面。哺乳動物的基因有可能以類似的方式運作,而且這整個機制可能也適用於其他人類基因。我認為,這種觀念轉變可能為RNA生物學提供一個新的視角。」(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Joshua D. Brown et al. Structural basis for transcriptional start site control of HIV-1 RNA fate.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az7959.

2.Breakthrough discovery in HIV research opens path to new, better therapies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4-breakthrough-discovery-hiv-path-therapies.html

相關焦點

  • 2020年4月24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期發表兩篇Science論文
    5.Science:從結構上揭示單個鳥苷酸決定著HIV RNA基因組的命運doi:10.1126/science.aaz7959HIV-1 RNA基因組的轉錄本既可以經剪接後翻譯成病毒蛋白,也可以作為子代基因組被包裝成新的病毒顆粒。所選擇的路逕取決於這種轉錄本是否在5′末端含有一個鳥苷酸(1G)還是兩個或三個鳥苷酸(2G或3G)。
  • 重大進展!三篇Science揭示單個細胞形成完整有機體的基因圖譜
    2018年4月29日/生物谷BIOON/---不論是蠕蟲、人類還是藍鯨,所有的多細胞生物都是從單個細胞卵子開始的。這個細胞產生形成有機體所需的許多其他的細胞,而且每個新的細胞都是在合適的時間在合適的位置上產生的,從而通過與它的相鄰細胞進行合作而精確地發揮它的功能。
  • 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 重磅級研究成果聚焦HIV研究領域新進展!
    然而,對於許多HIV感染者來說,獲得和終生堅持每日療程是一個重大挑戰。HIV治癒的一個主要障礙是病毒庫,即隱藏在受感染細胞基因組中的HIV拷貝。如果停止ART治療,這種病毒能夠迅速製造新的HIV拷貝,最終導致愛滋病(AIDS)的發生。【4】Science子刊:重大進展!
  • Science:重大進展!繪製出惡性瘧原蟲的藥物可靶向基因組圖譜
    這項研究證實了之前已知的有效地導致這種瘧原蟲產生抗藥性的基因修飾,而且也揭示出加深理解這種瘧原蟲潛在生物學特徵的新藥物靶標。在僅幾輪複製周期中,惡性瘧原蟲基因組就能夠獲得一種隨機的遺傳改變,這可能導致至少一個瘧原蟲對一種藥物或人體編碼的抗體產生抵抗力。」這些研究人員說,這種快速的進化對控制這種疾病提出了重大的挑戰,但是它也能夠在體外加以利用,以便準確地記錄這種瘧原蟲在已知的抗瘧疾藥物的存在下如何經過進化產生抗藥性。它也能夠被用來揭示出新的藥物靶標。
  • 三句話讀一篇 Nature,Science
    一個鳥苷酸決定 HIV-1 RNA 的轉錄命運 Science 發文報導轉錄起始位點鳥苷酸個數決定其轉錄命運的結構基礎。NMR 顯示 1G 轉錄本形成二聚體結構阻斷翻譯和剪切的末端帽子結構,暴露 Gag 蛋白結合位點,招募病毒基因組組裝。 Joshua D.
  • 2020年5月HIV研究亮點進展 - 幹細胞&iPS專區 - 生物谷
    即將過去的5月份,有哪些重大的HIV研究或發現呢?生物谷小編梳理了一下這個月生物谷報導的HIV研究方面的新聞,供大家閱讀。這種新的治療方式可能使患者細胞第一次永久性、準確地從愛滋病毒中解放出來,這將是治癒愛滋病毒和愛滋病的醫學、社會和歷史突破。這可能成為抗擊愛滋病毒的一個裡程碑。我們很高興現在有機會在漢堡的UKE校區根據我們自己的研究成果開發新的治療方法。7.PLoS Pathog:重大進展!
  • Science:重磅!揭示T細胞命運決定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哈森阿爾法生物技術研究所、麻省總醫院、哈佛醫學院和辛辛那提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詳細介紹了一種為產生兩種主要的效應細胞亞群--- Tfh細胞和非Tfh細胞---的命運決定作好準備的機制。
  •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癌細胞對化學療法的多種反應機制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利用單細胞RNA測序技術,首次展示了單個癌細胞群中的單個細胞對化療造成的DNA損傷的不同反應。結果發現,這些細胞之所以具有不同的「命運」,實際上是因為它們具有完全不同的激活基因集,而這些不同的「轉錄組學格局」決定了化療對DNA造成損傷後細胞的命運。
  • 重大進展,首次從靈長類動物基因組中編輯出類似HIV的病毒
    原創 轉網 轉化醫學網 收錄於話題#最新研究142個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Cathy導言:今天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短短30多年間,愛滋病在全球肆虐流行,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也是當前最棘手的醫學難題之一
  • 我國化學家取得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化學合成的重大突破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和重大項目(項目編號:21621004,21390203)等資助下,天津大學元英進團隊在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化學合成方向取得重大突破。論文連結: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sci/355/6329/eaaf4704.full.pdf;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sci/355/6329/eaaf4706.full.pdf。
  • 微生物所揭示人類病原真菌感染孢子形成的細胞命運決定機制
    微生物所揭示人類病原真菌感染孢子形成的細胞命運決定機制 2018-10-08 微生物研究所 【字體: 微生物所揭示人類病原真菌感染孢子形成的細胞命運決定機制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琳淇課題組在國際期刊eLife上發表了題為Genetic basis for coordination
  • Science|發現全新的決定內質網應激下細胞命運的調控因子
    細胞對內質網應激的反應隨時間的變化在單個細胞內和細胞之間也會發生變化。研究人員採用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技術,試圖通過定義內質網應激期間的基因表達動態來鑑定候選的終末UPR調節因子。因此,作者推測終末UPR信號包含關鍵的終末UPR途徑調節因子,該調節因子決定了細胞在面對內質網應激時是走向適應還是走向死亡。
  • 最新《Science》:揭示單個納米晶體的三維原子結構!
    來自同一合成批次的納米晶體通常在尺寸、晶格畸變和缺陷方面具有很大的差異,精確測定單個納米晶體的三維原子結構是了解和預測其物理性質的前提。本文作者通過開發了的具有原子解析度的3D液體池電子顯微鏡,展現了由單個批次合成的具有關鍵結構差異的Pt納米晶的高解析度3D原子排列。得到的結構信息能夠為今後改進合成和理解當前材料的性能提供重要的新指導。
  • 組織駐留記憶T細胞命運決定機制獲揭示
    組織駐留記憶T細胞命運決定機制獲揭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1 15:02:18 近日,美國麻薩諸塞州總醫院Thorsten R.
  • Science:單個細胞分裂錯誤導致一連串具有癌症特徵的突變
    通過比較子細胞或孫細胞(granddaughter cell, 即子細胞在分裂後產生的子細胞)的單倍型拷貝數和結構變異,就可以揭示BFB循環中的複雜突變機制,其中的一些突變機制經過兩代以上才會發生。隨後,在讓實驗誘導的4號染色體雙著絲粒融合(dicentric fusion)形成的染色體橋發生斷裂後,他們對源自單細胞的細胞群體進行了基因組分析,從而確定了染色體橋斷裂的長期後果。
  • 「Nature子刊」重大進展!首次從靈長類動物基因組中編輯出類似HIV的病毒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Cathy導言:今天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短短30多年間,愛滋病在全球肆虐流行,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近日,天普大學劉易斯·卡茲醫學院的科學家們已經成功地從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編輯出了與HIV類似的病毒——SIV。
  • 【學術前沿】郝楠團隊在單細胞水平揭示衰老的細胞命運選擇過程
    【學術前沿】郝楠團隊在單細胞水平揭示衰老的細胞命運選擇過程 2020-07-24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大突破!德州驢基因組被破譯了
    國內畜禽生命科學迎來重大突破。12月9日,國際著名權威學術刊物《Nature》的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影響因子12)發表了學術文章《成功破譯中國特色的德州驢的基因組》。文章表示,東阿阿膠與合作單位歷時六年,利用目前最先進的測序技術,獲得國際首個組裝到染色體水平的家驢基因組參考圖譜。
  • Science重磅:突破瓶頸!中國科學家首次實現單個超冷分子的相干合成
    然而,由於分子複雜的能級結構以及分子間複雜的相互作用,在實驗上製備和操控單個超冷分子極具挑戰性。 2020年10月16日,《Science》以First Release形式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詹明生、何曉東研究團隊在超冷分子領域的重大進展,他們首創了一種單分子相干合成的新方法,即原子自旋與相對運動波函數耦合(SMC)的新機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單個超冷分子的相干合成!
  • Science:重大突破!鑑定出保持細菌基因組完整性的關鍵分子ppGpp
    論文通信作者、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生物化學與分子藥理學系生物化學教授Evgeny Nudler博士說,「大多數抗生素通過讓細菌DNA遭受損傷而直接或間接地發揮作用,因此找到破壞DNA修復的方法可能代表著耐藥性感染治療上取得的重大進步。」Nudler說,「儘管降低細菌DNA修復能力可能有助克服抗生素耐藥性,但是我們也對提高人細胞DNA修復的前景感到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