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有趣的大學生
一名高考學霸在無意識間聽從父母的建議,選擇了材料專業。他當時可能沒想到,這個專業是四大「論文發表最猛「的專業之一。另外三個分別是生物、化學和環境科學專業!後來他不喜歡科研,且非常討厭敲鍵盤、總結科研數據,卻愛上了工程問題,於是換了專業,進入了機械設計行業。
相反,有另一位高考學子選擇了機械專業,卻因為喜歡研究科學中的機理過程,於是他換專業到了化學,最終在本科階段發了2篇「一作」SCI論文。
上述兩種學生分別走出和走進了這四大專業中的一個,可以說是很普遍的例子,下面我們就詳細來看一下這4個專業的特色。

生物領域
學生物為啥容易發文章?其一是前沿性高,很多問題都是新的,而且有些是很欠缺研究的小方向!再加上生物的表徵設備豐富,要湊出一篇SCI文章,只需要5組圖就足夠了。
生物領域的學生在企業就業的難度較大,因為目前的生物技術發展水平,還遠遠沒有達到能夠支撐起一個行業就業。不過搞生物的做科研的就業機會很多,無論國內,還是國外。
生物領域最近出了一個研究生,他是川大華西的「優畢」,因為3年發了40多篇SCI而走紅了,這也足以說明該領域發論文的潛力!

化學領域
早期做化學的發文章厲害是因為很多研究者都搞「元素添加」,以至於很多人把整張元素表能添加的單質或者化合物都用上了!物理化學裡還涉及各類相變以及化學反應,研究化學的人往往會從「熱、動」兩個力學方面出發去研究海量的化學反應,本質上化學是生物、材料和環境等領域的基礎!

材料領域
材料的研究者能夠發表大量文章是因為有一個「大功臣」叫納米材料!納米類的材料可以說是變化萬千,其中以管材、顆粒、線材和石墨烯的研究最為火熱!前幾年,我看到有人在ACS等頂刊上發表的文章,有各種石墨烯的應用及機理研究!
材料類期刊成為論文灌水的重災區,是因為材料的測試手段實在是太豐富,僅僅是圍繞「複合」和「滲雜」兩個思路出來的所謂的新材料就數以萬計!再加上測試方法與應用領域的不同,材料類的文章自然會漫天飛舞!
材料領域最近今年出的青年人才都能排成長隊了!手裡沒幾篇10分論文或者子刊,估計都沒勇氣寫本子投上去!沒辦法,做材料的人太能寫論文了!很多985高校的碩士生都是人手一篇SCI吧?不然你都沒法畢業!因為發一篇是畢業要求!

環境領域
環境領域的論文主要圍繞一些新鮮話題,比如能源、水處理、CO2處理等問題。環境和能源結合的「神刊EES」的影響因子已經飆升到了30多分。
如果研究者再給它點動力,估計都要趕上「Science」了!當然,這僅僅是影響因子而已。能發「科學」的人腦袋再怎麼發熱也不會投「EES」吧?

四大學科的交叉(論文機器)
最能發論文的團隊一般不是單獨做一方面研究的,複合型的研究者通常會把材料、生物等領域互相結合起來,以達到論文總量無窮大的目的,因此這幾年最火的一個科研詞彙就是「交叉學科」!而不再是「各據一方,互領風騷」的單學科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