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黃蜂的空間定向能力可幫助製造微型飛行機器人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科學家研究昆蟲的行為後發現,黃蜂的空間定向能力可以幫助製造微型飛行機器人。科研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院刊物上。一個昆蟲學家團隊觀察了黃蜂的行為。雖然黃蜂腦子相對較小,但它們可以準確地在障礙物上發現一個洞孔,並調整自己位置穿過這個窟窿。這相當於一個人鑽進狹窄的開口之前先轉動肩膀一樣。專家解釋稱,黃蜂先對洞孔進行「掃描」,確定它的大小,從而改變自己身體的形態。以前,只是在腦容量大的動物中發現過這種複雜的行為。
-
微型機器人RoboFly,僅有74毫克重,能像昆蟲一樣飛行
最近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員就設計了一種名叫「RoboFly」的微型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只有74毫克重,能像昆蟲那樣靈活的飛行,而且它還可以在水上行走。在RoboFly之前,研究人員設計過能飛行的微型機器人RoboBee。不過RoboBee的製造過程非常困難,因為它的體型小,所以它的零部件是很小的,只能在顯微鏡下面建造。
-
微型機器人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其外觀像石頭、樹木、花草,裝有各種微型傳感器,可以探測出人體的紅外輻射、行走時的地面振動、金屬物體移動造成的磁場變化等,並將信號傳送到中央指揮部,指揮部可控制防禦區內的武器自動發起攻擊。 (2)機動式的微型機器人。它們裝備有太陽能電池板和計算機,可以按照預定程序機動進入敵人陣地與敵人同歸於盡。 (3)生物型微型機器人。
-
[動圖]感謝靜電 微型飛行機器人RoboBee可以在樹葉下小憩了
通過靜電,這種機器人可以在飛行過程中附著在任何一個物體的底部,而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大大減少飛行器過程中所需的電量。相關研究論文已經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 研究人員稱,這種小憩能力將能讓昆蟲飛行機器人擁有更持久的飛行能力,這樣它們就能在交通管制、搜救等情境下得到更好的利用。
-
世界首個分子機器人問世,中國製造冷原子鐘,美國研製無需充電微型...
世界首個分子機器人問世 ,能夠幫助建造其他分子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打造出世界上首個分子機器人,具備執行建造其他分子的能力。這種機器人是由150個碳原子、氫原子、氧原子和氮原子組成,只有百萬分之一毫米,能夠通過指令使用機器手臂建造分子貨物。
-
加入摺紙和軟體的技術,微型昆蟲機器人讓人眼前一亮
如果根據昆蟲微小的腦結構,發明一種在複雜條件下,依舊運動自如的機器人,這個機器人不僅能夠完成定向動作,還可以像昆蟲一樣,具備超強的導航和生存能力,那麼它們就可以勝任很多技術含量較高的任務,可以為人類的生活提供巨大的便利
-
人類對微型機器人的認知和研發,一些你不知道的事!
例如:扔下成千上萬個微型機器人去咀嚼輪船底部的貝類和苔蘚,能節省航行能源。將成千上萬個微型機器人撒在土豆地內,讓它們去咬死害蟲,使土豆有好收成。飛行微型機器人載著溼度儀和紅外傳感器在田野上飛翔,當發現農田有乾旱現象時,便降落在灌溉系統的閥門上,將乾旱信息傳輸給傳感器,打開閥門,定量灌溉農田。
-
RoboFly:昆蟲大小的機器人,可以在水面上飛行、行走和漂移
進行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之一尤格什·丘克瓦德(Yogesh Chukewad)說:「RoboFly是一種受飛行昆蟲啟發的撲翼微型機器人。這些昆蟲可以飛行、行走,其中一些還可以在水面上掠過。我們的研究目標是開發一種機器人,該機器人通過執行多模式運動來模仿其生物學對應物,包括空中、地面和水面運動。」
-
第一個無線飛行的機器人蒼蠅起飛了
昆蟲大小的飛行機器人可以幫助完成耗時的任務,比如測量大型農場的作物生長情況,或者嗅出氣體洩漏。這些機器人因為太小而不能使用螺旋槳,因為它們太小而不能使用螺旋槳,就像它們在大型無人機上看到的那樣。小尺寸是有利的:這些機器人的製造成本很低,而且可以很容易地滑進大型無人機無法進入的狹小空間。但是現在的飛行機器昆蟲仍然被拴在地面上。他們需要的電子設備和控制翅膀的電子設備太重了,這些微型機器人無法攜帶。現在,華盛頓大學的工程師們第一次剪斷臍帶並增加了一個大腦,讓他們的「機器人蒼蠅」(RoboFly)第一次獨立飛行。
-
中國科研人員研發磁性噴霧,可快速製造微型磁控機器人
據中科院網站11月25日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智能仿生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新宇研究團隊與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申亞京團隊合作,提出一種通用、可擴展、能應對不同場景的微型機器人製造方式——利用膠質磁性噴霧使無生命目標物體成為可控微型外骨骼。 微型機器人由於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適應性而在生物醫學中有著廣泛應用前景。
-
科研人員研發出可快速製造微型機器人的膠質磁性噴霧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智能仿生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新宇研究團隊與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申亞京團隊合作,提出一種通用、可擴展、能應對不同場景的微型機器人製造方式——利用膠質磁性噴霧使無生命目標物體成為可控微型外骨骼。
-
深圳先進院等研發出能夠快速製造微型機器人的膠質磁性噴霧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智能仿生中心吳新宇研究團隊與香港城市大學申亞京團隊合作,提出一種通用、可擴展、能應對不同場景的微型機器人全新製造方式——利用膠質磁性噴霧使無生命目標物體成為可控微型外骨骼。
-
深圳先進院等研發出可快速製造微型機器人的膠質磁性噴霧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智能仿生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新宇研究團隊與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申亞京團隊合作,提出一種通用、可擴展、能應對不同場景的微型機器人製造方式——利用膠質磁性噴霧使無生命目標物體成為可控微型外骨骼。
-
頂刊綜述:精準醫學中的醫用微型/納米機器人
例如,能動的微型/納米機器人可以直接遊入目標區域並傳遞精確劑量的治療有效載荷。因此,在降低副作用的同時保持其治療功效,這是使用具有低定位功效的被動給藥方法時的常見問題。另一方面,使用微型/納米機器人進行手術可能會到達無法通過導管或侵入性手術到達的身體區域,從而可以對組織進行採樣或將治療有效載荷深入患病組織。小型機器人外科醫生的使用可以幫助減少侵入性手術,從而減少患者不適和術後恢復時間。
-
中國科學家的這項發明,可以快速「製造」毫米級機器人
設想一個場景,當你出現感冒或胃疼等病症時,醫生僅僅使用一個小小的納米機器人,就可以深入你的體內並探測出病毒源頭,然後進行針對性靶向治療,將病毒迅速、精準殲滅。近日,來自香港城市大學(CityU)、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SIAT)的研究人員及其合作者,成功開發出一種製造毫米級機器人(Millirobots)的簡單方法。
-
只需噴一噴新型磁性噴霧,藥片變身微型機器人直達身體目標區域
它可以用來在人體內攜帶藥物,適應各種不利的環境,有效地沿著身體內與體液(如血液或粘液)組合或完全浸沒在其中的表面移動 但面對不同的應用場景,如果每次都要重新製造磁性微型機器人,顯得效率低下,而且從成本考慮也不划算。於是,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想著開發一種工具,普通物體也能「變身」成磁性微機器人。
-
不,是四個翅膀的微型機器人
對一些人來說,微型昆蟲機器人似乎只不過是有趣的、古怪的小玩意兒,但是這些網絡生物在搜索和救援、農業和危險檢測等領域的潛力是巨大的。但這些機器人在電源,傳感器,控制和穩定性在微觀尺度上都存在著問題。美國南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從昆蟲身上汲取靈感,研發Bee+機器人,致力於解決穩定性的問題。微型昆蟲狀的飛行機器人已經出現在人們視野裡很長一段時間了。例如,2007年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資助的機器人Fly只能做到上下浮動。
-
機器人視界|微型機器人 助力精準醫療
這意味著,一旦這些算法被人們掌握並應用於現實,如機器人的升級製造,機器人或將可以通過圖靈測試,成為有意識的有機生物,又或者是人類將已掌握的算法應用於各種微型儀器或微型機器人並應用於人類身體,通過網際網路連接運轉,使人類自己升級為「智神」。 目前,雖然還無法實現超物種變身,但是人工智慧系列產品已取得一系列驕人成果。
-
在三倍陽光強度下仿昆蟲機器人自由飛行
RoboBee X-Wing機器人。圖片來源:哈佛微型機器人實驗室科技日報北京6月26日電 (記者張夢然)《自然》雜誌26日發表了一項工程學研究:美國哈佛大學團隊研發出一款名為RoboBee X-Wing的仿飛行昆蟲無纜機器人。
-
最新發明:酒精驅動的微型昆蟲機器人RoBeetle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微型機器人日趨普遍,它們可以在極為狹小的空間裡運動,這是人類和傳統機器人無法做到的。但由於其體型過小,以至於功率、控制力受限。事實上,目前,絕大多數微型機器人由電動執行器驅動,而由於電池的小規模(低於1.8兆焦耳每公斤)令機器人尚不能夠自主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