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發射基地建在景區 中國秘密太空計劃更透明

2020-11-29 中國臺灣網

  海南文昌發射中心將承擔大噸位空間站、貨運飛船發射 有三大優勢

  新華網北京10月26日電(記者餘曉潔劉陸)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總工程師陶鐘山26日說,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心未來將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噸位空間站、貨運飛船、探月工程三期、大質量極軌衛星等發射任務,以及對外發射服務。

  陶鐘山是在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在西昌成功發射後作上述表示的。

  「文昌發射場是為適應我國航天事業的未來發展,滿足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和新型航天飛行器的發射任務而建的。」陶鐘山說。與我國現有的酒泉、西昌、太原3個發射中心相比,文昌發射中心有三大優勢。

  第一,作為我國首個濱海發射中心,它靠海港,運輸方便。火箭可以海上運輸,箭體直徑不再受鐵路橋梁涵洞限制,進一步釋放了火箭設計的潛力。

  第二,維度低,發射效率高。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約北緯28度,文昌約北緯18度。同型火箭運載能力可提高10%。

  第三,射向寬,安全性好。從東射向到南射向,1000公裡範圍均為海域,航區及落區安全性好。此外,採用無毒無汙染的火箭推進劑,更加符合綠色環保的要求。

  「文昌發射場於2009年開工建設,有兩個現代化發射工位。目前,正在全力完善發射場各項軟硬體建設。正式投入使用後,將大幅提高我國航天發射綜合能力。」陶鐘山說。酒泉、西昌、太原、文昌四大發射中心將各有分工、相互補充。

  探月工程三期主任務星「嫦娥五號」預計2017年前後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發射。

  我國首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日前表示,我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天舟貨運飛船,以及神舟十一號、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等主要產品已進入研製關鍵階段。

  楊利偉說,按照計劃,我國將於2016年前後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隨後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之對接。2018年前後發射空間站核心艙進行試驗工作,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建設工作。

  (2014-10-26 16:32:28)

  位於海南省的文昌航天發射場目前已基本竣工,具備投入使用條件,這將是中國首個濱海發射基地,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低緯度發射場之一。基地建成後,中國發射自己的火箭空間站、載人登月乃至於火星探測已是指日可待。文昌建成中國首個濱海發射場 登月探火星可期

  位於海南省的文昌航天發射場目前已基本竣工。

  全面提升我深空探測能力

  為了適應我國航天事業長遠發展,滿足新一代無毒、無汙染運載火箭和新型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需要,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2009年9月,中國在海南文昌建設首個低緯度濱海發射基地,在歷經五年的艱辛建設之後,這一宏偉項目目前基本竣工,正式投入使用也近在咫尺。

  作為中國第四個衛星發射中心,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發射條件最好的衛星發射基地,文昌航天發射基地未來可用於發射正在研製中的重型「長徵五號」以及正在預研製中的其他系列運載火箭,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星等太空飛行器的發射任務。

  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此前曾表示,中國新一代大型運輸火箭「長徵五號」計劃2015年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首次發射。據介紹,作為一種系列化、通用化、組合化的新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是具備多級推力的火箭體系,最大推力將達到1100噸,相比之前型號,其適應能力更寬,有效載荷更大,比如其低軌道載荷達25噸,遠遠高於目前只有10噸低軌道載荷的普通火箭。未來這種型號火箭將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閃亮登場。

  文昌衛星發射基地還將在我國未來載人探月之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們完全有可能在2025年前後實現載人登月。中國人登月將從文昌出發。」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在此前接受海南當地媒體採訪時表示。近日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首席科學家葉培建也表示,中國探月工程第三期工程的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將於2017年左右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發射,該探測器是探月「繞、落、回」中的第三步,主要實現無人採樣返回任務。

  文昌衛星發射基地的建成也將為中國探測火星創造條件。據相關專家介紹,在「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任務順利完成後,目前我國已經具備了火星探測能力,未來火星探測器也將在此發射。

相關焦點

  • 外媒:中國秘密太空計劃更透明 發射基地建在景區
    參考消息網1月11日報導外媒稱,中國的太空發射基地幾十年來一直藏身內陸,但現在這類基地正準備變得更加公開。在海南省的旅遊城市文昌,中國第四個、也是最先進的發射基地的建設工作接近完工。從路上就可以看到高高的發射塔。
  • 外媒在中國戈壁沙漠發現一個「大秘密」:火星1號基地
    這幾天,外媒在中國西部的戈壁沙漠發現了一個「大秘密」:酷似火星地表的紅色巖土上,幾座閃閃發光的建築看起來像是外星世界的定居點,這裡,就是中國首個根據真實航天邏輯打造的「火星1號基地」。報導稱,距甘肅省金昌市市區約40公裡的「火星1號基地」4月17日正式開放。作為中國青少年航天科普計劃「太空C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得到當地政府及中國航天員中心的支持。這座設施包含9個艙體。除了乘員艙、總控艙、氣閘艙等,基地內還有一片帶有人造光的溫室苗圃,種著長勢良好的小麥、韭菜和萵苣。
  • 外媒在中國的戈壁沙漠發現了一個「大秘密」
    這幾天,外媒在中國西部的戈壁沙漠發現了一個「大秘密」:
  • 外媒驚嘆中國高超音速太空梭計劃:讓乘客離太空更近
    參考消息網8月23日報導 外媒稱,中國正在研發一種高超音速飛行器,能夠將駕駛員(甚至是乘客)帶到太空邊緣。據每日郵報網站8月12日報導稱,中國一家國有航空公司已經開始研製能夠從跑道上起飛、將乘客帶到近地軌道的飛行器了。
  •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中國將建10萬億級太空經濟區,或將徵服太空
    11月24日,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而此前的消息顯示,中國還計劃將在3.6萬公裡外的太空建設太陽能發電站,根據計劃,將在2030年開始建設兆瓦級空間太陽能試驗電站,這意味著中國有望成為世界上首個建成有實用價值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國家,對此,外媒評論稱,中國將可再生新能源的科研努力推向新高度
  • 外媒猜測中國秘密太空試驗 演練監視別國衛星
    「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將「實踐十二號衛星」成功送入太空。美軍計劃研製3000噸級的巨型空間站,作為太空戰和反制其他國家的基地。  環球網記者湯恩浩8月20日報導,中國兩個月前發射了一顆名為「實踐-12」的人造衛星,這立即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甚至有俄羅斯媒體發表題為「又一個中國謎團」的文章,對這顆衛星的用途進行了猜測。而俄「Infox」新聞網8月19日又爆料稱,中國利用這顆衛星進行了「秘密試驗」,而其目的很可能是進行監測本國或者別國衛星演練。
  • 中國將建立10萬億美元級的太空經濟區,外媒:中國人或將徵服太空
    11月24日,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而此前的消息顯示,中國還計劃將在3.6萬公裡外的太空建設太陽能發電站,根據計劃,將在2030年開始建設兆瓦級空間太陽能試驗電站,這意味著中國有望成為世界上首個建成有實用價值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國家,對此,外媒評論稱,中國將可再生新能源的科研努力推向新高度
  • 中國計劃建有人月球基地 英媒:居住月宮夢想或成真
    參考消息網4月27日報導 英媒稱,中國已經宣布計劃,要在月球上建造並運營有人值守的前哨基地。這是它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的一部分。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4月25日報導,中國國家航天局說,它設想建造一個月球科學研究中心,該中心將具備向居住其中的人員提供氧氣的能力。
  • 朝火箭再發射 世界火箭發射基地大盤點
    1、找尋第一次的驕傲——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稱「東風航天城」,是中國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基地之一,是中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飛彈、衛星發射中心,也是中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在世界的23個發射場中,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與前蘇聯拜科努爾發射場、美國的甘迺迪航天中心齊名,能夠發射載人太空飛行器。
  • 外媒稱中國2020年代將建太空站 天宮一號或8月發射升空
    環球網記者朱盈庫報導,據美國微軟全國廣播公司(MSNBC)網站8月16日報導,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的發射受到外界的密切關注,其發射時間可能將比預計的日期更早,很可能將在8月末發射升空。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的中國太空觀察家和資深分析師顧克岡(Gregory Kulacki)表示,「天宮一號」不是中國真正的空間站,也不是中國計劃中的空間站的一部分。報導稱,8噸重的「天宮一號」是中國空間站的試驗雛形,是中國實現未來太空計劃所需要技術(包括對接技術)的測試平臺。
  • 「天宮一號」成功發射 中國建太空站邁出第一步
    備受關注「天宮一號」今晚成功發射升空,根據計劃發射「天宮一號」之後的兩年裡,中國將相繼發射「神舟8號」、「神舟9號」和「神舟10號」飛船,能分別與「天宮一號」完成交匯的對接。其中「神8」是無人對接,中國航天,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表示,這個「神9」將根據「神8」的飛行情況進行評估,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再決定是否載人。
  • 「天問一號」發射 中國太空實力提升
    「天問一號」的發射引發了國外媒體的廣泛關注,在發射前及發射後,包括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The Verge網站、美國太空網、《福布斯》雙周刊網站、《德國之聲》、英國愛爾蘭廣播電視臺等在內的媒體都進行了跟蹤報導。這些媒體指出,近年來,中國大力發展航空航天,並取得了重大進展,「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將進一步夯實並提升中國的太空實力,「中國將成為一個全方位的太空強國」。
  • 美國報導,中國發射了類似X-37B的太空飛機
    在 「經過一段時間的在軌運行,飛船將返回中國預定的著陸點。」 「它將在飛行過程中測試可重複使用的技術,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術支持。」有外媒報導稱,該測試涉及一種新型的太空飛機。這是一款設計用於利用其機翼和機體產生升力的飛行器,它像常規飛機一樣在地球大氣層內滑動,並像太空飛行器一樣在太空中機動。
  • 神舟十一號發射引熱潮 盤點全世界著名航天基地
    神舟十一號飛船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李剛 攝    10月17日早晨7時30分,神舟十一號飛船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人類自古就嚮往太空,神舟十一號飛船進一步引發了國人對航天探索的熱潮,讓普通人眼中神秘的航天基地也受到關注。其實,國內的酒泉、西昌、文昌等航天發射基地已經部分對外開放,而像美國的甘迺迪航天中心、休斯頓太空中心、法屬蓋亞那的蓋亞那太空中心更是一直受到遊客的青睞。本期,我們就趁著神舟十一發射成功的熱潮,盤點這些世界著名航天基地。
  • 外媒評嫦娥五號發射
    接下來,看看外媒關於中國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報導。作為40多年來全球第一個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它登上了一大波頭條。美國紐約時報:這次發射,中國官方媒體進行了現場直播。中國通常對深空任務保密,直到太空飛行器成功入軌後才會官宣成功。
  • 外媒看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中國太空探索裡程碑 全球探月新起點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外媒報導稱,這是中國太空探索裡程碑,同時也對全球探月工程意義重大。
  • 月球基地建設計劃啟動,基地會怎樣建造?這5點考驗中國
    嫦娥五號即將採樣返回,載人登月計劃及建造月球基地兩件大事也進入了中國人民的眼帘。而從當前研究結果看,隕石撞擊月球的頻率非常高,因為月球本身就是地球的一道屏障,攔住了大量從太空中衝向地球的隕石。大型隕石倒沒有什麼可擔心的,比如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撞擊木星那種狀況,也沒必要去解決,因為人類根本解決不了。真正對月球基地構成重大威脅的,是中小型隕石。
  • 港媒關注:中國推進建月球科研基地計劃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26日報導,隨著嫦娥登月行動的成功,中國推進在月球建立科研站的計劃。報導援引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的話說,未來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由運行在月球軌道和月面的多個探測器組成。他在周三表示,基本型將具備月球科學技術研究、資源開發利用技術驗證的能力,並與國際同行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 長徵五號成功發射 外媒:中國下個目標瞄準火星
    參考消息網12月29日報導外媒稱,中國剛剛邁出了未來徵服火星的關鍵一步。據法國《回聲報》網站12月27日報導,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表示,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擔負著重要使命。長徵五號未來將負責搭載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計劃帶回月球巖石樣本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以及載人空間站核心艙。報導稱,中國近些年毫不掩飾其空間雄心。2019年1月,中國成功將一個探測器送到月球背面,這是全世界首次。中國不打算在這條道路上停下來。
  • 港媒關注:中國推進建月球科研基地計劃
    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導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26日報導,隨著嫦娥登月行動的成功,中國推進在月球建立科研站的計劃。報導援引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的話說,未來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由運行在月球軌道和月面的多個探測器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