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12-02 【 來源 : 新民周刊 】 閱讀數:0
閱讀提示:你喜歡句子,就可能成為一個作家。
撰稿|苗 煒
最近讀了一本書叫《如何遣詞造句》,作者叫斯坦利·費什,是個美國的教授,原版的標題叫「如何寫一個句子以及如何讀一個句子」。費什開篇說,有個畫家,別人問他為什麼喜歡畫畫,他回答,我喜歡顏色。你喜歡顏色,就可能成為一個畫家。同樣的道理,你喜歡句子,就可能成為一個作家。
這本書最開始吸引我的一個句子是作家厄普代克寫的,他寫的是:1960年,一個棒球運動員在職業生涯最後一場比賽中打出了一記本壘打,他說——
It was in the books while it was still in the sky.球還在天上飛,而這個瞬間已載入史冊。
我們來試一試怎麼翻得更好?貢布裡希說過,如果你從沒費神學過一種外語,你就不太可能知道你的母語是怎樣工作的。我的確很費神地學過外語,學得非常糟糕,所幸,現在的孩子都學英語,《如何遣詞造句》裡的例句對初中生應該不算太難,何況譯者都給出了很好的翻譯。
彌爾頓說,字詞都像是聽話的僕從,能夠井然有序又恰如其分的落入自己的位置。這簡直是太理想的寫作狀態了,不論你是寫一個八百字的作文,還是我要寫一個小說,我們面臨的問題都是寫出一堆句子,寫出一個接一個的句子。這些句子寫好了,作文和小說也就寫好了。讀中文的時候,我們可能太熟悉這種語言了,所以不太在意去分析句子,讀英語的時候,有陌生感,讀的更慢,字詞和句子就會凸顯出來。
看到彌爾頓這個比喻的時候,我想起《文學閱讀指南》中的一個範例,例句出自英國作家伊夫林·沃的短篇小說《戰術演習》,這個段落是這樣的——
他們是在一個狂風大作的四月下午到的,坐的是火車,舒服不到哪裡去。一輛計程車載著他們離開車站,開了八英裡,穿越了好多康沃爾的深巷,路過了不少花崗巖別墅和古舊、早已廢棄的錫廠。等到了鎮上——宅子的郵政地址就是這裡,先出了鎮,又順著一條小路下去,兩邊先是高高的堤岸,而後眼前忽然出現了一大片開闊的牧場,就在懸崖邊上,高高的雲朵迅速地移動著,海鳥在頭上盤旋,腳下的草皮被簌簌顫動的野花點綴得生機勃勃,空氣裡有鹽的味道大西洋的嘶吼撞在下面的巖石上,跌得粉碎,不遠處靛藍雪白的浪頭交相翻滾,盡頭就是寧靜的弧形地平線。就是這裡。
《文學閱讀指南》提醒我們注意,「等到了鎮上」之後,是一串從句,作家似乎對自己要展現的技巧一無所知,句子看起來也沒有苦心經營的跡象,但這種舒展的感覺既是句法上的,也是風景上的。結尾一句「就是這裡」,here was the house。這個短句既是這個段落的終止,也是上面那一串分句的敘述手法的終止。
對於一個作家來說,寫出這樣的段落不難,但如果一個初中生寫遊記的時候能這樣寫,那可能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了。現在的好多作文課,不給你講閱讀,只教你怎麼寫夠字數,這是「快功夫」,但閱讀和寫作是「慢功夫」。我不會天真地說,《如何遣詞造句》這本書能幫你寫好作文,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它能幫你更好地閱讀英語句子。中學生看,可以幫助你提高對英語句子的敏感度,如果能從中受到啟發,在寫作時用上一些小技巧,那就是閱讀此書的額外好處了。(撰稿 苗煒)
※版權作品,未經新民周刊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