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的造句能力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培養學生的造句能力

  中新網3月2日電 據西班牙歐華報網站消息,近日,馬德裡中文學校初級教研組發表文章,題為:培養學生的造句能力,全文如下:

  造句是寫作的奠基石,造句的基本要求是:一、用詞準確,二、句子完整。因此,教師在平時的課堂訓練時應特別注重這兩點。

  一、用詞準確

  造句的詞語,一般是課文中新學的,所以造句前要讓學生反覆讀課文中帶有該詞的句子,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它和意思相近的詞語有何區別,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用到這個詞語。

  指導造句時通過連續提問引導學生把句子說具體補充完整。如用「辛苦」 一詞造句,很多學生會很簡單地寫「媽媽很辛苦」,這時老師就應引導提問:「媽媽怎麼辛苦?能不能把句號改為逗號,再加點內容?」學生經過思考,有的寫下:「媽媽很辛苦,下班回家還要做飯。」

  有的寫下:「媽媽下班回家還要做飯,真辛苦啊!」兩句同樣意思的話,不同的表述方法,老師及時加以點評,學生們造句的積極性就提高了。

  為了使句子表達生動具體,修飾語的運用也很重要。在平時的教學中,要讓學生積累好詞好句,如:高興地點頭、仔細地觀察、親切地問候、慈祥的微笑、滿意的笑容等等。運用學過的詞語,再加上修飾語,這樣的句子就會顯得更生動。

  造句時教會學生多運用形容詞,如:美麗的、可愛的、燦爛的、五彩繽紛的等等。記住常用句式:什麼,好象什麼,什麼似的,有的……有的……還有的,等等。

  二、句子完整

  一個完整的句子至少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說的是誰或是什麼,這就是句子的主語部分。後一部分說是做什麼,怎麼做或是什麼,這就是句子的謂語部分。一個完整的句子應當把話說得具體明白,讓人一看就懂。

  平時上課時總發現有些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或造句時說出的句子是不完整的。一個完整句子,不僅要能回答誰在幹什麼或什麼怎麼樣,更要能夠回答什麼時候、誰在什麼地方、做什麼、怎麼做。如果我們在平時就堅持不懈地強調句子的完整性,我相信學生寫出不完整的句子的次數就會大大減少。 在平時的訓練中,連詞成句,修改病句 ,這些練習都是必不可少的,能看得出句子有毛病並修改正確,這樣在以後的寫作中,學生的病句將會大大減少。

  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重視學生造句能力的培養,將為學生今後的寫作打下牢固的奠基石。(馬德裡中文學校中年級教研組 整理:鍾敏 教研組長)

相關焦點

  • 鬼才老師將組詞、造句編成口訣,組詞造句變成順口溜,學生秒懂!
    造句是小學語文學習的重點內容之一,但是對於低年級學生尤其是一、二年級小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為這個時候學生剛接觸語文不久,字詞都沒弄懂,造句就更加難了。但是,造句是語文學習的重點,一、二年級就要開始為造句積累知識。那麼如何讓孩子們能夠更好地學會造句,掌握造句的訣竅呢?
  • 加強培養新聞專業學生的對話能力
    二、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優秀的新聞工作者,他們積極參與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見證、推動了時代變遷。三、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的各項成果令人矚目。    但是,由於中國社會發展、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迅猛變化的現實,新聞傳播教育相應的改革和創新勢在必行。其目的是,要培養更加適應時代的政治信念堅定、專業基礎深厚、業務能力突出的新一代新聞傳播工作者。
  • 通過美術鑑賞課,培養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提升讀圖能力
    在小學美術教育方面,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學生感受美、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使學生掌握美術基礎理論知識與基本繪畫技能,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及促進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為了順利達成這一目標,提升小學生的美術學科素養,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加強對當前視覺語境下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掌握科學觀察、理解和應用各類文化圖像的方法,在提高學生藝術鑑賞力的同時,也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科素養,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 激發學生對數學興趣,對學生口算、聽算、視算結合,培養計算能力
    例如:教學部編教材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的長方形的面積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求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在進行本節內容的教學, 引導學生學會推導長方形的面積公式,首先確定長和寬,然後會計算長方形的面積的基礎上,認識了長方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長×寬=面積,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運用知識的遷移的規律,培養學生利用舊知學習新知的能力,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 沒時間寫大作文,就練練造句吧,高分作文是從造句開始的
    是啊,學生課業比較重,怎麼合理安排分配時間尤為重要。麥田老師從來不和其他科目老師搶時間,我有我法寶。對於作文來說,一方面我比較少地布置大作文,一方面我經常使用造句的方式來訓練作文。造句,顧名思義,就是用詞語組成句子。造句作用大,可以通過造句來新字新詞,又能訓練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字詞、句、段、篇,是逐步遞進的。一段話、一篇文章都是由一句話展開而成的。
  • 一年級下冊語文生字組詞造句歸納,老師直言考試看完這份資料就行
    一年級下冊語文生字組詞造句歸納,老師直言考試看完這份資料就行小學語文教學時,組詞、造句訓練是最基本的教學內容,不管是教材、複習資料以及試卷中常見的「組詞」、「造句」命題,都能幫助小學生理解字義、語義,培養與發展小學生語言思維
  • 石雨晨:疫情期間培養學生甄別信息的能力
    文/石雨晨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引言: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大量的矛盾信息早已充斥著公眾的眼球,考驗著公眾的理解和辨析能力,此次疫情的集中報導只是激化了這一現狀。此次疫情引發的大量矛盾信息、謠言是我們可利用的一個teachable moment (可教的時機),值得我們深入思考該如何培養能夠理性、客觀、謹慎地判斷信息的21世紀公民。為共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有些人奔赴醫療前線,治病救人;有些人前往工廠車間,趕製防護用品;我們大多數人則宅於家中,為儘早戰勝疫情祈禱!
  • 大家一起來造句
    隨著年級的上升,每年我們對學生教學要求也隨著學生的學習水平有所提高。今年周日班升到了三年級,平時我們在給學生的各方面中文基礎知識訓練上,難度都有所提高。因為隨著課文的深入,孩子們的識字量逐漸遞增,對於流利朗讀課文、看拼音寫漢字、組詞、多音字和同音字辨析上,孩子們的水平也是不斷在提高,基本達到了我的要求。但是令我覺得不滿意的仍有一項,就是造句練習。
  • 提高小學生的英語能力,研究如何培養學生英語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聽可以說是四項技能中最基礎的一項,但是對於我們學生來說,也是最難的一項。對於農村地區的小學生來說,更是難上加難。由於資源、設備等有限,學生只能在課堂上進行聽力練習,而課堂上需要對聽、說、讀、寫進行全面的練習,對於聽力這一項來說時間真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導致學生聽力越來越差,越來越不愛聽,最終導致遇到聽力就頭疼。因此,研究如何培養學生英語聽力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 一年級下冊語文生字+組詞+造句,為看圖寫話打基礎,給孩子列印吧
    一年級下冊語文生字+組詞+造句,為看圖寫話打基礎,給孩子列印吧造句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而理解、把握造句的基本思路是教學的關鍵。第一,深入理解詞語的詞性。比如,以「美麗」一詞進行造句,在造句之前小學生必須了解其詞性,然後其就會深入思考,什麼是真正的「漂亮」,哪些事、哪些人是漂亮的。由此小學生就能掌握「漂亮」一詞造句的基本框架,而且為小學生提供了造句個人發揮空間。第二,恰當應用標點符號。句子之中標點符號的變化,使句子的語氣與情感發生了質變。
  • 培養數學審美能力:有效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生鑑賞數學美的能力
    數學教學的審美教育目的在於培養,發展學生的數學美感,形成數學科學的愛好。許多著名專家學者,如徐利治、張奠宙等都認為,數學不只是一門學科,同時它也是一門生活藝術。教師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也應注重數學中潛在美學價值的拓展。要善於運用多種手段加強培養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審美能力,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提升鑑賞美,發現美,以及創造美的能力。
  • 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挖掘信息能力的方法
    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是學生應具備的化學素養之一。培養學生挖掘課本信息的能力,就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的一個有效的、具體的、重要的方法與途徑。從化學課本的哪些角度,採用哪些方法挖掘課本上的隱含信息呢?一、挖掘的角度與方法1、從課本插圖上挖掘隱含信息。插圖的作用(1)直觀形象(2)言簡意賅。往往有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 用「只要…就…」造句,一位學生的答案讓家長們捧腹又心酸
    近日,一位老師在朋友圈分享了學生的語文答卷,其中有道題目是用「只要…就…」造句,其中一個學生的答案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贊:「只要媽媽喊我的大名,我就知道我死定了」。該學生的造句反應了她生活中的現實狀況,作為家長的我們,對照著自己的孩子,捧腹的同時,對於孩子的教育又覺得心酸。
  • 浙大名嘴育兒經:打老K學數學 造句學語文
    浙大名嘴育兒經:打老K學數學 造句學語文 www.zjol.com.cn 2004年09月23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餘教授說,學習的關鍵在於興趣,只要學生認為學 習是一種快樂那就沒有學不會的東西。餘教授是這樣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的:剛開始教孩子算加減法時就每天陪他打老K,並且故意讓他贏,結果孩子對算術越來越有興趣。為了能打好老K,發展到每天都算大量的數學題。「數學競賽冠軍就是這麼簡單培養出來的!」
  • 「八步走」培養孩子「看圖寫話」能力,先從語文句子訓練開始
    怎樣培養孩子的「看圖寫話」能力?句子是「看圖寫話」的基礎,先從訓練語文句子開始。訓練句子是開啟作文的起點。在句中訓練中,最主要的是學會動詞、形容詞和副詞的運用。許多孩子頭疼「看圖寫畫」,不知道如何從手,也不清楚如何組織語言。可以參考這「八個步驟」,培養孩子找到「看圖寫話」的「感覺」。「第一步」,這是最簡直的動詞運動,學會動詞與動詞後面的補語搭配。
  • 小學生造句「偷懶」,老師卻給滿分,家長看見試卷:太不負責任了
    小學生「偷懶式」造句,老師打了勾,家長卻不淡定了:教的啥?陳建的兒子三年級了,讀書成績不算突出但也基本能保持在中遊水平,其實陳建對兒子的成績沒有太大要求,只希望他能認認真真、腳踏實地學,儘自己能力就好,但無奈兒子總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玩樂的心思遠遠大於學習的心思。
  • 2018初中英語寫作造句的指導與訓練
    下面是《2018初中英語寫作造句的指導與訓練》,僅供參考!   英語寫作造句的指導與訓練     一.遣詞:     通過對學生習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典型錯誤的分析與研究,我們可以將其錯誤和不當之處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詞義錯誤、詞義不準確得當、用詞單一、拼寫錯誤、用法錯誤。
  • 部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組詞造句練習題匯總,組詞造句專項練習
    整個小學一年級的語文學習當中,關於組詞造句的問題是一直困擾小學生的難題,尤其是句子練習,因為畢竟小學生剛進入文字的學習,還沒有很多的文字積累,也沒有語感,語文素養還沒有培養起來。所以對他們來說理解句子還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但在小學一年級階段這些又是必考的題目今天朱老師給大家整理了一套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的組詞造句練習,現階段只有不斷的練習強化,讓小學生們不斷的去記憶理解,才能形成知識點的記憶養成
  • 德國:如何培養中小學生跨文化能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德國一方面努力讓具有移民背景的學生更好融入德國社會與文化中,另一方面努力培養德國本土學生文化與種族的平等意識,培養所有學生對其他文化的認知、尊重與理解,並且能夠在多元文化的社會中進行平等、有效的溝通與交流。 由此,學校跨文化教育以及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培養成為德國教育界的一項重要議題。
  • 「最懶小學生造句」火了,老師批作業卻沒法反駁,無奈給了全勾
    「最懶小學生造句」火了,老師批作業卻沒法反駁,無奈給了全勾每個人在上學的時候,最繞不開的一個坎就是寫作業了。一提起那段寫作業的「青蔥歲月」,相信很多人都是一把辛酸淚。日前,關於一名小學生在寫語文作業時,用詞語造句的截圖被發在了網絡上,許多人看到之後都紛紛表示,這孩子未免也太應付事了吧。通過截圖可以看到,第一道題是讓學生用馬失前蹄這個詞語造句,然而孩子的答案卻是:我馬失前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