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挖掘信息能力的方法

2020-12-08 佳奇教育

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是學生應具備的化學素養之一。培養學生挖掘課本信息的能力,就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的一個有效的、具體的、重要的方法與途徑。從化學課本的哪些角度,採用哪些方法挖掘課本上的隱含信息呢?

一、挖掘的角度與方法1、從課本插圖上挖掘隱含信息。插圖的作用(1)直觀形象(2)言簡意賅。往往有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電負性的周期性變化的圖

這是一個選修三第19頁,電負性的周期性變化的圖。細心的同學觀察思考一下,為什麼沒列入零族元素?電負性是用來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對鍵合電子引力的大小。零族元素不易形成化學鍵,就沒必要討論對鍵合電子的吸引力的大小了。所以咱們可以比較零族元素電離能的大小,但不能比較零族元素電負性的大小。「零族元素電負性的大小,教材中不作要求」,這個隱藏信息,要引導學生挖掘出來。

主族元素原子半徑周期性變化的圖

這是課本17頁的插圖,主族元素原子半徑周期性變化的圖。同學們察思考,本節討論的是原子半徑的周期性變化,為何沒有稀有氣體的元素原子身影?引導學生明確,原子半徑有共價半徑,範式半徑等。這兩個半徑的測量標準是不相同的。主族元素的半徑引用的數據大都是共價半徑,不是範式半徑。而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一般不能形成共價鍵,沒有共價半徑,只有範式半徑。「零族元素的半徑與主族元素的半徑大小不具有可比性」這個隱含信息要挖掘出來。

甲烷分子中的碳氫兩種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哪一個大?碳與氫既不在同一主族,又不在同一周期,不能依據同周期或同主族電離能的變化規律比較。我們要利用課本18頁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周期性變化的圖表上的數據比較。

第一電離能周期性變化的圖表

上圖明確觀察到:氫元素的第一電離能比碳高。不是沒法比較,而是沒有認真探究思考!

下圖是課本54頁的插圖,請同學們思考:硫與氧之間的雙鍵是怎樣形成的?

硝酸與硫酸的結構式圖

再如:離子與原子之間能形成共價鍵麼?如果我們留意了課本43頁的圖2-23,很快就會得出正確結論,能形成。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鎂離子與4個氮原子形成四個配位鍵。離子與非金屬元素的原子當然能形成共價鍵。

葉綠素分子的結構示意圖

分子的空間構型有平面四邊形麼?課本42頁圖2-18自給答案。圖中四個氧原子與一個銅原子在同一平面上。圍成一個四邊形。當然中心離子銅的雜化是我們沒有學過的dsp2雜化。

水合銅離子的模型示意圖

插圖中的隱含的有些信息,恰是中學與大學知識的連接點,是高考試題的生長點。深入挖掘這圖中隱藏的信息,不僅能培養我們探究知識與能力的意識,也能提高我們高考複習的效率。我們一定要重視。

二、從原理或概念的 限制詞挖掘隱含的信息。教材中的原理或概念用語簡練、準確。概念中的限制詞語表示了概念的適用條件或範圍。大多數概念的限制詞都不能增或減一字。概念原理的適用範圍,常用「只」或「一般」,」「許多」字眼限定。如等電子原理 的概念:原子總數相同、價電子總數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學鍵的特徵,它們的許多性質是相近的。「許多」就是說:不是所有的性質都相近。再如對角線規則: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與右下角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質是相似的,被稱為對角線規則。「有些」就不是全部性質。

對角線規則示意圖j

三、從腳註中挖掘隱含信息。腳註是課本正文的重要補,它能給我們解決我們在學習正文遇到的問題,又能將我們的對問題的認識引向深入。

選修四第71頁的腳註中,告訴我們鹽橋中的溶液是氯化鉀溶液。但為什麼選擇氯化鉀溶液?選擇導體連接兩個半電解池的溶液行麼?在簡單的單液銅 鋅原電池中電流在較短的時間內就會衰減的原因又什麼?這些問題往往會成為高考試題的生長點。

四、從「科學視野」上挖掘隱含信息。我們知道:極性分子易溶於極性溶劑,非極性分子易溶於非極性溶劑。有沒有既能溶於極性溶劑,又能溶於非極性的溶劑的分子?選修三p46科學視野「表面活性劑」就告訴了我們答案。有!「有一大類……有機分子,分子的一端有極性,稱為新水基團,分子的另一端沒有或者幾乎沒有極性,稱為疏水基團」,這樣的分子既能溶於水又能溶於非極性分子溶劑。

表面活性劑--y烷基磺酸根

同周期元素,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從左至右,酸性增強,同周期的元素,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逐漸減弱。如果兩元素既不在同族又不在同周期,還不是最高正價,它們的含氧酸的酸性怎樣比較?選修三P54頁的科學視野告訴我們,非羥基氧原子數越多,酸性越強。亞硫酸((HO)2SO2)的酸性強於次氯酸((HO)Cl).

五、從教材習題上發現隱含信息。氫鍵也有飽和性,課本正文沒有說明。因為氫鍵具有飽和性,鄰羥基苯甲酸中氫,一個形成分子內氫鍵後,就不能形成分子間氫鍵。(課本55頁習題6)這就是氫鍵的飽和性。對羥基苯甲酸中兩個氫都可形成分子內氫鍵,分子間的氫鍵數較多,因沸點較高。再如20°C以下,氟化氫主要的存在狀態是氣體還是液體?從課本(人教版選修三)p55頁 習題插圖上,同學們自然能獲得答案(液體)。

p55頁 習題插圖上

六、從課本緒言、結束語上挖掘隱含信息.選修三,選修四的都有化學緒言,必修二的教材後有結束語。它們是對全書研究的主要內容、研究的方法作一個總體概括說明。我們要特別注意緒言舉出的主要理論與概念,這是全書的重點,是本書研究的方向,也是高考的主要考點。如選修四的序言中提到催化劑是近年高考常考不衰的一個考點。

結束語既是對本書所學主要內容做一個概括性的總結,又是對下面的教材所研究的內容與方向作了說明。透過結束語我們能夠領略到整個學科的特點(化學以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規律為研究對象。)及現代人應必備的化學學科的科學素養。使學生能夠了解化學當前面臨的問題和以後的研究方向。

以上是挖掘課本隱含信息的六個方法。僅是起到拋磚玉的作用,希望大方之家給於指導,也希望同行們交流討論。在教學實踐中,通過指導學生挖掘課本信息,確實能夠培養學生的精讀習慣與認真鑽研學習的能力。挖掘課本隱含信息,就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的一個有效的、具體的、重要的方法與途徑。

相關焦點

  • 石雨晨:疫情期間培養學生甄別信息的能力
    文/石雨晨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引言: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大量的矛盾信息早已充斥著公眾的眼球,考驗著公眾的理解和辨析能力,此次疫情的集中報導只是激化了這一現狀。這裡我們有必要區分矛盾信息的兩類來源,一類是科學探索中不可避免的修正和迭代,一類是故意造謠產生的錯誤信息。先來說前者,知識不是埋在地下等待人們去挖掘,而是在探索中不斷被構建、解構、再構建。正如牛頓所說:「如果我比別人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誰也不能用已有知識準確判斷新形式, 專家和醫生們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
  • 從人類對化學相關定量研究的化學史中挖掘教學資源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把化學史作為「可供選擇的學習情境素材」,化學史資料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智慧,蘊藏著科學家在研究過程中使用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方法。真實地再現已有理論的發現或成果的研發過程,可以考查學生在真實的研究背景下的科學思維能力,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 教師資格證筆試大綱《化學學科知識及教學能力》(高級中學)
    掌握高中化學教學實施的基本步驟,能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優化教學環節;掌握化學教學的組織形式和策略;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注意貼近學生的生活,聯繫社會實際,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和技能;理解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習方式及其影響因素,認識高中學生建構化學知識和獲得技能的過程;注重科學方法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引導學生在學習體驗中獲得化學學習的方法;具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合理髮揮多種媒體在化學教學上的功能
  • 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隨著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持續深入,英語作為一門必修課,其教學效果與質量不容忽視,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成為現階段熱議的話題。英語不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與英語國家的文化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 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本文通過理論與實際案例結合,探討了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必要性與可行性,以兩節同課異構閱讀教學課為例,通過活動提高學生分析、評價與推理技能,以此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此方法適用於初、高中學段英語教學。我們對原文內容做了重點梳理,文章最後配有原文連結。
  • 以學生為本的高中化學教學模式探究
    ,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設置新穎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化學學習中來。 二、注重教學情境的設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巧妙的課前導入就好比是優美旋律的前奏,可以將人們引入到情境中來。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從學生身邊的化學現象著手,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化學知識的神奇。
  • 高中化學教師資格筆試《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考點精析
    中學化學教師資格證筆試分為初中、高中兩個階段,但都需要考查《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在《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大綱的化學學科知識運用能力考試目標中,做出了如下要求:「準確理解《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初中階段為《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規定的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和實施建議,用以指導自己的教學。具有運用化學學科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蘇軾研究」不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最佳教學設計
    就小學科學教育的目標和教學方法而言,我個人認為:這不是一項能夠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最佳教學設計。  科學精神主要包括求真質疑的態度、勇於探索的品格、熱愛自然的情懷。蘇軾研究固然包含質疑的成分,但看不出小學生研究蘇軾的內在動機、目的是什麼,是前人對蘇軾的評價過分或不夠?顯然,這不是一個真問題,不是孩子們自己提出的問題,而是成人強加給孩子的問題。
  • 2020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大綱《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
    掌握化學專業知識及技能,具備化學學科的實驗技能和方法,了解化學所提供的、獨特的認識世界的視角、領域、層次及思維方法;掌握化學教學的基本理論,並能在教學中靈活運用;了解化學學科發展的歷史和現狀,把握化學學科最新發展動態;準確理解《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規定的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和實施建議,用以指導自己的教學。具有運用化學學科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化學教學設計能力。
  • 加強培養新聞專業學生的對話能力
    這其中,一個重要任務是,更加有效地培養他們的與社會對話的能力。開展"對話教育"的研究、培養出具有較強對話能力的畢業生,應該成為新聞教育界、學界高度關心、積極探討的一個課題。    我們縱觀近代中外名記者,無一不具有非凡的對話能力。他們在採訪前,充分準備;在採訪中,能從容地克服文化差異的障礙,善解人意,把握主動,勇於挖掘,樂意傾聽。把對話藝術發揮地淋漓盡致,從而也得到了好的"產品"。
  • 通過美術鑑賞課,培養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提升讀圖能力
    為了順利達成這一目標,提升小學生的美術學科素養,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加強對當前視覺語境下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掌握科學觀察、理解和應用各類文化圖像的方法,在提高學生藝術鑑賞力的同時,也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科素養,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 淺談化學:無機化學的教學與研究,看完長知識了!
    化學是一門蘊藏著無數創新機會的學科。它和社會生活及生命科學有著密切的聯繫。在知識經濟佔主導地位的信息社會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必須對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實施變革,注意知識、能力、素質綜合型人才的培養,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主導方向。
  • 培養學生的造句能力
    培養學生的造句能力   中新網3月2日電 據西班牙歐華報網站消息,近日,馬德裡中文學校初級教研組發表文章,題為:培養學生的造句能力,全文如下:  造句是寫作的奠基石,造句的基本要求是:一、用詞準確,二、句子完整。
  •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
    A.認識質量守恆定律 B.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C.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D.培養科學探究興趣14.在化學平衡當中,我們常用「等、動、定、變」,用這四個字來去表示化學平衡特徵。它當中體現的化學學科的思想有( )。
  • 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用好這8種方法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使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創新品格、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應該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課堂教學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的最重要的渠道,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了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了。那麼,課堂教學如何去做,方能使學生的創造性得以培養呢?這裡,筆者結合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介紹8種方法,供各位有志者參考。
  • 2020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高中《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參考...
    【參考答案】(1)①簡化實驗裝置,便於操作且更為環保;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興趣;③通過創新實驗,讓學生明確知識的學習方法並不是單一的,努力做到舉一反三;④創新實驗能讓化學教師豐富自己的教學和研究,秉承課程理念,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不斷研究。
  • 激發學生對數學興趣,對學生口算、聽算、視算結合,培養計算能力
    例如:教學部編教材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的長方形的面積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求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在進行本節內容的教學, 引導學生學會推導長方形的面積公式,首先確定長和寬,然後會計算長方形的面積的基礎上,認識了長方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長×寬=面積,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運用知識的遷移的規律,培養學生利用舊知學習新知的能力,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 高一化學教案:《硫酸》教學設計
    2.教材的編排中體現的五條知識脈絡  1.知識線:  知識發展線索:酸的通性——稀硫酸的性質——濃硫酸的特殊性——氧化還原反應  內容深廣度(要點):認識酸的通性——知道稀硫酸的通性——掌握濃硫酸的特性——鞏固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2.學生認識發展線  學生的認識發展脈絡:首先從初中化學的有關內容人手
  • 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研究
    在情感價值觀方面,培養了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理論聯繫實際的良好品質和習慣。關鍵詞:初中化學;生活化;問題探究;實驗教學生活處處皆學問,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存在許多化學知識,教師應在教學中「滲透生活化元素」,「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 ...山東新高考化學:注重化學學科素養考查 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二.豐富的試題呈現方式,考查學生的信息整理能力  信息整理能力要求學生能對大量看似無規律的信息進行篩選、分類、轉化和歸納,並形成新的科學、準確和有序的信息。例如15題水溶液圖像題,縱坐標是有關CH3COO-、H+和OH-的對數,橫坐標是PH值的變化關係,整合在一張表中,考查學生整合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