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頌|葉綠素|綠色|光合作用_網易新聞

2021-01-08 網易新聞

沈致遠

綠是大自然之本色,綠色是一切生命活動之源泉,應為之大唱頌歌。

春日登山極目遠望去,無邊綠色覆蓋大地,來自各種植物葉中的葉綠素。別小看了這小小的葉綠素,它具有光合作用,將太陽光的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光合作用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水合成碳水化合物釋放出氧氣;前者乃一切生物之能源,後者是動物生存所必需。

自從1962年卡森《寂靜的春天》問世以來,綠色環境保護運動風起雲湧,席捲全球,成果纍纍。但抵制綠色環境保護運動的阻力也很大,造成嚴重後果。君不見,空氣汙染造成的霧霾頻繁施虐,只見一片灰濛濛的毒霧,遮住了賞心悅目的綠色。耕地及水源的汙染,導致農作物遭殃,頑症惡疾叢生。大氣層的汙染,導致嚴寒酷暑頻現,南澇北旱並發。有人主張「先發展生產再治理汙染」,事實證明這樣做付出的代價更大。美國的一家大公司早年在赫德森河上遊設廠汙染了一片土地,被政府責令清理,耗資數十億美元歷時十餘年才完成,早知如此,悔不當初!清理土壤汙染固然很難,清理地下水汙染更難。發展生產和保護環境均為民謀福利,兩者並無根本利害衝突,正確的做法應兼籌並顧相得益彰。綠色大自然孕育出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生物,汙染環境不僅背叛祖先,而且貽害子孫。讓我們共同努力,使美麗的綠色覆蓋大地,綠色頌歌世代相傳。

葉綠素之綠其來有自。英國大科學家牛頓做過一個光學實驗,將一束太陽光通過玻璃三稜鏡,在屏幕上顯現出紅、橙、黃、綠、青、藍、紫之彩色光譜,居中的綠色所佔太陽能份額最多。原始植物在億萬年進化過程中為提高生存率,發展出能利用綠光的葉綠素。葉綠素之綠來源於「適者生存」之生物進化規律。

葉綠素雖然利用太陽光中具有最多能量份額之綠光,其光合作用效率卻極低。一般植物只能將太陽光能之0.1%轉換為化學能,一般農作物約為1%~2%。為何能量轉換效率如此之低?這個「綠色秘密」至今未解。我有一位發明家朋友,此人擁有上百項美國專利。他問我:「你知道光合作用效率極低的原因嗎?」我說:「願聞其詳。」他接著說:「葉綠素之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有幾個中間過程,其中一個的效率特別低。我正在研究此關鍵過程,如能突破,可大幅提高農作物產量。」我說:「預祝你早日成功。」這是十年前往事,至今未有下文,可見他還未解破「綠色秘密」。

加州理工學院一研究組正在研製「人工樹葉」,試圖利用太陽能來製造氫氣及其他燃料,希望其效率超過葉綠素之光合作用。這是試圖解破「綠色秘密」的另一條道路。我樂觀其成。

乘此機會向國內科學界建議:集中力量研究葉綠素光合作用之機理,找出低轉換效率之癥結,對症下藥以解破「綠色秘密」,大幅度提高一般農作物光合作用效率,使農作物產量倍增。「這可能嗎?」能!甘蔗的光合作用效率高達8%,甘蔗能做到,別的農作物為什麼做不到?當然這並非易事,需要各方面專家通力合作。如能將一般農作物光合作用效率從1%~2%提高到4%,就能使產量倍增,普濟眾生功德無量。大功告成之日,綠色頌歌將響徹雲霄!

宋詩中我並不偏愛王安石的詩,但有兩句是例外: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泊船瓜洲》)

確為絕妙佳句,妙在一個「綠」字。據說王安石為擇此字曾反覆更改:最初用的是「到」,又改為「入」,再改為「滿」,均不滿意,終於靈機一動,選定「綠」。此乃畫龍點睛之筆,形象鮮明奪目,生機躍然紙上。好一個「綠」字!套用王安石一句,作為此文結尾:

春風又綠江南岸,綠色秘密何時現?

(作者電子郵件:zyshen@comcast.net)

本文來源:文匯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非洲綠種人不足3000,血是綠色的,是靠光合作用生存嗎?
    他們是擁有著綠色和藍色皮膚的人,敢相信嗎?「綠孩子」的出現1887年的某一天,西班牙的一個小村莊,被兩個「神奇孩子」打亂了往日的寧靜,這兩個「孩子」的出現,也引起了世界譁然。他們究竟是誰?身穿不明面料的衣服,又為何全身皮膚透綠?他們一個男孩子,一個女孩子,都不會說西班牙語,也聽不懂村民講什麼,他們是從一個山洞中走出來,十分惶恐和害怕。
  • 世界上綠種人不足3000,血是綠色的,他們能依靠光合作用活下去嗎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突然有兩個全身綠色的孩子從一個山洞裡出來了。當地的村民一下子都驚呆了,他們的皮膚為什麼是綠色的?這兩個孩子分別是一男一女,他們說著屬於自己的語言,當地人都聽不懂。他們看著像野外的孩子,但是他們的衣著卻跟普通人不一樣。他們的血液和皮膚都是綠色的,大家看到他們,都被嚇壞了,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他們報警了。但是警察也沒辦法找到他們從何而來,最後只能收留了他們。
  • 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實驗背後的重要哲學規律
    #生物生命科學#在植物學實驗常識裡,證明生物圈的主要生產者——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光與葉綠體是必不可少的要素時,往往會先找來一株綠色開花植物(如牽牛花),在黑暗處放一晝夜,以便使其通過呼吸先消耗和轉運完原有的澱粉,消除無關變量後,用黑紙片將其中一張較大的白斑葉作部分遮光處理(保證見光和不見光部分都包含白斑
  • 新奇生物:產生葉綠素但無光合作用
    新奇生物:產生葉綠素但無光合作用 2019-04-08 科技日報 劉霞 【字體:它看起來像一種寄生蟲,絕不進行光合作用,但它仍然會產生葉綠素。」  葉綠素是植物和藻類中存在的綠色色素,可以在光合作用過程中吸收來自太陽光的能量。  基林解釋說:「擁有葉綠素卻不進行光合作用實際上非常危險,因為葉綠素非常擅長捕獲能量,但沒有光合作用來緩慢釋放能量,就像細胞中生活著一顆炸彈一樣。」
  • 植物為什麼是綠色的?葉綠素的演化之謎
    (綠光吸收具有降噪功能,保護組織安全)植物為什麼是綠色的呢?而不是黃色、白色、灰色或者紫色,黑色的呢?大自然千奇百怪,花朵顏色眾多,但森林或植物葉片總體而言是綠色的?這是為什麼?簡單而言,是因為植物葉片的葉綠體主要吸收了紅光和藍光,以及大多數的綠光,少量的反射了綠光,所以植物看起來就是綠色的。
  • 科學家發現新奇生物:產生葉綠素但無光合作用,寄居七成珊瑚
    科學家發現新奇生物:產生葉綠素但無光合作用,寄居七成珊瑚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科學家們首次發現了一種可產生葉綠素但不參與光合作用的生物體——「corallicolid」,其存在於全球70%的珊瑚中。
  • 葉綠素含量與光合作用有密切關係,其理由是很明顯的
    葉綠素含量與光合作用有密切關係,其理由是很明顯的。但是當葉綠素含量超過一定限度之後,其含量對光合作用就沒有影響了。這是因為葉綠素已經有餘,與葉綠素密切相關的光化學反應,已不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為了表示葉綠素含量與光合作用的關係,常用「同化數」的大小作為指標。
  • 為什麼綠色植物不能吸收綠光進行光合作用?
    以光合總量作為參考,植物無疑是光合作用的「老大哥」。 植物的祖先通過與藍藻內共生,形成了含有葉綠體的質體,並獲得了吸收太陽能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即光合作用的能力。 綠色植物利用太陽的光能,同化二氧化碳(CO2)和水(H2O),生產有機物質並釋放氧氣
  • 全球不足3千的綠種人,引發科學熱議,人類僅靠光合作用能否存活
    但是除了這些人種外,科學家還發現了罕見的綠種人,在非洲的偏遠地區有一個過著原始生活的綠種人部落。和普通人不同的是,他們的皮膚是綠色的。而割開綠種人的皮膚你就會發現他們的血液都是綠色的。據統計在地球上的綠種人不足3000,他們中流傳最廣的是席爾瓦種族。
  • 科學家揭秘原始生物如何進行光合作用—新聞—科學網
    浙江大學醫學院、良渚實驗室聯合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在全球率先解析了一種古老的光合細菌——綠硫細菌的光合反應中心空間結構。該研究刷新了人類對古老光合生物的光合作用機理的認知,對於理解光合作用反應中心的即進化生物學研究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追本溯源 刨根問底 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過程十分複雜,反應中心蛋白的空間結構也十分精妙。在地球幾十億年的歷史中。
  • 人類的綠色血液——螺旋藻葉綠素a
    一般綠色植物,無論是高等植物或是低等的藻類植物,其細胞光合反應器都是以葉綠體的形態存在,並以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而原核生物類(無明顯細胞核)的螺旋藻,則以葉綠素的分散狀態存在與細胞質中。螺旋藻中的葉綠素不僅量多質優,而且在它的色素蛋白——葉綠素a的分子中,其卟啉的化學結構,竟與人和動物的血紅素(血紅蛋白)驚人地相似。
  • 真正光合作用生活的動物,在海底吃掉藻類繼承人家的葉綠素和基因
    但是前邊說了它能夠做到基因轉移,那肯定不是它長得像綠葉就能說是神奇了,它的神奇之處在於,它還能夠和植物一樣進行光合作用,這得益於它身體內的葉綠素。當你網上搜索「葉綠素只有植物體內才有嗎?」,會有答案告訴你,「只有綠色植物體內才有」、「不是所有植物體內都有的」、「有些花苞、果實體內也有」。
  • 為什麼紅色葉子的植物也能進行光合作用?
    我們知道,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必備物質,但是有些植物的葉子是紅色的,這類植物是如何進行光合作用的呢?植物的綠葉,被人們稱為「綠色的工廠」。誰都知道植物要製造有機物質,要進行光合作用,一定要有葉綠素存在。
  • 植物所等解析綠硫細菌光合作用反應中心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規模最大的太陽能轉換過程,光合生物利用光能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同時釋放出氧氣(或生成硫單質),是自然界中高效的太陽能固定「機器」。綠硫細菌是一類厭氧型光合細菌,誕生在大約35億年前,是最古老的光合細菌之一。
  • Science:浙大張興團隊等首次解析綠硫細菌光合作用反應中心複合物...
    綠硫細菌是一類厭氧型光合細菌,誕生在大約35億年前地球的還原性環境,其能夠以硫化物為電子供體進行光合作用 (圖1),是最古老的光合細菌之一。綠硫細菌的光合作用系統整體結構十分獨特,包括外周捕光天線綠小體(chlorosome)、內周捕光天線FMO(Fenna-Matthews-Olson)和鑲嵌於細胞膜上的反應中心
  • 關於光合作用、獨木林、無花果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小宇健談,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光合作用、獨木林、無花果的介紹。光合作用不是綠色葉子的專利人們把綠色稱作「生命色」,並把「綠色工廠」的美稱送給地球上植物的綠葉。因為這座巨大的「綠色工廠」,每天在絢麗的陽光下,不斷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分吸進來,經過加工,製造出碳水化合物等有機物質,並釋放大量氧氣。據科學家估計,每年地球上這些「工廠」要製造出4000多億噸有機物質和放出1000多億噸氧氣。但是,這些功勞可不能全算在綠色葉子的頭上。
  • 基於光合作用原理,葉綠素也能製備太陽能電池
    眾所周知,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不可或缺的因素。光合作用的第一步是光能被葉綠素吸收並將葉綠素離子化,產生的化學能被暫時儲存在三磷酸腺苷(ATP)中,並最終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碳水化合物和氧氣。在能源消耗持續增多的當下,科學家們不禁想像,能否仿照植物的光合作用,用葉綠素製造太陽能電池呢?葉綠素分子是自然界中儲量最豐富、對環境最友好的功能性有機半導體材料,將葉綠素及其衍生物作為主要素材製備新型太陽能電池,既可以實現廉價可再生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又可以通過模仿天然體系的光能轉化過程實現潛在的高光電轉換效率。
  • 我國科學家首次解析綠硫細菌光合作用反應中心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學反應,是地球上規模最大的太陽能轉換過程。光合生物利用光能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同時釋放出氧氣(或者生成硫單質),是自然界最高效的太陽能固定「機器」。綠硫細菌是一類厭氧型光合細菌,誕生在大約35億年前地球的還原性環境,其能夠以硫化物為電子供體進行光合作用(圖1),是最古老的光合細菌之一。
  • 基於光合作用原理 葉綠素也能製備太陽能電池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眾所周知,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不可或缺的因素。光合作用的第一步是光能被葉綠素吸收並將葉綠素離子化,產生的化學能被暫時儲存在三磷酸腺苷(ATP)中,並最終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碳水化合物和氧氣。
  • 我國科學家首次解析葉綠素合成關鍵酶三維結構
    本報訊(記者黃哲雯)記者獲悉,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微生物功能基因組創新團隊聯合國內外相關單位,首次解析了葉綠素生物合成關鍵酶——光依賴型原葉綠素酸酯氧化還原酶(LPOR)的三維晶體結構,揭開了光合作用終極能量來源的生物學轉化「閥門」真實結構,闡明了光碟機動酶的結構學基礎和光依賴型還原酶的動力學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