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情報吸塵器"?各國大型海洋測量平臺面面觀

2021-01-14 東方網

  原標題:各國大型海洋測量平臺面面觀——海上「情報吸塵器」

圖片說明:印度VC11184飛彈跟蹤測量船

  近日,據外媒報導,由印度自主設計、代號VC11184的萬噸級飛彈跟蹤測量船將於2018年「偷偷」服役,以支持其保密的戰略武器和彈道飛彈防禦項目。

  目前,擁有大型海洋測量平臺的國家屈指可數,俄羅斯、美國、法國等國測量船常年在全球各大洋和有重要戰略價值的敏感海區出沒,展開全方位的綜合測量,堪稱海上「情報吸塵器」。

  俄羅斯首艘多用途大型海洋測量船「琥珀」號於2014年服役,滿載排水量5230噸,搭載有2部6000米水下機器人,用於水下環境探測。

  法國「蒙日」號測量船滿載排水量超過2萬噸,船上龐大的航天測量系統十分齊全,僅飛彈跟蹤雷達就有6部,代表當今法國航天測量船的最高發展水平。

  印度即將服役的飛彈測量船造價超過2億美元,排水量超萬噸,裝有X波段和S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除收集電子信息外,還可以為印度多層次彈道飛彈防禦系統提供支持。

  美國更是不遺餘力地發展海洋測量船力量。當前,美國共有三類十數艘從事海上情報搜集任務的特種任務船,全部隸屬於軍事海運司令部,它們組成了世界上最先進最龐大的偵察船隊,其數量之多、分工之細、活動海域之廣、搜集內容之全面,在全球海軍中獨一無二。

  美國是最早發展飛彈觀測船的國家之一,現有「無敵」號和「勞倫岑」號各一艘,其中,「勞倫岑」號排水量超萬噸,安裝有雷達天線和電子設備等,擔負飛彈射程測量和數據採集任務,是靶場常客。

  美軍飛彈觀測船上的船載相控陣雷達,可對中、遠程彈道飛彈的射程進行精確測量,使得該船「測量別國飛彈射程就像計算自家飛彈一樣簡單」。美國進行火箭或者飛彈試驗時,它作為岸基跟蹤站的補充,搜集美軍彈道飛彈發射和試驗數據。此外,在美國感興趣的國家發射火箭或者飛彈期間,它經常秘密前往各國靶場飛彈彈頭濺落附近海域,進行數據採集和監測。

  美國「探路者」級海洋地理探測船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建造,現役5艘,經常在中國附近海域出沒的「鮑迪奇」號就是其中之一。「探路者」級探測船滿載排水量4762噸,搭載有無人潛航器和工作小艇,裝備了回聲測深儀、海底淺層剖面儀、都卜勒聲學測流儀、磁力儀等多種海洋測量設備和測量工作站,可以詳盡準確地探測海底地形、地貌、淺層剖面、表層底質等多種戰場要素。

  作為美國海軍全球作戰的「先遣兵」,海洋測量船對全球重點和敏感海區進行聲吶、生物、物理和地理預先測量。用美國海軍退役情報軍官的話來說,海洋測量船已把全球熱點地區附近的海岸線和海洋環境摸得跟「自家後花園一樣熟悉」。一旦需要,美軍的作戰艦艇便可沿著它們繪製的航道長驅直入。

  海洋監視船,也叫音響測定艦,是除潛艇外「最安靜」的船,也是特種任務船中最為活躍的。美軍現役海洋監視船包括1991年服役的「勝利」級和2001年服役的「無瑕」號。「無瑕」號滿載排水量5370噸,主要用於收集他國潛艇聲學信號,為美軍反潛作戰提供情報支援。

  這些船往往安裝比較先進的被動與主動低頻聲吶陣列來探測和追蹤水下威脅,同時裝備多種型號的情報傳感器和船載偵察設備。執行任務時,通過艦艉收放系統布設拖曳聲吶基陣,對周圍海區進行全方位掃描式搜索和分析判斷。這套系統能根據潛艇的噪聲分辨出是哪國哪種型號的潛艇。在音響測定艦上工作過的美國退役海軍官兵甚至吹噓,它還能分辨出雄鯨與雌鯨發出的聲音。

相關焦點

  • 揭開日本海洋測量船的真面目
    當時的海洋軍事強國英國用軍艦改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海洋調查船「挑戰者」號,並於1872年起進行了一項長達4年的環球海洋探測和科學調查,獲取了大量寶貴的海洋資料。從此,海洋測量調查船不僅名聞遐邇,而且被各國海軍紛紛仿效建造。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大洋作戰、海上行動對武器裝備性能要求的提高,海洋測量調查船的作用日顯突出。 早期的海洋測量船多由其他船舶改裝。
  • 世界各國海洋測量船一覽
    早期的海洋測量船是應海上航行運輸安全的需要而產生的,世界上第一艘海洋測量船是英國海軍用「挑戰者」號軍艦改裝的,於1872-1876年首次進行環球海洋測量,其測量成果在當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為了更有效地交流、應用海上航行安全信息,推動海洋測量事業的發展,首屆國際海道測量大會於1919年6月在英國倫敦召開,1921年建立了國際海道測量局(IHB)以後,基本每隔5年召開一次國際海道測量大會。會議交流測繪成果資料和最新探測技術,介紹最新海洋測量船的創新技術,大大刺激了各海洋國家建造新型測量船的積極性。
  • 各國加快提升地理空間情報保障能力
    實時、高效、精準的地理空間情報保障,已成為現代戰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各國軍隊都在持續強化新技術在地理空間情報領域的深度運用,使戰場環境更加透明可控、數據分析更加智能自主、情報分發服務更加高效順暢,努力實現地理空間情報保障能力質的躍升,以奪取戰場環境信息優勢。大力發展超光譜成像技術,提高對隱蔽目標的數據獲取能力。
  • 中船廣西海上風電產業基地項目開工 填補廣西大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中船廣西海上風電產業基地項目開工填補我區大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能力的空白11月26日,廣西首個海上風電裝備製造項目——中船廣西海上風電產業基地項目在欽州開工建設該項目的開工建設,填補了廣西大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能力的空白,對推動北部灣地區海上風電全產業鏈的發展,促進廣西能源經濟協調發展和提升廣西高端裝備製造水平具有重大意義,標誌著欽州加快海上新能源基地建設進入嶄新階段。
  • 海洋專家聚焦「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人民網青島10月15日電(孫陽) 2014中國·青島海洋國際高峰論壇今天開幕,來自13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海洋專家和涉海部門負責人以「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與21世紀海上絲路」為主題進行交流探討。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自秦漢時期開通以來,一直是溝通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重要橋梁。
  • 望海樓:關注海洋 各國應多幹正事
    根據聯合國規定,締約國大會負責選舉國際海洋法庭法官以及審議法庭的行政和財務事項,聯合國秘書長需提交報告。 從性質看,締約國大會是多邊平臺,本應集中精力討論《公約》相關事宜,但偏偏有個別國家不合時宜地幹擾議程。此次會議上,菲律賓代表就拿出南海問題對中國進行無端指責。 在國際場合大造聲勢,是菲律賓攪亂南海的慣用伎倆。
  • 軍情掃描:各國加快提升地理空間情報保障能力
    近年來,各國軍隊都在持續強化新技術在地理空間情報領域的深度運用,使戰場環境更加透明可控、數據分析更加智能自主、情報分發服務更加高效順暢,努力實現地理空間情報保障能力質的躍升,以奪取戰場環境信息優勢。大力發展超光譜成像技術,提高對隱蔽目標的數據獲取能力。衛星成像技術是地理空間情報數據獲取的重要手段。
  • 海洋大地測量
    海洋大地測量是在海洋區域進行平面和高程控制的測量,是陸地大地測量在海洋區域的擴展。主要內容包括在海洋範圍內布設大地控制網(點),海上定位,測定平均海面、海面地形和海洋大地水準面,進行海洋重力測量等。
  • 海上大型「移動實驗室」,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下水
    8月28日,中國船舶集團七〇八所設計、江南造船建造的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命名下水 「中山大學」號是目前我國排水量最大、綜合科考性能最強、創新設計亮點最多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 作為新一代海洋綜合科考船,「中山大學」號在國內科考船中具備多個「首次」。該船在國內科考船中首次採用L型全迴轉低噪聲推進器、首次採用輪緣永磁側推、首次採用直流母排+儲能蓄電池的組合設計、首次採用全航速主動式減搖鰭等。
  • 海洋技術▏無人船在海洋調查領域的應用分析
    海洋因具有豐富的生物資源、礦產資源和水資源等自然資源而成為各國開發研究的重點。海洋調查是人們探索海洋、認識海洋、利用海洋的基本手段,隨著材料科學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技術手段、作業方法逐漸出現。傳統的海洋調查通常以調查船、浮標和潛標等為平臺,搭載各種儀器設備和傳感器完成海底探測、物理海洋觀測和生化環境監測等任務。
  • 大洋工跡——海上石油鑽井平臺
    ,任巨浪滔天,它巍然不動,它就是人工奇蹟——海上石油鑽井平臺。為了獲取這種能源,各大洲陸地上的石油開採已經持續了近兩百年,而佔了地球表面積70%的海洋,這其中蘊藏的石油資源非常豐富,藉助先進的現代工藝和機械製造,人類在海洋中建造了這麼一個鋼鐵巨獸。
  • 說說「海上新鬥士」:雙體船(組圖)
    它們新穎的外觀、獨特的綜合性能受到世界各國的矚目。據外電報導,美國海軍新近欲按計劃接收一艘高速雙體船:「海上鬥士」號,此消息再一次引起了人們對雙體船的關注。那麼,什麼是雙體船?它又有何優異特性呢?  性能優異應用廣泛  顧名思義,我們一般把由兩個單船體橫向固聯在一起而構成的船稱為雙體船。
  • 荷蘭「海洋吸塵器」項目,最終以失敗告終!結局一點也不意外
    荷蘭青年柏揚·史拉特(Boyan Slat)16歲時在希臘的一次潛水,親眼看見海裡的塑膠袋比魚多的畫面後,立下宏願,打算用海洋吸塵器把全世界海洋清乾淨。而此番豪語吸引了上千萬美元的捐款,他18歲就成立了自己的組織「海洋清理行動(The Ocean Cleanup,後簡稱TOC)」。
  • 心靈關愛丨海洋採油廠:海上平臺架起「幸福橋」
    心安·家安·生產安為更好地服務海上油田生產大局,海洋採油廠工會抓住「心安、家安、生產安」這一邏輯關係,依託油田工會「心靈關愛」活動,合力搭建職工「幸福心橋」,不斷豐富職工隊伍心理資本,傳遞幸福體驗,提升幸福指數。
  • 自然資源部:黃東海檢驗場海上綜合觀測平臺開展國產研製設備測試
    據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消息,近日,重點研發計劃「海洋光學遙感探測機理」項目在自然資源部黃東海光學遙感檢驗場海上平臺上完成了國產設備的測試試驗,重點試驗儀器全部為重點研發計劃研製設備。試驗由自然資源部海洋二所、浙江大學、上海技術物理所、安徽光機所、廣州水色儀器公司和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共同組織完成。據悉,本次試驗主要目的是驗證海洋雷射雷達觀測參數,同時也對不同研製單位研製的設備進行對比。為配合雷射雷達的後向散射係數觀測,平臺上提供了海洋表觀光譜以及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參數的常規測量參數,並組織了小型的同步比測試驗。
  • 自然資源部:黃東海檢驗場海上綜合觀測平臺開展國產研製設備測試
    據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消息,近日,重點研發計劃「海洋光學遙感探測機理」項目在自然資源部黃東海光學遙感檢驗場海上平臺上完成了國產設備的測試試驗,重點試驗儀器全部為重點研發計劃研製設備試驗由自然資源部海洋二所、浙江大學、上海技術物理所、安徽光機所、廣州水色儀器公司和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共同組織完成。
  • 【科研院所】『海上哨兵』的創新之路——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
    在助力「海洋強國」建設的道路上,踏實走好每一步。海洋監測浮標是一種錨定於海上的長期、連續、全天候、自動化海洋觀測裝備,主要用於海洋業務化環境觀測與預報,以及颱風、海嘯、風暴潮、赤潮等自然災害的實時監測,是構成海洋環境立體監測網的重要裝備。五十餘年來,海儀所在海洋監測浮標行業內打造出了「國家隊」的聲譽。
  • 「海上霸主」與海洋霸主狹路相逢,將鹿死誰手?真相不忍卒讀
    航母威力巨大讓各國趨之若鶩航母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面艦艇,可以供艦載機起飛和降落,一直以來都有「海上霸主」的美稱。而美國之所以可以在公共海域來去自如地「自由航行」,正是因為11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所向披靡,航母威力由此可見一斑。
  • 美對華情報竊聽下血本 陸海空天電全方位監控
    出動艦艇實施海上抵近偵察,始終是美軍的慣例性行動。依據偵察對象和目的的不同,美軍在黃海、東海、南海方向的偵察側重也有所區分——黃海方向,主要針對中國海軍北海艦隊,偵察內容包括中國核潛艇出海通道附近的海底地形地貌、海洋重力、海洋磁力、海流、潮汐等海洋環境信息;東海方向,主要針對中國海軍東海艦隊,其中「現代」級飛彈驅逐艦、「基洛」級潛艇、039常規潛艇等打擊力量的動向,是美軍偵察船的監視重點;
  • 共和國的海洋足跡 | 灘涂上建起我國首座海洋水文觀測平臺
    這艘無人艇主要用於海洋氣象觀測,是50多年來我國海洋氣象觀測事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從駕著一葉扁舟搞觀測,到建起有人值守的海上觀測平臺,再到如今的自控駕駛半潛式專用無人艇,我國海洋水文氣象觀測事業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歷程。1968年10月,在江蘇呂四沿岸灘涂上,矗立起一座海洋水文觀測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