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海洋測量船一覽

2021-01-14 中國測繪網

    早期的海洋測量船是應海上航行運輸安全的需要而產生的,世界上第一艘海洋測量船是英國海軍用「挑戰者」號軍艦改裝的,於1872-1876年首次進行環球海洋測量,其測量成果在當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為了更有效地交流、應用海上航行安全信息,推動海洋測量事業的發展,首屆國際海道測量大會於1919年6月在英國倫敦召開,1921年建立了國際海道測量局(IHB)以後,基本每隔5年召開一次國際海道測量大會。會議交流測繪成果資料和最新探測技術,介紹最新海洋測量船的創新技術,大大刺激了各海洋國家建造新型測量船的積極性。

    二戰期間,由於戰爭的影響,測量船的建造一度處於停滯狀態,戰爭結束後,由於世界經濟的復甦及航海事業的發展,美國海軍首先推出了海洋測量船的中長期建造規劃,二次大戰前,測量船主要是由海軍其他輔助艦船改裝的;二次大戰後,人們發現,測量船作業成果不僅是航行安全的可靠保障,更是海上作戰環境偵察、尖端武器試驗、海洋資源開發和科學研究考察的寶貴資料。因此,美國、蘇聯、英國和日本都針對專門任務大力建造各種遠洋測量船。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建造的測量船大都功能單一,測量範圍以近海為主。從70年代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發布「藍皮書」開始,海洋戰略競爭的範圍擴展到全球。到了90年代,美國海軍又重新發表了「白皮書」,把作戰範圍延伸到世界各國的沿岸海域。圍繞著世界海洋競爭戰略的變化,各國主要測量船的建造噸位也由1000噸、3000噸向5000噸發展,特殊調查測量艦船甚至超過萬噸;使命功能由專項單一發展到多項綜合,作業方式由人工手動變為自動化操作,測量範圍由近海擴張到全球海域,探測空間由平面拓展到立體全方位。

    現代海洋測量船有堅固的船體,較高的適航性、穩定性、耐波性和變速航行操縱性,具備全球海域的續航力與自給力。多數使用柴油機動力裝置,特殊測量船配置電力推進系統。為了保證測量效果,多數測量船多裝有自動舵、側推裝置、可調距螺旋槳和減振鰭,動力部分浮筏和減振降噪工程機械。測量船多數裝備有先進的全球導航定位系統,有足夠面積的試驗室。測量船的核心機構是綜合測量系統,由各種先進的測量設備、控制系統和處理系統組成。視任務需要還可以搭載直升機、深潛探測器、探空器、專用測量艇、測量浮標等,可完成複雜的海洋全要素測量任務。

    按照任務劃分,海洋測量船主要包括海道測量船、海洋調查船、科學考察船、地質勘察船、航天測量船、海洋監視船、極地考察船等。

 

海道測量船

    這是一種最傳統的測量船,按測量工作範圍可分為沿岸、近海、中遠海測量船及航標測量船。沿岸測量船的作業範圍在沿岸海域和航道,測量水深一般在100米以內,測量船噸位大多在100噸左右,主要完成航道水深測量、排查水下障礙物和其他有關航行安全的作業。近海測量船的測量範圍在200海裡以內,測量水深一般在1000米以內,噸位一般為600-2000噸。由於作業空間較大,除水深測量外,還可以完成海底地形、海底地貌、海洋磁力和海洋重力測量。中遠海測量船的測量範圍是全球海域,測量水深最大可達11000米,噸位在3000噸以上,比較典型的是5000噸。中遠海測量船的抗風能力為12級,續航力大於12000海裡,自給力超過60天,船上有足夠的空間搭載海洋測繪、海洋氣象、海洋水文、地球地理和其他特定任務的測量裝備,能夠在全球任何海域完成海洋全要素測量任務。

 

海洋調查船

    當代的海洋調查船和海洋測量船的作業裝備基本相同,只是海洋調查船的核心任務是海洋環境監測。因此,它的調查測量系統布局和科學家的編制是按照海洋水文、海洋氣象、海洋物理和其他海洋環境的測量要求進行設計的。主要完成海洋水溫、鹽度、海流、海浪、潮汐、海洋氣溫、溼度、大氣波導、風速、風向、紅外輻射等海洋環境,以及海底地質、重力、磁力等海洋物理參數的測量。

 

科學考察船

    該型船與海洋測量船和海洋調查船的功能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海洋生物和科研專項實驗室,具備更長的自給力,擁有海洋生物採集器等特殊科研裝備。早期的科學考察船為追求更大的操作空間,多選擇雙體船型。美國海軍「海斯」號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標準排水量3420噸,主尺度75.1×22.9×7.3米。經濟航速15節,續航力7500海裡,自給力20天,乘員70人(含25名科學家)。

 

地質勘察船

    此類船與海洋測量船、海洋調查船的功能布局基本相同,核心任務是海洋資源開發,測量對象是地球物理信息。它通常具有很強的拖曳作業功能,主要操作龐大的拖曳地震探測系統,獲取豐富的海洋地質資源信息,同時具有深海海底表層底質取樣和近海鑽井取樣的能力。

 

航天測量船

    它的主要任務是跟蹤和遙測各種中、遠程彈道飛彈、衛星和飛船,精確測定濺落點,回收彈頭錐體、衛星儀器數據艙和飛船返回艙等。航天測量船的活動範圍大,工作時間長,所以噸位比較大,目前世界上在航的航天測量船的排水量基本上是1-5萬噸級的,續航力為16000-20000海裡,自給力高達90天以上。航天測量船的顯著特點是裝載龐大的航天測量系統,直徑達9米、12米和25米的對太空搜索和遙測遙感雷達天線林立,是航天測量船最顯著的外部標誌。導航、通訊、控制指揮系統都集中了各專業的前沿技術,核心的遙感測量系統、信息處理分析系統更是應用了現代尖端數位化技術。

    當代只有中、美、俄、法等國先後建造了航天測量船,其中美國最多(先後有23艘)。但俄羅斯「尤裡·加家林」號航天測量船規模最大、最負盛名。該船為常規船型,滿載排水量53500噸,主尺度231.6×31×8.5米,經濟航速18節,續航力20000海裡,自給力210天。共有船員136人(另有212名科學家),實驗室86間,裝備有探空雷達、衛星通信、穩定控制、火箭飛彈定位和數據處理等八大系統。

 

海洋監測船

    主要用於海洋聲學環境監測,主要測量手段是拖曳聲吶線陣列。為降低航行測量中的背景噪聲,海洋監測船採用電力推進,特殊情況下也採用蓄電瓶供電。海洋監測船的測量成果主要用於海洋軍事上反潛、探測和敵我目標識別。

 

極地考察船

    這是執行特定海域環境調查和科學研究的測量船,具有抗禦超低溫惡劣環境和破冰作業的能力,強大的後勤補給系統能夠支持極地考察的長期作業。極地考察船是具有破冰能力的綜合測量船,隨船搭載有基地考察和建站必需的直升機、工程機械、運輸工具和各種支援設備。俄、美、加、日等國擁有,俄羅斯的數量最多,日本的功能最全。日本於1982年建成「白瀨」號南極考察船,該船為單體破冰型,滿載排水量17600噸,主尺度134×28×9.3米,經濟航速15節,續航力20000海裡,自給力78天,乘員230人(含60名科學家)。船上設有海洋測繪、水文氣象、水聲物理、地質生物等多種學科的研究室,配有絞車和起重設備,可搭載2架CH-53運輸直升機、1架OH-6偵察直升機和1000噸極地建站物資。

 

    作者:查長松 

 

相關焦點

  • 各國大型海洋測量平臺面面觀
    原標題:各國大型海洋測量平臺面面觀——海上「情報吸塵器」  目前,擁有大型海洋測量平臺的國家屈指可數,俄羅斯、美國、法國等國測量船常年在全球各大洋和有重要戰略價值的敏感海區出沒,展開全方位的綜合測量,堪稱海上「情報吸塵器」。  俄羅斯首艘多用途大型海洋測量船「琥珀」號於2014年服役,滿載排水量5230噸,搭載有2部6000米水下機器人,用於水下環境探測。
  • 揭開日本海洋測量船的真面目
    迅猛發展的海洋測量船 海洋測量調查船是專門從事海洋調查研究的一種船舶,其研究範圍主要有海洋氣象學、水聲學、海洋物理學、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學、海洋地質學、水文測量學、地球物理學等諸多學科,為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海洋工程技術、海洋環境保護等提供參數和環境預報,同時也為軍事行動特別是海軍活動提供各種海洋信息。
  • 《盜賊之海》幽靈船在哪 幽靈船位置一覽
    導 讀 盜賊之海幽靈船位置一覽 多人在線RPG海盜遊戲盜賊之海在6月17日更新了鬧鬼海岸新版本,鬧鬼海岸版本加入了新敵人幽靈船
  • 海洋技術▏無人船在海洋調查領域的應用分析
    海洋因具有豐富的生物資源、礦產資源和水資源等自然資源而成為各國開發研究的重點。海洋調查是人們探索海洋、認識海洋、利用海洋的基本手段,隨著材料科學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技術手段、作業方法逐漸出現。傳統的海洋調查通常以調查船、浮標和潛標等為平臺,搭載各種儀器設備和傳感器完成海底探測、物理海洋觀測和生化環境監測等任務。
  • "海洋六號"隨船見聞及對我海洋科考事業發展思考
    第三個首次,是開展了對世界最深海溝——馬裡亞納海溝的科學考察,實現了我國首次對世界最深處的地形地貌進行精細探測的目標,測量獲得海溝「挑戰者深淵」最深處水深值為10923米。    「海洋六號」上的多波束海底地形調查設備十分先進。通過這套設備,科考船隻需要正常行使,海底的地形地貌信息和數據就能被及時地反映出來。
  • 乘風破浪的科考船
    它們在海天之間乘風破浪,   為我國海洋科考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今天,讓我們一覽部分海洋科考船的風採。   「海洋地質六號」船   「海洋地質六號」船原名為「海洋六號」, 2009年10
  • 【造船先知道】第十九期:海洋調查船
    比較常見的專業調查船有以下幾種:① 海洋測量船。主要任務是根據編輯海圖、航海指南、海潮流表和其他海洋圖集的需要,測取海洋水深、海流、潮流、溫度、鹽度、地質、地貌、地磁和其他基本資料。例如美國的「威爾克斯」號和聯邦德國的「彗星」號。② 海洋物理調查船。
  • 我海監船警告日本測量船「停止活動」
    事發釣魚島海域,這是2010年5月以來的第三次警告北京消息 據日本媒體消息稱,日本海上保安廳一艘測量船2月19日駛入釣魚島海域,並在該海域從事海洋科考調查。中國國家海洋局船隻對日方船隻發出警告,但該船宣稱自己正在「日本專屬經濟區內作業」。
  • 28次同步觀測,73個站位調查,首次使用無人船測量…海洋一號D衛星海上同步觀測試驗完成
    圖為試驗隊員開展無人船測量作業。韓 冰 攝  本報訊 近日,6名試驗隊員搭乘的「潤江1」號船在浙江省舟山碼頭靠岸,圓滿完成了為期34天的海洋一號D衛星在軌測試海上現場同步觀測試驗。  據悉,海洋一號D衛星是我國業務化運行的海洋水色衛星,與之前發射的海洋一號C衛星進行組網觀測。
  • 海洋科考船「三兄弟」亮相!我國深海探測立體技術體系形成
    ,該船填補了我國小噸位大鑽深海洋地質鑽探船的空白,提升了海洋地質調查能力,也標誌著我國海洋地質綜合調查能力躋身世界前列。「海洋地質八號」 「海洋地質九號」「海洋地質十號」「三兄弟」亮相,共同組成了我國深海探測的立體技術體系,也標誌著我國海洋地質、地球物理及鑽探等綜合海洋地質調查能力躋身世界前列。
  • 初識「海洋地質九號」船
    編者按: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興起,海洋已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領域,日益成為各國經濟、軍事、科技競爭焦點。作為國家地質工作的主要組織者、承擔者,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不斷加大海洋地質工作力度,開發與保護並重,挖掘「藍色國土」蘊藏的資源寶藏。
  • 這三艘海軍遠海測量船以九三學社先賢命名!
    中國是海洋大國
  • 犁萬裡波濤——我國海洋地質調查船「三劍客」初戰告捷
    該船總長75.8米,寬15.4米,排水量約3400噸,續航力8000海裡,可實施全球無限航區海洋地質調查工作,並填補了我國小噸位大鑽深海洋地質鑽探船空白,豐富了我國海洋地質調查船舶體系。  作為我國自主建造的全新一代高精度具有鑽探功能的綜合海洋地質調查船,「海洋地質十號」自2017年12月26日入列以來,累計海上作業262天,穩定航行57000千米,整體性能和調查設備得到全面檢驗。
  • 三千噸級海洋漁業調查船"藍海101"在上海下水
    該船配備了國際先進、自動化程度高的甲板機械操控裝備,可開展底層拖網、變水層拖網、延繩釣、魷魚釣等4種探捕作業方式,能夠高效完成海洋漁業資源及環境調查並確保科學調查數據測量的準確性和精度。其順利建造下水,標誌著我國海洋漁業綜合調查能力已躋身世界前列,將為我國從漁業大國向漁業強國轉變和提升國際漁業話語權地位,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 魔獸世界8.2奇怪的海洋沉澱物/火山巖/礦物質水作用一覽
    魔獸世界8.2奇怪的海洋沉澱物/火山巖/礦物質水作用一覽 魔獸世界8.2版本裡在納沙塔爾獲得奇怪的海洋沉澱物、奇怪的火山巖、奇怪的礦物質水這三個元素材料有什麼用呢,具體的作用效果是什麼
  • 「海洋四號」海底探寶船返航 取得4項成果
    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四號」船今年5月25日從廣州出發,遠赴太平洋,航程2萬多海裡,圓滿完成了我國《國際海底區域研究開發》「十五」計劃代號為DY105-15航次的科學考察任務。富鈷結殼是深海最重要的固體礦產資源之一,從1997年開始,「海洋四號」等科學考察船已進行了5個航次的富鈷結殼前期戰略性探查工作。針對以往航次調查中確定的麥哲倫海山區及中太平洋的部分重點海山區,「海洋四號」在本航次中共完成拖網取樣測站155個,海底攝像33個站位,沉積物取樣11個測站,溫鹽深測量6個測站,多波束測量14544平方千米,重力測量及磁力測量各1075.4千米,淺層剖面測量481千米。
  • 海洋六號、雪龍號科考船26年後南極再「會師」
    ——「向『海洋六號』全體船員和隊員問好,祝你們首航來南極考察順利!」 ——「向『雪龍』號老大哥致敬!向南極考察旗艦船致意!」 這段對話發生在南緯62°22′25″西經58°39′26″——在世界盡頭的南極海域,兩艘中國科學考察船在這裡勝利「會師」。
  • 大宇造船海洋世界首次完成船舶對船舶LNG裝船作業
    韓聯社11月26日報導,大宇造船海洋11月26日表示,在玉浦造船廠進行為期3天的向正在建造的LNG運輸船供應LNG的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嘗試了「船舶對船舶液化天然氣(LNG)裝船作」。
  • 中國海洋大學本科生認知海洋實習在「東方紅3」船順利開展
    中國海洋大學本科生認知海洋實習在「東方紅3」船順利開展 http://www.huaue.com  2021年1月12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2021年1月2日至10日,中國海洋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雲洲海洋測量無人艇」首發亮相 可海事搜救
    「雲洲海洋測量無人艇」 新華網廣州11月5日電(記者盧鑑)珠海雲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洲)3日發布了近6米的「雲洲海洋測量無人艇」。雲洲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發布的「雲洲海洋測量無人艇」,總長近6米,船體採用深V船型,航速最高可達28kn,動力系統採用油電混合的方式,續航能力大於300km,抗風浪最大等級為5級,可以搭載多種海洋探索設備進行協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