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本科生認知海洋實習在「東方紅3」船順利開展

2021-01-14 華禹教育網
中國海洋大學本科生認知海洋實習在「東方紅3」船順利開展 http://www.huaue.com  2021年1月12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2021年1月2日至10日,中國海洋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管理學院等9個學院的208名非涉海專業本科生分批次登上新一代深遠海綜合科學考察實習船「東方紅3」,開展為期兩天的認知海洋實習。

  本次認知海洋實習主要包括實地認識了解「東方紅3」船和觀摩操作船載海洋科考設備,以及聆聽海洋研究專家學者關於極地科考與海洋立法、海洋權益保護等方面的專題講座。

  登船伊始,實驗室人員為同學們詳細介紹科考船設計建造過程,並系統講解、演示船載儀器設備的設計架構、模塊功能和工作原理。在CTD作業區,實驗室人員操作剛剛完成萬米水深性能海試的溫鹽深剖面儀(CTD)對大公島海域不同深度的海水進行採樣,演示如何對海水溫度、鹽度等指標進行實時分析;在儀器集中控制室,實驗室人員現場教授同學們利用全海深多波束測深系統、萬米單波束測深儀對海底地形進行測量與分析。配合著深入淺出的講解和演示,同學們對海洋水文、海洋氣象、海洋生物、海洋化學、海洋地質等方面的知識有了基本的了解,對海洋科考形成了較為直觀的認識,對向海圖強、開拓創新、投身海洋強國建設有了更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為幫助同學們增強海洋意識、拓展海洋認知,對我國海洋科學考察和海洋權益保護研究的現狀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務處邀請學校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登船為師生作了最前沿的主題講座。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史久新教授以「中國南極科學考察與中國海洋大學」為題,結合自己多次赴極地科考的經歷,介紹了海大人南極科學考察工作情況和取得的重要成就;國際事務與公共管理學院郭培清教授以「北極動態與國外研究」為題,對北極問題研究動態進行了全面而系統的闡述;主持多項南極立法、國際深遠海等相關課題研究的法學院曹亞偉老師以「南極旅遊的『是』與『非』」為題,介紹了南極的利用保護等相關問題;海洋與大氣學院教授王秀芹以「透過海洋現象建立海洋精神——海納百川 取則行遠」為題,介紹了海洋的水平衡等海洋學現象及原理成因。

  通過此次實習,同學們紛紛表示,以前覺得「東方紅3」船離自己很遙遠,沒想到現在不僅見到、而且還能登上「東方紅3」船近距離學習,幸福滿滿,為學校點讚!登船實習的兩天,不僅了解到科學家們逐夢海洋的經歷,更是親身體驗了海洋科考人的生活與工作,也被經略海洋的科學家那種「不畏波濤、勇於探索」的精神所折服。作為一名「海大人」,要傳承「崇尚學術、謀海濟國」的價值追求,面向深藍,為海洋強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據悉,2013年中國海洋大學出臺《中國海洋大學大海洋類綜合海上實習教學方案》,每年組織全校本科生開展海上實習教學(包括涉海專業的專業綜合實習、海洋學實習和非涉海專業的認知海洋實習),形成了海洋特色鮮明、覆蓋全體學生的海上實習實踐教學體系。近年來,隨著海洋強國建設的深入推進和學校以「東方紅3」船建成使用為標誌的學生實習平臺跨越式發展,學校適時主動調整、優化海上實習教學體系,積極構建更具實踐性、針對性的海洋實習教學模式,紮實推進高質量海洋領軍人才培養工作。本學期,學校依託「東方紅2」「東方紅3」,共組織16個航次、1318名本科生完成專業綜合實習、海洋學實習和認知海洋實習。

  通訊員:莊秋慧 趙常林 王毅 武斌

 
 關於中國海洋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特別說明:由於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相關焦點

  • 「東方紅3」船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綜合航次科考任務順利返航青島
    2020年10月7日上午10時,中國海洋大學「東方紅3」新型深遠海綜合科考實習船圓滿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綜合航次科考調查任務
  • 全國最大最強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下水
    28日,我國最大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英文名:「ZHONG SHAN DA XUE」)在上海長興島江南造船廠下水。此次下水後,「中山大學」號將進入設備安裝、系統調試、內裝施工等階段,計劃於2020年年底試航,預計2021年年初交付使用。
  • 青島市人民政府和中國海洋大學聯合舉辦青島「海洋·發展」大會
    中國海洋大學黨委書記田輝在主持詞中表示,大會旨在打造海洋發展合作交流高端平臺,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推進中國海大一流大學建設,助力青島「海洋攻勢」,為海洋強國戰略實施提供智慧與動力。    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在會上作主旨報告。  張佔海在致辭中代表自然資源部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向中國海洋大學建校95周年致以誠摯祝福。
  • 為什麼要報考中國海洋大學?
    ,環境優美的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三分鐘帶你了解中國海洋大學為什麼要報考中國海洋大學?擁有國內首艘獲得靜音科考級(SILENT-R)證書的海洋綜合科考船「東方紅3」船是國內首艘、國際上第四艘獲得DNV GL籤發的船舶水下輻射噪聲最高等級——靜音科考級(SILENT-R)證書的海洋綜合科考船,也是世界上獲得這一等級證書排水量最大的海洋綜合科考船。
  • 中國一艘海洋調查船進釣魚島海域作業遭日方阻撓
    【環球網綜合報導】日本NHK電視臺8月14日報導稱,日本第11管區那霸海上保安本部透露,14日上午,經過該海保本部確認,一艘中國海洋調查船進入釣魚島附近海域,在與事前通報不同的區域進行作業。日方巡邏船對中方海洋調查船進行了連續的「跟蹤和監視」。
  • 我國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命名下水
    新華社上海8月28日電(記者賈遠琨)我國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28日在位於上海長興島的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為這艘科考實習船命名,希望「中山大學」號承載起向海洋求索的使命與擔當。
  • 我國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命名下水
    新華社上海8月28日電 (記者 賈遠琨)我國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28日在位於上海長興島的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為這艘科考實習船命名,希望「中山大學」號承載起向海洋求索的使命與擔當。
  • 三千噸級海洋漁業調查船"藍海101"在上海下水
    該船配備了國際先進、自動化程度高的甲板機械操控裝備,可開展底層拖網、變水層拖網、延繩釣、魷魚釣等4種探捕作業方式,能夠高效完成海洋漁業資源及環境調查並確保科學調查數據測量的準確性和精度。其順利建造下水,標誌著我國海洋漁業綜合調查能力已躋身世界前列,將為我國從漁業大國向漁業強國轉變和提升國際漁業話語權地位,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 江南造船開建國內最大海洋綜合科考船
    中山大學、中國船級社上海分社、江南造船有關領導為項目開工籤字。中山大學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估算總投資8.5億元,建設周期不長於26個月;該船由中船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設計,總長約114.3米,設計排水量約6800噸,定員100人,入級中國船級社(CCS)和DNV GL,具備B3冰級加強,採用直流母排+蓄電池儲能技術,艉部配有兩套永磁電機驅動的齒輪全迴轉主推進裝置、艏部配有兩套輪緣永磁側推裝置,具備DP1動力定位能力。
  • 乘風破浪,中國海洋事業新紀錄頻現
    ◎ 科技日報記者 陳瑜9月28日,「雪龍2」號結束首次北極任務,順利返回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2017年,科技部等三部門印發的《「十三五」海洋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提到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開展潛水器譜系化工程。「此前已經投入使用的『深海勇士』號、『蛟龍』號,為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奠定了中國製造的基礎。
  • 特色立校 科學發展 樹人立新 謀海濟國——中國海洋大學改革發展...
    上世紀60年代初,在國民經濟遇到極大困難的情況下,國家仍十分重視海洋科教事業,斥巨資為學校建造了我國首艘2500噸級的海洋實習調查船——「東方紅」號。  改革開放以來,學校發展步入快車道,1994年實現了國家教育部門與山東省政府部門共建體制,獲得重點支持,學校首批進入「211工程」序列。
  • 科學「織網」 認知南海——中國海洋大學專家團隊構建國際上規模最...
    科學「織網」 認知南海——中國海洋大學專家團隊構建國際上規模最大的區域潛標觀測網 http://www.huaue.com  2019年3月18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導讀:
  • 海洋科考船綜合性能哪個強?「中山大學」號
    來源:科技日報圖集 近日,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長興島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為科考實習船命名剪彩,希望「中山大學」號承載起向海求索的使命與擔當,承載起興海強國的光榮與夢想,挺進深藍,劈波斬浪,順利平安。該船於2019年10月28日正式開工建造。此次下水後將立即開展舾裝調試,預計2021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 海洋科考船綜合性能哪個強?「中山大學」號!
    近日,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長興島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為科考實習船命名剪彩,希望「中山大學」號承載起向海求索的使命與擔當,承載起興海強國的光榮與夢想,挺進深藍,劈波斬浪,順利平安。  該船於2019年10月28日正式開工建造。此次下水後將立即開展舾裝調試,預計2021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 我國綜合性能最強海洋科考船「中山大學」號下水
    ◎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28日,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長興島江南造船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為科考實習船命名剪彩,希望「中山大學」號承載起向海求索的使命與擔當,承載起興海強國的光榮與夢想,挺進深藍,劈波斬浪,順利平安。
  • 系列海洋科考利器相繼誕生,助力國家海洋科考事業實現質的飛越
    人民網上海10月20日電 (龔莎)10月20日,在中國船舶第七〇八研究所建所70周年之際,由該所與中國造船工程學會船舶設計專業委員會、上海市船舶與海洋工程學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海洋科學考察船技術高峰論壇在上海如期舉辦,本次論壇的主題是「海洋科學考察船 系列 自主 發展」。
  • 系列海洋科考利器相繼誕生,助力我國海洋科考事業實現質的飛越
    10月20日,在中國船舶第七〇八研究所建所70周年之際,由該所與中國造船工程學會船舶設計專業委員會、上海市船舶與海洋工程學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海洋科學考察船技術高峰論壇在上海如期舉辦,本次論壇的主題是「海洋科學考察船 系列 自主 發展」。本次論壇克服疫情不利影響,採用「雲端線上+線下」分上海和青島兩個會場的形式開展,包括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等知名院所高校的專家進行了雲端分享。
  • 我國最大海洋科考船「中山大學」號命名下水
    圖說: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 新民晚報訊(記者 葉薇)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昨天在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
  • 中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好威水
    8月28日上午,「中山大學」號科考船在上海長興島江南造船廠下水,其是中國目前最大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此次下水後將立即開展舾裝調試,預計2021年上半年交付使用。首次採用多項國家前沿技術據介紹,「中山大學」號總長約114.3米
  • 中國海洋大學共青團組織開展先進集體和個人評選表彰活動
    中國海洋大學共青團組織開展先進集體和個人評選表彰活動    通訊員:劉萍    附:中國海洋大學2019年度團的先進集體和個人名單    一、「紅旗團委」    海洋與大氣學院團委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團委    管理學院團委    經濟學院團委    外國語學院團委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