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CW毫米波雷達原理一

2021-01-14 redeemer奇
1、簡介

毫米波雷達的優點是角解析度高、頻帶寬因而有利於採用脈衝壓縮技術、都卜勒頗移大和系統的體積小。目前筆者接觸到的有24G毫米波雷達和77G毫米波雷達。
24G毫米波雷達主要應用在交通領域的測距和車輛測速,在其他領域也有使用24G毫米波雷達。
77G毫米波雷達主要應用在無人駕駛,汽車周圍的目標檢測等領域。

在首次接觸雷達時,一頭霧水。搞不清一個chirp的時域圖和頻域圖的關係、中頻信號以及其他名詞的基本概念。在TI培訓官網上看到一些毫米波雷達原理的視頻才豁然開朗。TI培訓官網毫米波傳感介紹

本文主要是通俗易通的講解筆者理解的FMCW毫米波雷達。在學習之前我們想想一下幾個問題:

雷達如何檢測目標距離的?

如果存在多個目標如何處理?

雷達檢測目標的最小距離是多少?

什麼因素決定了雷達的最大檢測距離?

2、FMCW毫米波雷達的基本理解(單目標)

為了方便對FMCW毫米波雷達工作原理的基本理解,本節採用單目標進行理論分析。

2.1、什麼是一個chirp?

FMCW雷達發射的一個信號稱為chirp。一個chirp是正弦曲線,其頻率隨時間線性增加。
幅度與時間的關係和頻率與時間的關係如下圖:

A-t和f-t

通常我們使用頻率和時間的關係圖(f-t圖)來討論一個chirp ;

一個chirp的特徵包含起始頻率(fc),帶寬(B)和持續時間(Tc);

chirp的斜率定義了帶寬上升的速率。在此示例中,線性調頻脈衝在40us內掃描4GHz的帶寬,這對應100MHz/us的斜率。

2.2、雷達工作的基本流程(中頻信號的由來)

以一發一收的雷達為例,如下圖:

1T1R

什麼是混合
一個混合器具有2個輸入和1個輸出的3個埠設備。如圖:

混合器
出於我們的目的,可以對混合器進行如下建模。


在兩個輸入埠上輸入的兩個正弦曲線x1和x2;

輸出是具有以下條件的正弦曲線:
特點:
(1)、瞬時頻率等於兩個輸入正弦波的瞬時頻率之差;
(2)、相位等於兩個輸入正弦波的相位差

2.2、中頻信號(IF)的理解

使用f-t圖理解中頻信號,如下圖:

中頻信號
說明:


上圖反應了從目標反射的TX信號和RX信號的時頻關係。請注意,RX信號只是TX信號的延遲版本。
(1)、τ表示雷達與物體之間的往返時間。
(2)、S表示chirp的斜率。

混頻器輸出的中頻信號的頻率是TX-chirp和RX-chirp瞬時頻率之差。如上圖所示這是一條直線。

因此,雷達前的單個目標物體會產生一個恆定頻率的IF信號。這個頻率Sτ,其中τ = 2d/c。因此:
其中,d是物體的距離,c是光速。

注意:τ通常只佔總線性調頻時間的一小部分=> TX線性調頻的非重疊部分通常可以忽略不計。
例如。對於最大距離為300m且Tc = 40us的雷達。τ/ Tc = 5%

因此,通過對中頻信號IF做FFT變換,找出功率最大的頻率即可。但是在實際使用中雷達前方不可能僅僅只有一個目標,因此,存在多目標的情況如何處理?

3、多目標距離分析

由第二節可知,單目標對應一個RX,則多目標會存在多個RX,如下圖:

多目標
中頻信號的頻譜將顯示多個峰值,每個峰值的頻率與雷達上每個物體的距離成比例,如下圖:
多目標頻譜圖
因此,多目標也是比較容易理解的。重點來了,如果兩個目標相距比較近,導致兩個目標在頻譜圖中僅顯示一個峰值怎麼解決?


3.1、多目標的距離解析度問題

雷達的距離解析度可以間接表示探測目標之間的最小距離。小於這個最小距離,在算法分析中便認為是單個目標。
兩個距離相近的目標的圖像如下:

相近目標時頻和時幅圖
頻譜圖
在算法分析中是不能分辨這兩個目標的,如何解決呢?


可以通過增加中頻信號IF的長度來解決這個問題。如下圖:

增加IF長度
頻譜
從圖中可以看出增加一個chirp的發射周期,即增加中頻信號的長度,但是相應的帶寬從B增加到2B。
因此,增加中頻信號的長度,會成比例的增加帶寬。即:更大的帶寬等於更好的解析度


3.2、距離解析度的推導

回顧一下之前的內容:

距離為d的物體會產生S2d / c頻率的IF峰值;

只要頻率差Δf> 1 / T,就可以分辨兩個峰值。

因此,對於兩個相距距離Δd的物體,它們的IF頻率之差為Δf=S2Δd/ c。由於一個chirp的周期為Tc,這意味著:





即:距離解析度△d僅取決於線性調頻脈衝掃過的帶寬

3.3、雷達的最大檢測距離

由3.2小結的公式:
可推導出:
即中頻信號的帶寬取決於所需的最大距離。由於IF信號通常經過數位化處理(LPF + ADC),以便在DSP上進行進一步處理。因此,因此,IF帶寬受到ADC採樣率(Fs)的限制,即:{max}}{c}Fs≥cS2△dmax
故ADC的Fs採樣率將雷達的最大範圍限制為:
如下兩個示例A和B的距離解析度誰大誰小?

A和B
說明:
A和B具有相同的解析度,但是:


對於相同的dmax,線性調頻A僅需要一半的IF帶寬(=> ADC上較小的Fs)。

但是Chirp B的優勢是需要一半的測量時間。

因此Chirp A方案,在獲得同樣的最大測距性能,允許比Chirp B方案更小的ADC採樣時間,平衡硬體性能依賴。

4、總結

雷達的測距的工作流程如下:

測距流程

合成器產生一個chirp ;

chirp通過TX天線發送,被目標返回。通過RX天線接收此chirp,即得到一個延時的chirp;

將TX發送的chirp和RX接收的chirp混合成中頻信號IF;

對IF依據奈奎斯特採樣定理進行ADC採樣,必須支持S2dmax / c的IF帶寬。

對ADC數據進行FFT變換,得到頻域信號,其中頻譜包含多個峰值,每個峰值的頻率(f)與相應物體的距離(d)成正比。

5、疑問

雷達探測等距離的目標物體,在頻譜圖上峰值是重疊的,如何進行區分?

思考
事實證明,如果兩個物體相對於雷達具有不同的速度,則可以通過進一步的信號處理將這些物體分離出來。我們將在下一篇文章中進行分析!



相關焦點

  • 毫米波FMCW雷達測距、測速原理、應用
    毫米波FMCW雷達測距、測速原理、應用 微波射頻網 發表於 2020-04-06 14:46:00   毫米波 (millimeter wave )波長為1~10毫米的電磁波稱毫米波
  • 一文讀懂毫米波雷達測方位原理及優勢
    打開APP 一文讀懂毫米波雷達測方位原理及優勢 發表於 2018-04-24 14:38:59   汽車毫米波雷達基本原理   毫米波是指波長在1-10mm的電磁波,其帶寬大,解析度高,天線部件尺寸小,能適應惡劣環境。
  • 毫米波不簡單!毫米波雷達測方位原理+優勢
    對於毫米波,大家已不再陌生,本文對於毫米波的講解,主要在於探討毫米波雷達側方位原理以及其優勢所在。一、汽車毫米波雷達基本原理毫米波是指波長在1-10mm的電磁波,其帶寬大,解析度高,天線部件尺寸小,能適應惡劣環境。車用毫米波雷達,通常採用結構簡單成本較低,適合近距離探測的FMCW(調頻連續波)雷達體制。
  • 毫米波雷達的工作原理及優缺點介紹
    毫米波的理論和技術分別是微波向高頻的延伸和光波向低頻的發展。   所謂的毫米波雷達,就是指工作頻段在毫米波頻段的雷達,測距原理跟一般雷達一樣,也就是把無線電波(雷達波)發出去,然後接收回波,根據收發之間的時間差測得目標的位置數據。毫米波雷達就是這個無線電波的頻率是毫米波頻段。
  • 毫米波雷達的工作原理及發展趨勢
    核心裝備的雷射雷達當然是備受關注。與非網小編在前段時間為大家介紹過,感興趣的可以看這裡。今天,我們不講雷射雷達,要跟大家說一說毫米波雷達。為什麼要講這個?主要是當前雷射雷達這麼火,但主流的自動駕駛方案卻並未完全拋棄毫米波雷達,今天就是來探索一下其中的緣由。
  • 淺析毫米波雷達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但毫米波雷達憑藉其可穿透塵霧、雨雪、不受惡劣天氣影響的絕對優勢,且唯一能夠「全天候全天時」工作的超強能力,成為了汽車ADAS不可或缺的核心傳感器之一!本文,我們和毫米波雷達來一次「親密接觸」,了解一下它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科技改變生活,但安全永遠第一 汽車作為人們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沒有什麼比它更能影響著人們的日常出行和生活方式。
  • 一文了解汽車毫米波雷達工作原理與結構組成
    當電磁波在空間傳播的時候,它傳播的介質一改變,就會發生反射、吸收、透射、衍射等現象。不同頻段的電磁波,這幾種現象的佔比有很大差異。無論是微波雷達、主動紅外、雷射雷達都是基於反射特性,不同頻率的電磁波在反射特性上有很大差異,一方面取決於介質,也就是反射面的材質。
  • 車載毫米波雷達的原理和應用技術
    來源|牛喀網摘要:本文分析了車載毫米雷達市場應用情況;介紹了其工作原理以及工作波形和工作調頻機制。車載雷達應用市場潛能巨大,有效的保障了行車安全和操控的舒適度。引言毫米波雷達作為汽車主動安全領域關鍵傳感器部件,可有效穿透霧、煙、灰塵,實現全天時、全天候工作負荷要求。
  • 一種毫米波測速雷達系統的工作原理
    摘要:介紹了一種毫米波測速雷達系統的工作原理,該系統採用高精度譜分析法測量外彈道彈丸速度曲線,並利用最小二乘法擬合方法推出彈丸的初速。分析了測速誤差、精度與測點數、外推步長的關係。該系統將毫米波技術成功應用於火炮或槍枝的內、外彈道參數的測試。
  • 毫米波雷達的原理和實現方式
    打開APP 毫米波雷達的原理和實現方式 周碧俊 發表於 2018-07-22 12:17:00 在工業和自動化領域,越來越多的新興應用採用毫米波解決方案進行感測,大多選用的是24GHz和60GHz,這個頻段已經被分配給工業領域免費使用,在各個不同的國家和法規上面屬於定義明確的頻段。
  • 從構造和原理到應用,毫米波雷達為何還未被雷射雷達取代?
    一、引子首先要明確,這裡要講的雷達是發射電磁波的正經雷達,而不是發射機械波的倒車雷達。z7tednc二戰軍迷和歷史研究者大概對雷達技術的淵源了如指掌:第一臺實用雷達就是用於探測試圖半夜從空中越過英吉利海峽的德農——坐著飄在天上的金屬殼的德農。
  • 毫米波雷達及其應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5/412875.htm所謂的毫米波雷達,就是指工作頻段在毫米波頻段的雷達,測距原理跟一般雷達一樣,也就是把無線電波(雷達波)發出去,然後接收回波,根據收發之間的時間差測得目標的位置數據。毫米波雷達就是這個無線電波的頻率是毫米波頻段。
  • 詳細了解毫米波雷達概念以及原理和產業研究
    詳細了解毫米波雷達概念以及原理和產業研究 李倩 發表於 2018-08-27 17:36:19 毫米波雷達作為唯一可以「全天候全天時」工作的傳感器,是實現汽車ADAS
  • 毫米波雷達
    伴隨著這一趨勢,自動駕駛汽車應用而生,且國內很多自動駕駛研發企業快速成長。「自動駕駛」等相關熱詞也一直是行業關注的焦點。各位可知道,自動駕駛核心技術包括:V2X、高精度地圖定位、人機互動、車輛決策、車用雷達、計算平臺、信息安全、感知算法等八大類。今天我們就細聊一下車用雷達這個事兒。自動駕駛汽車作為解放人類雙手和提升效率的未來出行工具,需要大量黑科技加持,其中傳感器是其底層支撐的重要部分,車用毫米波雷達就扮演了傳感器的角色。
  • 自動駕駛技術之——FMCW 雷達簡介
    FMCW 雷達系統通過天線向外發射一列連續調頻毫米波,並接收目標的反射信號。發射波的頻率在時域中按調製電壓的規律變化。FMCW 毫米波雷達的發射信號採用的是頻率調製,常用的調製信號有:正弦波信號、鋸齒波信號和三角波信號等,當以三角波或鋸齒波作為調頻波時,稱其為線性調頻連續波(LFMCW)。
  • 自動駕駛「三駕馬車」之毫米波雷達,原理其實蠻簡單
    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被稱為自動駕駛傳感系統的「三駕馬車」。雷射雷達很貴,攝像頭有先天缺陷,但毫米波雷達卻是所有高級別自動駕駛ADAS不可或缺的標配,本文從科普角度為讀者介紹毫米波雷達。由於天線尺寸隨著載波頻率上升而變小,所以77GHz波段的毫米波雷達系統尺寸也會比24GHz更緊湊。77GHz毫米波雷達正逐步取代24GHz,成為汽車領域主流的傳感器。
  • 拆解毫米波雷達:與雷射雷達有哪些不同?
    今天找一個MRR的77GHz的毫米波雷達做拆解分析,毫米波雷達工作原理是通過天線向外發射毫米波,並接收目標反射信號,通過對信號進行對比和處理,最終完成對目標的分類識別。
  • 一文解讀毫米波雷達的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
    打開APP 一文解讀毫米波雷達的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 發表於 2018-04-24 10:09:25 毫米波雷達是測量被測物體相對距離、現對速度、方位的高精度傳感器,早期被應用於軍事領域,隨著雷達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毫米波雷達傳感器開始應用於汽車電子、無人機、智能交通等多個領域。   目前各個國家對車載毫米波雷達分配的頻段各有不同,但主要集中在24GHz和77GHz,少數國家(如日本)採用60GHz頻段。
  • 毫米波雷達結構_毫米波雷達結構原理圖詳解 - CSDN
    雷達原理(source: electricalelibrary)汽車使用的雷達不像軍事雷達體積那麼龐大, 是小型傳感器, 可以很容易地安裝在前格柵或保險槓下面印刷電路板和處理: 這包括數位訊號處理(DSP)單元汽車領域的雷達應用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毫米波雷達主要有3個頻段, 分別是24GHz, 77GHz和79GHz, 普遍分為長距雷達和短距雷達, 長距雷達可以測量遠達250m的物體, 但視野很小, 而短距雷達被設計為具有更大的視野, 但看不到遠處.
  • 毫米波雷達系統方案
    2 雷達方案概述 目前市場主流使用的車載毫米波雷達按照其頻率的不同,主要可分為兩種:24GHz毫米波雷達和77GHz毫米波雷達。通常24GHz雷達檢測範圍為中短距離,用作實現BSD、LCA等功能,而77GHz長程雷達用作實現ACC、AEB等功能。 從技術角度看,24GHz雷達與77GHz雷達都是處於毫米波的頻段,本質上並沒有形成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