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技術之——FMCW 雷達簡介

2021-01-14 智車科技

(長按識別上方二維碼,報名第29屆IEEE IV大會 )

FMCW,即調頻連續波。FMCW技術和脈衝雷達技術是兩種在高精度雷達測距中使用的技術。其基本原理為發射波為高頻連續波,其頻率隨時間按照三角波規律變化。FMCW(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達接收的回波的頻率與發射的頻率變化規律相同,都是三角波規律,只是有一個時間差,利用這個微小的時間差可計算出目標距離。


FMCW 雷達系統通過天線向外發射一列連續調頻毫米波,並接收目標的反射信號。發射波的頻率在時域中按調製電壓的規律變化。FMCW 毫米波雷達的發射信號採用的是頻率調製,常用的調製信號有:正弦波信號、鋸齒波信號和三角波信號等,當以三角波或鋸齒波作為調頻波時,稱其為線性調頻連續波(LFMCW)。三角波線性調頻連續波利用差拍傅立葉方式在一個周期內就可無模糊確定目標距離和速度,處理簡單,易於實現,它利用發射信號的線性調頻和從目標反射回來的接收信號頻率的變化相關和頻譜配對來進行動目標的測量,比較易於實現的測距測速連續波雷達,因此三角波線性調頻連續波雷達的設計和實現,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LFMCW 波雷達的工作原理是用回波信號和發射信號的一部分進行相干混頻,得到包含目標的距離和速度信息的中頻信號,然後對中頻信號進行檢測即可得到目標的距離和速度。當目標物體是相對靜止的,發射信號碰到目標物體後被反射回來,產生回波信號,回波信號與發射信號形狀相同,只是在時間上延遲了τ(τ=2R/c),式中:R-目標物體的距離;c-光速。



發射信號與回波信號的頻率差即為混頻輸出的中頻信號頻率f0,根據相似三角形的關係,由上圖(a)可以得出:



從上式中可以看出,在調製周期T 和調頻帶寬確定的情況下,目標距離與LFMCW 雷達前端混頻器輸出的中頻信號頻率成正比,這就是目標物體處於相對靜止的情況下LFMCW 雷達測距原理。


從上式中可以看出,在調製周期T 和調頻帶寬確定的情況下,目標距離與LFMCW 雷達前端混頻器輸出的中頻信號頻率成正比,這就是目標物體處於相對靜止的情況下LFMCW 雷達測距原理。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三角波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中頻信號的頻率可分別表示如下:

fb+=f0 -fd

fb-=f0 +fd

上兩式中為目標物體相對靜止時中頻信號的頻率,為都卜勒頻移。由距離公式R和都卜勒頻移公式可得:



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毫米波雷達信號中頻頻率fb的確定是求出R、V的關鍵。


以上兩式雖然是在目標處於相對運動狀態下推導出來的,但是對於相對靜止的目標同樣適用,因此,在實際應用中,不管目標是處於相對運動還是相對靜止,只要分別求出調製三角波在上升沿和下降沿的中頻信號的頻率,就可以利用以上兩式來計算目標的距離和速度信息,這就是FMCW 毫米波雷達測距測速原理。


f的確定即是對發射和反射信號的頻差進行頻譜分析。信號的頻譜分析主要有FFT法和非FFT法。所謂FFT法,即是對被分析的信號進行傅立葉變換,將其從時域變到頻域,在頻域進行分析,必要時再通過傅立葉逆變換,變回時域的分析方法。而非FFT方法則是通過其他的途徑,獲得信號的頻率參數,如最大熵法、MUSIC法等,各有特點。綜合考慮方法的複雜性,實時性,穩定性,對汽車雷達而言,頻譜分析應首選FFT法,這種方法比較成熟,實現容易,實時性強,適合於汽車運行狀況下信號的實時處理。


當雷達的輻射範圍內有多個目標時,三角波調頻方式雷達會產生一定的虛警率。


當前方為單目標時,由前面的公式,可以確定兩個二元一次方程。在R—V平面內會確定兩條斜率相反的直線,如下圖中兩條實線。從而獲得一個交點,如下圖中實線的交點,即可確定目標的相對速度和距離信息。而在多目標監測時則會產生虛警。以兩個目標為例,由於雷達的參數相同(k。,k:相同),兩個目標在發射信號處於頻率上升和下降的頻段會產生兩組平行的直線,有四個交點,其中兩個為虛警目標;如下圖所指出,根據中頻信號的信息無法排除。隨著目標數量的增加,虛假目標會成倍的增長。因此,必須對雷達的發射波形進行調整,調整一方面應提高雷達的多目標解析度,一方面要算法簡便快捷,保證系統的實時性。波形調整的方法有很多種,至今也是毫米波汽車雷達應用的一個難點。這裡僅對增加頻率段方法的原理做一簡單闡述。

由於增加了和原有頻率不同斜率的發射信號,如下圖中的C段,則目標點在R--V平面內將獲得另外一條直線,與原來兩條直線交於一點,即為目標的信息點,如下圖兩目標檢測中實線的交點。當遇到多目標時如果分屬於不同的頻率段的直線交於一點,則該點為真實目標點。以兩目標點為例,如下圖所示,三直線相交與一點,即為真實目標點,從而消除了一定的虛假目標。當然,增加的頻率段越多,則可以消除的虛假目標也就越多。但是,每增加一個頻率段就會增加系統的運算時間,為此頻率段的增加和系統的實時性要有一定的折中。


隨著CMOS高頻器件和單片微波集成電路 MMIC的出現和應用,毫米波雷達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成本也有所下降,並且雷達的外型尺寸可以做得很小,便於在汽車上安裝。因此,毫米波雷達就成了汽車前視雷達的首選。為了在高速公路上及時發現前方的交通堵塞,汽車用毫米波雷達的探測距離必須在100m以上;為了覆蓋左右兩側的車道線,探測寬度必為3.5m;為了不把道路上方的標識和人行天橋也探測進去,上、下方要有與道路的升降相對應的3m左右的探測幅度。



【掃描二維碼,備註公司+姓名,邀您進入智車科技社群,一起探討自動駕駛】


由IEEE智能交通系統協會(ITSS)主辦的第29屆國際智能車大會( IEEE IV 2018)將於2018年6月26日-30日中國常熟舉辦。IEEE Intelligent Vehicle Symposium(IEEE 國際智能車大會)是 IEEE 智能交通協會舉辦的兩大年度旗艦會議之一,旨在為全球該領域相關的研究人員、工程師、學者提供當今最先進技術的交流研討機會。


國際學術頂級會議,闊別十年,再度登陸中國

現報名正式啟動


現面向全球招募贊助商和媒體


關於大會更多信息,請關注智車科技微信公眾號或訪問活動行頁面:

http://www.huodongxing.com/event/4434937824300


推薦閱讀

▎本文轉自模擬世界,智車科技(IV_Technology)整編,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汽車自動駕駛之雷射雷達行業深度報告
    雷射雷達:三維點雲建模構建傳感基石 路徑之爭:雷射雷達為什麼是 L4 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傳感器? 2017 年及以前,國內廠商在上遊核心元器件的技術尚未發展起來,與之相關的專利 技術申請數量極少。截至 2017 年,全球一共申請了 3 萬多項與汽車雷射雷達有關的專利, 其中與雷射雷達產品本身直接相關的專利近7000項,這些專利由2000多名申請實體提交。
  • 雷射雷達:從光電技術角度看自動駕駛
    雷射雷達和與之競爭的傳感器技術(相機、雷達和超聲波)加強了對傳感器融合的需要,也對認真謹慎地選擇光電探測器、光源和MEMS振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4/378522.htm  傳感器技術、成像、雷達、光探測技術及測距技術(雷射雷達)、電子技術和人工智慧的進步,使數十種先進的駕駛員輔助系統(ADAS)得以實現,包括防撞、盲點監測、車道偏離預警和停車輔助等。
  • 自動駕駛中雷射雷達和傳感器技術的應用
    來源: 傳感器技術 雷射雷達和與之競爭的傳感器技術(相機、雷達和超聲波)加強了對傳感器融合的需要,也對認真謹慎地選擇光電探測器、光源和MEMS振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傳感器技術、成像、雷達、光探測技術及測距技術(雷射雷達)、電子技術和人工智慧的進步,使數十種先進的駕駛員輔助系統(ADAS)得以實現,包括防撞、盲點監測、車道偏離預警和停車輔助等。通過傳感器融合實現這些系統的同步運行,可以讓完全自動駕駛的車輛監視周圍環境,並警告駕駛員潛在的道路危險,甚至採取獨立於駕駛員的躲避行動以防止碰撞。
  • 漫談自動駕駛雷射雷達和新型探測技術
    不過,接下來我們要介紹的並不知道我們熟悉的這個「雷達」概念,而是利用光來進行探測和定位的手段——「雷射雷達」。什麼是雷射雷達?如今,「雷射雷達」已不是什麼陌生的概念了,特別是隨著自動駕駛的熱潮,它也備受矚目。
  • FMCW雷射雷達:自動駕駛汽車的另一種新選擇
    關於FMCW系統的另一個問題,是它們比飛行時間脈衝雷射雷達更高的成本和複雜性。「在許多方面,FMCW雷射雷達更加困難,對雷射光源的要求更加嚴格。」Smolka說。兩年半來,Insight LiDAR公司一直致力於FMCW雷射雷達的光子學集成,包括掃頻雷射器、片上放大器和探測器,對10%反射率的物體可以測距到至少200m。
  • 雷射雷達廠商開啟自動駕駛激戰
    在自動駕駛行業加速發展的推動下,國內雷射雷達市場的應用落地也進一步提速,北科天繪、禾賽科技(百度投資)、北醒光子、大疆等一批領先的企業,也藉此機會迅速崛起。雷射雷達借勢起航作為實現高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核心產品,雷射雷達在自動駕駛技術應用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技術層面來看,能夠感知環境信息的雷射雷達,可以說是智能汽車的「眼睛」。
  • 自動駕駛離不開雷達,分兩種不同類型
    ,自動駕駛的汽車對周邊環境的感知與理解,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基本前提,所以要實現要自動駕駛的基礎是各種各樣的傳感器的協調工作,才能讓汽車「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只有準確及時的感知到車輛周圍的道路、其他車輛、行人等信息,自動駕駛汽車的駕駛行為才會有可靠的決策依據。
  • 自動駕駛的眼睛:雷射、毫米波雷達&攝像頭三種技術產品之比較
    」的觀點後,在自動駕駛領域引起軒然大波。 qT1EETC-電子工程專輯目前無人駕駛汽車上主流的「眼睛」有四種: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超聲波雷達、攝像頭。由於帶寬高,性能也好於24GHz,主要用來裝配在車輛的前保險槓上,探測與前車的距離以及前車的速度,主要實現緊急制動、自動跟車等主動安全領域的功能。
  • 自動駕駛導航技術興起,國產毫米波雷達前景如何?
    該公司專注於76~81GHz車載毫米波雷達技術研究與應用,對於汽車主動安全駕駛信息系統、汽車輔助自動駕駛系統進行開發。據了解,其在毫米波單片集成電路方面,已完成8mm波段VCO、混頻器、倍頻器、開關、放大器等單功能晶片的研製。目前,隼眼科技與恩智浦正在進行合作,未來隼眼將致力於為Tier 1提供毫米波雷達系統級解決方案和技術支持。」
  • 雷射雷達加速自動駕駛汽車發展
    編者按:近年來自動駕駛汽車的遠距離深度相機雷射雷達作為汽車理解三維空間的主流方案備受認可,不過雷射雷達目前大且貴,這使得該技術的進一步普及充滿挑戰。作為人工智慧的重要應用方向之一,近年來自動駕駛汽車的遠距離深度相機雷射雷達作為汽車理解三維空間的主流方案備受認可,不過雷射雷達目前大且貴,這使得該技術的進一步普及充滿挑戰。那麼,如何才能破解這些難題,從而讓雷射雷達更進一步推動汽車與人工智慧之間的結合與發展呢?
  • 雷射雷達疊加雷達,解決霧天自動駕駛
    雷射雷達疊加雷達,解決霧天自動駕駛 2020-11-20 1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實現高級自動駕駛,一定要用雷射雷達嗎?
    在技術之爭上,支持雷射雷達的一派和支持純視覺計算的一派還在吵得不可開交,同時也還有技術廠商試圖用毫米波雷達來取代雷射雷達。可見雷射雷達在高級自動駕駛所處的「C位」的地位仍然面臨挑戰。為什麼大多數的自動駕駛公司都認可雷射雷達技術?而偏偏又有少數公司不走「尋常路」,不接雷射雷達的招?箇中原因嘛?既有傳感器的技術路線之爭,也有自動駕駛車企對商業路線的判斷。
  • 雷射雷達:ToF與FMCW之爭
    圍繞汽車級雷射雷達的技術路線之爭,愈加激烈。 近日,有報導稱,調頻連續波(FMCW)雷射雷達將徹底改變目前的汽車級雷射雷達市場格局,並倒逼ToF雷射雷達退出主流市場。
  • 自動駕駛如何克服霧天?雙雷達技術成關鍵
    打開APP 自動駕駛如何克服霧天?雙雷達技術成關鍵 cnBeta.COM 發表於 2020-11-19 15:43:58 現有的自動駕駛技術主要通過 LiDAR 和雷達來檢測前方道路上遇到的障礙物,但這兩種系統都不善於在霧氣環境中識別車輛
  • 自動駕駛技術扎堆,寶馬、百度慧眼識珠:龍勃透鏡毫米波雷達
    Lunewave誕生於美國亞利桑那州,是一家為賦能自動駕駛和5G無線網絡打造創新型傳感器的創業公司,據麥姆斯諮詢報導,近日該公司宣布完成了5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用於開發其突破性的雷達和天線技術。Lunewave致力於製造專門的Luneburg lens(龍勃透鏡)天線和雷達傳感器,為自動駕駛汽車打造「雙眼」。
  • 探地雷達如何確保自動駕駛車輛安全行駛?
    打開APP 探地雷達如何確保自動駕駛車輛安全行駛?探地雷達並不是一項新技術,考古學家和地理勘測人員一直在應用。WaveSense聲稱它們是第一個利用該技術定位地面物體的廠商,能夠對以65英裡/小時(約104千米/小時)的速度移動的物體進行定位。WaveSense專注於使自動駕駛汽車能夠在任何天氣下保持在道路上行駛,而攝像頭、雷達或LiDAR(雷射雷達)等其他傳感器則負責感知交通狀況、交通燈和路上的行人。
  • 【牛車實驗室】趣味解讀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 自動駕駛的「電子眼」
    自動駕駛從概念化走向現實世界似乎非常迅速,對於自動駕駛的定義,簡單來說就是對大量交通數據進行運算,最終得到最優的行車路線和速度,車輛實現無人幹預的自動行駛。但是最關鍵的技術難點卻在於獲取數據,所以雷達變成了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硬體。自動駕駛汽車通過雷達將複雜的交通數據全部捕獲。
  • Lunewave龍勃透鏡毫米波雷達成自動駕駛汽車「雙眼」
    誕生於美國亞利桑那州,是一家為賦能自動駕駛和5G無線網絡打造創新型傳感器的創業公司,據麥姆斯諮詢報導,近日該公司宣布完成了5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用於開發其突破性的雷達和天線技術。Lunewave致力於製造專門的Luneburg lens(龍勃透鏡)天線和雷達傳感器,為自動駕駛汽車打造「雙眼」。
  • 自動駕駛的未來,是雷射雷達還是視覺識別?
    一般自動駕駛的視覺訓練邏輯只能識別到車輛後部、側面 和 頭部,顯然特斯拉的工程師沒有想到有一天系統需要識別貨車車箱的頂部。 首先我們來看看特斯拉跟雷射雷達還有計算機視覺識別的軼聞。 在特斯拉CEO馬斯克眼中,雷射雷達是一種落後的東西,他在2019年4月曾經說過:「雷射雷達和高精度地圖都是自動駕駛中錯誤的解決方案, 只會減慢自動駕駛商業化的速度。如果你只是在限制區域行駛, 那也不能叫做自動駕駛。」
  • 成像雷達傳感器在自動駕駛汽車中的應用解析
    ,以及它們各自如何滿足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和自動駕駛的感測需求仍然存在一些困惑。 最近,我和我的一個朋友進行了一次有趣的討論,他知道我在研究用於ADAS系統和自動駕駛車輛(AVs)中雷達的TI毫米波(mmWave)傳感器。 每當他讀到自動駕駛汽車在不同駕駛環境下(比如障礙物檢測)運行情況的文章時都會不失時機地取笑我。其中一次的對話如下: Matt:「如果那輛車搭載有LIDAR的話,就能輕鬆識別出車道中間的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