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子裡長腫瘤,是切還是留?遠程醫療權威專家會診給建議

2021-01-19 金羊網

文/圖 金羊網記者 張華 通訊員胡穎儀 梁一鳴

腦子裡長腫瘤,是切還是留?專家的意見不一,讓病人左右為難。近日,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神經醫學部張素平主任、寧波主任在醫院遠程醫療中心,與現任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王碩教授通過遠程會診系統給一位腦子裡長腫瘤的病人進行了會診,解除了病人心中長久的困惑。

張素平主任、寧波主任與王碩教授視頻交流

腦子裡長腫瘤,是切還是留

陳伯今年54歲,近一個月來無明顯誘因出現頭痛,在佛山當地醫院做頭顱CT顯示蝶鞍及鞍上池內有佔位性病變,頭顱MR顯示鞍上佔位11×18×10mm。

得知自己腦裡長了個腫瘤,陳伯十分焦慮和擔心,和家人到省內多家三甲大醫院就診,但各家醫院的醫生意見眾說紛紜,有主張積極手術的,有建議保守治療的。到底該聽哪位醫生的?家屬也犯了迷糊。陳伯也為這事苦惱不已、鬱鬱寡歡。經過多方打聽,他聽說市紅會醫院是天壇神經系統疾病專科聯盟成員,可以聯繫到北京權威專家,就來到市紅會醫院就診。

權威專家會診,解除心中疑惑

廣州市紅會醫院神經醫學部張素平主任、寧波主任十分重視陳伯的病情,經過積極聯繫,聯繫到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王碩教授,安排了這次遠程會診。

據記者了解,會診當天,張素平主任、寧波主任、陳伯和家屬都來到了遠程醫療中心,通過高清遠程會診系統,與王碩教授進行面對面的視頻交談。王碩教授非常耐心地傾聽了陳伯的病情描述,然後和張素平主任、寧波主任仔細討論患者的病情。

最後王教授分析陳伯的鞍上佔位是囊性顱咽管瘤、Rathke囊腫等良性佔位的可能性大,鑑於陳伯目前沒有腫瘤壓迫或內分泌失調等臨床症狀,建議門診觀察,定期複查頭顱磁共振。聽了王碩教授的分析和建議,陳伯長長地鬆了一口氣,他說,感覺壓在心頭一個多月的大石頭落地了。

談起這次遠程會診,陳伯十分滿意,他說在家門口就能夠享受到天壇醫院著名神經外科專家的醫療服務,實在太方便了。

專科聯盟,讓患者享受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據記者了解,這次遠程會診是市紅會醫院成為天壇神經系統疾病專科聯盟成員後,開展的第一例遠程醫療服務。寧波主任介紹,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是世界規模最大的神經系統系統疾病診療中心之一。天壇神經系統疾病專科聯盟目前已吸引全國近300家具有神經學科優勢的三級醫院加盟,覆蓋全國除港、澳、臺地區以外的全部31個省、市、自治區。

就在今年1月,廣州市紅會醫院正式成為該專科聯盟成員。加入專科聯盟後,廣州的神經疾病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權威專家的醫療服務。張素平主任指出,異地看病所花費的時間和經濟成本,遠高於遠程醫療。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手段,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這才是遠程醫療的意義。

編輯:

相關焦點

  • 《送你一朵小紅花》熱映丨關於腦瘤治療,聽聽遠美國遠程會診專家...
    美國著名神經外科專家、西達-賽奈醫學中心神經外科研究所及腦腫瘤中心主任醫師Keith Black醫學博士為知名跨境醫療平臺好醫友錄製了腦腫瘤治療遠程課程,今天我們聽聽他怎麼說。如果它長在控制手臂運動的區域,患者的手臂可能會無力;如果它長在控制語言的區域,患者可能會詞不達意。腫瘤繼續生長,會增加顱內壓力,引起更多的症狀。  腦腫瘤常見症狀包括:頭疼、學習困難、食欲不振、失去平衡或行走困難、情緒波動、噁心嘔吐、人格和行為改變、語言問題、記憶問題、癲癇發作、感覺異常等。  腦腫瘤治療難在哪?
  • 漢鼎宇佑旗下好醫友助力海南最好的腫瘤醫院實現中美遠程會診
    海南省腫瘤醫院是海南省最高腫瘤防治機構,同時作為天津市腫瘤醫院海南分院掛牌,除裝備了三甲腫瘤專科醫院所必備的先進設備,還在分子病理、核醫學、靶向治療、靜配中心、腫瘤篩查等學科裝備上做了進一步的提升。   海南省腫瘤醫院中美遠程會診平臺是該院與好醫友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後的精品項目。
  • AI輔助醫療診斷 遠程會診挽救數百生命
    專業的、有豐富經驗的醫生資源少,好的醫療資源集中等問題,讓很多病患看病難、求醫難。為了解決中小醫療機構專業醫生資源不足問題,益體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應運而生,提供遠程心電平臺及專業會診服務。
  • 美國腫瘤專家權威解析
    為了解開心中的疑惑,同時明確後續治療方案,通過院內好醫友中美遠程會診平臺,陳女士及其家人在主診醫生的陪同下,遠程連線了美國腫瘤學家麥可·卡斯楚(Michael Castro)博士。卡斯楚博士在腫瘤前沿精準醫療方面造詣深厚,曾多年被美國權威機構評選為「美國頂級醫生」。
  • 武漢大冶兩地遠程會診兒童新冠病毒肺炎患者
    當地醫生拿不準,向武漢兒童醫院求助,申請遠程會診進行甄別。「還要完善哪些檢查?一直有低熱症狀,是否要調整治療藥物?」大冶醫生想通過這次遠程會診明確該名患兒下一步的治療方案。遠程仔細了解病情和檢查結果後,武漢兒童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醫師丁豔、CT/MRI影像醫學中心主任彭雪華、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陳鵬三位專家給出治療方案:建議完善肛拭新冠核酸檢測,患兒還合併流感病毒、支原體感染等其他病原感染,可以繼續進行抗病毒治療,同時,提醒醫生注意監測孩子血常規、肺部CT等,隨時關注病情變化。
  • 權威專家:召集婦科腫瘤患者「返修」
    30歲以上的女性,五人之中就有一個患婦科腫瘤。專家指出,常見的婦科腫瘤有外陰腫瘤、陰道腫瘤、子宮腫瘤、卵巢腫瘤和輸卵管腫瘤。其中以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為多見,且近十年發病率直線上升並有年輕化趨勢,但由於很多女性患上婦科腫瘤後,對於「到哪治」「怎麼治才規範、徹底」缺乏正確認知,加之多數女性因傳統治療方法費用昂貴而拖延治療,導致不孕或危及生命的嚴重後果。
  • 錫林郭勒草原深處建動物醫院:大型手術、遠程會診、康復療養
    偉勒斯 攝中新網錫林郭勒11月19日電 題:錫林郭勒草原深處建動物醫院:大型手術、遠程會診、康復療養作者 奧藍牧民敖特根巴雅爾家的7歲大公牛最近撈回一條命。它之前與其它牛打架被頂傷,腹部一大塊肉因沒有及時處理而壞死,後期消化系統也出了問題。
  • 家門口看大病 協和專家「隔空把脈」助力慶元精準醫療
    「因為病史比較長,還是進行性的,我們首先考慮是一些神經系統變性疾病,還有一些帕金森症狀為主的慢性病……」遠程視頻會診中,協和醫院專家周立新結合患者病史和影像資料等,對病例進行了綜合剖析和深入探討。同時,周立新對慶元縣人民醫院醫師們提出的問題耐心地予以一一解答,並提出了進一步治療計劃以及用藥注意事項等。
  • 海南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魏志霞精準醫療 開啟腫瘤患者希望之門
    海南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魏志霞教授是一名「海歸」專家,曾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大學癌症研究中心、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等國際知名研究中心,參與過多項國際最新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究。她不僅將國際前沿的腫瘤診療技術帶回國內,她還將國際精準醫療理念應用於腫瘤診療工作中,讓海南腫瘤患者不出島即可獲得與國際同步的優質醫療服務。
  • 中央一號文件:遠程醫療的春天
    其中,文件明確提出「積極發展惠及農村的遠程會診系統,推進各級定點醫療機構與省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這是近年來中央1號文件針對農村醫療衛生體系的新提法,將通過信息系統建設,大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互聯互通、遠程會診、資源共享的形式,緩解基層醫療機構醫生資源不足、診療水平低、病人信任度小的狀況,利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留住病人、擴大農村醫療市場,從而在某種程度上緩解大醫院看病難、掛號難的壓力,
  • 當患者無法與醫生面對面,遠程醫療+雲服務能否解決燃眉之急?
    通過益體康CEO周鉕的介紹,趣味科技了解到,益體康成立於2007年底,主要專注於智慧遠程心電平臺及專業會診服務,致力於通過包括聯網專業心電設備、雲端遠程醫療平臺、頂尖三甲專家服務在內的整套遠程心電數據分析與會診服務體系,幫助中小醫療機構在心電診斷領域大幅節約成本、快速提升能力,從而有效解決這些機構專業醫生資源不足的問題。
  • 腦子裡長了「雙胞胎」腫瘤!究竟病起何處?
    腦袋裡長一顆瘤子都已經夠嗆了,而47歲的老章卻查出「雙胞胎」腫瘤。這是什麼體驗?老章以前一直覺得自己身體很好,只是從5月開始,老章時不時就覺得頭痛頭暈,還有點噁心反胃。後來慢慢覺得自己右邊手腳沒力。更沒想到的是,到5月底的時候,老章的右手已經抬不起來,右腳無法行走了。
  • 南航機務戴上智能眼鏡,遠程專家會診飛機排故
    據南航上海分公司飛機維修廠技術管理室主任夏京介紹,南航機務人員佩戴上該眼鏡後,就可以通過網絡遠程連接,實時分享維修現場的畫面、聲音,與遠在其它機場的維修技術專家進行互動溝通,共同解決飛機故障問題。例如,專家可以在遠程畫面上,鎖定疑似故障點進行紅框標記,並實時反饋至機務維修人員智能眼鏡的畫面中。被標記的疑似故障點,即使維修人員移動視野,也將會被動態跟蹤鎖定,方便現場維修人員快速鎖定該零部件位置進行處理。被標記的疑似故障點還將被記錄並列入複查清單,系統會自動產生複查清單列表,對整個排故過程關鍵點進行複查確認,確保維修安全。
  • 赫賽汀發明者史萊門醫生為MORE Health客戶遠程會診
    更多權威醫學資訊,請關注MORE Health微信公眾號拉斯克醫學獎素有醫學界的諾貝爾獎稱號,而且有諾貝爾醫學獎風向標之稱。
  • 上海遠程醫療醫教研「援建」升級 吳孟超獎學金在同濟醫院啟動
    醫教研「一個都不能少」  「1900年,德國醫生埃裡希·寶隆來到上海,創立了當時的同濟醫院,1907年創立德文醫學堂,是為同濟大學前身。作為同濟大學的附屬醫院,我們始終不忘『同舟共濟,博醫精誠』的理念,一方面作為普陀東部醫聯體牽頭單位發揮區域引領作用,帶動醫療實力整體提升,服務上海百姓;同時,去年成立的上海同濟醫療集團建設,同樣也是秉承這一初心和理念,既解決外地患者遠程異地問診上海專家的需求,同時更加注重幫助外地醫療機構尤其是醫療能力相對薄弱的醫療機構全面提升其醫教研的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院長程黎明教授說。
  • 從150家數字醫療公司中脫穎而出,它是怎麼做到的?
    遠程醫療在近幾年可謂是發展迅猛,讓患者能夠通過網絡接觸到全世界最頂尖的醫療。試想著,你在家裡通過手機上面的APP或者電腦上的網站就能接觸到全世界最頂尖的執業醫師,並且是24小時On-call的,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就醫效率。有些公司還致力於建設遠程心理治療諮詢平臺,不僅讓遠程醫療不僅能做診斷,還能做治療。
  • 華為IdeaHub多學科協同會診聯合解決方案發布,助力我國醫療走向世界
    華為醫療行業首席專家王剛強強聯手,打造智慧醫療新生態華為IdeaHub 多學科協同會診、MDT會診、遠程培訓等10多個醫療應用場景全覆蓋,高效解決跨院區、跨科室、跨區域的各類臨床需求,從而幫助各地醫療資源形成互補。
  • 武漢大冶兩地「空中」會診,共同給疑似新冠肺炎患兒把脈
    長江日報-長江網3月4日訊 大冶疑似新冠肺炎患兒反覆發燒,為給他「把脈」,3月3日上午11點,武漢兒童醫院與大冶市人民醫院通過遠程連線,進行了一次空中多學科會診。當地醫生拿不準,向武漢兒童醫院求助,申請遠程會診進行甄別。(圖為3月3日上午,針對小明的遠程會診在武漢兒童醫院進行。通訊員郭林攝)3月3日上午,針對小明的遠程會診在武漢兒童醫院進行。
  • 好醫友腫瘤治療應答指數(TRI)量身定製...
    陌生又可怕的兒童癌症:橫紋肌肉瘤  橫紋肌肉瘤(RMS)一般起源於橫紋肌細胞或這種細胞分化的間葉細胞,佔所有兒童腫瘤的5%,僅次於神經母細胞瘤和腎母細胞瘤。  兒童RMS可發生於全身任何部位,以頭頸部、泌尿生殖道最常見,其次為四肢、軀幹、腹膜後等部位。由於患病人群較少,30多年來,橫紋肌肉瘤的治療方法幾乎沒有進展,還是以手術、放療和化療為主。
  • 第455醫院網絡遠程會診救治胰腺癌晚期患者
    來自西藏自治區八宿縣吉達鄉的患者多吉雖然是一名胰腺癌晚期的患者,但能夠與遠隔千山萬水的上海專家「面對面」的視頻諮詢,又使她對生活有了一絲希望。7月21下午,第455醫院應八宿縣醫院的請求,建立遠程會診視頻連線,幫助診治一胰腺癌晚期患者。醫院肝膽外科蔡珍福主任、心內科樊濟海主任、消化內科熊偉民副主任等,通過視頻了解到患者詳細情況後,給出了相應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