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婆娑,有遺憾才能快樂

2020-12-04 人生五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我問佛:

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

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我問佛:

如何才能如你般灑脫?

佛曰:

世事本無常,明了自灑脫,

我也曾如你般糾結。

我問佛:

為何每次下雪都在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曰:

不經意時,

人們總會錯過許多真正的美麗。

我問佛:

那過幾天會不會再次下雪?

佛曰:

不要只盯著這個季節。

若錯過了今冬,

明年才更懂得珍惜。

我問佛:

如何能靜?如何能常?

佛曰:

尋找心中自

我問佛:

世間為何多苦惱?

佛曰:

只因不識自我。

我問佛:

人為何而活?

佛曰:尋根。

我問佛:

何謂之根?

佛曰:不可說。

我問佛:

為何人有善惡之分?

佛曰:

人無善惡,

善惡存乎爾心。

我問佛:

為何世事總是無常?

佛曰:

無常便是有常,

無知所以無畏 。

我問佛:

為何世間有那麼多遺憾?

佛曰:

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即遺憾。

沒有遺憾,

給你再多幸福也無法體會快樂。

我問佛∶

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容顏?

佛曰∶

那只是曇花一現,

用來蒙蔽世俗的眼。

沒有什麼美,

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

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

可有人讓她蒙上了灰。

我問佛:

為何不能把握每次美好的遇見?

佛曰:

留人間無限愛,

迎浮世千重變。

和有情人,做快樂事,

別問是劫是緣。

萬法皆生,皆系緣份,

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

眼光交匯的剎那,

已註定彼此的一生。

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相關焦點

  • 倉央嘉措:婆娑世界,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即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這首詩的下一段更加讓人思考,這婆娑世界,到底什麼才是它真正的樣子?倉央嘉措遺憾,總是伴隨著我們的人生。但是倉央嘉措說,婆娑即是遺憾。
  • 曼妙婆娑,並非娑婆世界
    它與佛教中的娑婆世界的「娑婆」又有什麼不同呢? -1-「婆娑」最早來自於《詩經》中的《東門之枌》,屬於《陳風》中的一首。原詩如下:《國風·陳風·東門之枌》東門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娑婆」是佛教裡的詞語,佛教裡的「娑婆世界」中的娑婆是梵音,有許多音譯,也可譯成「索訶」、「沙訶」、「沙訶樓陀」等。「娑婆」在梵文的原意是「堪忍」,或者「有缺憾」的意思。「娑婆世界」則是「忍土」或「有缺憾的世界」。即說我們所居住的這個世界是有缺憾的世界,但它勉強可以忍受。所以,娑婆世界實際根本不是婆娑世界。
  • 精彩好句;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起的蟲兒被鳥吃
    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有些貌似正確的事情,細思極恐。一,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但你若是只蟲兒,早起豈不是被鳥吃。二,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蘇軾。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既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四,我首先懷疑我準備相信的東西。——馬克思。
  • 面對死亡,用愛告別,才能不留遺憾
    如何經歷著走向死亡的漫長或短暫的告別,才能在心底不留遺憾?往往是我們在生命中遇見了死亡,才會頓悟的事情。 在這樣讀得出愛的「再見」裡,雖然有悲痛,卻不會有遺憾。因為有一種東西,可以與之抗衡,那就是愛。 《尋夢環遊記》裡面有一句臺詞,「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記得你」。電影裡說,如果在世間,還有人對你有最後一絲牽掛,那麼你就不會真正的死亡。但是在我看來:即使懷念你的人都不在了,你有過的愛,也還在。
  • 佛教:婆娑三聖、西方三聖、華嚴三聖、東方三聖,這次終於認全了
    02婆娑三聖婆娑三聖分別是指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和地藏王菩薩。釋迦牟尼佛是婆娑世界的教主,代表著一切佛法的總持者;左側是觀音菩薩,代表著慈悲和智慧;右側是地藏王菩薩,代表著大悲大願。據說婆娑世界又被稱為「五濁世間」,此間眾生苦難,罪孽深重,無奇不有。諸佛菩薩以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在汙濁的婆娑世界中堪忍苦難,難說能說,難化能化,不懈教化眾生。
  • 12月的朋友圈文案:希望接下來的生活有努力有收穫有快樂有聖誕老人...
    曾經期待的2020年, 如今只剩下了短短的31天, 親愛的你, 這一年可還有什麼遺憾? 雖說是西方的節日, 但對平安和快樂的期盼, 也是我們所有人的語言。 平平安安,一切安好, 也是中國人最簡單美好的心願。
  • 跑步有4種快樂,在跑步中發現快樂和享受快樂,是跑步的最高境界
    ●●跑步有4種快樂,這4種快樂給人的感受是有很大不同的,但是每一種快樂,對跑步來講都很重要,一個跑步的人只有經歷了這些快樂,才能真正的愛上跑步,才能堅持跑步。
  • 你好12月 | 怎樣才能得到快樂?
    既然我們只有一世,既然快樂是人生的重要目標。人怎樣才能得到快樂?這是個問題。來聽聽李銀河老師怎麼說。首先,只做自己能夠勝任愉快的事,不做力不從心的事。此話聽去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作家席勒由此可見,一個人能否確切了解和定位自己的才能的界限至關重要。如果你能確知自己最適合做什麼,確知自己經過努力能夠做成的事和即使怎麼努力也做不成的事,你才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才能避免墜入痛苦的境地,才能進而得到快樂。其次,只投入能夠使自己快樂的人際關係,擺脫痛苦的關係。
  • 陳星旭亮相新片雲見面會:遺憾中才能看到成長
    壓力也是動力,陳星旭:遺憾中見成長飾演經典IP角色於年輕演員陳星旭而言有著不可小覷的壓力,但星旭直言「壓力也是動力」,自己在拍攝前期持續調整著內心的壓力,每天都在思考怎麼去解決表演上的問題。而對於寧採臣這個角色本身,陳星旭也有自己的解讀:寧採臣初入社會,對一切都飽含期待,他希望自己能闖出一番天地,但剛踏上這條路時便看到了世態炎涼,世界跟自己想像的完全不一樣,他是意氣風發的,同時也是懵懂的。之後他遭遇了許多事情,包括與小倩的邂逅,兩人產生了情愫,以及遇到了此前聞所未聞的經歷。最後他還是堅定著自己的信念,初心不改,想要考取功名。
  • 棕櫚婆娑 搖曳風情幾何?
    掌心處硬挺,至條狀劍葉趨尖而彎,裂片韌性結實,不折不斷,婆娑搖曳,倍展風情。長柄帶葉環樹,逐層累遞,頂端則如傘似冠,鋪展陰翳,迎風輕舞,光影駁離,卻又不顯擁密壓抑。高樹籠蓋的棕葉,革質亮滑,蔥蘢油綠,一年四季皆郁郁青青。佳木生南國,棕櫚幾多奇!有緣常見,每每路遇皆目不轉睛。樹穿厚衣,柄葉一體。葉裂條片,沿掌並鄰。如此秉性,實乃樹界獨一,該不會還有沒發現的秘密?果真,的確再見詫異!
  • 佛說: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
    不管你有怎樣的憧憬,但是終歸你還是要習慣一個人的生活!紅塵的渡口,我們都是匆匆過客,生命中的所有遇見,到最後也就不過是相逢一場,無論每一個經歷的人,陪你走的路或長或短,但最後總要分別,人總是孤獨的,需要一個人面對所有。人們總是習慣仰望和羨慕著別人的幸福,一回頭,卻發現自己正被仰望和羨慕著。其實,每個人都是幸福的。
  • 科學家說瑪雅末日是2020年,真正末日你會有遺憾嗎?
    世界末日這個話題被廣泛爭議,人們常常會對世界末日進行猜測和幻想。其中瑪雅人的語言是流傳最廣泛的,科學家說瑪雅末日是2020年,也就是今年,那麼真正末日會怎樣?其實,只要過好每一天不留遺憾就好了。我們都是只活一次,既然在這個世上活一天,我們就要讓這一天有價值。假設世界末日真的要到來,那麼請問一下你自己,你有什麼遺憾的事情嗎?是否有沒有說完的話,是否有相見卻又不敢去見的人,是否有想幹卻又不曾有機會去做的事,我們整日奔波忙碌,有的人為了工作,有的人為了學習,現在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隨之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我們不能不被生活所束縛。
  • 擁有生命熱情才能讓你真正快樂
    也許在剛開始的第一個星期是雀躍、迫不及待的,但之後隨著邊際效用的遞減原理,我慢慢覺著了不快樂,內心開始懷念記憶中所有充滿生命熱情的日子。開始懷念童年時壓抑不住地對外面世界的好奇,懷念自己學習退步時強忍淚水刻苦讀書的時光;開始懷念青春年少時第一次喜歡一個異性時的心動與奮不顧身,懷念自己為愛情做過的那些傻事,尤其記得那些不求回報的心情;開始懷念走入職場後廢寢忘食參加培訓時的期盼,懷念那時對加班與福利無視的事業野心,尤其記得曾經無限忐忑下依舊大膽出擊的厚臉皮精神
  • 究竟要賺多少錢才能快樂?
    試想,如果你有6位數的年薪,至少有一套房子,還有100萬美元可投資資產。這顯然表明你已經是」成功人士」。而且按照全球的標準來看,你也已經非常富有。不是嗎?顯然不是。但仍然有跟他人攀比的壓力,他們會通過其他方式展現自己的財富,包括跟家人一起度假、買郵輪或者度假屋。」她說。韋伯讓她的客戶列出他們認為能夠給自己帶來個人滿足的體驗或物品,而不要一門心思只想著為了滿足社會和親友的期望而多賺錢。「具體到財富,很多人認為金錢是關鍵。但如果你現在就能快樂地生活,那就不需要太多錢。」她說。
  • 希臘史12:追求快樂是人生目的,伊壁鳩魯告訴你怎麼做才能更快樂
    伊壁鳩魯派宣揚無神論,認為人死魂滅,這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大進步,同時提倡尋求快樂和幸福。人們稱他的倫理學為快樂主義倫理學。據記載,伊壁鳩魯的著作多達300多卷 ,其中重要的有《論自然》、《準則學》 、《論生活》和《論目的》等 。現存的只有三封信和題為《格言集》和《學說要點》的殘篇。
  • 知名街機遊戲《婆娑羅 合集》將在Steam平臺推出
    知名街機遊戲《婆娑羅 合集》將在Steam平臺推出 新聞 178整編 ▪
  • 唯有「減少認知錯覺、加強體驗感知」的智慧修行,才能擁有幸福快樂...
    生命科學解密:左腦敘事發生認知錯覺】介紹的科學實驗,我們知道:1、左腦負責人「邏輯敘事的語言編輯」(簡稱「敘事自我」);2、右腦負責人每時每刻的「感知意識」(簡稱「體驗自我」);3、很遺憾4、「體驗自我」與「敘事自我」共同提升,才能促進我們對世間的「一切真實與哲學層面」的認知有更高的「掌握能力」,才能通過更高的認知推動我們的創造力,才能讓人生得到「快樂、幸福、圓滿」;5、「體驗與敘事」兩個「自我」組成
  • 成年人世界的真相:每種選擇都有遺憾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為青年,ID:Jayden701V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有句話說:「你的人生是你做出的所有選擇的匯總。如果你能控制選擇的過程,那麼便能控制你人生的所有方面。」1 每種選擇都有遺憾人生就像一條充滿未知和挑戰的路,行走在這條路上,每天都要面臨無數次的選擇。
  • 畢業前最後一次臥談:那些美好和遺憾… | 畢業季
    你可曾有什麼遺憾?最令你念念不忘的又是什麼?記憶中最開心的事是自己作為帶班助理,與所帶的新生同學分享快樂和悲傷,一起成長進步。另外,作為四川人,來到清華後,第一次感受北方四季分明的景色,很美好。最大的遺憾莫過於不能和同學老師們拍一張完整的畢業照了。離開之前,想對老師說:「水木清華,春風化雨,教我育我,終生難忘。」想對同學們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