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武俠世界,他才是實至名歸的美食家

2021-01-07 Celave

聊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談到美食家,第一想到的肯定是洪七公,

洪七公見到黃蓉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撕作三份,雞屁股給我。」毫不掩飾他對美食的愛好,直白痛快。而洪七公的食指也符合成語的本義。

《射鵰英雄傳》:「古人說:『食指大動』,真是一點也不錯。我只要見到或是聞到奇珍異味,右手的食指就會跳個不住。「

《左傳》·宣公四年「楚人獻黿於鄭靈公,公子宋與子家將見,子公之食指動。」

洪七公雪山吃蜈蚣,更是讓人垂涎欲滴。敢吃蜈蚣,需要勇氣,更需要一顆貪吃的心。蜈蚣作為食材,可以有極佳的"色",

《神鵰俠侶》:只見洪七公取出小刀,斬去蜈蚣頭尾,輕輕一捏,殼兒應手而落,露出肉來,雪白透明,有如大蝦,甚是美觀。

而吃到嘴裡,更有絕佳的」味「,

《神鵰俠侶》:洪七公待蜈蚣炸得微黃,加上作料拌勻,伸手往鍋中提了一條上來放入口中,輕輕嚼了幾嚼,兩眼微閉,嘆了一口氣,只覺天下之至樂,無逾於此矣,

認出洪七公很簡單,一眼就可以看出他是美食家,可要發現隱藏的美食家,答案就不是那麼淺顯明了,需稍微的想一想,才覺得的確如此。

要說誰才是藏在幕後的大美食家,非黃藥師莫屬,相比而言,他才是實至名歸的美食家。

還是要從《射鵰英雄傳》中找出線索。

第一,黃蓉的廚藝如何,傳自何人?

黃蓉隨手炮製,便做出了隔著屏幕都可以聞到香氣的叫花雞,引得洪七公盡顯吃貨本色。

《射鵰英雄傳》:烤得一會,泥中透出甜香,待得溼泥幹透,剝去幹泥,雞毛隨泥而落,雞肉白嫩,濃香撲鼻。

這裡且不讚美金庸先生的文字功夫了得,而只關注黃蓉姑娘的烹飪手藝。

叫花雞做法不複雜,可要達到黃蓉的水平,非一朝一夕之功,

書中說到,黃蓉的母親在她出生時去世,所以,不但她由黃藥師撫養成人,教授武功,而且,黃蓉的廚藝應該也是學自父親,也只有黃藥師可以教她。

《射鵰英雄傳》:拙荊不幸在生她的時候去世。

第二,為何黃蓉的精湛廚藝來自黃藥師?

來看黃蓉為郭靖拜師而為洪七公精心整治的幾樣拿手小菜,從中尋找暗伏的信息。

第一道,玉笛誰家聽落梅

取材的用心倒也罷了,烹飪的創意才更難得。菜的名目隱合黃藥師的武學,以詩詞命名,又暗含文化典故,品嘗美味的同時,品味詩詞意境,吃得不是牛肉,而是文化。

《射鵰英雄傳》:「若是次序的變化不計,那麼只有二十五變,合五五梅花之數,又因肉條形如笛子,因此這道菜有個名目,叫做『玉笛誰家聽落梅』。這『誰家』兩字,也有考人一考的意思。七公你考中了,是吃客中的狀元。」

「玉笛誰家聽落梅」或許來自大詩人李白的《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其中有「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更可能根據唐朝詩人韋莊的《章江作》修改,原詩為「玉笛誰家叫落梅」,僅有一字之差。

第二道,好逑湯

這一道菜的創意又取自《詩經》。

《射鵰英雄傳》:「那麼這斑鳩呢?《詩經》第一篇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以這湯叫作『好逑湯』。」

雖然君子好逑幾乎是眾人皆知的詩句,但要能夠巧妙聯想,要求的可不僅僅是會讀而已,對《詩經》的熟悉程度已經超過常人。

第三道,二十四橋明月夜

《射鵰英雄傳》:這味蒸豆腐也有個唐詩的名目,叫作「二十四橋明月夜」,要不是黃蓉有家傳「蘭花拂穴手」的功夫,十指靈巧輕柔,運勁若有若無,那嫩豆腐觸手即爛,如何能將之削成廿四個小圓球?

做這一道菜,不僅需要熟記唐詩,還要把武功練得爐火純青。

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即使《射鵰英雄傳》書中對黃蓉的年齡描寫有些矛盾之處,但她也不會超過二十歲,或者說十五歲左右。黃蓉再怎麼天資過人,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每一項極需要大量時間練習的科目上都表現的極為出色,而且還要為每一道佳餚想出匪夷所思的主題,這也太難為小姑娘了。

既要精通武藝,又要善於廚藝,同時還要飽讀詩書,黃蓉雖然聰明,小小年紀想要做到也不大可能,有一個名師指點,才是更為合理的解釋。

名師出高徒,黃藥師雖然沒有機會一展身手,但從黃蓉的表現可以想見他的水平。

照著範例烹製,還容易做到,但無中生有的想出來,才更加困難。

所以黃蓉是成功的廚子,黃藥師則是廚子背後的大師。

第三,黃藥師一定是美食家嗎?

教導黃蓉廚藝的老師,很大可能是黃藥師,如果他不欣賞美食,怎麼會有動力去深入研究?

桃花島主每天練練功,吹吹簫,磚研奇門五行之術,閒著沒事就燒兩個小菜樂悠悠。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能創出「玉笛誰家聽落梅」的黃藥師,想必是熱愛生活的。

從黃藥師的身上,能看到古代文人的影子。

如蘇軾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杜甫也有「青青竹筍迎船出,白白紅魚入饌來。」,連陸遊也是同好「新津韭黃天下無,色如鵝黃三尺餘,東門彘肉更奇絕,肥美不減胡羊酥。」

而且蘇東坡是個不折不扣的美食家,做肉、釀酒、煮粥樣樣在行,他還創製了酥香味美的東坡肉。

不僅要追求味蕾的享受,回味尺頰生香的快感,更要品味文化的意蘊。

可以想像,在桃花島上,無所不精的黃藥師並沒有沉浸在失去愛妻的痛苦中,有著傑出的文化品味和修養,致力於生活藝術,他把自己不一般的的審美情趣融合到飲食文化中,教授愛女之餘,自得其樂。

結語

不像洪七公只知道品嘗美食,黃藥師不但善於烹飪,而且把美食提到文化藝術的高度,他才是真正欣賞美食。

懂美食,善烹飪,更懂其中蘊含的意境,黃藥師才是金庸武俠世界首屈一指的大美食家。

〈參考〉

《左傳》《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

〈完〉

—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刻刪除。

相關焦點

  • 金庸武俠世界中最別具一格的武功與門派:唯一的玄幻派代表逍遙派
    金庸武俠世界中最別具一格的武功與門派:唯一的玄幻派代表逍遙派文/無計讀史在江湖和武林組成的世界中,金庸老先生的作品以中國歷史上的數個朝代更迭作為大的歷史背景,嵌入了無數個門派和形色各異的武功,架構起了一個有著金庸老先生個人獨有印記的江湖和武林。
  • 金庸武俠中10句經典語錄,大俠風範,讓人熱血澎湃
    金庸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耳熟能詳的人吧,尤其是對於武俠迷來說,他簡直就是神仙一般的存在吧,他作為武俠大師,每一部作品都精彩絕倫,而且在每一部作品當中都留下了很多經典的語句。今天就和大家介紹10句,在金庸的武俠小說裡,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名言,讓你在讀過之後仿佛走進了他的武俠世界。第一、真正的大俠,在他的心中一定是擁有大愛的,並且他願意為了國家和人民去犧牲自己的生命。
  • 金庸筆下誰的武功最高?掃地僧比不過他,實至名歸
    金庸筆下人物眾多,武功門派更是五花八門,在此就不一一點名了。對於每一位金庸迷來說,可能心中都有著各自不同的英雄豪傑,都能如數家珍地點出數位甚至數十位蓋世大俠。那麼,在如此眾多的蓋世英雄中,究竟誰的武功最高呢?
  • 新之說:「猴版」韋小寶再毀經典,金庸武俠正在離我們而去嗎?
    通過韋小寶這個喜劇式人物的穿針引線,金庸親手解構了自己創造的武俠世界和俠義精神,從《書劍恩仇錄》到《鹿鼎記》,從的傳承模仿到的批判解構,金庸先生完美地完成了自己「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的武俠創作旅程,《鹿鼎記》也是他留給後人和整個武俠創作門類的寶貴財富。我們再回到今天這部所謂的《鹿鼎記》,我們看到了什麼呢?
  • 從《金庸群俠傳》到《逆水寒》,細數國產武俠網遊畫面進化史!
    今天帶大家感受下國產武俠網遊在畫面上的進化歷程,看後真的是不禁感嘆——科技改變畫質!萌芽期(2001-2005)2001年上線的金庸群俠傳ol是一款原創性做的非常到位的武俠遊戲。經濟系統、系統、聊天系統等都有值得稱道之處,當時128MB內存+Win 98就能玩。
  • 刨根問底實驗室:金庸武俠世界裡的那些靈丹妙藥大盤點!
    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刨根問底實驗室上期我們盤點了金庸武俠世界裡的武功秘籍,小弟拋磚引玉,引來了眾多武俠愛好者的圍觀點評,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還能有這麼多喜好武俠和金庸的夥伴們,實在是人生一大幸事!那麼我們今天要來盤點的就是金庸武俠世界裡的那些靈丹妙藥!排名順序以珍稀程度、藥用效果(壽命>真氣>內傷>外傷)、服用者的表現等,話不多少,直接來上乾貨吧!
  • 金庸武俠十大補藥:有三種能起死回生,有一種能長生不老
    (思品時間、武俠時間侃金庸第1351期)文/江湖百小聖大家好,本文由本小聖帶大家來侃侃金庸筆下的大補藥。金庸先生的武俠世界,有許多匪夷所思的情節,更有許多讓人大跌眼鏡的神品,比如本文要說的這些大補藥就是其中的一個系列。金庸筆下的補藥,基本上有三種功能屬性:第一當是治病療傷的神物;第二則是能增長功力的補品;第三最逆天,因為它們不僅能讓人起死回生,甚至還能讓人長生不老。那麼到底有哪些?我們馬上開始。
  • 金庸武俠中有一文人,讀書讀成了絕世高手,連黃藥師都是他的傳人
    從郭靖和喬峰身上,我們明白了什麼才叫做「俠之大者」,什麼叫做「何須馬革裹屍還」。從楊過和令狐衝身上,我們知道了什麼叫做「立談中,死生同,一諾千金重。」韋小寶雖然性格油滑奸詐,滿嘴跑火車,可他心中依然非常看重義氣和信用。金庸筆下的江湖中,無論是絕世高手還是普通弟子,都把「信義」放在首位。
  • 他為金庸寫續集,靠著《九陰九陽》被譽為大陸金庸,如今消聲覓跡
    而武俠迷因為太喜歡金庸的武俠小說,看了金庸小說還想看相關人物的故事,在事實上造成了金庸續書的流行。這其中,「金庸新」寫的《九陰九陽》,可說是比較熱門的一本金庸續書了。之所以這本小說會這麼流行,很大原因是因為這個「金庸新」的筆名。
  • 全世界拜別金庸,外媒這樣用英文描述他的「江湖」
    10月30日下午,武俠小說泰鬥金庸在香港養和醫院逝世,享年94歲。他的悄然離世震驚了世人。這位「大俠」曾讓無數海內外讀者流連於他所創造的武俠世界。《太陽報》稱他為「偉大人物之一」(one of the greats)。
  • 全世界拜別金庸,外媒這樣用英文描述他的「江湖」丨外媒說
    10月30日下午,武俠小說泰鬥金庸在香港養和醫院逝世,享年94歲。他的悄然離世震驚了世人。這位「大俠」曾讓無數海內外讀者流連於他所創造的武俠世界。《太陽報》稱他為「偉大人物之一」。《南華早報》:各界紛紛悼念中國文學巨匠金庸先生,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史詩級作家,他詮釋了武俠精神。
  • 老外翻譯金庸武俠,郭靖成為北方騎士,掃地僧變成匿名的年老僧人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副對聯包含了金庸先生留給讀者的14部長篇小說,只是這副對聯沒有橫批,如若給這副對聯加上橫批的話,那麼當屬金庸先生封筆之作《越女劍》。金鷹武俠不僅在國內享有盛名,在國外依舊如此,可以這麼說,只要有華人的地方,那麼必有金庸武俠。這些年來,金庸武俠被翻譯了多個版本,版本的質量自然是參差不齊,今天咱就說些比較有意思的翻譯版本。
  • 濃濃仙俠風 無限世界東方武俠世界詳解
    ,或厭倦,或者樂不可支,大家心中一致認為:金庸的小說的確好看,而且值得一看再看。以這樣的後輩姿態來看金庸小說,除了敬畏,還是敬畏。「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如今金大先生已然成為仙俠島島主,帶領各路豪傑開啟武俠之旅 東方武俠世界 「海上仙俠島」絕對是江湖上最神秘的三個組織之一
  • 她是金庸武俠唯一被「封神」的人 卻因為一個男人 讓人落淚
    (思品時間、武俠時間侃金庸第1791期)文/江湖小混混大俠們周末好,本文我們來侃侃金庸筆下一個非常特殊的人物,為何特殊?因為這個人是唯一一個被「封神」的人。金庸筆下的高手非常多,其中也有很多神話級別的人物,比如掃地僧、逍遙子、太玄經作者等等,若論武功境界,他們已經超凡入聖。但是若要說到「封神」,他們卻都還相距甚遠。畢竟「封神」是被封,而非自封,如果說自封,那金庸筆下的「神」還真不少,比如《天龍八部》中的「劍神」卓不凡就是一個,甚至連《神鵰俠侶》中的瑛姑都自稱「神算子」。但是,我們本文要說的「神」還真是真的被封神,而且是被老百姓所封。
  • 金庸武俠《神龍女羅剎》,其實是寫盡八荒奇人異事的伴霞樓主大作
    那些年,那些掛名金庸的武俠小說偽作系列第二十九部:《神龍女羅剎》正式登場。整理些手中掛名金庸的武俠小說偽作,主要包括內容簡介,出版社,出版時間,冊數,以及作品的真實面目和相同內容不同名字的各種掛名偽作,部分圖片取自網絡。
  • 金庸創作了15部武俠小說,哪一部才是巔峰之作?這一部當仁不讓
    此時的金庸江湖中還沒有「內功」這個概念,陳家洛闖蕩江湖靠的是招式和速度。金庸的最後一部武俠小說是《越女劍》,寫於1970年。這是一部短篇小說,書中的越女阿青最後一人一劍挑翻了兩千重甲侍衛,其武功已經接近仙俠水準。金庸武俠,哪一部才是巔峰之作?青衫磊落江湖行,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武俠。
  • 《白馬嘯西風》:金庸,這裡都是單相思,與武俠有何相干
    《白馬嘯西風》:金庸,這裡都是單相思,與武俠有何相干如果你深愛的人,卻深愛著別人,有什麼法子改變?沒有,除了苦悶就是苦命,這註定是個悲劇,馬家駿愛李文秀,李文秀卻愛蘇普,蘇普愛阿曼,桑斯兒也愛阿曼,阿曼卻愛蘇普,短短的幾萬字的小說,卻轉圈一樣的描寫愛情,描寫單相思。
  • 梁羽生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鼻祖,可是為什麼他的名氣遠不如金庸?
    今天就來與大家聊一聊梁羽生,喜愛武俠小說的朋友,對於梁羽生這個名字,肯定是不會陌生,而且他在數量上可以說是這三位小說家中最多的一位,一共是有五十多部武俠小說,但是他比較著名的只有《七劍下天山》、《白髮魔女傳》、《雲海玉弓緣》,可是他的這三部武俠小說,如果要與金庸的比起來,那就要遜色許多。
  • 專訪新晉奶爸六神磊磊:金庸武俠宇宙中,藏著養兒育女的哲學
    前者以獨特的視角和幽默的風格,解讀金庸小說中的有趣細節,借武俠人物,評說時事熱點和社會現象,獨成一家,備受喜愛;後者同樣以輕鬆有趣接地氣的方式,將唐詩「橫切開」呈現在大眾面前,歷史小說家史傑鵬評價讀唐詩的六神磊磊,「唐詩比他熟的,遠沒他文採好;比他文採好的,唐詩遠沒他熟」。
  • 你不知道的金庸:父與子是一生的心結 最怕的卻是貓頭鷹
    一代武俠宗師金庸病逝,享年94歲。金庸原名查良鏞,武俠小說泰鬥,他曾創作過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其中最著名的即是《天龍八部》,亦是《新天龍八部》網遊的原身IP。先生的書迷過億,幾乎「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