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遠鏡裡看未來
望遠鏡裡的新期望
福貢縣馬吉鄉馬吉米村咱念羅小組的村民們常年居住在交通閉塞的大山中,僅憑一條坡度高達七十多度的「天梯」和外界連接。
村裡28戶人家就有20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雖然二十年前從山頭搬到了半山腰,但「天梯」過於陡峭,連馬都無法派上用場,依舊還是靠人背來運送生活用品、農產品等物資。
針對馬吉鄉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普尼底易地扶貧搬遷點項目今年4月正式開工建設,這也意味這20戶人家可以改變現狀,過上交通便利、居住環境好的生活。但搬遷工作卻沒那麼順利,很多居民都不願意離開自己生活了多年的地方。經過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的動員和實地觀摩,大家開始對搬遷這件事充滿了期待,尤其是村裡的一位「望遠鏡」小夥。
他是誰?為什麼叫他「望遠鏡」小夥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他叫開幾蘭,今年26歲,一家老小都住在咱念羅小組,住的是傳統的傈僳族民居——千隻腳樓。起初他跟大夥一樣,不願搬離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覺得搬到新的地方去生活會不習慣,不知該怎麼生活。
於是鄉政府的領導和駐村工作隊員組織村民們去了阿路底易地搬遷點參觀考察,開幾蘭的父親去看了以後動心了,回來後就勸說開幾蘭搬遷。當工作隊再次上門動員時,開幾蘭同意搬遷了。
主動報名搬遷後,開幾蘭好幾次都想到搬遷點看看房屋建設的情況,但由於施工工地擔心安全問題,非施工人員不得進入工地。幾次碰壁後,開幾蘭放棄了進入工地這個念頭。可這個傈僳族小夥還是想看看房屋的建設情況,怎麼辦呢?剛好自己家可以看到普尼底易地扶貧搬遷點,他就從網上花了120元購買了一臺望遠鏡,每天在自家腳樓上觀察搬遷點項目建設進展情況。
他用望遠鏡見證了搬遷點每一天的變化。施工隊如何挖地基?一磚一瓦是如何建上去的?他都通過望遠鏡看得清清楚楚。於是大夥都管他叫「望遠鏡」小夥,他通過望遠鏡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歷時六個月,普尼底易地扶貧搬遷點在今年十月建成。分房儀式上開幾蘭抽到了一套三室一廳的房子。激動的開幾蘭當天就忍不住來來回回跑到新房裡看了三次。
「望遠鏡」小夥 開幾蘭
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貧困戶的支持,他們不讓我們出一分錢就能住進那麼大的房子裡面。我想都沒有想過國家能給我們蓋好那麼一棟房子,我們實在是太高興了,非常感謝。
當被問及將來生活的打算,開幾蘭已經不像過去一樣有顧慮了。他親眼見證了政府對老百姓的承諾一個一個實現,他對將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他相信,在黨和政府的關懷與幫助下,只要自己足夠勤奮,以後的生活會越來越好,不用再戴上這頂貧困的「帽子」了。
開幾蘭表示,他要把望遠鏡好好珍藏起來留給下一代,讓孩子們也通過望遠鏡看看家鄉的變化。
記者/福貢縣全媒體中心記者 楊旭 少友葉報導
編輯/雲南臺 徐美玲 吳思雨(實習)
責編/武志敏
雲視新聞七彩雲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