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嘯 劉煜瑞 四川在線記者 劉川 鄭志浩
11月19日,生態環境部通報10月全國空氣品質狀況。內江居全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排名第5名,比9月份再前進1名。
空氣品質排名不斷靠前,是老工業城市內江治汙和增綠雙管齊下、促進新舊動能加速轉換取得的成績。
城市之變:全域治水,11條黑臭水體變公園
「這裡將成為市民休閒觀光的『後花園』。」11月17日,內江經開區甜城大道與漢安大道交會處,壽溪河黑臭水體治理項目現場,項目負責人劉巍鋒正組織工人忙碌作業。經過前期河道清淤,壽溪河水質已明顯提升。河道兩岸栽種的花草爭相綻放。
壽溪河黑臭水體治理,是內江打好碧水保護戰的縮影。2015年,內江排查鎖定城區範圍內11條黑臭水體進行集中治理。2018年10月,內江申報全國首批20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獲批。內江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謝媛麗介紹,創建示範城市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到2020年底前,城市建成區全面消除黑臭水體。
3年來,內江在治汙和增綠上雙管齊下,將11條黑臭水體打造為11個連接城鄉的帶狀、環湖公園,為市民拓展了綠色生態空間。內江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黑臭水體,內江綜合開展工業汙染治理、生態修復、公園景觀建設、河道綜合整治等工程建設;控源截汙、清淤疏浚、內源治理、活水保質、生態修復「五步曲」有序開展。目前,11條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治汙主體工程建設,黑臭水體沿岸生態修復和景觀建設面積達2644畝。位於內江經開區的包穀灣水庫,曾是一條水質惡化的黑臭水體。經過兩年系統整治,先後完成治汙主體工程和生態修復工程建設。附近的居民張淑仙說:「以前水庫裡垃圾很多,現在不但沒垃圾,而且水變得乾淨清亮。岸邊是花草樹木,一片綠水青山。」
產業之變:
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加速
「5、4、3、2、1,起爆。」10月31日下午,內江白馬發電廠兩根高210米、屹立近30年的煙囪相繼倒下。取而代之的,將是2套400兆瓦級「一拖一」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機組。
內江白馬發電廠的「破」與「立」,是內江產業發展走綠色發展之路的縮影。
作為老工業城市,內江工業領域環境問題相對突出,是空氣品質整治的重點之一。3年來,內江在節能減排和產業轉型升級方面雙管齊下。
11月19日,在川威集團釩鈦煉鐵廠中央控制室,操作員正密切關注高爐內的實時狀況。智能化生產線有序運行的同時,控制室外廠區乾淨整潔,道路兩旁綠樹蔥翠。「我們積極探索和實踐環保設施的超低排放改造或升級,推進節能技改。」川威集團總工程師謝建國介紹,川威集團主動關閉煉鋼轉爐1座、高爐2座,化解鋼鐵過剩產能120萬噸,廠區內生產留下的廢水廢氣廢渣得到循環利用。
內江對「散亂汙」等突出環境問題進行聯合整治,「一企一策」制定整改措施。上半年,內江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8.48%,排查「散亂汙」企業300戶,其中297戶全部完成整改,其餘3戶將於11月底完成整改,全市將首次實現「散亂汙」工業企業「動態清零」。
11月16日,內江市人民政府與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籤訂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進內江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川威集團等企業的煉焦產能達180萬噸,焦爐煤氣含氫比例高達60%,具有很好的綜合利用價值。」內江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川威集團已啟動年產9萬噸焦爐煤氣制氫綜合利用項目。
前9月,內江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總產值283.95億元,佔規模工業總產值比重提高到31.2%,比2018年提高5.1%;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42天,比2015年增加38天,大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內江市民譚春明說:「環境越來越好,城市越來越美麗,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