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治汙和增綠雙管齊下,促進新舊動能加速轉換——老工業城市的...

2020-11-24 四川在線

□張嘯 劉煜瑞 四川在線記者 劉川 鄭志浩

11月19日,生態環境部通報10月全國空氣品質狀況。內江居全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排名第5名,比9月份再前進1名。

空氣品質排名不斷靠前,是老工業城市內江治汙和增綠雙管齊下、促進新舊動能加速轉換取得的成績。

城市之變:全域治水,11條黑臭水體變公園

「這裡將成為市民休閒觀光的『後花園』。」11月17日,內江經開區甜城大道與漢安大道交會處,壽溪河黑臭水體治理項目現場,項目負責人劉巍鋒正組織工人忙碌作業。經過前期河道清淤,壽溪河水質已明顯提升。河道兩岸栽種的花草爭相綻放。

壽溪河黑臭水體治理,是內江打好碧水保護戰的縮影。2015年,內江排查鎖定城區範圍內11條黑臭水體進行集中治理。2018年10月,內江申報全國首批20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獲批。內江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謝媛麗介紹,創建示範城市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到2020年底前,城市建成區全面消除黑臭水體。

3年來,內江在治汙和增綠上雙管齊下,將11條黑臭水體打造為11個連接城鄉的帶狀、環湖公園,為市民拓展了綠色生態空間。內江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黑臭水體,內江綜合開展工業汙染治理、生態修復、公園景觀建設、河道綜合整治等工程建設;控源截汙、清淤疏浚、內源治理、活水保質、生態修復「五步曲」有序開展。目前,11條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治汙主體工程建設,黑臭水體沿岸生態修復和景觀建設面積達2644畝。位於內江經開區的包穀灣水庫,曾是一條水質惡化的黑臭水體。經過兩年系統整治,先後完成治汙主體工程和生態修復工程建設。附近的居民張淑仙說:「以前水庫裡垃圾很多,現在不但沒垃圾,而且水變得乾淨清亮。岸邊是花草樹木,一片綠水青山。」

產業之變:

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加速

「5、4、3、2、1,起爆。」10月31日下午,內江白馬發電廠兩根高210米、屹立近30年的煙囪相繼倒下。取而代之的,將是2套400兆瓦級「一拖一」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機組。

內江白馬發電廠的「破」與「立」,是內江產業發展走綠色發展之路的縮影。

作為老工業城市,內江工業領域環境問題相對突出,是空氣品質整治的重點之一。3年來,內江在節能減排和產業轉型升級方面雙管齊下。

11月19日,在川威集團釩鈦煉鐵廠中央控制室,操作員正密切關注高爐內的實時狀況。智能化生產線有序運行的同時,控制室外廠區乾淨整潔,道路兩旁綠樹蔥翠。「我們積極探索和實踐環保設施的超低排放改造或升級,推進節能技改。」川威集團總工程師謝建國介紹,川威集團主動關閉煉鋼轉爐1座、高爐2座,化解鋼鐵過剩產能120萬噸,廠區內生產留下的廢水廢氣廢渣得到循環利用。

內江對「散亂汙」等突出環境問題進行聯合整治,「一企一策」制定整改措施。上半年,內江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8.48%,排查「散亂汙」企業300戶,其中297戶全部完成整改,其餘3戶將於11月底完成整改,全市將首次實現「散亂汙」工業企業「動態清零」。

11月16日,內江市人民政府與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籤訂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進內江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川威集團等企業的煉焦產能達180萬噸,焦爐煤氣含氫比例高達60%,具有很好的綜合利用價值。」內江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川威集團已啟動年產9萬噸焦爐煤氣制氫綜合利用項目。

前9月,內江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總產值283.95億元,佔規模工業總產值比重提高到31.2%,比2018年提高5.1%;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42天,比2015年增加38天,大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內江市民譚春明說:「環境越來越好,城市越來越美麗,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舒適。」

相關焦點

  • 澎湃新動能——株洲市加速新舊動能轉換促進高質量發展解碼(上)
    這個承載新中國工業榮光的老工業城市,正從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強烈陣痛中重獲「新生」,躍升為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新城,在實施「三高四新」戰略中迸發出澎湃新動能。把握新方位——不看短期看長遠,為發展闖關,為未來蓄勢清水塘,曾是中國版「魯爾區」。
  • 新舊動能如何加速轉換?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8月24日,國家發改委就培育壯大新動能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指出,今年以來,中國著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新舊動能轉換明顯加快。今年前7個月,高技術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6%和8.6%。數字背後是一幅風起雲湧的壯闊圖景。本報採訪多家企業和科研院所,探討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的動因。
  • 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促進條例(草案)
    《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促進條例(草案)》已經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初次審議。根據《山東省地方立法條例》規定,11月30日,山東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發布《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促進條例(草案)》全文,公開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
  • 動力加速換擋,發展行穩致遠,威海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初見成效
    三年時間,一條條閃亮的經驗和成績,記錄著威海新舊動能轉換工作奮勇爭先的作為,展現著280萬威海人勇攀高峰的擔當。堅決淘汰落後動能、堅決改造傳統動能、堅決培育壯大新動能。自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啟動以來,威海一手抓存量變革,一手抓增量崛起,紮實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推進實施,以一張張亮眼的成績單,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徵程中闊步前行。
  • 新動能·新山東|歷經三年濟南在新舊動能轉換中交上了這樣一份答卷
    在經濟發展中,它是今年衝擊GDP「萬億俱樂部」的種子選手;在區域發展中,它的目標是建成黃河流域國家中心城市;在對外開放中,它是山東自貿試驗區的濟南片區;在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中,它是「三核引領」的「三核」之一,是先行區,未來還將是「京滬會客廳」,央企、跨國公司北方總部基地,省企總部中心,高端製造業創新基地……利好政策疊加,給濟南帶來了發展機遇。機遇的背後,新舊動能轉換是不變的要求。
  • 魯深新舊動能轉換促進中心與六家單位籤訂戰略合作
    魯深新舊動能轉換促進中心與六家單位籤訂戰略合作12月7日下午,由山東省國資委主辦,魯深新舊動能轉換促進中心、深圳市東華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山東商會協辦的魯深產業合作對接座談會在深圳召開。魯深新舊動能轉換促進中心促進中心分別與深圳市寶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潮汕商會、中科院深圳先進院技術研究院、山東大學深圳研究院、深圳市醫藥行業協會、山東萊茵科技有限公司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 新舊動能轉換根基更加堅實
    威海市是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最活躍的區域之一,「精緻城市·幸福威海」昭示著威海高質量發展的高標準追求和時代格局。今天,本報特邀請威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閆劍波,暢談新舊動能轉換的「威海路徑」。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每一次換擋提速、加壓奮進,都是彎道超越、換道先行的機遇。
  • 努力在全省新舊動能轉換中走在前列
    努力在全省新舊動能轉換中走在前列——日照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李在武談新舊動能轉換建設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是黨中央交給我省的重大政治任務,是山東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也為日照在新一輪轉型發展中突破瓶頸制約、塑造競爭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創造了廣闊空間、提供了更高平臺。
  • 濰坊市召開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暨「四個城市」建設...
    3月24日,濰坊市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暨「四個城市」建設推進會議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國「兩會」精神,全面落實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部署,動員全市上下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統一思想、真抓實幹,堅決打贏新舊動能轉換重大戰役,紮實推進「四個城市」建設,確保在新一輪高質量發展中贏得主動、走在前列,加快建設富裕文明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強市。
  • 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濟南先行區種好轉型「試驗田」
    這一典型場景出現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以下簡稱濟南先行區)裡。眼下,諸如無人科技、智能農業、數位化「雲腦」等包含著多種先進技術的大項目早已落地,加速著產業數位化和數字產業化進程。1月7日上午,濟南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負責人在會議上表示,2020年是先行區發展歷史上極不平凡、極為重要的一年。
  • 深化改革創新 臨沂在新舊動能轉換中闖出新路徑
    ,堅持從做好頂層設計入手,突出重點、統籌謀劃,不斷優化完善政策服務體系、工作推進體系、動力轉換體系、要素保障體系,全面夯實新舊動能轉換根基。臨沂結合產業導向、環境保護、能源消耗、投資強度及效益等因素,策劃實施一批重大產業和基礎設施項目,動態納入省「四個一批」項目庫、市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儲備庫。目前,省「四個一批」在庫項目3602個,市新舊動能轉換儲備項目300個、總投資4100億元。  加快項目落地推進。為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的目標,臨沂成立由市級領導牽頭的重點項目建設推進專班,建立領導幹部幫包項目制度。
  • 新舊動能轉換激發「富強濱州」建設澎湃力量
    本報特邀請濱州市委書記佘春明談「『富強濱州』建設由全面起勢到加快成勢」,反映新舊動能轉換的變革如星星之火,燃起了「富強濱州」建設的燎原之勢。「富強濱州」建設由全面起勢到加快成勢——濱州市委書記佘春明談新舊動能轉換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是責任更是機遇。
  • 火花S-Park | 中國第一個新舊動能轉換試驗區獲批!為什麼這個省獨佔兩個國家級新區?
    由此,山東省不僅擁有了國內第一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更成為國內第一個獨佔兩個國家級新區(即青島西海岸新區和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省份。那麼,為什麼是山東?中央和山東如何思考和建設這個嶄新的試驗區?我們又如何從中探尋中國產業園區新時期下的發展之路?
  • 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取得突破
    今年,濟寧將更大力度推動科技創新、提升動能轉換成效、釋放內需潛力、推動城市建設和都市區融合發展、打造鄉村振興引領區、推動文化賦能城市發展、深化改革開放、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築牢安全發展底線十項重點任務。  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濟寧建設現代化強市的起步之年。
  • 齊魯大地:動能轉換風鵬正舉
    春風又綠齊魯大地。這塊形如大鵬展翼東飛的土地,在新時代正勃發出新的生機。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驅動是國策,只有新舊動能真正實現歷史性轉換,中國才能真正強大起來。傳統產業佔全部工業的70%,重化工業又佔傳統產業的70%。結構決定功能,調整勢在必行。「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是山東省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具體行動方案,也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抓手。」山東省省長龔正說。
  • 發展勢能加速積蓄 新舊動能加快轉換
    「邢臺擁有3500多年建城史、600多年建都史,是我國北方最早形成城市的地方,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有著光榮革命傳統。」朱政學介紹,2018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2150.76億元,人均生產總值29210元,全部財政收入273.7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93.4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4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78元。
  • 動能轉換,轉出一片新天地
    透過這座工業城市的滿滿元氣,更加堅定我們沿著「三高四新」戰略引領的方向,推動經濟邁上高質量發展的決心與信心。  推動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既是現實倒逼下的主動作為,更是謀劃未來的長遠之策。習近平總書記在湘考察時,囑託湖南「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日前召開的湖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 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建設成主引擎,歷下:讓群眾共享改革成果
    歷下區是濟南市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旅遊核心城區。70年來,始終勇立潮頭的歷下區主動作為,各項工作不斷跨上新臺階。今年以來,歷下區堅持不懈抓好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建設、雙招雙引、城市治理、民生事業「五項重點工作」,在2018年度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中再獲第一,順利奪得「十一連冠」。團結拼搏、銳意進取、充滿活力的現代歷下,正在全省競相發展的新徵程中繼續領跑向前。
  • 周連華:全力跑出新舊動能轉換的「加速度」
    周連華說,近幾年來,山東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騰籠換鳥、鳳凰涅磐」、「在高質量發展上奮力趟出一條路子來」的重要指示要求,緊緊抓住2018年1月獲批建設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重大機遇,大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
  • 海流圖與煙臺市政府籤訂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合作協議
    為發揮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實驗區「三核」引領作用,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工程建設,2018年5月18日煙臺市新舊動能轉換基金推介會暨籤約儀式在煙臺舉行。中共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同志在籤約儀式上致辭張術平指出,作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三核」之一,煙臺工業經濟起步早、體量大、基礎厚實,是我國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