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蚯蚓的交配
蚯蚓是雌雄同體、異體交配的動物。在自然環境下,一般春季到秋末都能繁殖。在熱帶、亞熱帶地區以及北方人工保溫條件下,可一年四季繁殖。蚯蚓交配後生產卵繭。蚯蚓交配時以頭部迎面互相接近,在環帶前後的腹面充分接觸。如環毛蚓在交配時雙方雄孔靠近對方受精囊孔。雄突起插人對方受精囊孔,緊貼在一起,然後逐孔向前移動,使每一受精囊都得到精液。交配時間可長達數小時之久。
2.蚯蚓產卵
交配後一般經1一12天生產卵繭,卵繭也稱卵包。生產卵繭不是從體內生出,而是先由環帶的分泌腺,分泌粘液包圍性孔和生殖帶,形成黏膜管。然後生殖帶的微小細胞,分泌rǔ白色的粘液於卵繭內,叫卵繭蛋白。這種蛋白是供應產在繭內卵發育時所需的營養物質。
經過1—2分鐘,由環帶形成的黏膜管逐漸向頭部移動。當黏膜管移至雌孔時,成熟的卵即由輸卵管產入繭內的蛋白質中,再向前移動,精液由受精囊孔射人繭內,最後由頭部脫落下來,兩頭自行封閉,變成橢圓形的膠體狀卵繭。
卵繭產出時呈rǔ白色,在空氣中逐漸變成淺綠色、橙色、肉紅色,最後變成較深的棕褐色。卵繭形成時間為從50秒至5分鐘。卵繭的形狀及大小,根據蚯蚓種的不同而有較大的變化。通常有橢圓形、卵圓形、球形、麥粒形。大小有如黃豆、小豆、麥粒,甚至如小米一樣,直徑為2—7.5毫米。
一般每隔2—7天可產一粒卵繭,一粒卵繭可孵出2—14條幼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