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年表(1893—1925年)
1893年 誕生
12月26日,誕生在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一個農民家庭。
1902年-1909年 9-16歲
先後在家鄉韶山六所私塾讀書,接受中國傳統的啟蒙教育。
1910年 17歲
秋,考入湖南湘鄉縣立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此期間受康有為、梁啓超改良主義思想的影響。
1911年 18歲
春,到長沙,考入湘鄉駐省中學讀書。期間,讀到同盟會辦的《民立報》,受其影響,撰文表示擁護孫中山及同盟會的綱領。
10月,響應辛亥革命,投筆從戎,在湖南新軍當列兵。半年後退出。
1913年 20歲
春,入湖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預科讀書。
1914年 21歲
秋,編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本科第八班。在校期間,受楊昌濟等進步教師的影響,成為《新青年》雜誌的熱心讀者,崇拜陳獨秀、胡適。
1918年 25歲
4月14日,同蕭子升、何叔衡、蔡和森等發起成立新民學會。
6月,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畢業。
8月,為組織湖南赴法勤工儉學運動第一次到北京。在北京期間,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館管理員,得到李大釗等人幫助,開始接受俄國十月革命的思想影響。
1919年 26歲
4月6日,從上海回到長沙。
5月,響應五四運動,發起成立湖南學生聯合會,領導湖南學生反帝愛國運動。
7月14日,主編的湖南學生聯合會會刊《湘江評論》在長沙創刊 。7月至8月,連續撰寫並發表《民眾的大聯合》長文。
10月5日,母親文氏病逝,聞訊從長沙趕回韶山。8日,在母親靈前寫成《祭母文》。
12月,為領導驅逐湖南軍閥張敬堯的運動,第二次到北京。在京期間,讀到《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書籍。
1920年 27歲
5、6月間,在上海會見陳獨秀,同他討論讀過的馬克思主義書籍等問題。
8月初,同易禮容等在長沙發起成立文化書社,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新文化。
8月至9月,參加籌備成立俄羅斯研究會。
11月25日,致信羅章龍,提出新民學會,「要變為主義的結合才好。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
11月,同何叔衡等組織長沙共產主義小組。
12月1日,至信給蔡和森、蕭子升和其他在法會友。信中表明自己接受馬克思列主義,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
同月,在長沙籌建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1年 28歲
1月1日至3日,同何叔衡、彭璜、周世釗、熊瑾玎等十餘人在長沙潮宗街文化書社召開新民學會會員新年大會。在會上提出新民學會應以「改造中國與世界」為共同目的,贊成用「俄式」方法改造中國。
7月23日至8月初,同何叔衡作為長沙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8月,回長沙,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湖南分部主任。與何叔衡創辦湖南自修大學。
10月10日,建立中共湖南支部,任書記。
冬,同楊開慧結婚。
1922年 29歲
5月,中共湘區執行委員會成立,任書記。
9月至12月,組織領導粵漢鐵路工人、安源路礦工人、長沙泥木工人等一系列罷工運動,推動湖南工人運動迅速走向高潮。
1923年 30歲
4月,離開長沙到達上海,在中共中央工作。
6月,在廣州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中央局委員、並擔任中央局秘書。
9月16日,遵照中共中央的決定並受國民黨本部總務部副部長林伯渠的委託,回到長沙,籌建湖南國民黨組織。
1924年 31歲
1月,在廣州出席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
2月,到上海,任國民黨上海執行部委員、組織部秘書等職。
12月,回湖南養病。
1925年 32歲
2月,回到韶山,一面養病,一面開展農民運動。
9月,到廣州,參加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籌備工作。
10月,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
12月1日,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
12月5日,主編的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刊物《政治周報》創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