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宮頸炎伴有以下5個情況,或要提防癌變,尤其是第5個

2020-11-29 養生健身之道

對於大多數女性來說,影響我們生活質量和導致我們的生活幸福感指數降低的,或許不一定都是什麼惡性腫瘤之類的重大疾病,而是很容易患上又很難「擺脫」的婦科疾病,比如宮頸疾病等,而慢性宮頸炎就是其中一個特別明顯的婦科疾病。

慢性宮頸炎的主要症狀是什麼?

不同於急性宮頸炎所呈現出來的膿性白帶量多、宮頸充血、水腫等症狀,慢性宮頸炎的主要症狀一般是白帶增多,通常還是呈現出乳白色或淡黃色的膿性分泌物,有時為血性或夾雜血絲。當然,無論任何情況下,白帶夾雜血絲,都是十分危險的情況,務必儘快去就醫檢查。

慢性宮頸炎伴有以下5個情況,或要提防癌變,尤其是第5個

1、下腹及腰骶部疼痛:

長期患有慢性宮頸炎的女性朋友,在炎症較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盆腔結締組織發炎,繼而引起下腹墜脹,以及下腹部或腰骶部出現疼痛感。

2、尿頻或排尿困難:

當炎症影響到膀胱三角區一帶,或者膀胱周圍的部位時,可能會出現尿頻尿痛或者排尿困難的現象。

3、不易受孕:

當宮頸炎嚴重的時候,白帶會變得粘稠,而粘稠的白帶會不利於精子穿透,故宮頸炎長期相伴的女性,可能會出現不易受孕的情況。很多年輕女性難以懷上寶寶,也可能與慢性宮頸炎有關。

4、外陰癢痛:

外陰由於白帶增多刺激,可繼發外陰炎或陰道炎,而引起外陰瘙癢疼痛。所以如果經常出現外陰瘙癢和疼痛的話,要重視。

5、HPV感染。

HPV感染是宮頸病變的一個主要元兇,與宮頸疾病有著相互「促進」的作用。如果本身就患有慢性宮頸炎,再伴有HPV感染的話,那麼發展到宮頸癌的機率就會明顯比沒有這個情況的人要大很多。

查出HPV感染的話,要怎麼辦?

HPV感染這個問題,可大可小。不可否認,很多的感染者也能在感染後的一段時間內,依靠自身的免疫力將病毒清除;但是確實也有一部分的感染者,病毒會在體內持續蔓延,最終引發宮頸病變和宮頸癌。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如今每年的宮頸癌病例也有13萬。這個數字也不小。

所以,感染HPV,儘可能地提高免疫,清除病毒,還是十分重要的。

而要提高免疫力的話,除了在平時的飲食和生活方式上有所調整之外,還可以額外補充姬松茸、麥芽硒。

其含有十分豐富的姬松茸活性多糖、微量元素硒、β胡蘿蔔素等,這些營養物質可以很好地促進免疫細胞的活性和生產能力,增強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功能,可以幫助人體阻撓幹擾腫瘤病毒生長,達到激活免疫、扶正固本的功效。

為什麼1個提升免疫力的東西,可以起到清除HPV病毒的作用呢?這是因為,HPV病毒是一種寄宿在人體皮膚黏膜上的病毒,在目前本身就是沒有特效藥可以用的,要想消除它,能依靠的就只有人體自身的免疫力,而營養補充無疑就是增強免疫的最主要途徑之一。所以HPV感染者,經常吃點,來促進免疫,是有科學道理的。

相關焦點

  • 慢性宮頸炎是什麼 慢性宮頸炎是怎麼引起的
    慢性宮頸炎是很多宮頸疾病的統稱。很多的女性都會有一些慢性宮頸炎。但是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慢性宮頸炎是什麼?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慢性宮頸炎是什麼?慢性宮頸炎有哪些治療方法?慢性宮頸炎要吃什麼藥治療?慢性宮頸炎在日常有哪些方面需要禁忌的?慢性宮頸炎的病因是什麼?為什麼會造成慢性宮頸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慢性宮頸炎的病因及防治辦法
    前面提到的共生菌不僅不致病,而且會抑制致病菌的生長,他們之間有個動態平衡。但如果我們給予了不恰當的治療,如廣告中的「難言之隱,一洗就靈」,「洗液」本身就會破壞陰道內微生物之間的平衡。使本來沒有炎症的環境,產生新的炎症。下生殖道內的細菌雖多,但一般不會導致上生殖道感染。
  • 慢性萎縮性胃炎,如何阻斷癌變?——聽聽消化科醫生怎麼說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種類型,呈局限性或廣泛性的胃黏膜固有腺萎縮(數量減少,功能下降),常伴有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炎性反應。所以,萎縮性胃炎並不是胃的體積變小了、變皺了,而是胃黏膜變薄了,分泌消化液的腺體減少了。
  • 醫生提醒:有5種炎症癌變機率高
    不過,並非所有的炎症都會導致癌症的發生,相比於急性炎症,慢性炎症更容易引起細胞癌變。此外,炎性組織癌變通常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因此,要積極幹預炎症,及時治療,以免炎症加重,誘發癌症。
  • 癌症發展中並非毫無徵兆,近期有以下6個症狀,當心是癌變的信號
    其實,癌症在發展中也並非毫無信號可言,若近期有以下六個症狀,當心就是癌變的信號:1、莫名消瘦:在沒有刻意減肥、節食的情況下,身體卻開始了異常消瘦,這往往有三種情況,第一為糖尿病、第二為甲狀腺疾病、第三為癌症。
  • 0.5公分也有危險?查出結節、息肉,警惕這些癌變風險!
    哪些情況要小心癌變?哪些不用擔心?常見的這6種了解一下。通常體檢時做胸片或者胸部CT,部分人會發現有肺部結節。如果是做的胸片,那建議再去做個胸部低劑量螺旋CT,看得更清楚,否則容易漏診。若首次B超發現結節,先2~3個月複查1次,等月經結束後1周做,此時乳腺小的病變更容易顯示。如果結節大小沒有變化,複查間隔延長至6個月到1年。這些情況要警惕:1、B超報告有如下關鍵詞需警惕惡性可能:形態不規則、呈小分葉毛刺狀或蟹足樣、縱橫比大於1、簇狀細小鈣化、後方衰減。
  • 0.5 公分也有危險?查出結節、息肉,警惕這些癌變風險!
    59歲的李大伯(化名),因大便次數增多伴反覆便血來醫院看病,腸鏡檢查發現直腸有個直徑4釐米的腫物
  • 14個腸鏡中13個有癌前病變,1個確診腸癌!這22種情況必須查個腸鏡!
    一天14個腸鏡檢查中:13個有癌前病變,1個確診腸癌!以下是當天的真實檢查結果——前幾天,一個保險公司的客戶經理為自己的14位老客戶做體檢篩查,我看了她的方案後,勾掉了幾項「雞肋」,加入一道有用的檢查,如胃鏡+腸鏡,這位經理也就同意了。
  • 七個原因導致宮頸性不孕
    如下七個原因會導致宮頸性不孕:1、宮頸管閉鎖與狹窄先天性宮頸管閉鎖或狹窄多由於雙側苗勒氏管下段形成和融合不全所致。臨床上罕見,常伴有子宮發育不全,第二性徵大多發育正常。如患者子宮內膜功能良好時,青春期可因宮腔積血而出現周期性下腹痛,或月經過少伴痛經,經血還可經輸卵管逆流入腹腔,引起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
  • 這6個「小毛病」是患癌前的最後警告,很多人卻還在拖…
    慢性萎縮性胃炎通過胃鏡及黏膜活檢可以確診,只要在慢性期及時接受正規治療,通常不會癌變。 推薦淺表性胃炎每3年查一次胃鏡,慢性萎縮性胃炎每1~2年查一次胃鏡,並積極治療。 檢測幽門螺桿菌,視情況進行規範的抗幽門螺桿菌治療。
  • 當心慢性疲勞症候群! 5個飲食錦囊抗疲勞
    很多人認為,工作太忙太累,只要多休息、睡久一點就恢復。事實上,疲勞經日積月累會形成「慢性疲勞症候群」,不但無法藉著睡眠消除,身體或精神上的勞動也會加速虛弱、肌肉疼痛、記憶力受損、注意力減退、睡眠障礙的速度。   營養師表示,慢性疲勞症候群與發炎體質有關,建議平時多運動,且多攝取5大類食物,可幫助消除疲勞。
  • 腫瘤也分良性與惡性,5個區分要點,幫你儘早辨識
    本期文章,我給大家總結5個區分要點,幫助大家辨別。良性腫瘤與惡性的5個區分要點1.生長速度和惡性腫瘤相比較,良性腫瘤在生長速度上,相對緩慢,有的甚至好幾年、十多年才會長大一點點,而惡性腫瘤則非常迅速,通常2-3個月便可增值擴散,直到威脅生命安全。
  • 5種良性病變,若長期拖著不治,可能會發生癌變,早治會更安心
    5種良性病變,若長期拖著不治,可能會發生癌變,早點治會更安心,此文就具體向大家介紹一下。哪5種良性病變,若長期拖著不治,可能會發生癌變?第1種:皮膚上的交界痣。但如果是的是交界痣,尤其是在長在掌蹠部位,痣為黑色斑疹,稍稍隆起,有可能是黑色素瘤的「前身」。如果經常受到刺激,反覆摩擦,癌變機率還會更高。第2種:甲狀腺結節。
  • 10歲女孩腹痛、嗜酸細胞很高折騰半年,直到遇見第5個醫生
    6個月前,小雨因吃「辣條」後出現肚子疼,陣發性隱痛,位置在肚臍周圍。此後,小雨經常腹脹、腹瀉,沒有噯氣、犯酸等症狀。小雨爸媽帶她看的第1個醫生是村上的一名老醫生。村醫說是「消化不良",配了益生菌和中草藥。小雨在家吃了一個月,症狀沒有好轉。1月後,小雨爸媽帶她到當地縣醫院兒科看了第2個醫生。
  • 癌症患者,突然出現以下四個表現,可能是骨轉移的信號,要留心
    「癌症」是臨床最為棘手、治療突破一直沒有明顯進展的慢性、惡性疾病。數據調查顯示,我國是全球癌症最為高發、死亡率最高的國家,平均每年新被確診的癌症患者就達到了400萬左右。和癌症高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對癌症本身、防癌篩查普及的嚴重不足!
  • 如果有4個特徵,癌變機率大,別拖了!
    張永生 博士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張主任提示:肺結節大部分都是良性,但針對有以下4類特徵的肺結節,一定要高度警惕,癌變機率較大。  當直徑<5mm,且沒有腫瘤病史、家族病史的,惡性的可能性較小,每6-12個月做CT複查一次就可以;  當直徑為5-10mm時,惡性可能性為6-28%,每3個月複查一次;  直徑>10mm的肺結節應每1~2個月複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