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有種說法認為,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被全世界都認識的科學家是愛因斯坦,如今已經過去將近一百年了,類似這樣的人物尚未出現。因此人們想知道,為什麼現代很難再出現類似愛因斯坦、牛頓這樣的大神級人物呢?
有觀點認為,人類目前的科技發展狀況保持著向上的趨勢,然而自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就很少出現大師級的科學家。那麼什麼樣的科學家才是大師級人物呢?有人認為是愛因斯坦,有人認為是牛頓,總而言之是那種對人類科學發展具有重大推動作用的人。實際上近現代並非沒有這樣的人物出現,例如霍金、楊振寧等等,然而他們在歷史地位上和愛因斯坦、牛頓比起來稍微遜色,這其中有時間的原因,也有其他原因。
現在之所以很難再出現大師級科學人物,是因為如今科學理論已經建立起了穩定的理論體系,而且這個理論體系十分繁雜,以至於幾乎沒有人能夠完全掌握。而且自然界中許多理論和發現已經被前人提出來了,後人能夠在前人已建立起來的科學理論上再有突破和創新是一項巨大的挑戰。相比之下宇宙則留下了許多空間讓人類去遐想和探索,例如現代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專門研究黑洞問題。
因此如果未來湧現出一個讓全世界都記得的科學人物,那麼他很有可能也是在研究宇宙問題上獲得成就。如今是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同時也是信息大爆發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很多科學研究不再是個人花大量時間就能夠做出來的了,現代人講究效率,因此很多科學理論都在團隊的努力下出現的。通過這種方式出來的科學理論往往也比較細化,不像前人科學家那樣提出較為宏觀的理論。
其次,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狀況的改變似乎說明了這個時代並不需要科學大師。有人將二戰之前的科學發展看做是理論階段,而二戰之後的科學發展則是將前人所研究得出的理論大量應用在生產、生活中。而且人類在應用這些理論的過程中也會不斷地發現新問題,然後通過解決問題提出新理論。科學在日常生活中最明顯的應用就是科技產品的普及,現在的人基本都離不開科技產品,而許多科學家也在研究如何將更多的科學理論投入實際應用中,由此看來我們這個時代暫時不需要科學大師。
雖然出現科學大師的可能性比較低,但還是存在這樣的可能性,因為擺在人類面前的還有諸多為解決的問題,宇宙中還有更多等待人類去探索的奧秘。而地球上出現的大部分現象已經得到解釋,科學家也可以利用已經建立起來的科學理論體系去解釋過去的現象和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現象。
因此如果未來有像愛因斯坦那樣被全世界人所知的科學大師出現,那麼他應該是在研究時空問題或者宇宙問題上有重大成就。被譽為「宇宙航行之父」的齊奧爾科夫斯基曾經對人類的未來說到,人類不能永遠都在地球這個搖籃中,想要了解宇宙就需要走向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