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專訪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
「文物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不可再生資源。古代人類骨骼是特殊的文化遺產,也是不可再生資源。」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說,「特別是隨著生物技術(如DNA分析)的快速發展,古代人骨蘊含的關於『人類自身』的豐富考古信息,對研究人類起源、族群流動、民族融合、社會關係等,具有不可替代的考古價值。同時對理解和揭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促進民族認同與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馬蕭林介紹,當前,在我國考古工作中,對於古代人類骨骼的田野採集、室內保存和管理利用,還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一是考古工作者重視史前及先秦時期的人骨採集,輕視秦漢以後歷史時期的人骨採集;二是田野考古發掘中抽樣採集或根本不採集人骨的現象在一些地區仍然存在,無疑喪失了大量考古信息;三是有些考古單位不重視出土人骨的保存環境,隨處堆放人骨的現象仍較普遍,不利於人骨的長久保存和持續利用;四是大多數考古單位沒有把人骨當做文物標本看待,缺乏對出土人骨的登記建檔和管理。
為此,馬蕭林建議各省應加快建立古代人類骨骼標本庫。
一、全國各級考古單位要高度重視人骨採集工作。在考古發掘過程中,要按照《田野考古操作規程》,像對待各類出土文物一樣,全面系統採集各個時期遺址或墓葬出土的人骨標本。
二、應以省為單位建立古代人類骨骼標本庫。儘快收集分散在各地考古單位或文管所的人骨標本,集中保存於省級考古單位或具有考古團體領隊資格的考古單位,完善人骨保存設施和溫溼環境,確保人骨長久保存。
三、各省要加強對古代人類骨骼標本庫的管理。規範出土人骨入庫登記保存、出庫檢測分析的相關手續,建立完備的出土人骨標本信息檔案及資料庫。省級文物行政部門要加強對標本庫建設與管理的支持和指導。
四、強化國家文物行政部門對考古出土人骨的宏觀管理。建立考古出土人骨採集信息年度報告制度,全面掌握全國出土人骨採集和保存情況。
來源丨國家文物局(文/李瑞)
編輯丨甘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