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管理過程時間長,心電數據採集難題?這家企業來解決

2020-12-04 動脈網

心血管病一直被稱為疾病領域的「頭號殺手」,根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6》的數據顯示,心血管病死亡佔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的首位,根據推算,心血管病現患病人數約2.9億,正處在慢性病快速增長和高發時期,未來10年,心血管治療領域的發展潛力巨大。

除了院中的診療外,院前的篩查及預防,以及院後的隨訪、幹預環節,對控制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及復發率而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於可穿戴式醫療設備的可持續跟蹤性及使用場景的便利,通常用於診前的篩查以及治療後跟蹤患者的後續情況。

據不完全統計,在市場中,主流的可穿戴心電監測設備有70餘款,以可穿戴式和可攜式為主,同時功能也極為相似,在競爭對手眾多的心電監測領域,博迪加如何做出差異化的產品形態,他們的產品有何特別之處?近日,動脈網記者專訪了博迪加科技創始人兼CEO高向東。

從軍工轉入醫療,在服裝上實現心電動態監測

研究電子測量儀器出身的高向東此前一直服務於軍工、航天領域,同時從事於高端電子測量儀器的國產化工作,用他的話來說,在此前的十幾年,他一直是「跟信號打交道」。在2014年移動醫療興起之時,他意識到軍工行業的小眾和封閉性,於是便依託在電子測量儀器行業的基礎,與此前的團隊一起,瞄準了健康管理的可穿戴醫療設備方向開始創業。

高向東指出,目前, 醫院用於長時間心電監測的方式主要是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即俗稱的「豪特」,這類設備的特點是,雖然可以離院使用,但其電生理傳感器採用的是溼電極,主要靠傳感器和病人皮膚之間的電解凝膠來提高傳感器感知身體電信號的能力,同時,患者需要在身上粘貼10個以下的電極,並攜帶記錄盒。

無論是從就診體驗或使用體驗上來說,這樣的產品一定程度上為患者帶來了不便。

對標以色列的可穿戴式心電監護設備Healthwatch,團隊想到做一款能夠使患者穿在身上的產品。在歷時2年研發後,博迪加心電衣正式推出市場。雖然外表看起來是一件普通的T恤,其實質是一個對心電活動的實時動態健康監測和預警系統,該系統可持續分析嵌入T恤的特有柔性傳感器的輸出信號,實現長時間的心電數據監測。

博迪加心電衣(企業供圖)

好的產品要做到準確、舒適、漂亮、成本低

目前博迪加的產品分為兩部分,一是以肌電、心電為主的硬體產品,其中,肌電產品主要應用於科研、運動康復、神經康復等領域,而心電產品主要是用於心血管慢病的篩查與隨訪管理;二是以APP、PC端形態為主的軟體,包括監測、分析心電數據的雲平臺。

對於博迪加來說,擺在第一位的問題就是如何使數據變得準確。心電信號監測以無入侵式為原則,通常採用體表電極,而不需要配合導電膏使用的電極稱為「乾電極」,其阻抗、極化特性、穩定性等對測量的精確度影響較大

目前的生物醫電傳感器無法與服裝整合,且不能拉伸,體感較差,同時其抗幹擾能力較弱,在運動過程中會導致與皮膚接觸不良,可靠性較差,影響生物醫電信號的傳輸。在服裝上收集人體的數據,而且是連續動態心電數據,存在難度。

高向東告訴動脈網記者:「從電環境來說服裝其實是比較不乾淨的環境,服裝的面料摩擦會產生靜電,靜電的幹擾,包括電極材料、電極貼放方式,電信號傳輸方式,都會對數據採集產生影響。」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博迪加與全球領先化工企業杜邦(DuPont)開展戰略合作,歷時兩年,開發了基於導電墨水列印技術的柔性傳感器及柔性傳感器模組。該模組解決了傳統乾電極接觸不良的問題,同時解決了可伸縮、可彎折、可水洗的核心問題,高向東認為團隊的這項成果是研發出了「最接近溼電級準確度的乾電級」。他表示:「在保證產品功效的前提下,實現100次的水洗,每件智能衣的使用周期在一年左右。」

博迪加智能衣的柔性傳感器(企業供圖)

參照YY1079-2008心電監護儀的對比實驗,博迪加智能衣在QRS波檢測敏感度、QRS波檢測陽性預測敏感、PVC陽性預測度上分別達到99.7%、99.8%及96.5%的精確度。

在實現了數據的準確性後,考慮到服裝的形態,高向東接下來面對的兩個問題是舒適及美觀,在他看來,博迪加的產品,「不能像Holter一樣,出門的時候 還帶個『大盒子』,給用戶打上病人的標籤。」而應是一件看起來普通卻可以保護心臟的背心,也是我們貼身的「鎧甲」。

在材質及內置智能硬體上,博迪加的心電衣主要採用尼龍和萊卡面料,同時搭載世界上體積最小、重量僅7.8g的高精度心電、呼吸信號採集、存儲和傳輸系統,可實現連續24小時心電數據的採集與記錄。

高精度心電、呼吸信號採集、存儲和傳輸系統(企業供圖)

在成本方面,雖然存在技術難度,但是是否具備自動化的工藝生產條件是決定產品最終能否實現「量產」的關鍵,高向東認為:「這樣的產品不應該成為』奢侈品『,需要用自動化的工藝降低生產成本,售價要合理,要讓大家都穿得起。」目前,植入傳感器的博迪加心電衣已達到與普通服裝相差無幾的售價。

賦能心血管醫聯體,提高基層診療能力

在應用領域,博迪加主要聚焦醫療,同時輻射體育與工業應用。2018年是博迪加發力醫療領域的第一年。但實際上,博迪加從創立初期,就瞄準了醫療市場。在醫療方面,博迪加主要面向B端客戶,利用博迪加心電衣等產品賦能合作機構。通過智能服裝打通患者與醫療機構的聯繫, 成為醫療與健康大數據的入口,醫療服務機構的工具平臺。

中國著名心血管專家,中國工程院張運院士曾指出,目前我國心血管疾病治療領域要積極應對兩大問題,一是患者從大醫院到基層醫院下沉的人群數量巨大, 二是心血管疾病的基層診治能力尚急需提高。面對我國2.9億心血管病人,專科醫生分布極不平衡,各基層醫院心血管疾病診治水平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因此,各地湧現了許多在心血管專科醫聯體模式。

博迪加產品應用模式(企業供圖)

針對這樣的痛點,博迪加目前已與心臟聯盟、心醫國際等機構展開合作,助力心血管病的遠程診療,用雲端的算法為企業提供遠程的服務,對基層患者的數據進行管理。攜手合作夥伴共同建立基層醫院建立房顫篩查中心,同時建設院前篩查、院後隨診、長期監測的診療體系。

通過智能心電衣與配套的APP軟體,可以實現長程心電監測以及事件心電記錄的功能,對患者進行24小時心電採集與記錄,生成心電圖PDF報告。同時,根據指標判斷心律失常等事件,在心電衣監測到異常時對特殊時事件進行標記,並記錄事件前後1min的心電圖,數據上雲後,醫療機構可通過Web端查看數據、報告,對患者情況進行覆核。

與安貞醫院合作患者院後慢病管理項目,監測異常事件

博迪加在與醫療機構的合作過程中,打通患者與基層醫療機構的聯繫, 成為醫療與健康大數據的入口,醫療服務機構的工具平臺。通過一系列的解決方案,解決基層醫療中缺乏數據採集手段、對數據判讀能力不強、無法對患者進行監測管理的問題,提高基層醫療機構診療的準確性。在遠程的隨診方面,醫生也可以通過平臺對患者進行院外的管理。

高向東強調,博迪加在醫聯體的系統之中,扮演的是數據採集者的角色,「院前是篩,院後是管,在這兩個環節中數據作為周轉的橋梁,挑戰在於怎麼讓用戶願意產生這個數據,而且數據是準確的。」

高向東認為,團隊此前一直是與信號打交道,以電子工程師為主,在信號處理與分析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因此,醫療的專業性取決於和心臟聯盟、安貞醫院這樣的醫生、專家團隊的合作,整個產品的研發的思路,專業性和使用的驗證,有大量的我們的合作的專業的醫學專家團隊的輸入。

此外,與醫學專家團隊合作的意義在於,在研發生產的過程中,及時針對醫生的臨床需求對產品進行相應的調整,醫生會幫助博迪加在研發的過程中不斷的驗證需求,成為產品的試用者和指導者。

高向東告訴動脈網記者:「從一開始博迪加產品就是從醫生提的需求開始做的,在研發的過程中,醫生在階段性的去替我們去驗證,打磨產品,最後產品面世的時候,我們做出來的產品就是醫生心目中想要的產品。

利用醫生標註心電數據迭代人工智慧算法,探索多種商業路徑

據高向東透露,除了用傳統的傳感器實現心電監測外,公司還與科研高校合作進行人工智慧技術的開發。高質量的數據是人工智慧診斷的前提和基礎,數據的質量對診斷準確率至關重要,他表示:「人工智慧數據處理中80%的時間都是在做數據預處理工作,標註的準確性關乎結果的準確性。」

因此,在數據的獲取方面,博迪加選擇與醫生集團合作,獲取大量高質量帶標註的醫學病例樣本,完成算法的迭代,獲取更為準確的數據模型。「在雲端,我們和一些醫聯體合作,大量的數據產生回來需要醫生去標註的、核准的。標註的數據不斷迭代,人工智慧算法會越來越精準。」用高向東的話來說,人工智慧是博迪加的另一個支點。

在提供算法服務的分成之前,博迪加主要的商業模式以銷售產品設備為主,此外,基於心電數據收集,為用戶提供體徵數據分析,與機構協作,實現為用戶實現線上問診、醫療診斷等多場景的服務變現。

目前,博迪加已獲得由數智匠人、崑山內衣科技等機構投資的三輪融資,融資額達數千萬。未來,博迪加還將利用智能設備對體徵信號進行高頻、連續的採集和分析,將其沉澱的數據為醫療研究、保險控費提供幫助。

相關焦點

  • 以阿爾茲海默症為例:深度解析AI+慢病商業模式
    是因為我去面試過這家公司!在面試之前我是對於整個醫療慢病管理的解決方案進行分析過的,所以這篇文章寫的全面一點。關於技術阿爾茨海默病的難點在於,當所有的臨床症狀出現並且我們可以做出明確診斷時,太多的神經元已經死亡,基本上已經難再逆轉。
  • 趙建平:數位化慢病管理解患者就醫難題
    針對慢阻肺患者的規範化診療、科學化管理以及新療法的應用等問題,近日《醫師報》記者採訪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趙建平教授。趙建平教授數位化慢病管理是未來發展趨勢疫情期間,部分線下醫院的普通門診受影響導致關停,使大量慢阻肺患者陷入「無醫可就、無藥可用」的困境。
  • 樊綱:解決數據分享難題,才能真正實現城市管理智慧化
    ,需要算力、大數據、存儲、數據傳輸等新型基礎設施,作為城市的公共基礎設施來提供,為企業自身、城市公共服務和城市管理帶來全新活力。新技術應用於企業,將為企業分攤節省運營成本,助力企業數位化轉型升級;應用於各行各業,將提高各個產業的生產效率;應用於城市公共服務和城市管理,更將幫助政府減少成本,提升效率,並帶來更加多樣化的場景應用。  比如,算力是不是在某種程度上或一部分作為基礎設施提供?
  • 河南省慢病健康管理實驗室獲批,花落華中阜外
    央廣網鄭州11月18日消息(記者 胡曉輝)近日,由河南省科技廳下發文件《關於同意建設河南省儲能材料與過程重點實驗室等河南省省級重點實驗室的通知》顯示,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正式獲批建設「河南省慢病健康管理實驗室」。此前,全國尚無慢病健康管理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 解決人才、設備、運營體系痛點,聚陸醫療管理打造一站式解決方案...
    隨著行業的飛速發展,康復領域也呈現出了由單一產品到系列產品再到整體解決方案的發展路徑。北京聚陸醫療管理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陸醫療管理)從心肺慢病康復管理系統、相關康復產品研發轉化、心肺康復中心運營、心肺物理治療師專業化培訓入手,打造了心肺慢病康復服務體系。
  • 血壓計血糖儀之後,心電圖機也要從醫院走進家庭了
    在使用方法上,這款產品會採取視頻教學、在線客服、400熱線以及智能客服等多種方式來教授用戶使用。走出醫院的智能心電圖機能靠譜嗎?好朋友團隊的技術負責人王小輝接受了雷鋒網編輯的專訪。雷鋒網:這款家用心電圖機所得出的數據是否屬於醫療級別的數據,能作為醫生的診斷依據嗎?
  • 血液惡性腫瘤進入慢病管理...
    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黃曉軍教授創新使血液惡性腫瘤進入慢病管理時代如今,白血病病人生存時間不斷延長,如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生存時間已由原來的4年延長至10年以上,白血病病人5年生存率已達到60%~90%。白血病治療的創新發展,也使白血病進入了一個慢病管理的時代。那麼,在這麼一個精準、慢病管理治療的時代裡,中國科學家做出了哪些貢獻呢?論壇上,黃曉軍教授為現場觀眾講述了「上海方案」與「北京方案」的故事。
  • 人工智慧助力心血管慢病防控
    近日舉行的上海國際健康世博會上,由上海市健康產業發展促進協會主辦的「第三屆慢病管理和智能康復高峰論壇」和「衰老、心臟健康與 AI 智能」互動體驗現場傳出消息: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心血管慢病防控帶來更高更多要求。專家認為,面對心血管慢病持續增長的態勢,利用人工智慧實現心血管慢病管理和預防,將有效彌補現有醫療資源的不均衡。
  • 被環保部門掛牌督辦後 這家企業解決了世界技術難題
    在剛剛翻過的4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新一任分管科技和工業的政府副主席吳秀章,專程深入這家企業調研,想將它的「逆襲」經驗在全區樹立典範。回望來路,寧夏日盛高新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日盛公司」)副總經理徐健感慨萬千:「是技術創新讓我們浴火重生!」遭遇技術瓶頸,觸碰環保紅線寧夏最北部與內蒙古交界處的石嘴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全區第二家國家級開發區。日盛公司坐落於此。
  • 2018上半年的30款創新醫療產品:「慢病」更需高科技
    商業模式既針對C端個人用戶,也針對B端企業用戶的產品,主要涉及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管理、心電、腦電的監測等設備,幫助個人的居家慢病管理或醫療機構對患者在出院後醫院到家庭的過渡期間的指標監測。 在各類疾病領域中,慢病市場無疑是家用醫療設備最合適的「溫床」,慢性病患病周期長,需要長期的管理,而在當前的醫療環境下,診療行為主要仍通過醫院解決,對於慢性病的管理如果需要患者一次次的跑醫院,不僅費時且費力。因此,在慢病中強調的自我管理的概念催生了小型家用醫療設備的誕生與發展。
  • 無代碼軟體來了,這家創業公司想讓你像搭樂高一樣輕鬆管理數據
    在過去,許多「無代碼」軟體產品多是從企業管理者的角度去做管控流程,思維方式從上到下。但Ricky覺得,這樣的產品推動和使用起來很複雜,且無法解決流程問題。」Excel為什麼在各行各業都可以變成一個這麼強大的工具?是因為他讓任何人在任何時間節點都能滿足自己的需求。「Ricky說。
  • 由淺入深,智雲健康駛入 5 億慢病患者的海洋
    像掌上糖醫這類 App,解決了糖尿病患者與醫生之間需要頻繁溝通、隨時溝通的問題,用線上的方式克服頻繁跑醫院帶來的時間和金錢的消耗。2017 年,經過三年的角逐,糖尿病管理這一賽道只剩下幾家頭部公司,這一領域正式從「百糖大戰」進入「戰國時代」。掌上糖醫就是僅剩的幾家頭部平臺之一。
  • 2018上半年FDA通過的30款創新醫療產品:60%以上為慢病監測設備...
    圖4 產品涉及疾病領域分布  但在僅有的4家傳統企業中,美敦力在2018上半年上榜的產品有三種,分別針對腦神經疾病和糖尿病。糖尿病管理等慢病成為許多數字醫療公司的重點研發領域。商業模式既針對C端個人用戶,也針對B端企業用戶的產品,主要涉及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管理、心電、腦電的監測等設備,幫助個人的居家慢病管理或醫療機構對患者在出院後醫院到家庭的過渡期間的指標監測。
  • 為特斯拉、中國天眼供電,這家佛企攻克「世界難題」
    解決「世界難題」在赫茲曼的工廠車間,一臺配電櫃展示在眾人眼前,它貌不驚人,但內藏不少「黑科技」。麥建國介紹,赫茲曼電力「常壓密封空氣櫃」產品設計技術方案可靠性、壽命參數都比世界前三的跨國公司更高,而且解決了六氟化硫氣體替代「世界難題」,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符合綠色環保新技術選型,因此在國家電網的項目中拔得頭籌。
  • 這家科技企業告訴你 創新能創出多少財富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統計數據,近年來,國內工業級無人機市場規模擴張迅速,預計到2023年,我國工業無人機市場規模可達580億元左右,有望成為下一個投資藍海。看準行業發展前景,一批企業也紛紛瞄準工業無人機掘金,重慶翼動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翼動科技)便是其中之一。   近日,在第二屆中國警務信息化建設成果推介會上,翼動科技捧回「最佳智能無人系統解決方案」獎項。
  • 中醫治慢病,真優勢還是假概念?
    按照中醫邏輯,自然是個大宇宙,我們人體是個小宇宙,人得病多半是違反了自然規律和自身規律,所以,解決人體病疾的著眼點,就是調解人體身心的和諧,將人導入到遵循自然規律的正道,身體就能恢復健康。在對待慢病上,以糖尿病為例,西醫以通過藥物控制血糖為主要治療手段。而中醫從五臟六腑功能失調角度來調理,從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和調整思想情志方面來消除病因。
  • 銷售中第三選擇 解決難題的關鍵思維
    銷售中第三選擇 解決難題的關鍵思維 2013-11-21 08:45:54 來源:阿里巴巴 史蒂芬.柯維出了一本書新書《第三選擇――解決所有難題的關鍵思維》,
  • 第五代管理:VUCA時代賦能企業破局增長的奧秘
    第五代管理理論的優勢在於基於宇宙生命系統的高度,來建設勢能強大、敏捷高效的組織系統,將CEO、團隊、文化、戰略、流程、績效、員工七大體系融為一體,以組織的成功為目標,由公司高管推動,從思維到行動進行系統變革,全員參與,從而解決企業關鍵問題。
  • 數據對企業經營有哪些意義?
    現代化企業離不開信息,大數據對企業的經營至關重要。企業只有掌握了數據採集、分析的能力,才能精準營銷,降低推廣成本,實現營銷效果最大化。也因為企業不具備數據採集和分析的能力,導致在大數據的應用上,絕大部分企業都不能落地,國內大多數中小企業信息化,智能化還只停留在口頭上。
  • 目標:風靡全球的管理法則,教你如何解決企業難題
    今天,第一管理學派給大家推薦一本書——《目標》。作為一名物理學家和企業管理大師,高德拉特博士將物理定律和邏輯推理應用到企業管理中,創立了能夠解決企業許多問題的「制約法」(Theory Of Const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