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平:數位化慢病管理解患者就醫難題

2020-12-06 澎湃新聞

原創 融媒體記者熊文爽 醫師報

據2018年在世界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發表的《中國成人肺部健康研究(CPHS)》的數據顯示,我國慢阻肺患者人數9990萬(約1億人),已經構成我國重大疾病負擔。此外,慢阻肺也一直是我國主要的致死原因。

近年來,隨著慢阻肺疾病治療領域創新藥物的不斷突破,慢阻肺患者也有了更多的治療選擇。2019年末,首個用於穩定期慢阻肺治療的每日一次三聯吸入製劑「氟替美維吸入粉霧劑」在中國正式上市,讓我國廣大慢阻肺患者有了更有效的三聯藥物治療選擇。針對慢阻肺患者的規範化診療、科學化管理以及新療法的應用等問題,近日《醫師報》記者採訪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趙建平教授。

趙建平教授

數位化慢病管理是未來發展趨勢

疫情期間,部分線下醫院的普通門診受影響導致關停,使大量慢阻肺患者陷入「無醫可就、無藥可用」的困境。但與之相對應的是,慢阻肺與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腫瘤等都是新冠肺炎重症的危險因素。一時間,廣大慢阻肺患者在抗疫和複查間進退兩難。

「前期調查和研究發現,因慢阻肺患者本身的呼吸系統,比如氣道和肺部都有損害,一旦感染新冠,重症和死亡率較高。因此,慢阻肺患者在疫情期間要做好防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趙建平教授表示,考慮到疫情對慢阻肺患者的治療帶來的影響,科室適當地對就診方式進行了調整。「為降低慢阻肺患者線下就診交叉感染風險,在日常抗疫之餘,我們通過網際網路或者電話對患者進行隨訪,提供用藥指導。此外,考慮到疫情期間患者就醫不便,國家衛健委對處方用量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將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處方用藥量放寬至3個月,保障參保患者長期用藥需求。」

據趙建平介紹,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由於平時即注重慢阻肺患者的管理,建立了很好的醫患關係,保持對400餘名已出院的慢阻肺患者進行定期隨訪。「這些患者的依從性很好,線上指導較為順利。現在病房工作恢復了常態,患者再次回醫院進行定期複查,經他們反饋,疫情期間的線上問詢方式收效很好。」

在趙建平看來,數位化慢病管理為需要就醫問診、續方開藥的慢病患者提供實時的在線幫助,解決患者就醫難題,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但目前相關體系尚未成熟,還有待完善的地方。「首先要調動患者和醫務人員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就患者而言,需要提高相關理念,了解線上線下效果一致;就醫務人員而言,如何提供保障,以形成長久機制,是值得管理層思考的問題。其次,完善網絡設備,現在很多情況下醫患雙方都是用語音交流,如果可以線上面對面交流,患者的體驗將會更好。最後,完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錯誤診斷或者指導,法律上應該如何判定責任,需納入考慮範圍。」

基層慢阻肺防治是關鍵

在慢病管理之餘,其規範化診療依舊是慢病防治的重中之重。最新研究表明,中國超過80%的慢阻肺患者沒有得到規範化診療,且經由肺功能診斷的慢阻肺患者對自身病情的知曉率不足3%。對慢阻肺疾病的認知不足不僅導致診治滯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也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對患者的生命健康構成重大威脅。

對此,趙建平表示,大部分慢阻肺患者都是在基層,基層診療是慢阻肺防治工作的第一道防線。因此,想要提高我國慢阻肺疾病的整體防治能力,基層慢阻肺防治是關鍵。

趙建平介紹,通過近20年的努力,基層在慢阻肺治療方面取得很大進展,但仍有較多不足。「首先是設備層面,慢阻肺患者的確診需要通過肺功能檢查,但很多基層衛生服務站沒有普及,多數情況下只能靠臨床經驗判斷,相對會有不準確的地方,因此,可給基層配備可攜式的肺功能檢查儀器。第二,醫生能力層面,基層大部分都是全科醫生,在呼吸領域受到的培訓有所不足,對慢性呼吸道疾病缺乏規範的治療方法,需要進一步的專業技能培訓。第三,藥物層面,吸入藥物是治療慢阻肺的重要手段,如支氣管擴張劑或者吸入激素,但很多基層開不了這些藥,希望重視基層呼吸規範化建設,加強在人、財、物、醫療設備、醫療用品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基層的診療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除上述客觀原因外,經濟問題也是導致基層慢阻肺患者診治難以為繼的重大「攔路虎」。據統計,慢阻肺患者往往因急性加重而經常住院,患者直接醫療費用通常佔居民平均年收入的33%~118%不等。慢阻肺患者直接醫療費用每人每年最低也要490元,最高可達2.4萬元。而護工、交通等非直接醫療的花費每人每年也需要136元至5324元不等。這讓廣大慢阻肺患者,尤其是基層患者不堪重負,甚至放棄治療。

對此,2019年7月,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印發《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將針對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開展防治行動,並將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疾病首次納入重點行動計劃。

「『健康中國行動』提出,對慢病患者的門診費用給予一定的報銷,減少患者在經濟上面的負擔,從而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趙建平表示,作為慢性病患者,持續用藥是關鍵。「希望能有更多的慢阻肺創新藥物進入國家醫保目錄,讓更多患者長期獲益。」

三聯藥物是慢阻肺患者的福音

龐大的慢阻肺患者群體給我國公共衛生醫療系統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我國慢阻肺死亡率居各國之首,成為居民第三位主要死因。目前慢阻肺治療以吸入用藥為主,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進步,出現了許多創新療法,給患者帶來了福音。而三聯療法正是其中較為突出的新療法之一。

趙建平介紹,三聯療法是將長效β受體激動劑(LABA),長效的抗膽鹼能藥物(LAMA)和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CS)三種藥物成分合併在同一個裝置中。「很多臨床研究證實,三聯治療有很多優勢,它對支氣管擴張的作用更好,在緩解患者的症狀上效果更明顯,在改善肺功能、降低急性加重和病死率方面的效果也非常顯著。另外,最新的三聯療法裡面含有的長效吸入性激素的抗炎效果更好。」趙建平表示,三聯藥物的出現是慢阻肺患者的福音,特別是一些氣喘比較明顯,急性加重比較頻繁的一些重症的患者,三聯療法能夠使其獲益更多。

「減少慢阻肺的疾病負擔是我們呼吸專科醫師首要考慮的問題。臨床實踐證明,三聯新療法把三種藥物成分放在同一個裝置裡面,患者使用更方便,依從性也更好。」趙建平告訴記者,三聯新療法在國外已經廣泛普及,但在我國才剛剛開始使用,還需要更多臨床的觀察。

數據顯示,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慢阻肺與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腫瘤等都是新冠肺炎重症的危險因素。由於疫情,患者的日常隨訪和防護成為呼吸專科醫師擔憂的問題。

為此,我們開設了「慢病管理·慢阻肺」專欄,就慢阻肺患者的自我管理、防護和規範化治療現狀等問題,邀請全國呼吸領域專家進行深入全面的介紹和探討,以提高我國慢阻肺整體管理水平。

編輯:李慧

審核:熊文爽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武漢市門診重症慢病患者可去這些醫保定點醫院就醫購藥
    楚天都市報3月8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周黎 李鳴)目前,武漢市享受門診重症疾病統籌報銷待遇的參保患者40.8萬人,為切實保障疫情期間武漢市門診重症慢病患者就診購藥需求,3月7日,武漢市醫保局公布全市部分提供門診重症慢病診療服務的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名單。
  • 43萬患者未來有望家門口複診,武漢門診重症慢病用藥保障下沉基層...
    藥店不能取代醫療機構進行複診、購藥據介紹,截至今年9月,武漢市登記在冊享受門診重症疾病統籌報銷待遇的參保患者達到43.4萬人。為保證用藥安全,目前,辦理我市門診治療重症(慢性)疾病參保患者實行定點就醫管理,由參保人選定一家具備門診重症(慢性)疾病治療資格的定點醫療機構就醫,患者定期複查、病情跟蹤都在選定的定點醫院進行。
  • 慢病患者藥品接力
    謝芳的情況不是個案,疫情發生以來,受就醫和交通限制的影響,湖北地區大量慢病群體面臨買藥難的問題,尤其是癲癇患者、糖尿病患者、術後康復患者、部分罕見病患者等,一旦斷藥,病情將受到不可逆的影響。而更多像謝芳一樣急需用藥的非肺炎患者還在等待各方的救援,參與了送藥的醫藥電商和藥店人士呼籲:開闢綠色通道,對藥品配送車輛給予通行權限;各地政府部門統一登記慢病患者的用藥需求,跟企業對接,統一採購、統一配送,比如由基層社區服務中心、村委會來收集用藥需求,購買後發放藥品。
  • 由淺入深,智雲健康駛入 5 億慢病患者的海洋
    智雲健康成立於 2014 年 12 月,是中國領先的一站式慢病管理和智慧醫療平臺。應國家關於慢病防治相關工作的指導方針,智雲健康從醫院、患者、藥店、保險等多個層面打造多款不同的慢病防治智能化產品,形成了「醫、患、藥、保」一體化聯動的業務體系。
  • 以阿爾茲海默症為例:深度解析AI+慢病商業模式
    這是因為慢病是移動醫療主要病種,慢病管理是針對慢病病人的全程健康管理,貫穿於就醫全程(就醫全程包括預防、診斷、治療、康復),與其他環節相輔相成,移動醫療企業通過慢病管理可以構建針對個人的大數據,形成個性化的持續治療,是移動醫療中沉澱流量的重要手段。
  • 慢病檢診,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Q1慢病檢診必須由本人到現場辦理嗎?Q2如何查詢認定結果?Q3職工和城鄉居民如何選擇定點就醫單位?關於慢病檢診你關心的問題醫保部門的解答來啦提問Qustions&解答AnswersQ今年慢病檢診辦理截止到什麼時候
  • 血液惡性腫瘤進入慢病管理...
    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黃曉軍教授創新使血液惡性腫瘤進入慢病管理時代如今,白血病病人生存時間不斷延長,如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生存時間已由原來的4年延長至10年以上,白血病病人5年生存率已達到60%~90%。白血病治療的創新發展,也使白血病進入了一個慢病管理的時代。那麼,在這麼一個精準、慢病管理治療的時代裡,中國科學家做出了哪些貢獻呢?論壇上,黃曉軍教授為現場觀眾講述了「上海方案」與「北京方案」的故事。
  • 慢病管理過程時間長,心電數據採集難題?這家企業來解決
    除了院中的診療外,院前的篩查及預防,以及院後的隨訪、幹預環節,對控制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及復發率而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於可穿戴式醫療設備的可持續跟蹤性及使用場景的便利,通常用於診前的篩查以及治療後跟蹤患者的後續情況。
  • 包醫一附院與團結社區醫院舉辦大醫普愛高血壓慢病義診活動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高血壓管理的「主戰場」,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我國未來心腦血管疾病發展趨勢。為深入基層群眾普及高血壓慢病管理健康知識,提供專業、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由包醫一附院心內科專家與醫護人員聯合團結社區醫院主辦,國藥器械有限公司協辦的大醫普愛高血壓慢病義診活動於11月3日在團結社區醫院一樓大廳舉辦。本次義診活動覆蓋團結社區及周邊高血壓患者、慢病患者及普通群眾。
  • 數位化進階在即,智慧醫院建設迎來黃金期
    智慧服務逐漸從院內向院外延伸·公立醫院的目標是院內核心的診療環節,智慧護理、慢病管理等診後服務將由院外承接,意味著智慧護理、慢病管理等應用場景將向院外延伸,實現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智慧服務在向院外延伸的過程中,一是要保證數據連續性和服務標準化,二是要搭建完整的生態體系。
  • 西安楊森首次探索網際網路醫院 跨國藥企爭相布局數位化醫療打通患者...
    數位化醫藥模式在中國已經提速。」西安楊森總裁安思嘉在接受採訪時指出,數位化醫療將更好地提升患者在醫療健康服務方面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我們也特別強調疾病管理與患者端的支持,西安楊森所有產品都已經配備了線上相關的疾病管理跟支持。患者支持項目圍繞著肺結核、肺動脈高壓、血液病等各種各樣疾病,已經做了線上試點,可以實現數位化。」 安思嘉說。
  • 2019亨廷頓舞蹈症患者調研報告(一)患者就醫和治療情況
    亨廷頓舞蹈症(又稱亨廷頓病/英文簡稱HD)是一種可怕的家族遺傳疾病,也是一種罕見疾病。主要症狀為無法控制的舞蹈樣動作, 精神症狀和認知症狀。隨著病情進展,患者會逐漸喪失行動、說話、思考和吞咽的能力,病情大約會持續發展15年到20年,患者晚期臥床不起、無法說話、吞咽進食困難並最終死亡。據專家估計,中國目前大約有3萬名亨廷頓舞蹈症患者。
  • 王辰院士:呼吸病成慢病防控短板 需加強建設全民防治體系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日醫院院長王辰接受新華網採訪 新華網 張斌 攝      新華網北京9月12日電(王坤朔)一提到慢病,人們首先會想到高血壓、糖尿病,甚至腫瘤,而作為與前三者並列為四大慢病的呼吸系統疾病,卻長期受重視不足。
  • 人工智慧助力心血管慢病防控
    近日舉行的上海國際健康世博會上,由上海市健康產業發展促進協會主辦的「第三屆慢病管理和智能康復高峰論壇」和「衰老、心臟健康與 AI 智能」互動體驗現場傳出消息: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心血管慢病防控帶來更高更多要求。專家認為,面對心血管慢病持續增長的態勢,利用人工智慧實現心血管慢病管理和預防,將有效彌補現有醫療資源的不均衡。
  • 英國48萬人研究,揭秘慢病患者「續命」真相
    九成人都死於慢病?不是危言聳聽,來自國家衛生計生委的數據表明: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已佔到全國總死亡人數的86.6%。嗚呼,慢病猛如虎!它們離你並不遙遠,心腦血管病、高血壓、糖尿病、肝硬化、癌症……相信你都不陌生,它們都是慢性病的一員。如何延長慢病患者的壽命?科學家們正為此絞盡腦汁。
  • 帕金森病患者長期僵硬對身體的危害
    帕金森病患者下肢僵直常伴有陣發性痙攣,行走時可伴有足趾痙攣並伴有疼痛。腰背部疼痛的患者常伴有屈背樣站立姿勢,當站直或躺下後,疼痛緩解;坐位背部前傾常更加明顯,伴有疼痛加劇,這反映出身體姿勢和肌肉僵直是疼痛的主要原因,還可以表現為頸肩部疼痛、頭痛、手臂酸痛。
  • 河南省慢病健康管理實驗室獲批,花落華中阜外
    央廣網鄭州11月18日消息(記者 胡曉輝)近日,由河南省科技廳下發文件《關於同意建設河南省儲能材料與過程重點實驗室等河南省省級重點實驗室的通知》顯示,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正式獲批建設「河南省慢病健康管理實驗室」。此前,全國尚無慢病健康管理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 湖南株洲:健全體系 增強老百姓的就醫獲得感
    近年來,我市紮實推進「健康株洲」建設,建立健全公共衛生與醫療服務體系,讓老百姓看病就醫更有獲得感。」的就醫習慣。患者李志毅曾經多次去外地大醫院看病,一來一回不僅費時更費錢,隨著市二醫院與省腫瘤醫院牽手合作,李志毅的煩惱解決了。患者 李志毅:「我可以得到更好地治療,患者也不用來回奔跑。」市二醫院與省腫瘤醫院早有聯繫,今年5月更是成為省腫瘤專科聯盟株洲基地。
  • 乳腺癌進入「慢病管理」新階段,創新靶向藥物帕捷特納入國家醫保範圍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乳腺外科(重慶市乳腺癌中心)主任厲紅元教授「妥妥雙靶」開啟乳腺癌「慢病管理」新時代「乳腺癌主要分為HER2陽性乳腺癌、三陰性乳腺癌、HR陽性乳腺癌三大類。針對HER2陽性乳腺癌,靶向治療日新月異,從赫賽汀首開先河,改變了HER2陽性早期乳腺癌的預後。
  • 2019年CMAC大會:MA數位化演進,患者管理、RWS受矚目
    4月9日-11日,中華醫學事務年會(CMAC)在京召開,熱烈的討論交流為上述問題理清了思路,答案也逐漸明朗……數位化時代,患者管理講究「精準」「醫學事務工作正因為數字工具的應用,傳統邊界正在被打破,向更廣闊的空間快速延伸。」在CMAC大會上,輝瑞製藥大中華區副總裁、醫學部負責人谷成明一語點破醫學事務的數位化演進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