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篤正又名葉平齋,出生於天津,祖籍安徽省安慶市,氣象學家,中國現代氣象學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國大氣物理學創始人、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的開拓者。
1916年,葉篤正出生於天津望族,恰巧這年中國有了第一份現代意義上的氣象記錄。
葉篤正幼時受私塾啟蒙,初中跟弟弟葉篤成同期進入南開中學。由於他在課業上努力上進,直接跳級考上初三,進入南開中學人才濟濟的「1935年班」。
這個班出了3位中科院院士,除葉篤正外,還有化學家、教育家申泮文及地質學家關士聰,此外,美國工程院院士劉維正、詩人穆旦等亦是葉篤正的同班同學。依照申泮文的說法,葉篤正是全班的榜首。
然而在南開中學的那段日子裡,葉篤正逐漸知道了官僚的驕奢淫逸、民生的艱難困苦、國家的多災多難、民族的存亡絕續。在「華北之大,卻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的年代,葉篤正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即將中學畢業的他差點兒因此被學校開除。
1935年,葉篤正考入清華物理系,他的身影出現在一系列學生救亡運動中,亦是「一二·九」時期學生運動中的積極分子。1937年七七事變後葉篤正隨校南下,但這位愛國青年的壯志依舊不改。1938年夏天,五哥葉篤莊意外地在西安的馬路上見到了葉篤正,據記載,葉篤正隨著他在清華的女朋友參加衛立煌的戰地服務團。當時葉篤莊便勸他,「你不是幹這個的,還是讀書好。」
在革命與學術中搖擺不定的葉篤正痛下決心,回到西南聯大繼續學業。
在西南聯大學習的期間,葉篤正遇到了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中國「兩彈一星」元勳,中國科學院院士錢三強,正是在他的勸說下,葉篤正放棄物理專業改學氣象學專業,從此開始了新的輝煌篇章。1940年葉篤正在浙大讀研期間結識了農業化學系的馮慧(她哥哥就是獨立創始有限元方法的馮康),三年後,這位帥氣的小夥不僅成功拿到自己的碩士學位,還迎娶了這位陪伴自己一生的女人。
成為碩士的葉篤正在當時屬於高端技術人才,1945年被選派赴美留學,師從芝加哥大學氣象系主任羅斯貝,求學期間葉篤正發表重要論文十多篇,博士論文《關於大氣能量頻散傳播》中提出大氣運動的「長波能量頻散理論」,被譽為動力氣象學的三大經典理論之一,葉篤正則成為以羅斯貝為代表的「芝加哥學派」的主要成員之一。
因為在學術界的頭角嶄露,1948年剛剛博士畢業的葉篤正就獲得了年薪4300美元的工作,而當時一些小型大學的教授,年薪也不過五六千美元。
但他鄉再好,亦非吾家,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來後,葉篤正立即決定與馮慧回國,當時輾轉同乘一艘船回國的,還有鄧稼先等一批中國留學生。葉篤正回國後,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在北京西直門內北魏胡同一座破舊的房子裡開始了艱苦的工作。
在那個一窮二白的時代,葉篤正在老師竺可楨、趙久章等人的帶領下,和十幾個同事一起,將一個連高空圖都不具備的氣象室,發展成為囊括所有大氣科學分支的大氣科學研究所。
1953年,葉篤正與同事提出了東亞大氣環流突變概念,並展開了氣候突變問題的系統研究。這些發現和理論成為研究東亞氣象學問題的重要文獻,奠定了中國天氣預報的重要基礎,領先國外學者20多年。1957年,他又率先發現了冬季高原南北兩側的兩支西風急流,並揭示了其對東亞大氣環流和氣候變化的重要作用,隨後又率先提出高原之於大氣,夏季是熱源,冬季是冷源。因為葉篤正的發現與研究,國際上才接受了地形熱力作用的概念,為青藏高原氣象學的建立奠定了科學基礎。
後來經歷文革的沉寂,停滯已久的研究工作重回正軌,一直到90歲葉篤正仍在堅持工作,真正把一生獻給了氣象學和他的祖國。
這位偉大的氣象學家,一生在國內外著名刊物上發表200餘篇論文,合著12部,被授予氣象學的諾貝爾獎——世界氣象組織獎,也是第一個獲得該份殊榮的中國人。
熱血其人,甘為國家付出一切;赤誠其心,學術鑽研一生筆耕不輟;這樣一個純粹又可愛的人,就是當年那個笑著的中國少年郎。
如需查詢逐小時氣溫變化、歷史氣象數據,使用氣象數據API接口均可登錄中國氣象數據網(data.cma.cn)查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