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人物誌:中國現代氣象學創始人——竺可楨

2020-12-03 中國氣象數據

竺可楨(1890.3.7-1974.2.7),又名紹榮,字藕舫,漢族,浙江上虞人。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他先後創建了中國大學中的第一個地學系和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曾經擔任13年浙江大學校長,被尊為中國高校四大校長之一

竺可楨出生在浙江東關鎮一個小商人家庭。 2歲時,竺可楨就開始了識字,尚年幼便博覽群書,在接觸宋代詩人陸遊蕩氣迴腸的詩句和王陽明知行合一的思想後,他萌發了報效祖國的愛國情懷。

1908年,美國利用部分「庚子賠款」作為中國赴美留學生基金,這一政策在當時一度掀起留學熱潮。那時18歲的葉篤正就讀於唐山路礦學堂(今西南交通大學),「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想法驅動他加入留學生隊伍。因為「中國以農業立國」,竺可楨來到美國毫不猶豫地填報了農學,他以為這是回報祖國的最好選擇。但竺可楨沒料到的是,美國的農業科學並不發達,農業的體制和耕作方式也與中國不太一樣,此刻再想轉專業已經不可能了。直到畢業後,他才轉到哈佛大學地理系,選擇與農業關係最緊密的學科——氣象學,攻讀博士學位。

1918年,竺可楨以論文《遠東颱風的新分類》獲哈佛大學氣象學博士學位,心繫祖國的他,迫不及待的回到了祖國懷抱。

(竺可楨(中))

1918年的中國,仍處於未開化的混亂狀態。當時,美國已有測候所200多座,而中國只有香港和上海兩座,還都由外國人控制,其中日本人在深入並細緻地研究著中國的氣象和地理。這對愛國青年竺可楨而言,有著別樣的酸楚和痛心。當時唯一由中國人管理的中央觀象臺一片敗落,還把這位有淵博氣象知識的學者拒之門外。

1920年,竺可楨進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任教,同年冬,隨著東南大學的籌建,1921年,竺可楨出任東南大學地理系主任,憑藉過硬的學術能力,先後擔任了中國科學社講演委員會主任(1923年)、中國氣象學會首屆理事(1924年)、副會長(1925年)等職務,並在此期間提出人口的問題,開展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人口研究。

(圖片為竺校長(右二)與夫人陳汲(右一)和復員回杭的學生見面)

天氣預報在今天極為普通,但1930年之前,中國的天氣預報卻只能由外國人發布。竺可楨認為,氣象是一個國家的主權,無論是在戰場還是在平常百姓生活中,氣象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928年,應中央研究院蔡元培院長之聘,竺可楨在南京北極閣籌建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並擔任所長,這成為落後的中國氣象科學的一次重要轉機,中國第一本近代《氣象學》便是那時出版。在隨後的8年裡,竺可楨親自踏遍中國,建立起一個個氣象觀測站 。1930年元旦,氣象研究所正式繪製東亞天氣圖,並發布天氣預報和颱風預報。

竺可楨本可以在科學探求的道路上繼續他的理想和事業,然而,1936年2月16日這一天,他的人生軌跡發生了轉折。這一天,蔣介石約見他,要就竺可楨擔任浙江大學的校長,為了保護浙大師生免受國民黨黨部統治的幹擾,他答應暫時中斷自己的研究,出任校長一職。1938年到1939年,隨著敵寇入侵的深入,竺可楨將浙大先後遷至廣西、桂林,直至1946年返杭。

(1947年5月,在美國威斯康辛州麥迪遜市,竺可楨校長與部分浙江大學師生在一起合影,左起為許平、竺可楨、周祖豫、錢人元、王仁東、侯虞鈞。)

1949年新中國成立,竺可楨出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並親自主持籌建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隨後,先後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副主席,並於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兼任生物學地學部主任。

(1959年6月,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接見竺可楨老校長)

中國人都知道的天氣溫度單位是攝氏度,卻不知道這個單位是從竺可楨開始的,他統一了中國氣象的度量衡。作為中國現代氣象科學的奠基人,竺可楨先生始終關注並「盡畢生之力」開展氣候變化研究,他關於氣候變化的一系列奠基性研究,對於人們今天認識這一全球重大問題,具有基礎的科學意義。 同時,竺可楨與蔡元培先生一樣,是我國近代教育史上偉大的校長。自己才華出眾,同時也培養了像趙九章、張其昀、胡煥庸這樣的著名學者。

年少英才,勤學好問,遠赴重洋學以報國

求是學風,桃李天下,格物致知奠基學科

如需查詢逐小時氣溫變化、歷史氣象數據,使用氣象數據API接口均可登錄中國氣象數據網(data.cma.cn)查詢使用。

相關焦點

  • 氣象人物誌:中國大氣物理學創始人葉篤正
    葉篤正又名葉平齋,出生於天津,祖籍安徽省安慶市,氣象學家,中國現代氣象學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國大氣物理學創始人、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的開拓者。葉篤正(1916.2.21—2013.10.16)1916年,葉篤正出生於天津望族,恰巧這年中國有了第一份現代意義上的氣象記錄。葉篤正幼時受私塾啟蒙,初中跟弟弟葉篤成同期進入南開中學。
  • 中國氣象之父竺可楨,在氣象學上做出了哪些貢獻?
    作為中國近代氣象事業的奠基人,竺可楨在氣象學研究和組織管理方面的很多工作都是開創性的。他到底在氣象學方面從事了哪些研究?提出了哪些理論?有什麼樣的獨到見解?對我國氣象學科發展有什麼樣的促進作用?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和學習。
  • 竺可楨:我國氣象學研究和應用的奠基人
    20世紀中國氣象事業的史冊上,鐫刻著這樣一個名字——竺可幀。這位早年留美的氣象學博士,以其強烈的愛國心和責任感,為中國的氣象學研究和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他學風嚴謹、毅力堅韌,成為廣大科研工作者的楷模。也許你很難想像,1930年之前,中國天氣預報領域一直是被外國人所壟斷,將天氣預報「主權」收回的,就是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人竺可楨。1910年,竺可楨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庚子賠款」留學美國的名額。為了回報自己的祖國,竺可楨在填報專業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農學,在他看來「中國以農業立國」,學習農學將來可以更好地報效祖國。
  • 竺可楨:哈佛博士為回報祖國而學習農業、氣象學,回國後教書育人
    在留學史上,很多人都懷抱著學成報效祖國的心情前去的,竺可楨院士當初就是為了回報祖國,才努力考取了第二期留美庚款公費生,而他也沒有食言,他將先進的科學知識帶回祖國,成了中國歷史氣候學、中國現代氣象科學的奠基人。
  • 竺可楨簡介:我國現代物候學發展的推動者──竺可楨
    竺可楨簡介:我國現代物候學發展的推動者──竺可楨 2012-03-20 18:25 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
  • 竺可楨與中國現代物候學發展
    摘要:本文緬懷了竺可楨先生為中國現代物候學發展所做出的傑出貢獻。竺可楨先生是中國現代物候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他還負責撰寫了中國第一部《物候學》著作,指出了物候學的研究對象、任務、研究意義與應用價值,為物候學在中國普及教育作出貢獻。當前我國物候研究遇到一定的困難,但只要我們不懈努力,竺可楨先生開創的現代物候學事業必將取得新的成就。關鍵詞:竺可楨,物候,物候學進展竺可楨先生是我國現代地理學、氣象與氣候學的一代宗師,是傑出的科學家和教育家。
  • 氣象人物誌:大陸漂移學說創始人——魏格納
    魏格納(Alfred Lothar Wegener,1880.11.1-1930.11.2)德國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大陸漂移學說創始人
  • 竺可楨 近代「問天」第一人
    竺可楨在填報專業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農學,在他看來,「中國以農業立國」,學習農學將來可以更好地報效祖國。可令他始料未及的是,美國當時的農業科學並不發達,農業的體制和耕作方式也和中國不一樣,由此他轉學了與農業關係最密切的學科:氣象學。   1918年,竺可楨以優異的成績順利完成學業,獲得了哈佛大學氣象學博士學位。歸心似箭的他拒絕了美國多所高校的邀請,滿懷希望地踏上了歸國的輪船。
  • 《竺可楨全集》24卷出齊共約2000萬字_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新華社北京4月28日電(記者周瑋)記者28日獲悉,連續列入「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的大型文化工程《竺可楨全集》,目前24卷全部出齊,全卷冊約2000萬字。    竺可楨(1890—1974)是中國現代氣象學、地理學的一代宗師,一位卓越的科學家,在氣象學與氣象事業、地理學與自然資源考察、科學史、科學普及、科研管理和諸多科學文化領域皆有傑出貢獻。同時他又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開辦了我國第一個地學系,特別是在浙江大學掌校13年的艱苦過程中,他的教育思想和辦學精神對中國的教育事業發展影響甚大。
  • 30位中國現代科學家登上「國家名片」
    1988年4月28日發行《中國現代科學家(一)》紀念郵票,全套4枚,圖案分別為「地質學家李四光」、「氣象、地理學家竺可楨」、「物理學家吳有訓」和「數學家華羅庚」。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古生物學、冰川學等方面卓有建樹,首創地質力學; 竺可楨(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浙江上虞人。他先後創建了中國大學中的第一個地學系和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中國近代氣象學、地理學的奠基人; 吳有訓(1897年4月26日—1977年11月30日),江西高安人。
  • 不信胡適的短命預言,竺可楨活至耄耋之年,卻在半月內,喪妻失子
    」作為科學家,他一生始終秉持求真求實的態度,在我國近代尚處空白的氣象科學和地理科學領域,大力開拓、辛勤耕耘,籌建了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創辦了史上著名的氣象訓練班,組建了我國早期氣象觀測網等,奠定了我國近代氣象學和地理學基礎。
  • 中國古代在氣象學上的成就
    作者簡介:竺可楨(1890-1974),字藕舫,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人(現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
  • 十二位對近現代中國影響巨大的科學家
    嚴濟慈嚴濟慈(1901年-1996年),物理學家、教育家,是中國現代物理學研究工作的創始人之一、中國光學研究和光學儀器研製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中國「兩彈一星」元勳,中國科學院院士。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39年錢三強完成了博士論文——《α粒子與質子的碰撞》。1946年底,榮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1948年,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兼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名譽主席,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
  • 中國現代著名人物30個中國十大現代傑出人物事跡
    對中國貢獻巨大的人物、中國現代著名人物30個、影響當代中國50位名人、中國十大著名人物、中國近代100名名人、中國現代傑出人物事跡、中國現代50個傑出人物、近代中國十大影響人物;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2012年諾zhi
  • 氣象學亞洲第一的高校在中國不是211,卻用實力向世界證明!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天地和氣象充滿了敬畏,無論是歷代皇帝的敬天祭地,還是普通百姓的祈禱風調雨順,總的來說,都是對氣象的一種束手無措的表現和缺乏科學的認識。而隨著近代科學的發展,尤其是自然科學的發展,人們都大氣的了解逐漸深入,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認識一所「中國氣象人才的搖籃」,氣象學亞洲排名第一,世界領先的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走進中科院蘭州分院】 高由禧:高原氣象學研究的先驅
    當年,我國著名氣候氣象學家高由禧院士,帶領老一輩科學家克服重重困難,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不僅填補了青藏高原氣候科學研究領域的部分空白,而且將高原氣象學研究推進到新的廣度與深度。  高由禧一生中對颱風、東亞季風、青藏高原氣象、西北乾旱氣候進行了深入研究,直接參與了兩次世界矚目的青藏高原氣象科學實驗,他是我國颱風、季風天氣氣候學和高原氣象學等研究領域的倡導者和開拓者之一。
  • 葉篤正:求實認真的中國氣象學泰鬥
    兩年後,他回到學校,在桌球臺邊結識的學長錢三強的勸說下,放棄了喜愛的物理,選擇了對國家更為有用的氣象學。1945年,葉篤正來到美國,師從世界著名氣象和海洋學家羅斯貝,並於1948年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 我校應用氣象學教學實踐基地「中國氣象局固城生態與農業氣象試驗...
    本網訊 9月28日至29日,中國農業大學應用氣象學教學實踐基地揭牌儀式暨生態與農業氣象學術會在中國氣象局固城農業氣象野外科學試驗基地舉行。中國氣象局科技司副司長王建林,我校資環學院副院長侯玉峰、首屆全國氣象教學名師、首批應用氣象學專業課教學團隊負責人潘學標教授、農業氣象系主任王靖等出席揭牌儀式和學術交流活動。王建林和侯玉峰共同為應用氣象學教學實踐基地揭牌。
  • 中國農業大學氣象學好不好,就業情況怎樣
    中國農業大學,簡稱「中國農大」,坐落於北京市,學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原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和北京市共建的一所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雙一流」建設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大學。
  • 《中國現代科學家(八)》自提預售開始!科學家系列你集齊幾組?
    圖案分別為「地質學家李四光」、「氣象和地理學家竺可楨」、「物理學家吳有訓」和「數學家華羅庚」。創立了地質力學,並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提出了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存在;提出新華夏構造體系三個沉降帶有廣闊找油遠景的認識,開創了活動構造研究與地應力觀測相結合的預報地震途徑。竺可楨(1890—1974)浙江上虞人。先後創建了中國大學中的第一個地學系和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中國近代氣象學、地理學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