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篤正:求實認真的中國氣象學泰鬥

2020-08-16 彝家快訊

作者: 王學健

青山隱隱,霞光滿天。他和祖國一起走過了20世紀幾乎全部的歷程。百年滄桑,風起雲湧。他帶領中國大氣科學研究事業始終跟隨著世界的腳步,「我們一直跟著跑,並沒有落後多少;我們不能跟在外國人後面去『同國際接軌』,而要讓外國人來同我們接軌。」

新中國的氣象科學發展史上,深深鐫刻著一個大寫的名字——葉篤正。這位國際大氣科學界屈指可數的幾位學術巨匠之一、中國大氣科學界及全球變化研究領域的一代宗師,把自己的滿腔熱忱和聰明才智,毫無保留地貢獻給了哺育他的偉大國家和人民。

追夢

葉篤正出生於1916年,在1930年進入著名的南開中學後,他開始全面接觸和認識社會。

1935年,「一二·九」運動爆發,剛剛考入清華大學的葉篤正很快就加入了這場愛國運動。兩年後,他回到學校,在桌球臺邊結識的學長錢三強的勸說下,放棄了喜愛的物理,選擇了對國家更為有用的氣象學。

1945年,葉篤正來到美國,師從世界著名氣象和海洋學家羅斯貝,並於1948年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由於葉篤正的勤奮和聰穎,留美期間,他發表了多篇重要的學術論文。特別是他的博士論文「長波能量頻散理論」,由於發展了老師羅斯貝的「大氣動力理論」,而使他蜚聲國際氣象界,並迅速成為以羅斯貝為代表的「芝加哥學派」的主要成員之一。

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到美國,中國有希望了。要為自己的國家做事,葉篤正幾乎想都沒想,就決定啟程回國。

正在這時,葉篤正接到美國氣象局打來的電話,邀請他去美國氣象局下屬的研究部工作。葉篤正告訴他們,他要回中國去。

美國氣象局找到葉篤正的老師羅斯貝,讓他勸說葉篤正留下來。羅斯貝也認為葉篤正應該留在美國,但葉篤正對羅斯貝說,中國在氣象方面非常落後,他回國之後要在中國建立「芝加哥學派」的北京分學派,讓「芝加哥學派」在中國發展。

聽到這句話,羅斯貝才笑著同意讓葉篤正回國。

美國氣象局的高薪挽留,作為科研人員與自己所從事研究的科研中心的遠離,這些都未被歸心似箭的葉篤正放在心上。

讓葉篤正沒有想到的是,美國政府不允許學習自然科學的學生回中國,尤其是不允許已經在美工作的學習自然科學的人員回國。

無奈,葉篤正只能想方設法,輾轉瑞典,最終回到祖國。

耕耘

葉篤正回國後,新中國的氣象事業除了竺可楨、趙九章以外又多了一位傑出的學者。回到國內後,葉篤正很快便投入到了中國大氣科學的研究工作中。

比葉篤正小兩歲的、我國大氣科學界德高望重的著名學者陶詩言笑稱葉篤正是他的「頭兒」。從1950年成立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氣象組起他們就在一起工作,到20世紀80年代初,葉篤正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陶詩言任大氣物理所代所長,葉篤正始終是他的「頭兒」。

「葉篤正一直是我的頭兒,同時,我們又是好朋友。」從1950年算起,同為我國著名氣象學家的葉篤正和陶詩言,有著50多年的友誼。

在建國初期的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氣象組,有幾個實力很強的人物,被外界稱為「葉顧陶楊四大金剛」,分別指的是葉篤正、顧震潮、陶詩言和楊鑑初。

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葉篤正、陶詩言、顧震潮等一起合作完成「東亞大氣環流的研究」,3篇論文均發表在國際著名氣象學雜誌Tellus上,深受國際大氣科學界的重視。

當年的那幾篇文章表明,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中國的大氣科學研究始終在跟隨著世界大氣科學的腳步。「我們一直跟著跑,並沒有落後多少。」

20世紀50年代中期,葉篤正在研究中發現,在青藏高原以南和以北有兩股強西風向東吹,青藏高原像一個巨大的屏障使它們的位置比較穩定,越往東走,兩股氣流的距離越近,最後合成一股,到了日本風力最強。

過去,人們研究青藏高原對大氣環流的影響,始終只把它當作一個動力學因素,只考慮它的隆起對大氣環流的影響。葉篤正開創性地提出,青藏高原在夏天是一個熱源,在冬天是一個冷源,其影響幾乎波及半個地球。

青藏高原的動力作用和熱力作用,是葉篤正的最大發現。從此,讓葉篤正享譽世界的青藏高原氣象學建立了起來。

責任

在20世紀50年代,氣象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解釋對天氣預報至關重要的大氣環流。為了改進和提高我國天氣預報的準確性,葉篤正和他的合作者從觀測事實和理論分析出發,系統地開展了對東亞大氣環流演變的研究。

在研究中,葉篤正提出了北半球冬季西風帶阻塞形勢演變的機理和預報這些演變過程的關鍵指標。這個研究不僅大大提高了我國冬季寒潮的預報準確率,而且為研究冬季西風帶大氣環流演變提供了理論基礎。他們的成果《北半球冬季阻塞形勢的研究》,迄今仍廣泛應用於中國天氣預報的實踐中。

對於在國際學科前沿的工作,葉篤正並不只是跟在外國人後面去與國際接軌,而是做出了系統的原始創新成果,並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同,他的研究成果也已成為這些前沿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是葉篤正常說的,「要讓外國人來同我們接軌」。

葉篤正和他的合作者撰寫了《大氣環流的若干基本問題》一書。在這本著作中他指出,大氣環流的所有基本要素都不是獨立的,它們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是一個內在的整體。並且,在形成這個整體的過程中,除了像太陽輻射和地球旋轉這些外部因子外,大尺度擾動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該書被公認為國際上大氣環流動力學最早的著作。

1958年,葉篤正等科學家比國際上早20多年提出了東亞大氣環流季節轉換的突變性;他最早注意到阻塞高壓與東亞天氣的關係,是對阻塞高壓形成做出滿意解釋的第一位氣象學家,而國外在15年後的1976年才注意到阻塞高壓與北美異常天氣的聯繫。

1958年到1966年,在葉篤正擔任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天氣氣候研究室主任期間,該研究室迅速發展壯大。到1965年已擁有研究員5人、副研究員4人,全室共183人,為大氣物理研究所的成立儲備了足夠的人才資源。在葉篤正等科學家的帶領下,該研究室在東亞大氣環流、大氣適應過程、寒潮、東亞季風、長期天氣預報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並開創了數值天氣預報、人工增雨、雲霧物理、積雲動力學和中小尺度動力學、大氣邊界層物理、大氣臭氧、大氣探測等諸多新研究領域。

1966年1月,中國科學院決定將地球物理研究所按不同學科分為四個研究所,大氣物理研究所是其中之一。

1978年10月,葉篤正出任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所長。「八五」期間,作為氣象學界的首席代表,葉篤正擔負起了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之一——「我國未來20年~50年生存環境變化趨勢的預測研究」。

1984年,一位美國氣象學家帶著開展「全球變化」研究的想法,來到中國尋求葉篤正的支持。葉篤正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科學問題,既包含基礎理論,也是一個實用問題。

1987年,國際科學聯盟理事會任命他為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特別委員會委員。在這之後,他廣泛參與了這個組織的科學計劃的制定,以及該計劃在中國的組織和領導工作,使中國在全球氣候和環境變化的研究方面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從此,年近古稀的葉篤正把他的全部精力投入了另一個領域,從而使他成為了「全球變化」這個國際研究新領域的開山鼻祖。

葉篤正在國際氣象學與大氣科學協會(IAMAS)及IAMAS中國組委會為他舉辦的九十華誕紀念大會上發表熱情洋溢的即興演講。

學術界對葉篤正的評價是,是他使中國的氣象研究變成了一個系統工程。最難能可貴的是,由於他的努力,中國的氣象科研始終與世界保持了同步。

由於在大氣科學和全球變化科學上的諸多貢獻,葉篤正榮獲2003年度第48屆世界氣象組織最高獎「IMO獎」。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米歇爾·法羅曾用「廣受尊敬、世界聞名」來讚譽他的傑出貢獻。

葉篤正是中國大氣科學界科研和教學的重要領導者、組織者和實踐者,他為中國氣象界培養造就了幾代優秀的科研工作者,僅培養大氣科學界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就多達6人。目前,葉篤正的學生遍布海內外,堪稱桃李滿天下。

1998年,葉篤正把他獲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成就獎」110萬元港幣的一半拿出來,捐給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所以此設立了「學篤風正」獎,這個獎不單用於獎勵大氣所的青年科研人員,而且面向整個中國的氣象界,中國氣象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單位的很多青年學者都曾獲得過該獎。

葉篤正是一位愛國、愛人民的科學家。這不僅表現在他1950年離開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世界氣象科學發展的芝加哥學派,毅然回國參加新中國的建設上面,也表現在他所從事的東亞季節變化的突變、青藏高原的影響、北方乾旱化趨勢等科研課題都在為我國的人民生活和社會經濟發展而服務。最難能可貴的是,不管受到什麼不公正的待遇,他依然保持了一位優秀科學家的風範,一直帶領我國氣象研究與世界科學發展保持同步。

大愛無形,這就是葉篤正這位大科學家的坦蕩胸襟。(文章節選自新華網《葉篤正:風起雲飛展浩蕩》)

來源:學習強國

相關焦點

  • 求實認真的中國氣象學泰鬥——葉篤正
    說起這個領域的學者,一定會將葉篤正放到前排。葉篤正作為我國現代氣象學和全球變化學科的奠基人之一,由於其在大氣動力學、青藏高原氣象學、東亞大氣環流、全球變化科學、大氣運動適應理論等領域的開拓性貢獻,獲得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1916年出生的葉篤正與中國的第一份氣候紀錄同年。葉篤正進入大學後,在學長錢三強的勸說下,放棄了喜愛的物理,選擇了對國家更為實用的氣象學。
  • 致敬中國科學家|葉篤正:第一個獲得「氣象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全息能源登陸全球傳媒黃金口岸,納斯達克大屏、時代廣場路透社大屏、北京中關村大屏同步發聲,向所有紮根科技創新一線的中國科學家致敬!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致敬中國的科學家——葉篤正。、國際大氣科學界屈指可數的數位學術巨匠之一,也是中國大氣科學界及全球變化研究領域的一代宗師。
  • 獻給氣象學大師—葉篤正
    獻給氣象學大師—葉篤正 發布時間:2013年10月21日11:11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 葉篤正科普館安慶開館,系國內首家紀念葉篤正展館
    9月16日上午,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大橋街道葉祠社區的葉氏宗祠內,葉篤正科普館在安徽省揭牌開館。這是國內首家紀念著名氣象學家葉篤正的展館,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葉篤正(1916.2.21—2013.10.16),又名葉平齋,出生於天津,祖籍安徽省安慶市,先後獲清華大學理學學士、浙江大學理學碩士、美國芝加哥大學理學博士學位、中科院資深院士、芬蘭科學院外籍院土、美國氣象學會和英國皇家氣象學會榮譽會員,第六、七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中科院原副院長、特邀顧問,中國氣象學會原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科院大氣所原所長、名譽所長。
  • 氣象人物誌:中國大氣物理學創始人葉篤正
    葉篤正又名葉平齋,出生於天津,祖籍安徽省安慶市,氣象學家,中國現代氣象學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國大氣物理學創始人、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的開拓者。在西南聯大學習的期間,葉篤正遇到了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中國「兩彈一星」元勳,中國科學院院士錢三強,正是在他的勸說下,葉篤正放棄物理專業改學氣象學專業,從此開始了新的輝煌篇章。1940年葉篤正在浙大讀研期間結識了農業化學系的馮慧(她哥哥就是獨立創始有限元方法的馮康),三年後,這位帥氣的小夥不僅成功拿到自己的碩士學位,還迎娶了這位陪伴自己一生的女人。
  • 葉篤正:洞徹氣象風雲
    葉篤正,著名氣象學家,中國現代氣象學主要奠基人之一,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世界氣象組織最高獎——國際氣象組織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芬蘭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氣象學會和英國皇家氣象學會榮譽會員;第六、七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中國氣象學會原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原所長、名譽所長。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氣象學家葉篤正憑什麼獲得?
    也正是這樣的研究,國際上才接受了大地形熱力作用的概念,為青藏高原氣象學的建立奠定了科學基礎。 正是因為葉篤正等氣象科學家的研究,促使國內外形成了「青藏高原氣象學」的研究熱潮,此後,推廣到研究落基山脈和高原的影響,而形成「高原氣象學」。
  • 氣象學界紀念 葉篤正百年誕辰
    如今已成中科院院士的醜紀範先生在談到葉篤正先生時,深情地回憶起葉先生對他的諄諄教導。  紀念葉篤正先生百年誕辰學術思想研討會23日在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舉行。葉先生當年的同事、學生,家人,國內氣象學界的專家、學者130多人共同追思了葉先生的科學功績和愛國情懷。  在研討會上,中科院院士黃榮輝首先回顧了葉先生的學術生涯及對我國地球科學事業的貢獻。
  • 1916年2月21日,氣象學家葉篤正出生
    1916年2月21日,氣象學家葉篤正出生2017-02-21 00:53 來源: 科普中國-科技名家風採錄 葉篤正他是迄今為止獲此殊榮的第一位中國人,他就是我國現代大氣科學奠基人之一葉篤正。1916年2月21日,葉篤正出生於天津市。他的祖父在清末曾經官至巡撫,父親葉崇實當過道臺和銀行總經理。葉篤正沒有上過小學,由家庭教師對他嚴加管教。
  • 介紹葉篤正先生的生平與學術思想
    我們的老師葉篤正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大師和科研事業的組織領導者,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和功績無論如何評價都不會過高,他在各方面也都有廣泛而且巨大的貢獻,他把一生都獻給了祖國、人民和科學事業,是我們永遠要學習的榜樣。
  • 國內首家紀念氣象學家葉篤正展館開館:再回味老人的傳奇一生
    在學校打桌球時,葉篤正認識了學長、後來的「兩彈一星」元勳、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他建議葉篤正去學習對國家更有實際用途的氣象學。葉篤正由此開始了與氣象之間一生的關聯。資料圖:葉篤正和妻子馮慧 1940年畢業後,他考入浙江大學史地研究所攻讀研究生,並在3年後與在浙大相識的女友馮慧結婚,隨後成為了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員。
  • 氣象人物誌:中國現代氣象學創始人——竺可楨
    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他先後創建了中國大學中的第一個地學系和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曾經擔任13年浙江大學校長,被尊為中國高校四大校長之一。竺可楨出生在浙江東關鎮一個小商人家庭。
  • 【中國科學報】氣象學一代宗師陶詩言
    ,提出影響中國的寒潮路徑,大大地提高了寒潮和氣象預報水平,為中國「兩彈」試驗提供了準確的氣象保障,是中國衛星氣象學的開拓者之一,在中國暴雨和東亞大氣環流與季風變化及青藏高原氣象學等方面作出重要貢獻。1978~1984年任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所長、代所長;1978~1992年為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1982年當選為第20屆中國氣象學會副理事長,1986年當選第21屆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1987年因東亞大氣環流研究(與葉篤正院士等合作)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92年《中國之暴雨》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96年獲香港何梁何利科學技術進步獎。
  • 竺可楨:哈佛博士為回報祖國而學習農業、氣象學,回國後教書育人
    在留學史上,很多人都懷抱著學成報效祖國的心情前去的,竺可楨院士當初就是為了回報祖國,才努力考取了第二期留美庚款公費生,而他也沒有食言,他將先進的科學知識帶回祖國,成了中國歷史氣候學、中國現代氣象科學的奠基人。
  • 葉篤正: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籌備始末
    我國古代科學技術上的四大發明,代表了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光輝篇章。 在我國古代科學術語方面,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嚴謹的命名原則和方法,起到了反映科學技術成就和新概念的作用,而成為傳播生產技術,交流科學知識的有力工具。我國古代科學技術術語,在中國浩如煙海的古籍中,有著大量的記錄和描述。
  • 科學家的故事系列音頻——葉篤正
    科學家的故事系列音頻——葉篤正 2020-12-21 15: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進中科院蘭州分院】 高由禧:高原氣象學研究的先驅
    這讓科研人員看到中國共產黨發展科學事業、強國富民的決心。「有了共產黨,中國才有了希望,科學才有了前途。」對此,高由禧深有感觸。那一刻,他下決心把國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作為自己搞科研的目標和方向。  也就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高由禧進入了科研的「豐產期」。他在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所氣象組與葉篤正合作,從事東亞氣候研究。
  • 中國醫學泰鬥王忠誠 生前用生命踐行著人生諾言
    天壇醫院新院忠誠樓一層大廳,一座雕像激勵著這裡的所有醫務工作者——開拓創新、團結協作、嚴謹求實、艱苦奮鬥、病人第一。他是中國神經外科的開拓者和創始人之一、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壇醫院名譽院長、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王忠誠。
  • 中國古代在氣象學上的成就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共黨員,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氣象學是人類在生產鬥爭中最迫切、最需要、最基本的一種知識。人們若不能把握寒暑陰晴的規律,無論衣食住行都會發生問題的。遠在3000年以前,殷墟甲骨文中,許多卜辭,都為要知道陰晴雨雪而留傳下來。積了多年的經驗,到周代前半期,我們的祖先已經搜集了許多氣象學的經驗,播為詩歌,使婦孺統可以傳誦。